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人类认识的本质和规律(一).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年修订版)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专题六人类认识的本质和规律(一)认识、实践及其辩证统一(四课时)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教学目标●1、理解实践是认识发生的基础;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2、理解和掌握认识的本质、认识过程的辨证运动机制及其发展规律,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本专题内容要点●一、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观点●二、认识的本质●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四、认识与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本专题重难点●1、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3、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内涵(P59)•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人们的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客观过程。•实践的主体、客体和中介是实践活动的三项基本要素。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主体客体中介1、实践和认识的构成要素(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实践主体指具有一定的主体能力、从事现实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是实践活动中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因素,担负着设定实践目的、操作实践中介、改造实践客体的任务。主体(P59)实践主体的三种基本形态:个体、群体和人类整体。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实践客体是指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客体(P59)从物质性和精神性相区分的角度看,可划分为物质性客体和精神性客体。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相区分的角度看,可划分为自然客体和社会客体。从是否为实践所创造的角度看,可划分为天然客体和人工客体。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中介(P59-60)实践中介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2、主体与客体的关系(1)实践关系: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2)认识关系: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3)价值关系: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利益关系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仅仅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而且首先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实践关系是最根本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二)实践的特点1、直接现实性(客观性)构成要素过程结果主体手段对象客观的受到客观事物、规律的制约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2、自觉能动性(即有目的、有意识)创造出原来没有的物质生活资料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关系3、社会历史性社会性:处在一定社会社会关系中历史性:受历史条件制约,是历史条件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三)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p26-28)•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要把握以下两个方面: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社会生活实践性的主要体现:(P27-28)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拓展和深化,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四)实践与认识的关系•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2、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P62-63)(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毛泽东想一想:一个从来没有吃过梨的人如果不亲自尝梨子,通过别人的口头转告或文字描述,他能够知道梨子的确切滋味吗?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直接经验:通过亲身实践所得到的知识间接经验:从他人和书本上得到的知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认识都来源于直接经验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认识的来源获取知识的途径唯一的,即实践多种多样的为什么书本知识不是认识的源泉呢?第一,书本知识属于间接经验第二,间接经验是相对直接经验而言,最终来源于实践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变化发展着的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也不断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材料以及新的认识工具,使人们能够不断解决认识课题,使认识断向前发展。算盘结绳记事电脑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还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现代科学航天技术的需要推动了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利用原子能的需要,促进了原子核物理学、基本粒子物理学、放射化学、放射生物学的巨大发展;现代医学和农业发展的需要,推动了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并发展起遗传工程技术。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本身不是目的,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这才是认识的最终目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邓小平指出:“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辨别认识的真假,从而推动认识向前发展。”(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为什么?A、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不能由这一认识本身回答B、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C、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人们把认识和实践的结果对照,相符合,认识就正确。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实践认识决定指导阻碍2、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认识对实践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主体客体模写选择建构创造认识实践新的实践指导制约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观点是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认识决定(基础)反作用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二、认识的本质: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唯物主义反映论:从物感觉和思想唯心主义先验论:从思想和感觉物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1.唯心主义先验论先验论认为:人的认识是先天就有的,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人的认识是先天的认识形式与感性经验的结合。•柏拉图的“回忆说”;•孟子的“不学而能”的良能,“不虑而知”的良知;•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说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唯心主义先验论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主张,在现实世界之外,有一个超越经验、超越时空、永恒存在的理念世界;人们的经验是无法认识理念世界的;人们关于理念世界的知识是先天地存在于人的心灵之中的,通过后天的学习,可以把它们回忆起来。客观唯心主义先验论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主观唯心主义先验论唯心主义先验论孟子:“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2.唯物主义反映论人的认识是后天获得的,人的认识是人脑对外部世界的反映,人类具有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人类可以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唯物主义反映论有两种: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1.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形而上学的反映论坚持反映论原则,但把认识过程看作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把认识看成是直观的照相式的消极反映。(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两个严重缺陷:(1)离开实践:不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2)不懂辩证法:没有把认识看作不断发展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白板说”: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约翰·洛克提出了“白板说”,他认为:人的心灵原就好像一块白板,上面没有任何记号、任何观念,外界事物把它们的标记、形象和名称刻在人脑这块白板上,就形成了我们的各种感觉和经验。“白板说”把人的认识看成是完全被动的过程。(1632~1704)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2、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1)辩证唯物主义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2)辩证唯物主义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把认识看作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浅入深的能动认识过程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3、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特点(1)反映具有摹写性:以客观事物为原型(2)反映具有创造性:能动性的基本标志反映不是直观描摹或照镜子式的原物映现。它不仅有对信息的接受,还有对信息的分析、选择、运用、重组、整合、建构和虚拟。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鬼从何来?杯弓蛇影唯物主义反映论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两种认识论唯心主义先验论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一)从实践到认识: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二)从认识到实践: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三)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一)从实践到认识(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感性认识理性认识通过感官直接获得借助抽象思维获得直接性、生动性、具体性间接性、概括性、抽象性表面的、外部的内部的、本质的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认识低级阶段认识高级阶段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割裂两者关系唯理论教条主义经验论经验主义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3.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条件第一,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第二,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制作加工。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二)从认识到实践(第二次飞跃)由实践到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由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1.第二次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为群众所掌握,才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2)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2.实现第二次飞跃的条件第一,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第二,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需要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第三,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必须为群众所掌握。第四,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1、认识发展的总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作为认识发展的总过程,体现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2、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第一,对事物的认识,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第二,对某一具体事物认识过程有限,对整个世界的认识过程无限。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因为人们的认识受到客观事物的发展及其本质暴露程度的限制,受到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还受到人们的实践范围、立场、观点、方法和知识水平等主观条件的限制。因此,人们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的过程,才能达到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关于地球的形状,古代有人认为天是圆的,地球是方的(即所谓“天圆地方”说)。16世纪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人们才普遍地认识到地球是圆形的。麦哲伦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

1 / 5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