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以控制企业部分产权、直接参与经营管理为特征,以获取利润为主要目的的资本对外输出。(国际直接投资可分为创办新企业和控制外国企业股权两种形式。创办新企业指投资者直接到国外进行投资,建立新厂矿或子公司和分支机构,以及收购外国现有企业或公司等,从事生产与经营活动。而控制外国股权是指购买外国企业股票并达到一定比例,从而拥有对该外国企业进行控制的股权)绿地投资又称创建投资,是指跨国公司等投资主体在东道国境内依照东道国的法律设置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所有权归外国投资者所有的企业。经济全球化(EconomicGlobalization),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即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合置。从根源上说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高度发展,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和国家疆界的产物。另一种说法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动,生产过程和服务所涉及的地域不断向全世界扩展,从而使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耐性增强的过程。)全球经济失衡(globalimbalance)是指一国拥有大量贸易赤字,而与该国贸易赤字相对应的贸易盈余则集中在其他一些国家。(主要是指美国与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常收支的不均衡状态,其原因之一为美元的流动性过剩,从而引起其价值下降。)主权财富基金是指由政府拥有、用于特殊用途的投资基金或制度安排。它们由政府建立,服务于宏观经济目标,持有和管理资产,并采用一整套投资战略(其中包括投资于国外的金融资产)来实现财务目标。中等收入陷阱: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MiddleIncomeTrap)的概念,基本涵义是指: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地跻身为高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往往陷入了经济增长的停滞期,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PartnershipAgreement),也被称作“经济北约”,是目前重要的国际多边经济谈判组织,前身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StrategicEconomicPartnershipAgreement,P4)。是由亚太经济合作会议成员国中的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等四国发起,从2002年开始酝酿的一组多边关系的自由贸易协定,原名亚太自由贸易区,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TTIP即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是指美国和欧盟双方通过削减关税、消除双方贸易壁垒等来发展经济、应对金融危机的贸易协定。(该协定的谈判在2013年6月启动。谈判一旦达成协议,意味着欧美自贸区成形。这将一举成为世界上最发达和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对欧美经济乃至全球贸易格局和规则的演变无疑都将产生重大影响。)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与西亚各国之间形成的一个在经济合作区域,大致在古丝绸之路范围之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着眼于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十周年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为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盟的合作的战略构想。同时又是中国在世界格局发生复杂变化的当前,主动创造合作、和平、和谐的对外合作环境的有力手段金本位制(Goldstandard)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来决定。金本位制于19世纪中期开始盛行。在历史上,曾有过三种形式的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其中金币本位制是最典型的形式,就狭义来说,金本位制即指该种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融汇兑本位制。其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基本内容包括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双挂钩制度和实行固定汇率制度。特里芬难题: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在其《黄金与美元危机——自由兑换的未来》一书中提出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即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由于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俗称“印钞票”,指一国货币当局通过大量印钞,购买国债或企业债券等方式,向市场注入超额资金,旨在降低市场利率,刺激经济增长。该政策通常是往常规货币政策对经济刺激无效的情况下才被货币当局采用,即存在流动性陷阱的情况下实施的非常规的货币政策。20国集团(G20)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于1999年9月25日由八国集团(G8)的财长在华盛顿宣布成立,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机制,由原八国集团以及其余12个重要经济体组成。该组织的宗旨是为推动已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开放及有建设性的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按照以往惯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列席该组织的会议。20国集团成员涵盖面广,代表性强,该集团的GDP占全球经济的90%,贸易额占全球的80%,因此已取代G8成为全球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论述题1、结合主要大国的兴衰成败的历史说明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18世纪60年代,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资本;圈地运动的进一步推行形成了大批雇佣劳动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生产技术;国外市场急剧扩大;英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取得了世界工业霸权的地位,给英国资产阶级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而美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时世界上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被欧洲列强瓜分,为了保证高额利润的实现而把注意力转向了本国生产的提高、技术的进步和机器的改良上。这时的英国忙于欧洲战事、加之本国设备老化,生产力下降使得经济实力减退,造成了其衰落。综上所述,各国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是否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科技发展的程度和人才、劳动力是否充足、国际市场是否畅通等因素都是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因素。2、举例说明中国企业“走出去”进程中的挑战。从企业自身看,大部分企业一是缺技术;二是缺品牌;三是缺乏国际市场网络和国际营销的经验;四是缺少有国际经验,懂国际规则,了解国际市场规则的人才。例如联想经过几年的摸索,不但自己的品牌没有在海外打响,还发现中国品牌乃至亚洲品牌在世界其他国家的认可度很低,在海外也招募不到优秀的人才。从国内环境看,中国企业“走出去”还面临着政策上的不配套的挑战。政策支持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我国对海外投资还没有明确的产业政策和行业导向。从国际环境看,相比上个世纪80年代日企“走出去”,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门槛更高,所要遭遇的对手更强。全球现有跨国公司的贸易已占世界贸易的六成以上,对外投资占全球直接投资的九成以上,控制了七成以上的全球知识产权。目前的民企和国企都无法直接与之抗衡,即使是规模足够大的公司,在公司治理,管理能力,结构健全,经营机制上也无法与之相比。3、简要介绍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基本情况,并结合有关理论加以解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增长速度惊人。特别是2001年加入了WTO之后,对外贸易更是高速增长,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也大大提高。进出口贸易作为需求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大幅度增强,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需求因素;出口和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大幅度增强,而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相对下降。总需求的结构变化,特别是投资与消费比例的相对变化,是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后,消费结构和出口产品结构提升引发产业结构提升的结果。但出口所占比重的大幅度提升说明,在经济结构升级与经济发展过程中,出口作为重要的需求因素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已大幅度提高。4、简要介绍金砖国家的基本经济状况。巴西是拉美第一大经济体,世界第十大经济体,工业体系比较完整,工业产值居拉美之首。其农牧业发达,是世界蔗糖、咖啡、柑橘、玉米、鸡肉、牛肉、烟草、大豆的主要生产国。巴西的旅游业久负盛名,为世界十大旅游创汇国之一。受巨额债务的影响,巴西财政收支长期赤字。俄罗斯独立之后,实行向自由市场过渡的激进式改革计划,使自身经济遭受很大冲击。1999年之后俄罗斯调整经济政策,推行社会经济稳定政策,致力改善国内投资环境以吸引外资。对外大搞“能源外交”,拓展国外市场,经济好转,宏观经济指标大幅上扬。印度是一个农业大国,是世界第一的产奶大国也是世界重要的产棉国和产茶国。工业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自给能力较强,在某些高新技术领域还达到了较高水平。旅游业和服务业也比较发达。独立后的印度在经济建设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经济体系。近年来,进口增加,出口不振,贸易赤字日益严重,人口压力过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对外贸易额在改革开放后大幅增长,总体呈现增长较快、价格回稳、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发展态势。中国正推动工业结构升级以带动工业增长质量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南非是世界上第四矿产大国,农业、矿业、制造业以及服务业为其主要产业,是世界上最大的黄金出口国和生产国。制造业种类多且有着较高的技术水平。南非的城乡发展较为不均衡,2010年提出新增长路线发展战略以来,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实行行业优先发展的战略,重视人才的培养,取得了显著的成果。5、简要分析美国次贷危机的主要成因。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并不是单一因素引起的。(1)全球性的流动性过剩为此次危机埋下了隐患,房价下跌成为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2004年后利率的待续走高和贷款发放机构乐观放贷则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利率走高和房价走低只是造成次贷危机的外部原因,实际上,在美国次贷市场繁荣的表象下,其市场本身存在的诸多问题,也为危机的爆发埋下了隐患。例如,低门槛的贷款标准、市场信息的不对称、不断上升的基准利率等。(3)次贷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是金融机构过分自信,而根本原因则在于政府监管缺位。(4)另一方面,美国政府的政治导向客观上也诱发了次贷危机,根本原因在于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