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比较法北京市西城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宋夫让有比较才能鉴别。在认识千千万万个地理事物和千变万化的地理现象时,更需要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而比较则是在变式的前提下理解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第一步。所以,有人说:“比较法是一切理解与一切思维的基石”,意即把比较法视作最重要的逻辑思维方法。当然,逻辑思维方法除去比较,还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等。作为重要认识方法的比较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显得特别重要,这是由地理学科的内容和特点所决定的。地理学科从空间上要讲中外,从时间上要论古今。可说是有的近在身边,有的远在天涯;有的时在今日,也有的已成遥远的过去或须预见的未来。一、中学地理教学中比较法的分类(一)按逻辑的方法分类按照逻辑方法,人们对比较法的分类也不尽相同,有的属于名称上的差别,也有的是由于划分的细度不一。这里试分以下几类:1.类比法类比法可分为同类事物的比较和不同类事物的比较。(1)同类事物的比较:这是一种确定同类事物异同点及其本质的一种常用的比较方法。(2)不同类事物的比较:这是一种主要用来确定不同类事物异点及其本质的比较方法。不同类事物相比较,有时是无意义的,但更多的时候不仅相比有意义,而且很重要。这种比较更多的不是比出相同或相似,而是比出相异,使相异更加鲜明和突出,以区别不同类事物间的本质差别。2.顺序比较法即把要学习的材料(未知事物)和已学习过的材料(已知事物)加以比较的方法,这也是通常采用的比较法。3.对照比较法这是一种同时把两种或两种以上未知事物(要学习的材料)加以比较的方法。4.自身纵比法这是一种没有其他对比事物的自我不同发展阶段的比较方法,目的在于研究过去,观察现在,推断未来。5.同心比较法这是一种把一个事物与其它若干事物同时比较的方法,比较的主要目的是突出居中心位置的事物的特征和本质。(二)按心理学分类1.表象类比法先让学生重现已有的某一种表象,然后把新表象与旧表象加以类比,找出异同,以形成一种新的想象表象。2.形成概念的比较法:这是应用变式材料,通过比较,抽出其共性加以综合和概括,突出本质特点,舍弃非本质特点,形成概念的方法。(三)按相比内容和项目分类1.单项比较只比较事物的某一特点或某一个方面。2.综合专题比较就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作多面综合比较。(四)按比较的方式和手段分类1.语言比较:利用语言及文字进行比较。2.表列比较:利用表格进行比较。3.地图比较:利用地图进行比较。4.图象比较:利用各类图象进行比较。二、比较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一)类比法1.同类事物的比较这是一种教师在讲解某一地理事物时常用的方法,其目的是通过比较确定对比事物的异同点及其本质。现以长江和黄河的教学为例,请阅读并分析下表(表中对比材料仅限于中学教材的内容)。通过以上各项的比较,不难得出以下结论:(1)长江和黄河都是世界著名长河,二者相比,长江更长。(2)但长江和黄河的流域面积相差甚远,长江流域面积是黄河的2.4倍。(3)二河都发源于青藏高原,都流经我国约1/3的省(自治区、直辖市)。(4)上游都接纳许多大支流,都穿行险峻峡谷,水力蕴藏极为丰富,都建有大型水利工程。(5)中游二河的相似点是:都接纳许多大支流;明显的相异点是:长江已流入平原,而黄河却穿行在黄土高原上,并有大量泥沙进入河内。(6)下游二河最明显的相似点是:都无大支流注入;而相异点是:长江进入三角洲后,河宽水深,而黄河却成为世界闻名的“地上河”。(7)长江水量(年经流量)是黄河水量的20倍,又有众多湖泊调节,水量丰富稳定;黄河水量较少,且每年发生凌汛,“地上河”的问题也需根治。这是就两条河流的某些项目相比,至于其中某一单项间的比较就是更常用的了。有时,河流自身上游和中游或下游的比较,不同季节水文特征等比较,更能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类比法不仅经常应用于表象的形成过程,也常在基本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应用。现以湿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式气候的分布为例:在教材中明确提出,地中海式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部。显而易见,相同点是大陆西岸(西部),相异点是纬度位置不同。如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伸联想各所处纬度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以及由此引起的气候特征的差异,必将大大有利于基本概念的形成。当然,也可以采用相反方向的分析方法,即比较气候特征的差异,再分析形成原因。2.不同类事物的比较不同类事物的比较,在地理教学中也是常见的有效的比较方法,它有时能起到同类事物相比所难能达到的作用。比如,教材中讲季风形成的原因时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海、陆是不同性质的物体,物理性质等诸多方面都有很大差别,但分析这部分教材时却紧紧抓住热容量不同且差别很大的特性。由于日常生活中的感受,这种比较不仅是易于被接受的,并且常常是深感兴趣和记忆深刻的。再如,在作岩石硬度鉴定时,不仅可以用两种不同岩石相互交换刻划的办法(同类事物相比),也常用指甲、小刀等不同类物体刻划,以确定岩石硬度。这些都是不同类事物相比,突出属性差异的例子。不同类事物相比有时只是为了探求相同(相似)的属性。比如,对能源问题的研究,流水、阳光、煤炭、石油…虽属不同类物质,虽有不同的特性,但从能源的角度看,它们却都具有能量这个共性,并在解决能源问题方面,又各具独特的地位。(二)顺序比较法这是一种把已获得知识和要学材料相比较的方法,这可能是教学中最常用的比较法。比如,在讲授南美地形时与北美地形相比较,比出相同点(科迪勒拉山系及其分布,面积广大的平原和高原)和异点(平原和高原的分布等)。再如,在讲南美气候时,常与非洲气候相比较等。这种比较,要求对已知材料的准确掌握,因为它是在假定对材料准确掌握前提下进行的,如果对比物是模糊不清的、被扭曲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那么,这种比较不仅可能是低效的,还可能是完全失败的。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比较前可以先对已知材料作简明的提示,使已经形成的表象再现,使基本概念清楚明确。(三)对照比较法这是一种把分别独立的几个地理事物并列对照进行比较的方法。比较的目的,一方面是肯定这些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共性,更重要的是找出共性基础上的个性,突出个性特征。现以我国四大高原为例,教材中对高原已有明确的解释:高原一般是指绝对高度大而相对高度小的广阔地区。四大高原同属高原,这是共性。它们之间又有哪些个性?教材中说这四大高原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但是面貌各有特色。各有些什么特色呢?青藏高原:(1)边缘和内部都分布着一系列雄伟的大山脉,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2)多雪山和冰川,成为巨大的天然“固体水库”。(3)位于我国西南部。内蒙古高原:(1)位于我国北部。(2)海拔一般在1,000米左右。(3)除少数山脉外,地面起伏较小,多为一望无际的原野。黄土高原:(1)位于长城、秦岭、太行山脉和祁连山脉东端之间。(2)海拔1,000—2,000米。(3)地面覆盖着深厚疏松的黄土层,这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最厚的地区。云贵高原:(1)主要分布在云、贵两省。(2)海拔1,000—2,000米。(3)地面起伏较大,崎岖不平,是个多山的高原,多山间盆地,喀斯特地形广布。如果就以上材料进一步概括,似可归纳为: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高原,多雪山和冰川;内蒙古高原起伏较小,多为一望无际的原野;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最厚的地区;云贵高原崎岖不平,喀斯特地形广布。即一个抓住其高;一个抓住其平;一个突出黄土;一个突出喀斯特地形。再如,英国和法国经济发展特点的对照比较,也能起到较好的效果。英、法都属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是基本属性。在共性之下也有明显的差异:英国是世界上资本主义工业化最早的国家,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一直占绝对优势,农业不占重要地位。而法国是世界上资本主义工业化较早的国家,是资本主义工农业都发达的国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在高中地理中,我们可以举出恒星和行星,气旋和反气旋,暖锋和冷锋,迎风坡和背风坡,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暖流和寒流,冬至和夏至,南极和北极,背斜和向斜,地垒和地堑,山地和平原,城市和农村,各种不同运输工具的比较等等。以上所列,基本上属于同类相反的性质,对比的结果常常可以形成鲜明而深刻的印象,特别有助于理解和记忆。(四)自身纵比法地理学不仅让人们了解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分布及其规律,更必须让人们清楚某一时间段落的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分布及其规律。时空结合是地理学的突出特性。现举淮河为例,淮河在长期历史时期里是一条举世闻名的害河,淮河流域曾是“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地方。而现在,这个过去十年九灾的地方,已实现丰衣足食,成为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区。黄土高原也是个典型的例子。谈黄土高原至少要谈到三个时间段落:地质历史时期黄土高原上黄土的形成;人类历史时期对黄土高原上茂密森林和草原的破坏,以及由此引起的严重水土流失;近几十年来大力植树种草,保持水土,创造良好生态环境的艰巨斗争。不从历史上谈黄土高原,就难于认清它的真面目,从而认识黄土高原改造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在自然地理教学中,运用纵比法,可以把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发生、发展、消亡表述的极其清楚。例如,利用喀斯特地形发育示意图,可以清楚看出高原区的石芽、漏斗;山地区的峰林、洼地;平原区的石灰岩残峰等三个明显不同的地形发育阶段。再如,造山运动及山脉发育过程中的青年、壮年、老年期山地地形特点和发展规律;河流上、中、下游特征和发展规律;地壳物质的循环等。总之,正是由于纵比法在比较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发展过程上特别说服力,所以有利于揭发阐明地理事物或现象的规律。(五)同心比较法这种方法是为了突出中心对象而分别同周围若干对象进行比较的方法。例如,在讲亚马孙河时,常常这样比较:按长度它不如尼罗河长,论流域面积和流量又大于尼罗河,居世界首位;若比水力资源它又不如刚果河……。再如,在论述我国是世界上的少林国家时,也常用这种比较法:我国现在森林覆盖率仅为12%,而美国、苏联都超过30%,日本高达60%多,世界平均森林覆盖率为22%,都远远超过我国。但是,象这样的比较,其目的,不只是论证出“少”字,更重要的是要明确保护森林,绿化祖国,加速林业建设的紧迫感和重大意义。教材中也常用百分比图来作比较,这种图不仅可以两项对比,更方便以一项为主进行环比。现以《1980年世界大石油区探明储量的比较图》为例(见图41),如中东与其他各地区的总量比,可说中东石油储量占世界石油总储量(不包括中国)的一半以上。如分别与各地区相比,还可得出中东石油储量是拉美石油储量的约5.2倍,是苏联石油储量的约5.7倍……等结论。同理,当然也可以其他某一地区为中心,与另外一些地区进行环比。图411980年世界七大石油区探明储量的比较图(不包括中国)单位:亿吨图42我国农业产值构成示意图(1986年)再以《我国农业产值构成示意图》为例(见图42),我们不仅可以读出各业产值的大小,而且根据教材中提供的我国土地资源的情况,判定我国农业各部门结构还不合理。比如,我国草地面积广阔,人均天然草地4亩多,大约相当于人均耕地面积的三倍,而1986年牧业产值却仅占农业总产值的21.7%,可见发展牧业的潜力是非常大的。三、比较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一)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通过对具体生动的社会经济发展材料的比较,就会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献身四化事业的信心。通过对自然地理现象的纵向或横向比较,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探索自然发展规律,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环境,都是大有益处的。(二)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比较法是形成想象的表象的途径,地理概念的掌握又都以表象为基础,而一些难于直接从表象中概括出来的抽象概念,也多是通过与其他概念的比较分析,达到理解的。有时一个地理事物或现象是比较复杂的,这就需要把它们分解开来,逐一进行局部的具体的分析比较,最后得出结论。所以,比较法不仅可以引起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而且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三)获取新知识的有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