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建立和发展我国系统、完整的开设历史教法课是20世纪的20年代。我国第一部《历史教法》专著是1926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由何炳松先生翻译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亨利•约翰森的著作。最早确定的是美国式的历史教学论。1955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中学苏联历史教学法概论》。1956年,《我们所看到的苏联学校中的历史教学》,把苏联的教学经验概括为:第一:要使学生获得系统巩固的历史知识,教师首先要遵循教学大纲,掌握教材中心思想,有重点地处理教材,生动地进行讲述;第二:是要经常系统地进行复习;第三: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己作出结论;第四:要布置历史课的家庭作业;第五:是开展历史课外或校外活动。我国的中学历史教学完全变成苏式的了。苏式的教学法对我国历史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联的经验促使了我国中学历史教学走向规范化的道路”。即“重视系统的历史科学知识的传授、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严格地进行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解放初期的历史教学,“秩序良好”“扎扎实实”1982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由我国学者编写并出版的第一部中学历史教学法教科书,即《历史教学法概论》。我们所采用的教材是于友西主编的《历史教学法》。教育法规定,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方针的内容:1.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总方向。2.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教育方针中的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3.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这是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标准。4.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总的培养目标。三:中外教法研究的异同共同之处:教学体制、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考核、教师进修等方面基本上是相同的。差异性:首先、在教学指导思想的要求上,我们的教学指导思想是高度统一的,即是单一的。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为指导性要求。国外有所不同。其次、从课程标准的编制来看,我们的课程标准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编写,并在全国统一使用。英美的等国都是实行“多纲”的做法。其三、在教学方法上,欧美国家的要求远没有我们的要求细致和规范。其四、从研究重点来看,我国重视的是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知识的掌握,而欧美国家重视的是学生学习和研究历史问题的能力。这种不同导致各国对教法研究的重点有所侧重一、中学课堂教学的类型(一)课堂教学形式——班级授课制的形成在古代,中外各国都盛行个别教学的形式。16、17世纪为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欧洲形成了新的教学形式——班级授课制。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科学的阐述和概括,使之基本确定下来。19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的理论,对夸美纽斯的理论做了补充和完善。20世纪苏联教育家凯洛夫在《教育学》中明确提出了课的类型和结构的概念,班级授课制的组织形式最终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我国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戊戌变法之后。(二)课堂教学的主要类型1、综合课,综合课是指在一节课内包括类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完成多种教学任务的课型。其优点:它能在一节课内既检查复习旧知识,又讲授新知识;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抄写笔记等方式巩固新知识;布置作业,指导学生课下复习,预习等。综合课适应了教学形式必须多样化的要求。综合课的课堂结构:第一:组织教学:其目的是要求学生上课开始以前做好思想与物质准备。第二:复习提问:复习提问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随时发现老师授课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重温有关旧知识作为理解新知识的基础,以便导入新课。复习提问时应注意的问题:A:要提问教材中的主要内容,内容和形式上要多样化,一般提问一些记忆性的基础知识。综合性问题不宜随堂提问。B:提问要注意教材之间的前后联系,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帮助学生对新课的理解和巩固。C:复习提问要起到应有的作用,面向全班同学提出问题。D: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应作简单的小结,并将进行鼓励表扬,以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综合课的课堂结构第三:新课引导(导入新课):导入新课就是在一个新的学习内容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从非学习状态逐渐进入到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其作用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学好新知识创造条件。起到承上启下系统知识的作用。导入新课的方法第一,联旧引新法。第二,解题释意法。第四:讲授新课讲授新课是综合课的基本环节和中心部分,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阶段。讲授新课时注意的问题:A:中心明确,层次清楚,重点、难点突出,保证历史教材的系统性。B:遵循历史教学的原则,充分利用启发性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所讲的知识通俗化、趣味化。C:充分利用历史挂图、图表、实物等直观教具和电化教学手段,同时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帮助学生加强对历史知识的感性认识,形成清晰的历史表象。D: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灵活的选择教学方法。F:要注意双边活动,多给学生提供一些思考、回答、练习的机会。第五:巩固新课教师对所学知识及时进行复习巩固,通过巩固,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新课的方式主要有两种:A:教师把本课的内容综合起来,用简单的结语进行分析、概括。B:教师结合对新课的总结进行提问,让学生做必要的回忆和解答。第六:布置作业其目的是让学生巩固和消化课堂上所学新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单一课课堂教学中主要用于完成某一特定教学任务、结构比较简单的课型称为单一课。单一课又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导言课:导言课又称为绪论课或叫开场白。它是在新学年或某一阶段历史课开始讲授时所采用的一种课型。导言课是开课之首。导言课的内容包括:学习本课的目的、教材的主要内容、基本线索。使学生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意义、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讲授新知识课:是用整节课或几乎整节课的时间讲授新知识的课型。一般在以下几种情况下使用:(1)教材的内容和前面所讲的内容没有直接联系,是篇章开头的教材。(2)为保证教材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需要把教材在一个课时内讲完。(3)教材的分量重或难度大,需要较长的时间给学生解释或需要补充大量的史实材料。讲授新知上课的环节同综合课一样,只是没有巩固复习这一环节。第三,复习课:是一种巩固、提高的课型。在一个单元或一个教学阶段结束后,组织学生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可以收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其主要环节:(1)组织教学;(2)归纳总结教学内容;(3)布置习题。第四,检查课:是衡量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和驾驭历史知识能力的一种课型。分随堂检查;作业检查;阶段检查三种形式。第五,讲评课:是对学生的答卷或书面作业进行分析或评价的课。二、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教学方法就是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教学方法的确定要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设备、教师特长等多方面因素考虑。(一)讲述法讲述法就是教师依据教材内容,运用生动的语言连贯的叙述或描述、概述历史事件、人物活动等历史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帮助学生形成历史表象,进行想象,获得正确的历史知识的一种基本方法。讲述法有三种类型:叙述、描述、概述。1、叙述法叙述法,就是按照年代的先后顺序,对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和历史人物得主要活动进行有头有尾的,有情节的讲授。(1)叙述法的特点:第一,是生动、形象,有情节、有变化。第二,叙述法是有头有尾的叙事,便于说明事情的来龙去脉。(2)叙述法的适用范围A:重大起义和革命斗争的过程。B:重大的战争过程。C:有史实过程的重要政治、经济、文化事件。D:典型的人物生平事迹。叙述事件的过程,大体上是依照时间的顺序,分为开端、情节的发展、事件发展的高潮、低落和结局。(3)运用叙述法应注意的问题第一:要有系统性和情节性。第二:史料的典型性和真实性(科学性)。第三:叙述要具体、生动、形象、要富有感染力怎样才能做生动形象?教师言善于准确的使用历史学科的语言。要在口头的表述上下功夫。叙述要有感染力,要表明自己的爱与憎。2、描述法描述是对于某些典型事件、历史人物的本质特征、行为表现、情景场合的具体细节进行有声有色的描绘,故描述法又称为描绘法。描述和叙述的主要区别:描述着重于具体对象的特点,没有情节,叙述则侧重于过程和情节。描述法的适用范围:(1)对人物的描述;(2)地理环境;(3)对生活状况、劳动场景、战争场面的描述;(4)对科学文化成就的描述运用描述法应注意的问题:第一:描述法应用在教材的重点部分,否则就会喧宾夺主,冲淡重点内容。第二:要善于发现描述对象的典型特征。第三:要尽量选择一些反映时代色彩的材料。第四:要运用比喻和比较的方法。第五:增加一些富有情节性的小插曲。第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感官作用,加深感觉印象。3、概述法:概述是对教材中的次要部分,扼要地概括讲述,用以勾勒出历史全貌和发展线索。其特点是:简明扼要的、具体连贯的、有条理的说明历史事件的过程或历史事件的有关方面。它不需要像叙述那样有情节有感染力,也不需要像描述那样要求有形象特征。(二)讲解法讲解法是对史实运用分析和综合、对比和比较的方法进行科学的论证,形成历史概念和揭示历史规律的讲授方法。1、分析与综合法:分析是把历史事件的各个方面或某一问题的各种因素做出条理性的说明。综合就是把历史事件的各个方面或某一问题的各种因素加以归纳,得出整体上的结论。分析与综合法几种方式:第一:先提出论点,然后对有关的一系列史实进行叙述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第二:先讲述事实,然后依据史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第三:边叙述事实,边进行分析,最后综合,得出结论。运用分析与综合法应注意的问题:第一: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第二:要把对史实的阶级分析和具体的历史地分析结合起来。第三:分析要细致、深入,综合要全面。2、比较和对比法:比较是用于从不同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中找出它他们的共同特征,或从本质相同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区别他们各自的特点。对比则用于从完全相反、根本对立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中找出其本质上的区别。(三)谈话法:师生运用谈话来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回答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由于是师生对话,也称为问答法或提问法。1、谈话法的作用第一:能启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历史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借助教师精心设计的一系列巧妙的问题进行发问。谈话法常常是设疑提问,使学生经常处于急于回答教师提问的紧张的思维之中,大大增强了学生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兴奋。第二: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心理学认为注意是心里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这是有机体的一种定向反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词和语言的刺激,必然引起学生的定向反射,诱发学生探究问题和思考问题的动机。谈话法通过教师的提问,促使全班学生都做好随时会被提问的心理准备,使大脑皮质处于兴奋状态,更好的集中精力听课,从而达到对史实的深入领会和巩固记忆的目的。第三: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是学习的源头,而思维正是从疑惑开始的。有经验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提出问题,使学生开动脑筋,进行思维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这个过程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通过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实际上是思维能力的发展。谈话法是注重培养思维能力的启发式教学的有效手段。第四:能运用信息反馈调控教学谈话法有问有答,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从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师生对话是双方传递信息和反馈信息的过程,教师设问,学生要准备随时回答,这对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督促。教师从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及时发现教学上存在的问题,从而根据实际情况调控教学,进行改进。2、谈话法的类型及适用范围:(1)启发性谈话:启发性谈话运用有三个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