8月11日初中生物答疑集锦do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8月11日初中生物答疑集锦专家:刘健、李媛学科编辑:赖相红卷首语在培训课程即将结束之际,老师们应该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课改到底在改什么?”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的培训学习就有了目标,将来的教学实践就有了方向。《基础教育课程纲要》明确指出,改革的目标是实现六个改变: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强调学会学习;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状;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教与学的方式;改变课程评价的功能;改变课程管理的方式。这六个改变在《纲要》和课标中都有详细的描述。仔细研读后幡然醒悟,原来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提出的种种困惑都源自这六个改变,而解决的办法也在于实现这六个改变。说着容易做着难。毕竟它改变了我们长达几十年的教学习惯、改变了师生关系、改变了老师的角色。要迅速放弃原有的思维定势立刻华丽转身成为新课程中的弄潮儿,谈何容易!毕竟我们成长过程中近二十年的学习生涯都是老方法老教材教出来的,我们没见过老师还有别的教法!于是老师们就这样实践着、摸索着……正因如此,老师们是何其辛苦彷徨。正因如此,老师们平凡而伟大!课程简报8月11日的中学生物网络课程主要进行第六专题三个方面内容的讨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物教学、学习评价和课后反思。从老师们探讨的主要话题来看,相当部分的老师关注学习评价的问题。确实,评价是课程改革中最大的难题。关于如何评价,至今并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兼顾方方面面,又科学可靠又灵活机动的固定模式供大家效仿。新课程倡导评价的多元化: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内容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发展的潜能;评价技术从过分强调量化转向更加重视质性分析;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评价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评价方式不仅仅是笔试,更多采取开放性多样化的方式。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中采取什么评价手段、评价什么内容,由谁来评价,需要老师们灵活处理,而老师们要把握的底线就是评价应该以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为目标。这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先进的经验要靠大家在实践中积累。另一个让老师们不得不担忧的问题就是教育行政部门对考试制度的顽固态度极大制约着评价改革的顺利进行。中国现有的国情和社会状况决定着高考在一段时间内必将存在于历史舞台上,而高考指挥棒的强大作用使老师们不得不放弃评价改革的探索,一切回归原点。甚至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命题组成员根本没有认真学习领会新课程评价改革的思想,一张试卷让老师们的所有努力付之东流。老师们无奈!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评价决定着课改的成败。负责答疑的两位“专家”也是一线教师,我们没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只有自身的经验体会与老师们交流共享。互动交流中,我们被老师们的认真执着深深感动,我们身处优越的资源环境中,更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和使命感。“为了中华名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让我们大家共勉。答疑合集河北教师提问: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命题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方法也是教学评价的一种形式。我的困惑:生物教材内容划分为探究、运动、生物技术等十个主题,在结业考试命题中,把握不住命题的方向和分值的分配。请指教。专家回答:关于命题我并没有很多经验,仅就自己的了解与您分享。通常我们的结业考试是由区里统一命题。命题时会考虑到三维的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当然,知识方面的命题会多一些,知识因为我们以往的习惯比较擅长出考察知识方面的命题,而技能和情感方面的题确实比较少而且难出,但是一定要考虑的。现在有许多优秀试题集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可供参考。另一个问题就是您提到的分值分配的问题。一般来说,中心备课组会确定好所有专题的所有内容标准中,那些是重点需要学生掌握的。判别的标准当然是依据课表。我个人认为死记硬背的东西没有必要,应该选择那些对学生终生学习好生活有意义的内容。比如我们会发现有些考试的内容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考完之后可能一辈子都不用了,这样的内容就没必要考。另外命题的形式也是需要注意的,根据课表具体内容标准前面的目标行为动词,判断哪些是需要到理解层次的、哪些了解层次就够了,等等。命题的陈述方式应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还有一点,应该有适当的开放性试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专家回答:您好!您问的问题主要关于终结性评价。首先先谈谈关于评价,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更应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和科学思维能力。现行的期中、期末考试由于时间和笔试的方式的限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能力。我们的改革就是试图发挥生物学的特点,改变单纯通过书面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打破“一卷定高低”的局面。然后再来说说关于终结性评价的试题设置的一些建议,例如一些学校的终结评价已经分为笔试、实验考试和过程成绩三块。即使是笔试试题,也可以就基础知识、实验技能、探究能力等多方面进行不同的题型设计。还可以设置开放试题。内蒙古李艳萍教师提问:我在教学中经常是课前三分钟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回顾,但是三分之一的学生不在意。该如何改进呢?专家回答:所谓“温故知新”,课前的内容回顾是我们教学中常用的策略,其目的我想有两个:一是检查上节课的学习效果,二是借旧知识引入新课并建立联系。是否让学生在意在于我们回顾的方式。如果仅仅是为了检查学生学得好不好,显然是不太容易讨好的,就好像我们居高临下去讨债了,很难让人家愉快地接受。因此问题的形式和语言是很重要的,想办法把我们想问的问题放到一定的问题情景中,或是让他们在解决您提出的疑问时自觉用到上节课的知识。即使答不出来也没关系,您公布答案的时候他们会感兴趣,一样达到复习的目的。另一种情况是为了引入新课。那么简明扼要地抓住学生回答的要点,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入新课会让学生很有成就感。此外,您也可以先进行新课的情景创设,在进入新课前设置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觉地认识到旧知识是很有必要的铺垫和基础等待。总之,每个老师会有自己习惯的风格,学生习惯了您的引导式的问题,自然每节课都会在课前问题时等待您“葫芦里卖什么药”呵呵。专家回答:根据您提出的问题的几个小建议1、在回顾过往知识内容的时候,设置一些情境以激起学生的兴趣2、过往知识内容可以巧妙引出新授课的话题3、让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比如由前一个回答问题的同学选择下一个回答问题的同学)补充:注意设问设问的提出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问是学生思考的依托,答案过于简单、学生几乎不用思考就能脱口答出的问题,或是答案过于复杂,学生绞尽脑汁也无法得出结论得问题,就失去了设问的价值。要让学生“跳一跳,触得到”——经历一定的思考过程,能够获得答案。设问的提出,应具有情境,或者让学生了解所学的知识和生活有密切的关联,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例如,在复习中耳的结构时,可以给学生讲一个小故事:二战的时侯,德国飞行员一开始在战斗力上明显高于英、美飞行员,他们在快速的升空或俯冲时,仍然有很好的方向感和判断力。后来在对德国俘虏的检查中,发现德国飞行员的两侧鼓膜上各有一个规则的小孔,肯定是人为手术造成的,这一结论得到了证实,当时很多德国飞行员都接受了在鼓膜上做穿孔的小手术。难道说这个手术和德国飞行员的战斗力有什么关系吗?教师也可以出示一幅图画、演示一个实验、播放一段视频课件,使学生自己对演示的内容提出疑问,或用故意造成一个明显的错误,让学生分析荒谬之处,这都是有效的具有情境的设问方法。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特点,创设质疑情境、想象情境、实验情境、交流情境等等。设问的提出还应具有计划性,具有一定梯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设问提出后,应给予学生留白反思的时间,给予学生思考探索的空间,问题是为学生而设的,不是教师的自问自答。陈咏教师提问:现在的教学都提倡学生自学,在课堂上让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让学生解决难题,这只能针对自主学习的学生,还有很多的学生不能主动学习的学生怎么办?专家回答:在新课程中我们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老师是主导。这个导字可以说是作为教师我们一生努力的目标。诚然,自觉性强的学生老师一点就通,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而常常遇到的更多是启而不发的学生。这时,老师的作用就很重要了,我们的使命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也是我们精心设计教学的目的。我也常常遇到认真备课却学生不买帐的情况,这样的课上完后心里不痛快,虽然有时也埋怨学生,但是在课后反思中要更多的反省自己的问题设计得是不是远离学生生活经验了?趣味性不够?不够有挑战性?……每节课都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并不容易,但我们尽量努力,一起加油!海南教师提问:从事教学以来,我发现我的学生只对某些生物学知识感兴趣,而普遍对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的内容不感兴趣,请问,在这单元内容的教学上该如何设计呢?专家回答: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就一个单元:生物圈中的人。内容相对独立完整,相当于以前的人体生理卫生,绝决不能仅仅当成生理卫生来教。我在教学实践中倒没有发现学生对这部分不感兴趣的问题。我想可能的原因是不是因为开始第一章是人的生殖的原因?这是很多老师觉得尴尬不好教的敏感话题,如果这个头开不好,可能会影响学生对学习人体部分的态度和热情吧。具体的操作我看前面几天的帖子中有不少,您可查看下。后面的呼吸、消化、循环等章节的教学我觉得是很好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教材的编写也是努力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比如验血、输血、尿液的成分分析等等。很容易让学生感到生物学知识是能学以致用,能解释自身的一些现象,甚至是终身有用的知识。有学生说学完这部分相当于半个医生了呢。这就是课标中追求的培养学生“生物学素养”最直白的表现了。专家回答:七下的内容围绕着“生物圈中的人”,当涉及形态结构的知识时,学生可能会觉的枯燥。但是,这一部分也和学生的生活和健康密切相关。几个小建议:1、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到是在学习“有用”的生物学知识——更好的了解和保护自己,关爱他人等等2、认真对待本册书的实验(小肠的结构)3、合理利用模型,模型的效果往往比图片更好,也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些模型4、积极的组织本册书相关的学生活动(如第七章)5、在情境设置上多下功夫海南梁安慧教师提问:我在教学最后打包环节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让学生总结时,学生看似懂了,但到了考试评价时就不懂了,对于这样形式化的现象应该怎么办?专家回答: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不知对不对,学生总结时是简单的知识点再现,比如名词、定义的记忆。但考试评价时往往命题是多种多样的,需要学生知识的迁移和灵活应用。是不是您的学生在这方面有所欠缺呢?所有总结的形式,还有日常的教学中要多加强学生对知识应用方面的引导,不能举一反三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是课改中首先要取消的。云南教师提问:我们这边生物实验探究和现代教育技术正在开展中,有关这些方面与我们条件和资源有些限制,要怎样才能更好开发利用,提高教学效果。专家回答:云南是个多么令人向往的地方呀,呵呵,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动植物资源,为生物学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建议可以利用身边的动植物资源开展以下活动:1、调查身边的植物(认识植物不是主要目的,在其中进行观察、比较、分类等探究基本技能的训练;建立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会分工合作;)2、切花保鲜技术(云南盛产鲜花,切花保鲜方法就在身边花店就可以学到,其中包含对微生物控制生长的原理、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等等知识)3、生态学方面的活动(调查样方、种群、群落的感性认识等)4、植物栽培方面的实践活动(从中认识到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5、生物与环境的适应(调查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生活环境,各种植被中生活的动物等等)6、农田生产、管理技术等等每个老师所处的环境资源各不相同,只要心中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身边的教学资源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没有固定的形式,哪种好用、怎么用都由老师自由选择。能更便捷地达到教学目标就是用好了课程资源。我们要做的就是当个有心人,发现并善加利用。河北张禄昌教师提问:作为一名生物老师常常有面对丰富的网络资源而不能自由地去享用,不是收费就是收费,能否由

1 / 2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