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军事与中国国防》参考资料1,什么是军事革命与新军事革命?析:军事革命是指先进的技术和武器系统,与创新的军事学说和部队编成及时、正确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军队的作战效能得以极大(成数量级的)的提高,这就是军事革命。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军事革命的推动力量和物质基础。历史上曾有过多次军事革命。最近20年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迅速发展,引发出一场新的军事革命。信息技术成为这场军事革命的基础和核心。新军事革命是特指在工业社会走向信息社会的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并得以广泛应用,从而引起军事领域武器装备、军事理论和组织体制等一系列的根本变革,导致彻底改变战争形态和军队建设模式的一场革命。它包含4个要素:新军事技术、新武器装备、新军事理论、新组织体制。2,朝核问题是怎样产生的?试述我国政府对解决朝核问题的政策立场。析:朝核问题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美国以其卫星照片为依据,怀疑朝鲜有用于研制核武器的设施,扬言要对朝鲜的核设施实行检查。朝鲜反复声明其没有制造核武器的打算和能力,同时指责美国在韩国部署核武器威胁朝鲜的安全。双方各执己见,朝核争端从此产生。1992年5月至1993年2月,朝鲜接受了国际原子能机构6次不定期核检查。1994年10月,朝美两国在日内瓦签署了关于朝核问题的“框架协议”。根据协议,朝鲜同意冻结现有的核计划,美国将负责在大约10年时间内为朝鲜建造一座2000兆瓦或两座1000兆瓦的轻水反应堆;在轻水反应堆建成前,美国将同其他国家一起向朝鲜提供重油,作为能源补偿。2002年10月,美国总统特使凯利访问平壤,拿出了朝鲜进口用于铀浓缩的离心机的证据。朝方先是否认,隔日改口承认“确有此事”,表示“正在研发更具威力的武器”,承认其推进浓缩铀开发计划。朝核问题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2002年12月,美国以朝鲜违反“框架协议”为由停止向朝提供重油。朝鲜则指责美国没有按协议规定在2003年前提供轻水反应堆,同时还将朝鲜列为“邪恶轴心”和核打击对象之一。朝鲜于2002年12月22日宣布解除核冻结,拆除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其核设施安装的监控设备,重新启动用于电力生产的核设施,并于2003年1月10日发表声明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同时表示无意开发核武器。朝鲜半岛自50多年前的朝鲜战争以来一直存在军事对峙,朝核问题实际上是冷战对抗的延续。为解决朝核问题,中、美、朝、韩、日、俄六方举行了四次会谈,并于2014年8月第四次会谈发表了共同声明。中国政策与立场:中方在朝核问题上有三项主张:第一是要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第二是要通过外交和政治手段解决有关分歧;第三是一定要实现朝鲜半岛的无核化,这也是朝核问题的核心所在。中方在朝核问题上的立场概括起来是“劝和、促谈、降温”中国始终致力于维护半岛的和平与稳定、坚持半岛无核化、坚持走通过对话和平解决的道路,主张关注和解决朝鲜的安全关切。3,试述怎样才能构建和谐世界。析:构建和谐世界,第一要推行国际关系民主化,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坚持平等、民主的原则。第二要尽力实现互信、互利和协作共事。第三要寻求共同发展。第四要发扬包容开放的精神,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第五要充分发挥现存的较为公正、合理的国际规则和制度的作用,并不断完善那些尚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规则和制度。与会者还认为,从当前形势出发,构建和谐世界要强调处理好四方面的关系:一是大国关系;二是南北关系;三是不同宗教、文明的关系,包括东西方文明、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关系;四是地缘政治关系,妥善处理历史遗留下来的主权、领土纠纷和联合国海洋法生效后产生的海洋权益争议。有的学者认为,构建和谐世界是个很高的要求,不是短期内能做到的,对我国来讲,更重要的是与邻近国家一起在共有利益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和谐的周边环境,进而推动和谐世界的建设。4、简述新军事革命对我国安全的影响这场新军事革命对世界各国的军事力量和下个世纪世界格局的重塑将产生深远影响。乘上新军事革命这艘航船的国家和民族,才不致落伍于未来的时代,才有可能在下个世纪的全球军事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面对世界新军事革命给我军质量建设带来的挑战,认真分析我军武器装备发展面临的形势,从理论上研究探讨我军武器装备发展应遵循的规律,制订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发展措施,以顺应世界军事发展的潮流,是我们迎接新军事革命挑战应研究的重要课题。新军事革命的兴起对武器装备发展提出的新需求1、信息战技术装备主要包括获取信息的技术装备、指挥与控制系统和信息战武器装备2、先进的全纵深精确打击武器主要包括先进的精确制导武器以及先进的信息化主战平台3、新概念武器新概念武器是指与传统武器构成原理和杀伤机理完全不同的新型武器。主要包括定向能武器、动能武器、非致命性武器等。4、支撑部队灵敏反应的技术系统未来信息化战争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高速度。这就要求作战部队具有快速反应、快速部署和快速保障的能力。支持部队灵敏反应技术系统,主要包括把部队快速投送到战场并维持其活动的技术装备系统。世界新军事革命给我军武器装备发展带来的挑战与机遇5、简述当代世界军事高技术竞争的方向1、由武器平台的高技术化向传感器等信息技术的各个领域发展。2、由单一武器或系统的高技术化向“系统集成”发展。3、是由追求单一的进攻或防御能力向建立攻防兼备的能力发展。4、是由技术领域向军事的各个领域发展。5、是军事高技术化将会由少数发达国家向更多国家发展。6,中日关系的主要症结在哪里析:中日关系的“症结”乃是由于两国对二战历史的不同认知而导致难以建立真正互信的问题。靖国神社问题以及同样和历史有关的教科书问题是此“症结”的两大突出表现。对于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中日两国存在着截然不同且不为彼此所理解、接受的认知。日本民众承认侵略战争,也承认战争的失败。但两颗原子弹的“教训”和大批青壮年埋骨战场的惨状使他们同时认为,中国人和日本人都是这场战争的受难者,理应受到同样的对待。这是中国民众所不能理解的。在日本人看来,东条英机等战犯和战死的其他普通士兵一样,都是可怜的人;而参拜靖国神社则是表达对这些人的怜悯的一种方式。对于这一点,中国民众在感情上不仅无法理解,更是难以接受。较之于日本民众的“矛盾的”历史观,日本政治精英的历史观总给人以“雾里看花”的感觉。各政要均极少地向外界透漏自己对清略历史的真实看法(除非在退休后)。执政党为了竞选或巩固政治地位的政治做秀总使其历史观无法清除地示人;在野党为了夺取政权的谋略(有时和执政党唱反调)也往往掩盖其对侵略历史的真实认知。对于侵略历史,日本官方的这种含糊其辞的态度不仅使中国民众感到厌烦,更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愤怒。和日本人的矛盾与模糊相比,中国人对历史的认知是明确而一致的。举国上下均认定,在二战中,日本对中国犯下了侵略的罪行,日本是侵略者,并一直要求其作出明确的道歉。对此,日本民众不仅无法理解,而且觉得就历史而言,中国多少有些可拍(在日本,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是否意味着中国强大后将向日本“复仇”?)。而日本一再地回避正视侵略历史、回避道歉的行为使中国人对日本产生了日益浓重的憎恨与猜忌。这种情绪逐渐成为中国在中日关系中挥之不去的历史心结。在制定对日政策时,通过舆论,民众总是给政府施加巨大的压力,时刻提醒政府“小心日本”、“小心日本”。由于就历史问题的沟通和对话无效,在信息不对称性的消极作用下,中日间沟通的有效性被大打折扣,中日关系因而屡屡受挫。一方面,日本领导人对历史的心口不一、日本高官对靖国神社的不断参拜、日本国内层出不穷的教科书事件和社会思潮右倾化的日益加剧已在地刺激着中国的民族感情,使中国人对日本的敌意和不信任明显增强。另一方面,“中国威胁”论、中国对日本逐渐增强的民族主义意识和一些国际的民族主义行为是日本民众对中国的忧虑、不安增加,好感却在不断地下降。通过舆论,这些由历史问题引发的后果干扰双方政府的决策,使两国难以建立真正的互信,从而对中日关系造成极为消极的影响。尽管毗邻而居,但中日两国谁也无法安心,并不是得就像两只蜷起的刺猬,背向而立、互不理睬。7,当代中国面临的主要军事安全威胁。析:(1)台湾分裂主义企图分裂国家制造内战的威胁。(2)小日本临近东海和我国争夺海上权益和东亚主导权的威胁。(3)朝鲜半岛南北双方擦枪走火的危险。(4)南海周边国家抢夺我国南海资源并有意威胁我国海上安全。(5)印度崛起对中国的威胁以及印巴冲突可能会给我国带来的负面影响。(6)俄国崛起对我国北方边境的军事威胁。(7)中亚地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对我国新疆、西藏的恐怖主义威胁。(8)美国把我国作为潜在对手,而给我国自鸭绿江口一直到阿富汗边境驻军的直接威胁。8,新世纪新阶段我军新的历史使命。析: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站在我们党、国家和军队建设的战略高度,将我军历史使命科学概括为“三个提供、一个发挥”。这就是:军队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9,试述机械化与信息化建设的关系。析:我军走的是机械化和信息化“双重”发展的道路。二者“并举”不是“并重”,一定要按照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的原则来筹划和指导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要确立信息化在我军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同时又坚持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实现我军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10,为什么说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当代中国必由之路。析: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全新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郑重选择和庄严承诺。——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100多年里,中国受尽了列强的欺辱。消除战争,实现和平,建设独立富强、民生幸福的国家,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今天的中国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中国的中心任务。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中国人民最需要、最珍爱和平的国际环境,愿尽自己所能,为推动各国共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中华民族历来就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是一种和平的文化。渴望和平、追求和谐,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600年前,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船队“七下西洋”,远涉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带去的是茶叶、瓷器、丝绸、工艺,没有侵占别国一寸土地,带给世界的是和平与文明,充分反映了古代中国与有关国家和人民加强交流的诚意。立足当代,中国的发展不仅造福13亿中国人民,也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和发展机遇。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特别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给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是可以实现的。同时,中国也清楚地看到,世界上仍存在诸多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人类还面临许多严峻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只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就能够逐步实现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目标。长期以来,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宗旨就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早在1974年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时候,邓小平就向全世界宣布,中国永远不称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趋势,坚持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这一重大战略判断,多次公开阐明:中国过去不称霸,现在不称霸,将来强大了也不称霸。中国的发展不会对任何人构成威胁,只会给世界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加广阔的市场。事实表明,中国经济的发展,正在成为亚太地区和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已成为中国的国家意志。11,我国东海及南海海洋权益面临的主要威胁。析:海上岛礁被侵占,领土主权难以实现我国岛礁被侵占的情形严重,领土主权受到持续性的损害。其中尤其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