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文化产业创意中心】讯:新型城镇化与文化发展密切相关。新型城镇化过程是将文化融入城市并改变城乡生活方式的过程。文化关照下的城镇化标榜着一种基于传承与创新的城镇化发展理念,也标榜着市民与城市在历史文化个性与其走向现代化、国际化过程中的共性、和谐与梦想,是城镇化走向“深水区”的重要条件。融入全球视野,加强顶层设计城市代表了我们作为一个物种具有想象力的恢弘巨作,正是我们具有能够以最深远而持久的方式重塑自然的能力;城市也代表着人类不再依赖自然界的恩赐,而是另起炉灶,试图构建一个新的、可操控的秩序。城市作为要素集聚的富集之地,是多元文化、多维生态的熔炉。而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蓝图。以广阔的视角、全球化的眼光、战略性的思维规划文化发展路径,设计文化产业成长模式,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文化创新和发展的有效方式。新型城镇化的文化路径是全球视野下“顶层设计”与“路线图”并行不悖的有效范式。城市的演进展现了人类从草莽未辟的蒙昧状态到繁衍扩展至全世界的历程。城市文化产业规划与设计,建立在传承城市记忆、绵延城市文脉、永续城市基因、发掘城市性格、重塑城市品质的基础上。城市改造和更新不仅应保护文物古迹、历史环境、非物质遗产,还应以实现整个区域的自然、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将“顶层设计”与“产业路线图”结合,以实现城镇文化空间的综合协调,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整治的相互协调,不同行政区域之间及区域内城镇之间和城乡之间的统筹协调,人口、经济、文化、科技、环境及资源等系统及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有机协调。新型城镇化的文化路径是以文化价值引导城市成长、激活城市能量的有效选择。文化是城市保持其独特性和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文化对城市的价值体系和发展目标形成指引,城市规划者把握住文化的发展动向,在城市发展中关注不同的重点和选择不同的方法,最后将城市文化的进步反映、融汇和固化于城市景观、产业传统、社会网络、个人技能等方方面面。文化规划的任务是在城市的性质和规模确定的基础上,在城市规划的框架下,以在社会经济发展与文化经济发展的适用性评定的基础上做出文化发展的统一安排、合理布局和战略部署。文化规划的编制,首先需要广阔的视野和战略的思维,以广泛吸纳和融合世界城市多元文化和多维生态为积淀,以注入人文关怀、关注人文精神、融入人文内涵的思考和探索,设计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路径。秉承文化自觉,传承文化基因新型城镇化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城乡互促共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个性鲜明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对城乡发展过程中文化的传承、文脉的延续和历史的记忆提出了新的使命和要求,以文化自觉推动城市化进程,将文化基因植入城镇开发的市场化与资本化进程驱动特色产业集群的形成,为新型城镇化提供了有益的实践和有效的模式。新型城镇化的文化路径是城市文明的自觉传承和城市文化的有序延伸。文化自觉作为一种意识,本身具有极强的创造性和开拓性。能够明白自身的过去、现在,知道自身的优劣强弱所在,知道别的文化对自己的补益、针砭作用,能够理性把握自身未来的发展趋向,就会努力去创造未来,开拓未来,更新自身,发展自身。新型城镇化之路必须以文化自觉为思想导向,在尊重文化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挖掘先进文化基因,传承文化传统,在城市建设扩张中,延续城市文脉,绵延城市记忆,优化城市结构。新型城镇化的文化路径是不断寻求城乡文化认同和消弭城乡文化疆界的过程。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粘合剂,也是族群认同的根基。文化的被消解,民族也将失去共同的价值信仰。城镇化是为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需求做出的战略调整,是为创造优化合理的生存空间、消费结构做出的发展布局,城镇化不应该泯灭文化特色、淡化文化传统、消解文化基因,而是在基于文化认同前提下,以文化自觉为内在的精神力量,以文化创造活力激发人们探索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的新城市发展空间的主体行为。发掘文化特色,发展文化产业工业文明是一本打开了的体现着人类本质力量的书,这本书的灵魂就是产业哲学,它的骨骼与内容是一幅徐徐展开的体现着人类本质力量的人文画卷,那就是城市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城市在城市形态、制度规范、市民行为等方面日趋雷同,只有文化上的区别显得尤为重要、更有价值。文化特色是城市文化的根基,也是城镇化的灵魂。每个城市的文化特征和文化品质为城市在竞争中创新发展、脱颖而出提供了土壤和资源。新型城镇化的文化路径是以文化特色实现城市建设“破立并举”的过程。新型城镇化的实质是人口和生产要素的集中过程,但它不仅仅是线性的“破旧立新”的发展过程,更是城市文化价值凝练的萃取过程和城市文化特色升华的推演过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城市文化的而要求越来越高,而当前城市建设所呈现出的“千城一面”现象,制约了城市个性的彰显和城市特色的凸显。以“文化绘标”的方式观察城市发展进程,凸显城市文化特色,规划城市产业发展,可以使城市的传统文化得到极大地挖掘与弘扬;现代文明得到极大地拓展与彰显;人的整体素质得到极大地完善与提升,实现城市建设、生态风光、人文景观、城市风貌和人居环境得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新型城镇化的文化路径是以文化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拉动城市升级的过程。当前我国尚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整体上升且在三次产业中占绝对优势,但其就业弹性低于产值比重仍然较低的第三产业,因此,中国目前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还缺乏真正的带动力,对城镇化的拉动作用还不是很大。文化产业具有的调整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拉动城镇就业等方面的特性,恰好弥补了城镇化的问题与不足。而由于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文化多样,无论是发展经济的方式还是产业培育的模式方面,自然和人文资源禀赋的差异决定了各地都无法千篇一律,照搬照套。因此,我国城镇化道路必须是一条以特色文化资源为基础优势,以市场化经济和现代金融手段为杠杆,打造着力于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和要素结构优化的特色文化之路。加强城乡配套,促进结构优化中国城镇化率约为53%,工业化率为47%,而国际上发达国家城镇化率约是工业化率的2至3倍,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严重,就近就业率低:我国“漂”在城镇的农民工,70%以上希望在家乡周边就业。“就地城镇化”则提供了这一现实可能性。如何探索以文化为驱动力,在有效提高城镇化“速度”的同时,以文化自觉和文脉传承增加城镇化“深度”,以文化遗产赋予城镇化“温度”,以优化城镇布局和城乡综合配套加深城镇化“力度”的本土化解决方案,成为城镇化进程中文化发展必须直面的命题。新型城镇化的文化路径是注入人文关怀、关注人文精神、融入人文内涵的城镇化,应当以发达的文化产业和配套周全的文化服务为基本要素。就前者而言,发达的文化产业体系是建设国际城市的重要组成,是衡量城市文化竞争力的主要依据。文化产业在激活城市内在文化要素、刺激消费需求、转变增长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规模、完善城市功能、展示城市风采、提高城市竞争力和美誉度、知名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就后者而言,文化设施是营造城市文化环境必不可少的要素,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文化、教育设施及国际性科技文化交流中心,是评价全球城市的重要标准。新型城镇化的文化路径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应当依托乡土文化实现就地城镇化以获得城镇化发展持续不竭的动力。从人的发展角度而言,以城镇化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将农民从个体生产和经营体制中解放出来,以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分工与合作,有效提高产业效率;以城镇化促进要素结构的优化,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加强城镇化的“软实力”建设,既要为农民提供生活安置和产业转移的地点,更要为农民提供安置的配套环境与配套政策,消除“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现象,真正实现“人的城镇化”。从城镇建设的角度而言,以城镇化加强需求结构的优化,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提高资本、技术、人才的流通效率,以城镇化进程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为着眼点,以文化自觉为内在精神力量,走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城乡互促共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