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水平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上存在的问题摘要:选取了参加2010年全国田径锦标赛暨亚运会选拔赛冠军苏雄锋和2009年德国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跳远决赛的前8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运动学参数分析了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倒3步步长、倒3步速度特征、起跳动作的特征。认为苏雄锋的助跑速度还有待提高,起跳时着板角、蹬地角、腾起角和腾起垂直速度均小于国外优秀运动员,起跳扇面角大于国外优秀运动员。建议:国内优秀运动员在训练中要加强起跳腿的退让性工作能力,即加快离心—向心的快速转化能力以减小水平速度的损失和增大起跳腾起垂直速度;加强摆动腿的快速摆动能力以增大着板角和蹬地角,减小起跳扇面角。关键词:助跑速度、倒三步步长速度、起跳动作、苏雄锋一、助跑:1、跳远助跑速度对跳远成绩的影响跳远助跑速度是决定跳远成绩最重要的因素,在所有影响跳远成绩的因素中,当今跳远运动中助跑速度所引起的作用已经大于70%。助跑速度对跳远成绩有着巨大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为广大教练员所认识并正在逐步地加以重视。西鲁亚诺研究认为跳远成绩高度依赖于助跑速度(相关系数R=0.93~0.96)。波波夫的研究指出,若要跳8.5~8.6m的成绩,就必须有10.6~10.8m/s的助跑速度。日本的冈野在建立的助跑速度和跳远成绩关系得出,在跳远中男选手要想跳到9.0m,助跑速度必须达到11.00~11.30m/s。而我国的曹效文、陈万才等人在1995年进行研究同样发现,助跑速度每增加0.1m/s,成绩可增加8~10cm。要想把6.8m的成绩提高到8.3m助跑速度就必须从9m/s提高到10.5m/s。要想跳到8.5~8.8m的成绩就必须10.6m/s~10.8m/s。从我国男子跳远成绩和助跑速度模式表和日本的冈野的跳远成绩和100m成绩对照表可以看出,跳远的成绩和助跑的速度成高度的相关性。美国的短跑运动员刘易斯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他不仅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短跑运动员,100m成绩达到9.86m/s,同时也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跳远运动员,跳远成绩达到8.91m。我国目前最好的男女跳远运动员的平跑速度与世界跳远运动员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张碧玉等人1997年在对提高我国跳远成绩有效途径的探讨!就提到我国跳远的运动员男子在100m中成绩达到10.8m/s,女子达到11.6m/s内的无一人。10多年来这种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根据资料表明我国近几年最好的几个跳远运动员平跑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像陈尊荣、黄庚100m的平跑成绩都能达到10.6左右,所以近些年来我国的跳远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在亚洲获得多次冠军,成为我国的优势项目。综上所述,助跑速度和跳远成绩有高度的相关性,是影响跳远成绩的重要因素,没有足够的绝对速度很难达到理想的跳远水平,要想提高跳远的成绩,绝对速度的提高是我们在训练中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绝对速度水平不够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国跳远水平发展的重要的瓶颈。因此有必要进行跳远助跑速度利用率与跳远助跑绝对速度的利用率问题研究。2、跳远速度利用率的研究(一)跳远助跑速度利用率的问题助跑速度利用率是指运动员在助跑过程中对自身最高速度的使用水平,通常用运动员助跑中最高速度与平跑中最高速度的比值来表示。提高跳远运动员的绝对速度不是最终目的,重要的是通过一定的科学训练手段把运动员的绝对速度最大强度地转化为跳远助跑中的可控速度。提高助跑速度利用率,可使运动员的绝对速度水平在助跑过程中得以很好地发挥,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运动员的速度能力,为创造良好成绩奠定基础。根据1992年王清研究结果以及以后的几十年中研究人员的监测,我国高水平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利用率一直为97%~98%,而大多数世界优秀运动员在93%~95%。波波夫认为助跑速度每增加0.2m/s,要求运动员增加2%的力量。上海体育学院的俞继英、朱永贤教授在奥林匹克田径!一书中论述,助跑速度和起跳能力是一对动态平衡的关系,跳远成绩的提高是原来平衡的打破,新的平衡的建立。即两者相互匹配,即两者相互匹配,同步提高,才能创造好的成绩。黄继珍、陆利国认为:跳远水平速度的损失对跳远成绩而言并不是无意义的消极因素,而是一种为了获得最佳腾起角度的补偿性现象;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水平速度损失率的适宜值为7~12%。杨青研究发现:水平速度损失率适宜范围为9%~16%;世界级优秀跳远运动员具有很高的助跑水平速度,在起跳过程中虽损失很多水平速度,但大部分的转换和储存,从而获得了足够大的垂直速度和起跳角度,以便取得了更好的跳远成绩。由此来看,水平速度的损失是不可避免的,同时也是有必要的。如何获得最佳的可控速度是我国跳远运动必须解决的又一课题。赵国雄对前男子跳远亚洲纪录保持者刘玉煌在7次大赛中的16个跳次的有关数据研究发现,其助跑利用率为89.5%~93.6%时,反复跳出7.90m以上的成绩,而在助跑利用率为94.4%以上时,却很少跳出7.90m以上的成绩。一些学者研究世界最优秀的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也发现,世界最优秀的运动员的速度利用率都在92%~94%之间,比如鲍威尔、刘易斯最好的成绩时速度利用率分别是93.54%、93.36%,通过世界上最优秀运动员的数据分析,我们很自然就能发现跳远速度利用率的客观规律,当然在训练中速度利用率的问题肯定要根据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加以区别对待。通过最近几年的国内九运会、十运会等大型比赛的跳远比赛我们看到了同时在助跑过程中绝对速度太高,运动员在跳远的助跑速度上虽然很快,但也给最后的起跳时造成不利于起跳后果,从而影响跳远水平的提高,在跳远助跑速度上要根据运动员的水平选择合适的速度利用率,一味追求的过高的助跑速度没有一个合适的比例,反而会适得其反,影响跳远成绩。综上所述,助跑速度是决定跳远成绩的基础,是决定跳远的最决定的因素,但并不能直接转化成跳跃的距离。助跑速度不是越快越好,不然短跑运动员就完全可以取代跳远运动员了。因此,在跳远训练中应注重运动员的最佳可控助跑速度与起跳力量的协调发展,注意跳远运动员的助跑动作的改进和区别跳远助跑技术与平跑技术的细小差别,和起跳最佳结合,以便在起跳过程中实现水平速度和起跳的垂直速度的合理配合,实现最佳的腾起效果,来获得最佳的跳远成绩。(二)跳远助跑绝对速度的利用率问题梁林等首次提出助跑绝对速度利用率的概念,他定义为运动员踏板瞬间人体重心水平速度与运动员助跑中人体重心最高水平速度(绝对速度)的比值。助跑绝对速度利用率反映跳远运动员起跳瞬间的起跳技术、起跳力量、起跳准确、起跳角度等综合水平,是助跑速度完全转化成跳远速度的过程。有许多专家研究表明,鲍威尔尽管1988年以后的绝对速度水平没有多大的提高,平跑最高速度保持在11.61m/s左右,但他在助跑技术和踏跳能力上努力,不仅速度极快,而且步幅开阔,重心很高,特别是最后几步大且步速快,踏板准确,起跳充分,腾空很高,使助跑速度利用率合理提高,促进了跳远成绩的进步。他在1988年第24届奥运会上跳8.49m时助跑最后5m速度为10.39m/s,但1991年在第三届世界3田径锦标赛上却提高到8.95m,打破了比蒙保持了24年的8.90m的世界纪录。梁林等在文中也对这种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鲍威尔的助跑速度利用率为93.54%,也就他是用了平跑的93.54%的速度在助跑;他的助跑速度绝对利用率为94.75%,也就是他在起跳时瞬时水平速度是助跑速度的94.75%。刘易斯的平助跑,这样刘易斯的助跑速度比鲍威尔快,但他却只用了91.78%的绝对速度来完成起跳。也就是说刘易斯的最后在起跳时瞬时水平速度是助跑速度的91.78%。最后虽然鲍威尔助跑速度没有刘易斯块,但凭借出色的助跑踏跳技术形成了对刘易斯在他跳瞬间的速度优势。最后创造了8.95m的世界纪录。通过以上分析,助跑的绝对速度利用率反映了运动员踏板瞬间人体重心水平速度与运动员助跑中人体重心最高水平速度(绝对速度)的比值。反映了踏跳对助跑速度的影响,马俊明2003年在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两步速度变化特征的研究!一文中,指出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第三步至最后第二步摆动腿着地瞬间呈加速状态,助跑最后第二步摆动腿支撑阶段身体重心水平速度下降较小;助跑最后两步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呈现出增大的趋势。这个结论也反映了当今跳远运动技术发展的趋势。跑速度要快于鲍威尔,刘易斯则用了93.36%的绝对速度在3、助跑倒3步的步长和速度研究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苏雄锋跟世界级优秀运动员的倒3步节奏比较一致,步长变化节奏除1人(第5名)外,其余运动员均呈现“中———大———小”的变化节奏,倒3步平均值分别为2.30m、2.45m、2.21m。因此,倒2步/倒3步、倒1步/倒2步的比值分别大于100%和小于100%。这一技术特征也符合我国著名跳远教练冯树勇博士提出的“跑上起跳板”的理念。重心的最低点并非在起跳脚着板瞬间,而是在倒2步着地缓冲瞬间。这主要是运动员在倒2步时准备起跳通过增加步长加快重心速度,随后的倒1步中缩短了步长,加快了起跳腿的快速放腿准备起跳,所形成的一种特定技术动作。苑廷刚等采用数字化跑道对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的研究也指出:倒2步步长长有利于身体重心的适度下降,以便为起跳做充分准备,最后一步步长适当减小,可缩短着地点与身体重心投影点的距离,有利于髋部和身体重心尽快移过支撑点,减少助跑起跳水平速度的损失,以达到快速放脚起跳的目的,使助跑与起跳衔接更加紧密,技术动作上表现为积极加速上板,这与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的技术特征相一致,符合现代跳远运动发展的趋势。同时,从起跳过程中,运动员的身体重心运动轨迹也可以看出人体重心曲线呈现上升趋势。波动幅度在6cm~10cm左右,最小的为菲利普斯(PhillipsD)6cm。运动员的倒3步速度特征,助跑速度是获得优异成绩的最佳途径,从表4中分析可以看出,倒2步速度最高,大于倒3步和倒1步的速度值,9人的三步平均值分别为:10.47m/s、10.54m/s、10.41m/s,这与前面的步长变化相对应,即在快速奔跑过程中,通过步长的调节改变了人体运动的速度。但是,为了能够获得最佳的起跳效果,并非最大速度完成起跳,而是以适宜的最佳可控速度完成的起跳动作。世界级优秀运动员的着板速度均大于10m/s,菲利普斯(PhillipsD)的速度值最大,为10.78m/s,结合表3可看出,其倒2步最长,倒1步最短,这为快速起跳奠定了基础。从倒5步左右的距离来看,即11~6m段和6~1m段的速度比较,可以看出前4名运动员的速度呈减小趋势,而后4名的速度呈增加趋势,但总体上(9人的平均值)仍呈现了减小助跑速度的趋势,平均值分别为10.43m/s和10.41m/s,减小量为0.02m/s。菲利普斯的减小量为0.13m/s;MokoenaG的减小量为0.04m/s。然而,鲍威尔跳出8.95m世界纪录时的这两段速度分别为10.79m/s、10.94m/s,速度增加量为0.15m/s;刘易斯跳出8.91m/s时的这两段速度分别为11.23m/s、11.26m/s,速度增加量为0.03m/s,他们两位没有速度的减小,而是直接加速跑向起跳板的。同时,11~6m段的平均速度值与跳跃成绩呈正相关关系,r=0.742,p0.01。以上数据显示表明,优秀的跳远运动员的技术特征都表现出高速度的积极上板起跳技术,跑跳结合连贯,这是他们创造优异成绩的主要技术特征之一。苏雄锋的倒三步助跑技术与世界级优秀跳远运动员的倒三步助跑技术相对稳定,形成了“中———大———小”的步幅节奏和特有的加速上板技术,有利于完成连贯的跑跳结合技术,充分发挥速度能力。苏雄锋的倒三步的速度都在平均值以上,但跟世界级优秀运动员菲利普斯(PhillipsD)的速度还有点差距。说明苏雄锋的速度还有待提高。二、起跳(国内外运动员起跳阶段速度变化特征)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度是跳远起跳阶段影响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腾起初速度是由腾起瞬间重心的水平速度、垂直速度决定的,如果在跳远起跳蹬离瞬间,腾起角过大或过小都会直接影响成绩的好坏,垂直速度过大势必会造成水平速度的损失,如何处正确理两者的关系是跳远训练和别赛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