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十:中国金属旗下钢铁公司破产案情10月9日,新加坡上市公司中国金属发布公告称,公司有一笔约7.06亿元人民币的流动资金贷款已经到期,公司无力偿还。公告还披露,公司累计负债52亿左右,旗下5家子公司已经全面停产。中国金属下属的科弘等子公司均为高端钢材加工企业,2003年在钢铁行业景气持续提升的推动下,这些企业通过多渠道融资方式开始盲目举债扩张,到2008年下半年,钢铁行业进入下降周期,致使中国金属资金链断裂,宣布破产。【事件回顾】破产消息事发突然中国金属是常熟市第一家上市公司,于2005年5月登陆新加坡主板。其麾下双赢集团和卓越控股分别投资了星岛系(星岛、星海、星海)的多家公司以及常熟科弘。中国金属旗下子公司的破产消息事发突然。2008年10月8日上午,常熟科弘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常熟科弘)通知其员工即日起全厂放假。当日,根据浦发银行常熟支行、中国银行常熟支行提出的财产保全申请,常熟市人民法院决定立即冻结科弘银行账户存款2.71亿元或查封、扣押等值财务。之后,包括中国金属的其他五家控股公司常熟星岛新兴建材有限公司(下简称常熟星岛)、常熟星海新兴建材有限公司(下简称常熟星海)、常熟星宇新兴建材有限公司(下简称常州星宇)、常熟常钢板材有限公司以及泓洋港口都已被法院查封全部资产。目前,科弘公司的8名高管和10余位主要中层共20人已在10月7号晚间包车开往上海浦东机场,不知去向。就在当晚,常熟市市委常委就此事召开紧急会议。此次事件司法介入的主要原因是该公司大量欠款,资金流被冻结,债权方要求保全。中国金属并未在文告中具体透露贷款涉及哪些银行。但根据公司2006年和2007年年报,主要贷款银行包括花旗集团、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华夏银行以及德国商业银行。【事件分析】两工厂破产原因分析1.行情判断有误,盲目扩张酿成悲剧2.多渠道激进式融资模式成为科弘破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钢铁行业周期性特征明显,2008年下半年开始,国际经济形势持续恶化,国内需求大面积缩水,钢材市场行情陡转直下,价格出现大幅下滑,已经跌至2007年5月份水平。现在科弘这样的钢铁中游企业产品价格可能已经低于其原材料的采购价格。于是,激进的扩张策略导致科弘的资金链断裂,被迫停产。通常这种融资模式都会有抵押物,但是科弘和宁兴的交易没有抵押物,全程靠宁兴垫资,科弘没有出钱。用国际信用证的好处是,开证不用钱,只要银行额度;用国内公司的话,国内的承兑汇票等都是要钱去押着的,而且用公司的人民币贷款额度。国际信用证不占用贷款额度,只与银行授信有关。这样的融资模式并不是每家贸易公司都可以做得到。市场行情好的时候,这种模式收益率较高,但是高收益同时就意味着高风险,目前科弘的失败就说明了这种融资模式的弊端。【事件警示】警示高端钢材市场风险1.尽管高端钢材毛利率较高,但目前市场风险较大2.关联企业的应收帐款回收压力增大,银行应关注其现金流【延伸阅读】科弘破产凸显商业银行国际信用证风险从这一事件中我们看到,激进式融资模式成为科弘破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其中最主要的融资渠道就是通过信用证进行。而近来随着银行信贷资金的收紧,也有众多企业纷纷利用国际信用证方式进行变相融资,这带来了巨大的风险。目前国内利用信用证融资的各类操作手法已经相当复杂,且形式多样,极易诱发银行风险。目前利用信用证融资的通常手法如下:贸易商一般在伦敦交易所用混合定单买了一吨铜,同一时间在上海交易所做套期保值,锁定铜的差价,这样价格风险就可以规避。铜从产地启运,从下订单、订购到运到中国上岸一般在一个月后上岸。通常都是一个月之内,等于他在国内拿到铜的现货。铜的现货和期货是高速流动性的市场,他可以迅速把铜抛售出去,回收货款。与此同时,贸易商都会从银行开180天、六个月的信用证,剩下五个月的时间,这笔铜的货款就等于是他获得的融资。比如说一吨铜6万元,他就等于拿到了一笔6万元的融资,1000吨就是6000万,等到180天期限将满的时候,他拿人民币兑换、购买美元。这六个月时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已经下跌了几个百分点,这样他只要用相对少的人民币本金就可以兑换同样多的美元,并及时偿还开信用证的银行。由于大部分公司国际贸易计价结算货币都用美元,而所开的信用证也是用美元,所以他里面可以获得一笔汇兑的收益。如果信用证再次期满,再开一个信用证,这就成为长期的融资了。这样一个操作链条,在过去三年人民币汇率持续上涨、国际贵金属产品持续飙升的情况下,几乎万无一失:既可迅速套现(价格总在涨,套现就越容易),又可套汇(汇率生水)。但是,这种融资性进口,一方面规避了国家宏观调控,套取银行信用,不计成本盲目进口,极易引发金融风险;另一方面融资性进口完全不顾中国市场承受能力,将一些行业滑向生死存亡的边缘。比如今年对锌和PTA等并不紧缺的商品的进口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公开的资料透露,仅在PTA一个行业里,一年套现出来的资金就可能达到300亿人民币之多。而绍兴周边企业利用信用证融资导致PTA进口量大增、供大于求以致价格下跌引起国内PTA暴跌,全行业经营陷入困境,而PTA的龙头企业华联三鑫已经破产重组。【风险防范】商业银行国际信用证风险及其防范1、远期信用证的潜在风险(1)套资诈骗风险(2)挪用资金风险(3)市场风险(4)进口商违规风险2、远期信用证业务的风险防范对策(1)按制度办事,从严审查远期证业务①审查开证申请人资格及开证条件;②调查开证申请入的近期业务经营状况,资产质量及负债状况、信用等级,已开证未付汇情况记录及原因等情况;③审查开证担保人的合法性、经营状况、盈利情况、负债状况和资产流动性情况;④了解受益人的资信情况、生产能力及以往的业务合作情况,尤其对金额较大的信用证交易,更要加强对受益人资信的调查。因为受益人的资信直接影响到此笔业务的成败。有的受益人伪造单据进行诈骗,出口货物以次充好,以少充多或与进口商相互勾结联合欺骗银行。因此对受益人资信的调查也尤为重要。(2)加强保证金管理,贯彻统一授信制度(3)严格付款期限及进口商品的审查(4)重视对远期信用证的后期管理扩展进口商是指从事进口贸易的企业或商人。他们以自己的资金从国外购入商品(包括原料、半成品、辅料、零部件等),然后出售给所在国的工矿企业、批发商、零售商;或经过加工或稍作贮存,再转口输往其他国家或地区销售。银行如何把握进口商资信情况虽然信保公司承担进口商的信用风险,但对于银行来讲,在做融资的时候不可能因为有保险公司的担保就对进口商的情况不闻不问,但具体如何对进口商的资信进行评估,除了看以往交易记录及了解进口商国家情况、相关政策外,还该从以下方面入手。其实对于融资银行而言,想了解出口商的情况无非有这么两个动机,一是判断融资对象(即出口企业)与该进口商的贸易发展前景,二是判断融资所涉及的交易风险概率如何。出口信用保险融资主要当事人的分工在于出口企业管好生产销售;融资银行管好资信对象(出口企业)的风险评估;信保管好出口商的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