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物质性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世界的物质性的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1)课标要求本框题教学内容是贯彻新课程标准2.4规定的“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的要求。(2)教材分析第一目:自然界的物质性,阐明了自然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以及物质的哲学含义;第二目: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二者的内在联系是:通过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物质性的阐述,让学生明白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树立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教学难点:物质的哲学含义、物质概念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获得了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等理论知识的初步认知。本课通过学生课前自学,课上合作探究,课后巩固等环节深化认识,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世界的物质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等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的理性思考和分析能力。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识记物质的含义、劳动的作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理解物质资料生产方式。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体会如何去理解一个哲学观点,如何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初步了解学习哲学的基本方法;通过学习、体会及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从本质上指出有神论的荒谬性,从根本上消除有神论的影响,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世界观。三、教学策略方法利用产生式教学策略和情境案例教学法,实施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积极地把信息与自己是认知结构理想起来,并在情景分析中落实教学重点和难点,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任务、学习过程、学习策略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等,提高学习能力,体现学以致用。四、教学活动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对世界本质的认识,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思考和回答,是人们在实践和认识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出发点。第二课我们学习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那么究竟什么是物质呢?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并建构本课知识框架。2.引导学生围绕论题“世界上到底存不存在上帝或神”。可以引导学生收集上帝创世说、天狗食日、盘古开天地、达尔文进化论等资料观点。在对一些问题尝试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初步观点、看法。合作探究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探究材料:人的听阈范围是20到2万赫兹。小于20赫兹叫次生波,大于2万赫兹叫超声波。人眼睛的可见光电磁波的波长在390到700纳米,这一范围内有七种光即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靛色、紫色。红色光的波长是622到700纳米,大于770纳米的光叫“红外线”。紫色光的波长是455到390纳米,小于390纳米的光叫“紫外线”。探究问题:超声波、次生波,人的耳朵都听不到,红外线和紫外线,人的眼睛都看不见。但是它们会因为人们听不到,看不见就不存在吗?探究结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略)P29。(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①“特性”是一事物具备的,可以使自身和他事物相区别的独特之处。物质相对于意识而言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客观实在性,即不依赖于意识,以其自身而独立存在的性质。②意识不具有客观实在性,它必须依赖物质,是对物质的反映。它不能以其自身而独立存在。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指出了物质的客观性,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2)“客观实在性”是一切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共同本质。从看得见的山川湖海,到看不见的磁场、超声波、紫外线;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茫茫宇宙,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具体事物都有一个相同点:客观实在性。结论: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的关系;世界统一于物质(一与多、永恒与变化)。(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还指出了物质的可知性,与不可知性划清了界限。合作探究二:论证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略)P28。探究材料:2009年7月22日,我国发生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中国民间传说中,日食是“天狗”吞食太阳造成的。人们为了拯救太阳,便敲锣打鼓、大放鞭炮,以轰走“天狗”,“拯救”太阳。科学家研究表明:日食是太阳被月亮遮没的一种天象。月球本身不发光,当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如果日月地三个天体恰好或近似于一条直线是上时,月球就会将太阳遮没,这就是日食。日食习俗可分三类: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太阳全部被月球遮没的叫“日全食”;月球只遮没太阳中心部分的叫“日环食”,月球只遮没太阳一部分的叫“日偏食。”探究问题:日食的形成说明了什么道理?探究结果:日食是按照它自己的运动规律形成和发展的,并不是什么“天狗”吃掉造成的。自然界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探究过程①从产生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在古猿进化的过程中,劳动扮演了主角。②从存在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③从发展看,人类社会有其客观的规律。注意: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教材第十一课社会历史观中将集中予以论述。(3)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看,它是人脑的技能;从意识的本质看,它是物质的反映。综上所述,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五、课后反思本框题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世界是物质第,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在教学设计中紧紧围绕这个要求,注重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科学性和开放性。通过对“世界上到底存不存在神”这一问题的探究等,让学生学会在思维交流中得到结论,水到渠成。但应注意适当增加时效性更强的社会热点问题加以分析,以增强课题的教学效果。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