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鸦片战争与被动开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题四鸦片战争与被动开放中篇的教学内容是从近代中外经济关系的变化开始,讲授由于被动对外开放所引发的中国国内市场近代化的过程;由于市场在中国社会资源配置中所起的作用导致了自然经济结构解体、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农业、手工业、机器工业的产生和西方企业制度的传入;以及由市场近代化的趋向所导致的中国近代社会结构和政府职能的转变;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中国经济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过程。专题四、鸦片战争与被动开放第一节、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其经济意义一、地理大发现及其经济意义1、十五世纪东西方的航海活动与地理大发现1405--1433年,明成祖时代,三宝太监郑和在28年间曾出使西洋七次(西洋,指中国南海以西的太平洋、印度洋)。他率领的舰队,访问了沿途三十多个国家,航程的最西端是非洲的东海岸。2、十五世纪东西方航海情况比较从时间上看,郑和首次出海比哥伦布横渡大西洋早87年;论船队的规模,郑和七下西洋,人数多在2.7万人以上,而哥伦布等人所统水手仅一、二百人;论航海条件,中国当时的海船大者可载物千吨以上,而哥伦布开到美洲的船只仅能装载几十人。郑和下西洋同哥伦布、达·伽马航海比较表3、十五世纪西方世界“地理大发现”的原因及其条件(1)僧俗封建主和商人对金银货币的强烈渴求。“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它,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的一切。同时也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哥伦布西班牙王与哥伦布签订五条协议:1、任命哥伦布以发现之地的总督和主帅。2、哥伦布及其后人永享其职。3、其他官员可由哥伦布提名。4、哥伦布保有这些领地财物的十分之一。5、哥伦布可有向殖民公司投资六分之一股权的权利,并享有六分之一的利润。这是哥伦布的动力,也是其后西班牙王治罪哥伦布原因之一。并彰显了两者唯利是图的野心,同所谓上帝毫无关系。哥伦布四次远航并没有像哥伦布想象的那样带给他梦寐以求的黄金和好处,反倒使他倾家荡产。在第四次航行时,哥伦布以叛国罪在归国的船上被捕。(2)原有的通往东方的贸易通道受阻。(3)封建制度内在矛盾的日益加深。(4)进行海外探险的社会经济前提和物质技术基础具备。4、地理大发现对欧洲社会经济的影响商业革命:表现为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商路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促进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商业规模变了,商业由统治阶级享用的奢侈品贸易转为大规模的群众性商业,商业利润不再是依靠奇货暴利,而是依靠大量多销。这标志商业性质由传统变为现代。商业革命意义:一是使商人集中了巨额货币资本;二是它创造了市场,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和推动力;三是它活跃了商品经济。商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历史前提。16世纪欧洲的“价格革命”。“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保证了通过对市场的垄断而加速的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马克思《资本论》重商主义理论的盛行重商主义者认为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因此,高度重视金银货币财富的积累;它们认为金银货币财富的积累来自于流通领域中的少买多卖,而海外贸易又是金银货币财富的真正来源,只有通过出超才能获取更多的金银财富,因此,主张在国家的支持下发展对外贸易。国际贸易的三个基本理论: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指出国际贸易的基础,在于各国商品之间存在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而这种差异来源于自然禀赋和后天的生产条件。比较优势理论:李嘉图,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要素禀赋论: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以换取那些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这样的贸易模式使参与国的福利都得到改善。世界市场形成的标志在于:1、世界货币的产生;黄金逐渐演变为单一的世界货币用于国际支付和国际结算;2、世界经济危机周期性出现。二、世界市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世界市场的形成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外国商品的输入。1860年以后中国的国际贸易开始出现量的变化,由4000多万两上升到1亿两,最高值为1931年的40多亿两。耕织结构的分解。商品结构的变化。棉纱、棉布成为进口商品的主体,猪鬃、桐油取代丝茶成为出口商品的主体。2、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着中国加入工业革命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其核心就是要引进西方技术,与世界多数其他国家同步。如:电报在1837年-1844年发明成功,19世纪各国普及有线电报,兴建跨国电报网,1871年电报进入中国。世界第一条火车路于1825年建于英国,50年后在中国的上海也有了第一条铁路。汽车在西方出现后不久,于1901年就进人中国。电话于1876年在美国发明投入使用后也很快进入中国。3、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银行业:债券市场:1872年轮船招商局上市交易,标志中国股票市场的开始。瑞士股市成立于1850年,西班牙1860年,匈牙利1864年,土耳其1866年,澳大利亚1871年,捷克1871年,阿根廷1872年,新西兰1872年,加拿大1874年,巴西1877年,印度1877年,挪威1881年,南非1887年,埃及1890年,中国香港1890年,智利1892年,希腊1892年,墨西哥1894年,新加坡1911年。4、推动着中国政府创办企业以及国有化运动1860年开始的洋务运动以国家资源为主,经历了“官督商办”到“官商合办”,再到纯粹“官办”,这一做法跟同时期的德国、奥地利、意大利、西班牙甚至日本没有太大差别,都想靠国家的财力追赶英美工业技术。1918年,苏联开启国有化运动,将工业、商业全面收为国有,将土地收为公有。英国在20世纪30年代以及之后陆续将煤电、广播、铁路、钢铁、油气、公交等行业国有化;法国从1938年开始,将主要银行、金融、油气、汽车制造企业国有化。中国先是在20世纪30年代小范围内做国有化,到50年代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全面国有化。第二节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外经济贸易关系一、明清时期朝贡贸易与海禁政策(一)朝贡贸易(二)隆庆开放与海上贸易(三)海禁政策1、从闭关保守到限制通商口岸。2、实行公行贸易制度。3、限制出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4、限制外国商人在广东的行动。(一)明前期的朝贡贸易明初沿袭宋、元制度,在沿海口岸设立市舶提举司作为主管对外贸易的机构,“置提举官以领之,所以通夷情,抑奸商,俾法禁有所施,因以消其衅隙也”。其后,因沿海不靖,一度关闭对外口岸并实行海禁。明初实行海禁,严禁民间私人贸易。在明朝开国以后一个很长的时期内,中外贸易基本上限定在“朝贡贸易”的框架之内进行。“朝贡贸易”是一种由政府统制的对外商业交往形式,即政府特许前来进贡通好的外国“贡舶”附带一定数量的商货,在政府指定的地点与中国做买卖。朝贡贸易是明前期唯一准许进行的合法对外贸易,所以:“贡舶与市舶一事也。凡外夷贡者皆设市舶司领之,许带他物,官设牙行与民贸易,谓之互市。是有贡舶即有互市,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矣”(注:《续文献通考》卷26《市籴考二》)就是说,国家对外贸易,不以征税得利为目的,当时与朝贡联系在一起的对外贸易是被当作政府外交活动的一部分来看待和进行的,即贸易从属于外交,重政治而轻经济。此为当时朝贡贸易的一大特色。随着各国贡船及附舶商队人数大量增加,明朝廷每年接待贡使的花费也不断增大,且有应接不暇之感。为减轻财政负担,自永乐时起,渐对朝贡的国家和地区实行认定资格,颁给“勘合”的制度,即发给允许来华朝贡的国家或地区特许凭证,没有这种凭证的外国船只不许入口。在明中期以后,更对贡期、贡船数目、随船人数、进境路线及停泊口岸等也都做出限制性规定。如日本,定例10年一贡,入宁波港,人毋过300,舟毋过3艘;琉球入泉州港,2年一贡,毋过100人;占城、真腊、暹罗及西洋诸国入广州港,3年一贡,等等。对朝贡贸易的限制趋严,说明明初那种大力招徕外国来朝的热情已经消退。15世纪后期,日本进入战国时代,割据一方的大小封建诸侯争来中国通商,同时还有许多失意浪人纠集海上,这些人多私带武器,既贸易,又充当烧杀劫掠的海盗,沿海倭患从此严重起来。嘉靖二年(1523年),宁波发生两拨日本贡使互争勘合表文的“争贡”事件。由之引发了明王朝内部一场关于是否撤废市舶司并禁止海外通商的争论,最后明世宗采纳夏言一派官员“倭患起于市舶”的意见,停罢市舶司并实行海禁,关闭了海外贸易的大门。(二)隆庆开放与海上贸易明朝重开海禁之日恰值大帆船贸易的开始。是在环球航海体系建立后,西班牙是当时占据殖民地最多的国家,在亚洲据有菲律宾,在美洲占有从墨西哥到南美的广大地区,建立了地跨南北美并远至亚洲的海上帝国。为了开拓国际市场,西班牙开辟了西班牙—墨西哥—菲律宾—中国的大帆船贸易航线,这也是中国与美洲之间联系的主航线。西班牙人渐渐发现,用在美洲像石头一样便宜的白银来采购中国的手工业品,是世界上最有利的贸易。而中国方面也发现,到马尼拉出售中国产品,利润极为丰厚。明代泉州籍的内阁大学士李廷机说:而所通乃吕宋诸番,每以贱恶什物贸易其银钱,满载而归,往往致富。通过太平洋运往马尼拉的白银1571-1589年约为3000吨,1590年-1602年约为2010吨,1603-1636年约为2400吨,1637-1644年约为210吨。自1571年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兴起之时,到1644年明朝灭亡,通过马尼拉一线输入中国的白银总计约7620吨。葡萄牙学者马加良斯.戈迪尼奥将晚明时期的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形象而具体地说明了中国吸纳了全球的白银。然而我们切不可忘记,这么多的白银,是用中国的商品交换而来的,因此晚明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海外贸易的发展,过去显然是低估了,应该重新给以评价”自万历元年(1572年)到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朝灭亡,这70多年的时间里,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1/3涌入中国,共计约3.53亿两(保守估计,目前重新估计约为5亿两)。并且全球2/3的贸易与中国有关,距离资本主义仅一步之遥。(三)海禁政策1、从闭关保守到限制通商口岸。2、实行公行贸易制度。3、限制出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4、限制外国商人在广东的行动。1684年,康熙帝下诏开放。设立了四处海关,分别是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和江海关。以往市舶司掌管的课税稽查事务,均由海关职掌。“银之出于外国者无穷,而以有易无,流通不竭。从古海洋商舶之利,于民者莫大焉。往时江、浙、闽、广之富饶倍于他省,岂地产之独厚乎?要皆资于海外者源源而来也。渔盐之利既为沿海地方所固有,而洋货出入经其地,每有一本而获十利者,或一舶所载,货盈百千万缗。试问直省中富商巨贾连樯贸易有此满载重货轻本大利者乎,民安得不富。”从外部因素看,由于世界市场的形成,人类已进入了无法孤立和闭关生活的新时代。中国被卷入这个世界贸易体系并作为其重要一环,客观上势必刺激中国海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康熙、乾隆等朝,曾有过多次政策上的反复,甚至有过短暂的闭关企图。但受到经济发展规律的制约,统治者不得不继续奉行其限制性开关政策。•2、实行公行贸易制度清代前期,广州的行商在对外贸易活动中,依靠政府给予的特权,垄断了广州整个对外贸易,形成了一个“公行”贸易制度。后来,各行商从自身利益出发,共同联合组织起来,成立一个行会团体,即所谓的公行。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广州成为全国唯一海上对外贸易口岸,史称“一口通商”,经十三行进出口的贸易额节节增长,十三行就逐渐演变为一个特殊组织,享有了垄断对外贸易的特权。清初屈大均《广州竹枝词》: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三洋;五丝八丝广段好,银钱堆满十三行。3、限制出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十三行处在两种文化,两种意识形态的冲突之中。中国将外国人视之朝贡,而外国人却想推行自由贸易。外国商人到达中国后,所有货物只能卖给十三行。他们采购又要从十三行那里采购。4、限制外国商人在广东的行动英国人亨特在《番鬼在广州》一书中就提到广州百姓见到西方女性时的表现:“到九点半钟,我们陪妇女们到外面街上去参观街道。这时商店都已关门休息了,但是几个过路的中国人见了她们,忽喊起来:‘番鬼婆!’于是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