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贸易史复习市坊制厢坊制“工商食官”牙商盐铁专卖票号朝贡贸易广州十三行“贾人不得衣丝乘车”“然量其富,什居其六”“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扬一益二”“有明盐法,莫善于开中”“衣被天下”“富甲天下,相传因通番而得”清明上河图白兔儿商标郑和下西洋南都繁会图元代的对外贸易发达的原因(前期和后期的贸易途径的不同);遣唐使(目的、作用、购物活动的特点);市舶使与市舶司的区别(朝代、背景、职能等);北宋中期以后发生“钱荒”的原因;中日两国间的商船贸易在北宋与南宋时的不同(双方政府管理对方商船的办法);熙宁变法(商业政策,特别是均输法);流通领域商人的分类及作用。明代不同时期的海禁政策;清代的对外贸易政策(特别是利用“公行”即“广州十三行”包办洋务);晋商能在明代兴起的原因,特别与“开中制”的关系。我国第一枚商标出现在北宋——白兔儿商标;“认门前白兔儿为记”。第1章商业的产生和先秦时期的商业一、关于夏代是否存在着商人和商业活动的问题1、夏代商品交换的发展2、商族的历史以及夏代的商人与商业二、商朝商业的发展以及商人阶层的形成1、商代生产和交换的发展2、商人阶层的形成3、城市的发展4、货币形态与货币的发展三、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1、西周的商业制度2、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人阶层一、关于夏代是否存在着商人和商业活动的问题1、夏代商品交换的发展《尚书·皋陶谟》:“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懋迁有无化居。丞民乃粒,万邦作义”。《左传·襄公四年》:“茫茫禹迹,画为九州,经启九道”。《吕氏春秋·审分览》:“鲧作城郭”。二里头宫殿遗址(第4图)《盐铁论·铸币》:“夏后氏以玄贝”。2、商族的历史以及夏代的商人与商业商族的起源:“玄鸟生商“;商部族先人契的六世孙王亥;“商业”始祖《山海经·大荒东经》曰: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有易杀王亥,取仆牛。→夏代存在着商人和商业活动二、商朝商业的发展以及商人阶层的形成商代地图(第7图);《诗·商颂·玄鸟》曰:“宅殷土芒芒⋯⋯肇域彼四海”;1、商代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商业从农业和手工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经济部门;推动商代商品交换发展的因素:①先进的交通运输工具;②商王朝的关市政策;③贵族对异域商品的需求。2、商人阶层的形成商代的商人主要是官商和贵族私商“殷饕餮纹鼎”(上海博物馆藏)社会风气对商人是重视的,有“殷人重贾”之说。3、城市的发展图片:偃师商城平面图(第9图);偃师商城西二门遗址(第10图);安阳殷墟(第11图);安阳殷墟电子模拟图(第12图)4、货币形态与货币的发展王国维说:“殷时玉与贝皆货币也”。2、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人阶层商业的自由发展和繁荣;“工商食官”格局的打破.“工商食官”:商周时期实行的一种商业制度。官府垄断手工业和商业,不允许个人生产和经营。“食官”就是从事工商业的食于官,一切工商业者都是为满足贵族的政治或生活需要而从事工商活动。进入春秋战国时期,市场扩大,官办工商业无法包揽一切,“工商食官”制度日趋废弛,之后私营工商业获得较大的发展。(1)春秋战国时期商人构成①弃农而为商;②士人经商;③手工业者经商(2)史籍所见名商行迹①范蠡的经营思想;②子贡的经商之道;③白圭的经济思想;④名垂史册的女商人“巴寡妇清”第2章秦汉时期的商业发展序言秦汉两个早期帝国的历史连续性一、秦统一和西汉时期的国内商业二、汉初的贱商令与西汉前期主要的商业行业三、汉武帝抑制富商大贾以及发展官营商业四、东汉的商业和商人地主豪强五、两汉时期民族贸易和对外贸易的开始序言秦汉两个早期帝国的历史连续性一、秦统一和西汉时期的国内商业1、秦统一为商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秦始皇的“上农除末”政策“汉初,接秦之弊”2、西汉的“开关梁,弛山泽之禁”与商业发展“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史记·货殖列传》粮食贸易的扩大;经济作物的专业化商品生产;手工业品也有相当的发展(纺织业、盐铁);司马迁的“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3、经济区域的形成与城市的发展西汉时期全国形成10个经济区域:关中地区、陇右地区、巴蜀地区、三河地区、燕赵地区、齐鲁地区、梁宋地区、颖川南阳地区、三楚地区、南越地区。“然量其富,什居其六”:西汉时期以京师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当时,全国已形成10个经济区域,关中地区是最重要的一个地区,既是政治中心,又是联络西南西北的贸易枢纽,经济地位重要。面积仅占全国的1/3,人口也不过占3/10,“然量其富,什居其六”,全国财富的一半以上都集中在这里。西汉6大城市(图6):关中地区的长安、齐鲁地区的临淄、三和地区的洛阳、燕赵地区的邯郸、巴蜀地区的成都和南阳地区的宛。4、西汉商业发展的限度①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商业的重心还是偏重于北方;②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商品交换主要偏重于城市;③商品种类和服务对象的发展不平衡二、汉初的贱商令与西汉前期主要的商业行业1、汉初的贱商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汉高祖刘邦在高祖8年3月下的禁令,并规定对商人算赋加倍,规定商人不得操兵器,本人及其子孙不得“仕宦为吏”;商人买饥民子女为奴婢的,要无偿释放。刘邦一即位就表示要抑商,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他在战争中吃足了投机商人的苦。因为商人们乘战争和灾荒之机,囤积居奇,操纵市场,2、铸钱、制盐、冶铁的准许私人经营3、主要商业行业盐铁商、贩运商、囤积商、高利贷商、中介商人禁令。三、汉武帝抑制富商大贾以及发展官营商业外朝御史大夫张汤的两项措施:改革币制,征收财产税(“算缗”令);内廷侍中桑弘羊(图):收回主要工商业的经营权,盐铁的收归官府经营。1、盐铁专卖2、五铢钱制度3、均输法和平准法4、酒类专卖桑弘羊(公元前155年—前80年)西汉时期著名的理财家,出生于洛阳的一个商人家庭。由于具有“心算”的技能,即计算时不用筹码而在大脑里默算,他在13岁时就被任为侍中。45岁时,任治粟都尉领大农(后任大司农),并从此总管国家财政20多年。为了解决严重的财政困难,桑弘羊制定或修订、实施了盐铁官营、均输、平准、酒榷(酒专卖)等一系列新的财经政策,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盐铁专卖也称“盐铁官营”。中国各朝政府为打击富商大贾,增加财政收入而实行的对盐和铁的垄断经营政策。起始于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提出的“官山海”政策。秦商鞅变法,控制山泽之利,也实行盐铁专卖。汉武帝时迫于财政压力和对商人“不住公家之急”的反感,在桑弘羊的主持下,将盐铁的经营收归官府,实行专卖。东汉时取消盐铁专卖,实行征税制。三国、两晋注重专买,南北朝时征税制复起。隋至唐前期,取消盐的专税,和其他商品一样收市税。唐安史之乱后,财政困难,盐专卖又开始实行。此后历朝历代,都加强了盐专卖,对铁则实行征税制,不再与盐同例看待。盐铁专卖使各王朝获得了可观的收益,特别是盐,是历代政府重要的财源之一。四、东汉的商业和商人地主豪强1、东汉商业的优势2、富商大贾势力的空前膨胀五、两汉时期民族贸易和对外贸易的开始1、民族贸易(地图12)2、以陆路为主的对外贸易第3章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商业一、三国时期商业二、两晋的商业三、南北朝的商业四、民族贸易的发展五、对外贸易继续发展3、海上贸易的开始第3章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商业一、三国时期商业二、两晋的商业三、南北朝的商业四、民族贸易的发展五、对外贸易继续发展三、南北朝的商业1、商业发展的条件官办手工业比较突出;南北朝时期,流通的货币仍以实物为主2、商业的发展市场流通的商品增加;城市商业的发展;市场管理仍是严格的;新兴行业——邸店业的出现四、民族贸易的发展1、三国时期的民族贸易三国(曹魏、蜀汉、孙吴)与各自沿边的少数民族的互市2、两晋和十六国时期的民族贸易自316年匈奴刘聪灭西晋至439年北魏灭北凉,北方分裂割据达123年,商业也不是始终停滞不前:后赵石勒;前秦符坚(图7)等3、南北通商及其与周边各族的互市贸易方式:①边境将吏之间的贸易;②双方朝廷之间正式的遣使报聘的贸易;③双方政府同意,在指定地点正式设立互市场所,商人在官方监督下进行贸易;④商人间秘密往来,越境走私贸易。南朝与西北边陲各族的贸易往来;北魏和西域各族以及西陲北境各族的贸易:高昌故城(图9、10)五、对外贸易继续发展魏、蜀、吴三国时海上贸易盛于汉时;魏晋南北朝时期世界形势的变化→贸易关系的变化;君士坦丁堡;中国与各国的贸易情况第4章隋唐五代的商业一、社会经济发展概况二、空前繁荣的国内商业三、频繁的民族贸易与兴盛的对外贸易四、市场形制与商业政策五、五代十国的商业一、社会经济发展概况1、农业的发展与社会的安定“马牛被野,外户不闭,斗米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赉粮,取给于路”。(《贞观政要》卷1)“四方丰稔,百姓殷富,一斗三、四文,路不拾遗,行者不赉粮”。(《开元传信纪》)2、手工业的发展手工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有官营、民营和农民副业三类。官营手工业生产仍占很大比重;官营手工业中设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分管百工3、大运河的开凿及其对商品流通的作用以洛阳为中心、沟通南北的半自然半人工的大运河;联贯河、淮、江三大水系的通济渠(图5)二、空前繁荣的国内商业1、手工业产品大量上市上市商品种类繁多,各地交流以土特产品为主“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指茶叶的运销情况,说明运销频繁,数量很大。茶叶是唐代新进入市场的商品,茶原产我国,中唐以后成为重要的生活用品,其产销为市场大事。陆羽著有《茶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茶叶专著。公元780年以后,茶税成为政府的主要收入之一。2、城市的发展北方:长安和洛阳;南方:扬州;西部:益州;南部:广州。“扬一益二”:唐朝的城市比较繁荣,除了北方的商业中心京都长安和洛阳外,东南部的商业中心是扬州、西部是益州。扬州是当时东南方最大的商业城市,是漕运的中转站,又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许多重要的商品都在此集散。益州在隋代就是水陆交通要道,货殖所萃的地方,能工巧匠较多,所产绫锦雕镂质量上乘。入唐以后益州的繁华仅次于扬州。因此,时谚称“扬一益二”。农村集市的发展;夜市的出现三、频繁的民族贸易与兴盛的对外贸易1、民族贸易少数民族:突厥、回纥、吐蕃、南诏、革末革曷、契丹互市、朝贡赏赐朝贡贸易:存在于古代中国与东亚、东南亚之间的一种地区合作制度,主要通过两国官方使节的往返,以礼物赠答的形式进行商品交换,目的是维系地区关系的和谐与秩序。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外化,是中国古代外交思想的体现。它在有效运作的同时,也存在着因为制度缺陷而引发的矛盾和冲突。2、对外贸易朝鲜半岛、日本与中国的贡使贸易;广州仍然是对南海贸易的中心;唐中叶的都护府(安西、北中日贸易:遣唐使的目的:一、完成政治上、外交上与唐通好的使命;二、积极引进唐代的典章和大量汲取唐文化;三、遣唐使还起到了贸易使团的作用。遣唐使的活动,对于中日两国间的贸易发展,起到了多方面的作用。两国政府间礼品的赠答是彼此获得对方商品的渠道。双方不仅在赠答礼品时考虑到数量和价值,而且有些礼品正是为满足对方需要提供的。遣唐使的活动扩大了两国间官方贸易的规模。遣唐使时期,两国间互赠的物品远远超过前代。遣唐使的购物活动活跃了唐代市场,并扩大了交易范围。这种购物活动,多是以物易物。遣唐使来唐时,携带了诸如丝绸、绵、布等估价物,用来在唐出售或者换取所需之物。遣唐使团来唐后,仅有少数人获准进京朝见皇帝,其余多数人需停留港口等候。在此期间,他们常常以估价物换取欲求之物,活跃了市场上的交易活动。庭、安北、单于、安东、安南)关于市舶使、市舶司:市舶使、市舶司均设于唐代,两宋以后市舶司迅速发展起来,其主要职能都是管理对外贸易。市舶使与市舶司有一定的区别:市舶使是官职名,是我国最早设置的专管海外贸易的官职;市舶司是官衙名,是我国最早设置的专管海外贸易的机构。唐宋政府对海外贸易实行比较开放的鼓励政策,大大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唐玄宗开元年间,唐政府在广州设置了市舶使与市舶司。充当市舶使一职的,多是皇帝的心腹宦官。自唐代起,宋、元、明三代都沿袭设置。市舶司的主要职能:管理进出境船舶、货物、商旅、征收关税、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