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经济大危机的爆发经济危机的概念(1)经济危机: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也是经济周期中的决定性阶段。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普遍的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冲击。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体制的必然结果。由于资本主义的特性,其爆发也是存在一定的规律。(2)经济危机一般表现:①购买力下降,供给大于需求;②企业纷纷倒闭,业增加;③公众恐慌,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陷于极端混乱和瘫痪之中。1.经济危机爆发原因⑴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⑵具体原因: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更加突出(供求矛盾尖锐)①贫富差距悬殊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造成市场的相对狭小。②分期付款、银行贷款加剧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供求矛盾更加紧张③分期付款的过度膨胀也是经济危机的重大隐患。⑶直接原因:股票投机,股价暴跌⑷各国长期推行自由放任政策,造成市场虚假繁荣,无法阻止危机大规模爆发。2.标志:1929年10月,美国纽约华尔街证券交易所股市的崩溃.二、大萧条的表现及特点1、表现:股价暴跌;工厂倒闭;生产下降;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2、特点:(1)波及范围广(2)持续时间(3)破坏性强三、大萧条的影响①经济:资本主义世界损失惨重,经济萧条;推动资本主义各国加强对经济的干预。②政治:引发政治危机,社会动荡不安,法西斯主义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③国际关系: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以邻为壑,转嫁危机,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争夺国际市场,不仅加深了危机,而且使国际关系日趋恶化,大战迫在眉睫。2、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教训启示(1)繁荣和危机总是密切相关、同时并存的,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与时俱进。(2)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内部机制和政策,适时调整生产关系,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3)发展经济与改善人民生活相结合。(4)各国政府应承担起各自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加强国际合作,一旦危机发生,共同采取遏制危机,防止危机的恶化。(5)规范股市和信贷,防范金融投机。(6)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二、罗斯福新政一、罗斯福新政1、背景(1)危机爆发后,胡佛总统延续传统的自由放任的政策,不能解决经济危机.(2)全国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3)1933年,民主党人罗斯福就任新一届美国总统.2.主要内容项目主要内容整顿金融业下令银行停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宣布禁止兑换黄金和出口黄金,授权联邦银行增发钞票以解决货币饥荒;成立联邦储备银行以加强国家对银行管理和控制。作用:恢复了银行的信用,稳定了民心,为采取其它措施和经济的复苏奠定了基础。调整农业政策国会通过《农业调整法》,成立农业调整署调控市场,规定国家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以提高农产品价格。复兴工业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成立全国工业复兴署来执行该法。该法建立了公平竞争和关于产量、价格、销售等规则,给工人集体谈判的权利,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该法以恢复工业生产为目标,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以减少盲目生产;并由国家干预、调节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为企业复兴创造良好的条件。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等机构;发放紧急救济金;推行“以工代赈”;兴办造林、土壤保持、筑路以及田纳西河流域水利改造等工程。保护劳工权利1935年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成立劳工关系委员会;1938年的《公共劳动标准法》规定了工人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禁止雇佣童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1935年《社会保障法》通过,规定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3.实质: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是一种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新政通过法律形式,把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固定下来,在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改造。4.影响:①新政虽然未能完全消除危机,却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②新政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③新政还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是美国避免在危机形势下走上法西斯道路;④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美国经济从此进入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而且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及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要点透析】1、罗斯福新政的目的、实质、特点、“新”的认识、成因(1)目的:摆脱经济危机,维护和巩固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制度。(2)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作的局部调整,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3)特点: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4)对罗斯福新政“新”的认识:①新的理论:从经济指导政策看,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②新的特点:尽量避免国有化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社会弱势群体)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③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继承和借鉴。④新的起点:新政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种模式在二战后被西方国家普遍采纳,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点。(5)成功的原因:①新政的成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②新政的成功与美国国情分不开。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与雄厚经济实力以及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新政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政治保障。③新政的成功也与借鉴当时社会主义苏联计划经济成功的经验分不开;④20世纪30年代,国家干预经济理论特别是凯恩斯主义,为实行新政提供了理论基础。⑤采取的措施全面且行之有效。⑥罗斯福个人的作用和能力。三、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当代美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1)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绝对优势。(2)二战期间,美国联邦政府建立起庞大的经济调节机构统管经济,并兴建了大批企业,其调节和管理职能深入到主要经济部门,保证了战时经济的迅速增长,也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巩固和发展。2、表现:①政府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刺激生产和消费,干预资本主义的再生产;②政府补贴出口产品,维持高出口水平;③政府大力投资科研和教育,推行福利主义政策。3、特点:与西欧不同,不是实行工业国家化,而是依靠增加政府开支和大量军事订货、实行优惠税率来刺激生产和增加社会固定资本投资。4、实质:虽然建立了国有企业,但美国的经济体制仍然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5、影响: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二、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时间阶段代表总统应用理论主要政策主要成就存在问题二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杜、艾肯、约凯恩斯主义充分就业、赤字财政、通货膨胀减轻危机、控制失业、稳定社会巨大的财政赤字、高额国债和严重的通货膨胀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福特卡特凯恩斯主义交替使用紧缩财政政策和赤字财政政策一时见效严重的“滞胀”,凯恩斯主义失灵20世纪80年代里根货币学派供应学派①大规模消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②大规模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来医治生产停滞美国经济回升,并持续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得到了缓解里根政府大幅度增加国防开支,造成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并存的局面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结合二者中间路线“宏观调控、微观自主”,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逐年走低,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富裕与贫困、竞争与垄断并存的两极社会三、美国的新经济1、时间:20世纪90年代2、背景:克林顿政府扶持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增加供应来刺激新需求,再用新需求来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取得成功3、具体措施:①克林顿政府把平衡预算、消灭赤字、偿还国债作为干预经济的重要目标,②通过缩减政府开支、裁减政府雇员、适当增税、鼓励消费等措施,解决了美国经济的赤字问题。③克林顿政府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新技术、教育、健康保险和环境保护的投资,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很好地解决了失业问题。4、成就①经济持续以4%左右的速度增长②巨额财政赤字消失③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都在逐年走低5、局限性克林顿政府的确创造了经济扩张的奇迹,但是美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因此改变,垄断资本在国民经济中依然占据支配地位,左右着国家政策,美国社会依然是一个富裕与贫困、竞争与垄断并存的两极社会。四、比较凯恩斯主义、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不同经济思想货币投放量与社会消费需求政府开支税收国家干预力度凯恩斯主义通货膨胀赤字财政高税收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货币学派控制货币发行反对扩大政府开支、预算赤字减少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供给学派扩大供应而不是消费需求减税战后的西欧和日本课标要求了解当代英国、法国、联邦德国、日本经济政策的差异,认识当今世界各国应根据本国的国情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各国可以相互借鉴一、各国模式与特点、内容国家模式特点内容结果英国混合市场经济①私人企业与国有化相结合②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③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相结合①1945—1979年:工党与保守党轮流执政(模式形成),奉行凯恩斯主义,实行国有化和福利制度②1979年后撒切尔政府法国计划指导型经济政府通过提高国有企业比重和制定经济计划,对社会经济进行全面指导和调节,并且利用财政、税收、价格等手段,使计划达到预期目的①扩大国有经济成分②政府制定经济计划,对经济实行计划指导和调节③建立社会福利制度,为大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1990年,法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日本和联邦德国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⑴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⑵政府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⑴限制垄断行为,保护竞争秩序⑵实现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⑶用收入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开60年代中期,超过英国,成为欧洲第一经济大国日本政府主政府对经济干预远远①实施产业政策,促使资源1987年,日本导型经济大于市场经济流向有发展前途的产业②制定经济计划,引导企业决策和行为③采用财政和金融政策调控经济超过苏联,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二、战后联邦德国为什么能够创造“经济奇迹”?1、内部原因:①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②推行政治改革,清除法西斯主义,社会局势比较稳定;③实行非军事化,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④注意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⑤联邦德国人民普遍具有较高的劳动素质。2、外部原因:美国对联邦德国采取扶持政策;马歇尔计划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援助。三、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1、内部原因:①战后日本进行广泛的社会改革,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②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③日本战后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全力进行经济建设;④制定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生产率,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⑤积极发展教育,培养人才。2、外部原因:美国的经济扶持,美军的大批军事及后勤物资订货,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四、联邦德国和日本经济发展的相似原因①政府正确的决策;②合理运用外来的力量援助;③较高的人民素质;④国家对科技教育事业的重视。五、比较联邦德国、日本经济运行模式的异同。据此你认为战后西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哪些新变化?相同点:1、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2、各国都把经济改革和社会改革相结合,重视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不同点:国家干预经济的程度不同。怎样处理国家(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或者说,国家或是市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什么作用,扮演何种角色,实际上成为划分和评定经济模式的一个基本标准。六、联邦德国和日本在二战后都经历了废墟上的重建与经济的起飞,你认为我国可以从这些国家的发展历史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1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