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信息技术课程设置与内容的比较研究*任海鹰孔珍珍(广东碧桂园学校,广东顺德528311)【摘要】面对教育国际化的趋势,通过比较研究,吸收和借鉴国外信息技术课程的成功经验。了解中外课程设置的各自不同的优缺点后,我们希望可以从这两种不同的课程设置与实施方案中找到“快乐的中间值”,以达到改进和完善我国的信息技术课程的质量与效率。【关键词】比较研究、信息技术课程设置、信息技术内容、快乐的中间值Abstract:Alongwiththetrendofinternationalizationofeducation,weshouldlearnsuccessfulexperiencefromforeignITcurriculum;understand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ofChineseandforeignITcurriculum.Wehopewecanfindthe“HappyMedian”fromthetwodifferentcurriculumsInordertoimproveandperfectourqualityandefficiencyofITcurriculumKeywords:Comparativestudy、ITcurriculum、ITContent、HappyMedian引言:2006年,我校申报了“中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施的比较研究”课题,利用我校是一所国际学校,在校内同时开设国际课程和中国课程的优势,组织一线教师对中国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与IB国际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进行对比,调整和制定学校信息技术教学实施方案,形成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特色。中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局实施的比较研究涉及到教育理念、教育环境、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等多个方面。本文主要对中外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与内容进行比较。其中中国的信息技术课程,我们以顺德版的信息技术教程为参考依据,国外的信息技术以IB国际课程中的信息技术为参考依据。一、中外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随着年级升高呈相反变化在中国国家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信息技术课侧重在初中开设,初中3年每周2节必修,小学根据条件,在3-6年级开设1-2节,高中阶段国家课标只要求开设一个必修和一个选修,大多在高一一年内完成课标规定的信息技术课时计划。由于信息技术学科没有被纳入高考科目,因此中国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随着年级的升高,在逐渐变小,信息技术学科在高中后期被慢慢淡忘并消失。*中央电教馆“十一五”专项课题“中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施的比较研究”成果论文,立项号063621305IB国际文凭组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则正好相反,随着年级的升高,信息技术学学科受到越来越多重视,最后与数学学科并列,被列为学生选修的主科之一。学段设置与中国也略有不同。1-5年级为小学阶段,小学基本上不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与其他学科整合为主;6-10年级为中学阶段,中学阶段正式开设信息技术课,每周2节。11-12年级为大学预科阶段,由于信息技术及相关学科被纳入国际高考项目,因此相关课程被突增到每周4-6节。我校在大学预科开设了三个项目体系课程。DP项目、Alevel项目和IFY项目。在大学预科DP项目,ComputerScience被纳入其六大学科中的数字学科类,与数学学科享有同等的地位,标准水平每周4课时、高水平每周6课时。在大学预科A-level项目,开设有Computing和计算机应用两个学科供学生选修,一个侧重计算机理论及相关基础知识,另外一个侧重计算机应用软件及相关知识。每科都要开设2年,第一年为低水平,第二年为高水平,每周都是6课时。在大学预科IFY(InternationalFoundationYear)项目,信息技术更是被作为所有学生必修的主要学科之一,在IFY11年级开设有AICT(TheAustralianinstituteofCommerceandTechnology),每周四课时,在12年级上学期开设了INTRODUCTIONTOCOMPUTING,每周七课时;下学期开设了ITSKILLS,每周五课时。大学预科三个项目,信息技术都作为主科之一供学生选修或必修。IB学段IB文凭组织中国学段顺德区小学(1-5年级)不开设小学(1-6年级)开设1-2节/周初中(6-8年级)开设2节/周初中(7-9年级)开设2节/周高中(9-10年级)开设2节/周高中(10年级)开设2节/周大学预科(11-12年级)开设4-7节/周高中(11-12年级)不开设顺德区信息技术课时与IB课程中信息技术课时对比表1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IB学段的11年级与12年级相当于中国的高二与高三,信息技术及相关学科被纳入国际高考项目作为主科之一,供学生选修或必修。这种情况类似我国很多省份分文理科,选择理科的学生必须把选择物理作为必修与必考科目。在IB国际高考中,选择信息技术及其相关科目的学生,也会把信息技术相关的科目作为必修与必考的科目。二、相对于国外的螺旋上升式知识结构,模块过关式更适合中国的国情国外课程内容设置受STS观点影响较大,淡化学科体系,打破各操作软件之间的界限,以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为主线,将要求学生掌握的软件操作分散到不同学年的实践活动中,采用螺旋上升式学习模式。IB的信息技术课程是采用单元任务式编写组织,相关知识模块被分割整合在不同的单元任务中。主要考查学生的软件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侧重在解决不同的任务中,据年级与年龄的不同而相应的对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有不同层次的要求,以达到对信息技术技能的“螺旋上升式”的学习与掌握。中国的信息技术知识结构大多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将某一知识模块的内容设置在某个合适的年级一次过关完成,其他年级则进行复习、巩固和应用。从目前来看这种教学方法更加的符合与适应我们目前的评价方法与教育目标。而国外的教学方法中所体现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成份,与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与手段相比,虽各有所长,但从长远利益来看,国外的教学方法比我国的教学方法要先进和实效性大一些。环境、文化、要求、实践、硬软件设备等条件,都决定了我们要研究出适合自己国情和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而不是单一的效仿和学习国外的方法。我们在顺德版的信息技术课程和IB课程中的MYP项目为例,来说明这两种知识结构的却别。在MYP中学项目中,信息技术学科教材内容是采用单元任务式编写组织,相关知识被分割整合在不同的单元任务中,同一个模块内容在不同的年级采用螺旋上升式教学。例如在MYP6-9年级中学ICT4life的三册教材中共安排了9个单元的内容,这九个单元几乎包含了中国教材中所有的相关知识和内容。而在MYP中学阶段使用的ICT4life的3本教材中,每一册教材都有1个单元涉及电子表格(Excel)的内容。第一册第二单元帮助动物救助中心涉及到用Excel建立一个电子表格计算养宠物茂和宠物狗的花费;第二册第三单元应对全球变暖要求使用电子表格函数功能和图片插入功能;第三册第二单元制作电子贺卡要求使用电子表格更为复杂的函数功能。如下图所示:学段ICT教材顺德区自编教材初中7年级参观我们的学校(ppt多媒体素材处理)帮助动物救助中心(ExcelWord)制作游戏(Gamemaker)信息技术基础图像处理多媒体制作初中8年级数字化协作(网络应用分镜头脚本)制作数字化时间胶囊(网站制作与发布)应对全球变暖(ExcelWordAccess)为学校制作E-card系统(VB)电子表格几何画板VB程序设计初中9年级体育中心营销网络(Flashmoviemaker)贺卡制作与营销(ExcelFlashAceess)环保专题(WordExcelPPT复习)制作软件说明书制作软件操作演示我的初中生活(电子相册)片头与片尾制作IEBOOK顺德区信息技术课程与IB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对比图1我们认为这两种模式均有明显的优点和缺点,我校国际部采用IB课程和教材组织教学,学生对于一些常用软件的操作略显生疏,但是懂得利用信息技术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采用中国课程和教材的双语中国部学生则大多都能熟练使用常用的工具软件,也能制作比较精美的课件和作品,但却难以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因此当两个部门的学生相互转学时,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补课,才能跟上对方的学习进度。国外之所以普遍采用螺旋上升式结构是因为课程目标和评价方式不同,他们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通晓,以一个完整的信息技术活动来评价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因此他们是以信息技术活动为主线开展教学。任何一个完整的信息技术活动都有可能涉及到信息技术应用的多个知识结构,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不可能系统学习某个模块的知识,只能在活动中用到什么学习什么,侧重于各个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低年级阶段活动的设置和要求要低一些,因此对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也会低一些,随着年级的升高,对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也会提高,因此,相同的课程内容自然而然只能采用螺旋式上升结构。三、中外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选择的知识点基本相同在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是一个大的概念,无论国外课程名称叫ICT(InformationCommunicationTechnology)、IT(InformationTechnology)、计算机应用、Computing,还是ComputerScience,在中国都统统纳入到了信息技术学科课程范畴中,中外信息技术教育实施的课程知识点基本相似,只是各有侧重。从“顺德区课程与IB课程的内容对比图”我们也可以分析出,中外信息技术学科在初中学段选择的知识点基本相同。而纵观整个中小学阶段,中外信息技术学科所选的知识点也大致相同。这些知识点包括以下十个方面:1)计算机理论及相关基础知识2)图形、图像与动画处理3)文字处理及桌面排版4)电子表格5)演示文稿6)网站制作与发布7)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8)多媒体素材处理及制作9)数据库及其应用10)程序设计四、国外课程内容要比国内更新、更深、更广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我们的主要内容是以技能性操作训练为主,辅助其他一些基础知识的介绍,但国外更多的是介绍计算机导论,内容牵涉到目前计算机组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特征、计算机技术发展等方面的基础内容,同时还引入讨论课程的教学形式,国外的这种课程模式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很大的帮助。在入门课程中,国外会介绍很多计算机的核心基础知识,不仅从正面介绍计算机基本知识,也从反面介绍计算机的局限性和教训,并提出学习计算机需要思考的问题。国外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以启迪思维为主,内容涵盖面较广,在入门阶段,就把计算机最基本的概念以导论的形式介绍给学生。他们还开设了一系列新生研讨课,如TheComingRevolutioninComputerArchitecture,通过此课程介绍典型的计算机体系结构、技术发展以及局限性,探讨未来的计算机一些可供选择的组织结构及程序系统;ComputerandInformationSecurity课程,主要围绕计算机安全介绍黑客入侵、计算机系统常见漏洞、防范攻击的技术措施、密码技术、与计算机安全有关的法律问题等;GreatIdeasinComputerScience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上的重要突破,考查计算机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影响,涉及的问题有计算能力的局限性、算法效率、密码技术、语言翻译、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等;此外还有TheDownsideofComputerSystem,该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系统如何失效,计算机系统崩溃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并介绍了一些计算机崩溃导致灾难的实例、讨论计算机安全、容差结构等专题引导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认识计算机,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路。这些课程的目的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拓宽基础知识面。国内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和课程改革,在拓宽知识面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但目前的计算机入门课,在计算机环境教学中,更多地局限于以Windows为代表的微机环境。我们认为,在过去的计算机入门基础教学中,学生以技能训练为主,这体现了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