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学德育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请安静”、“请不要随地吐痰”这种针对中国人的警示牌,正在德国、法国、新加坡等地频频出现。中国游客嗓门大,在国外饭店、公园等禁烟区抽烟,时间观念淡薄问题最严重,“中国人”成了“不文明”的代名词。近年来,出境游种种不文明行为,给人们留下了十分恶劣的影响,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形象,引起了海内外舆论的广泛批评。那么我们的教育问题出在哪里呢?特别是我们的中学德育教育问题出在哪里呢?笔者认为现行的中学德育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第一,对德育教育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德育工作目标不明确,只有近期的德育工作计划,却没有中长期的德育目标及德育工作规划,德育工作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德育在“五育”中的首要地位及决定作用,学生素质发展极不平衡。德育教育重经济轻德行,重知识,轻觉悟,重理论,轻实际,德育缺乏生活基础,德育目标定位偏离现实生活,要求过高,过于笼统,德育内容偏离实际,对学生期望值过高,德育教育太理想化,使学生可望而不可及,很多学生很难做到。第二,德育方法落后、德育效果不佳,德育工作没有超前性,对青少年违法违纪现象进行被动惩罚教育,没有超前的预防,在思想教育过程中,重灌输,轻引导,注重情感的投入不多,特别是没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辅助德育工作。德育工作重形式,轻实效,德育工作常常流于形式,走过场,只注重道理的传授,不注重学生思想行为观察。德育工作重堵截,轻疏导。禁止学生玩电子游戏、上网等,教育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疏导,缺少行为规范方面的具体指导。第三,德育实践的模式化问题相当严重,德育过程缺乏科学化,德育内容单调乏味及德育教育缺乏主动性,德育软件缺乏,德育工作重课堂,轻实践,重言教,轻身教。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往往强调如何去教育别人,而忽视了自身的言行。重大节、轻小德,大讲特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而恰恰忽略了日常行为教育,学生缺乏具体的行为指导,缺乏最起码的生活道德规范和文明行为习惯,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造成了他们的双重人格。第四,德育教育缺乏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缺少德育主体层次网络,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教育失调,注重树立正面典型,忽视对反面事例的剖析。德育观念淡化,学生学习目的功利思想严重,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学生怕苦怕累,集体意识淡薄,合作意识不强,对影星、歌星、球星了如指掌,而对历史伟人、人民英雄却知之甚少,缺乏必要的情操修养。学生诚信意识淡薄,考试作弊现象时有发生。社会公德的淡化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造成学生不求上进,淡化人生,社会黑恶对学生的胁迫与利诱,糟蹋了学生健康的人生。笔者认为要改变现状,德育教育必须生活化,那么什么叫德育生活化呢?德育生活化就是通过生活世界,让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回归学生的真实生活,引导学生在探究生活和思考人生价值的过程中,感悟生活,领悟道德的内涵,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并加以内化和升华,进而不断优化自己的道德行为。德育生活化的过程就是学生成长的过程。德育目标就是让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教育的载体,让学生体验生活,通过参与管理、参与活动的自我生活教育过程,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受道德的价值,提高他们的生活能力,促进他们的生活向更美好的方向发展,最终使学生形成求真务实,正直守信的健全人格。笔者认为中学德育教育应该采取如下措施:第一,要建立一支丰富德育生活化教育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队伍。学校要利用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为班主任提供各种培训。利用班主任例会开设班主任心理辅导讲座,指导班主任开展心理辅导。班主任经常通过家访、谈心等形式了解学生,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例如:开展“优秀班级主题活动”评选活动,开展“怎样生活”、“怎样做人”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单亲家庭生活状况调查”系列活动,开展“一日校长”、德育大讨论等系列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常规管理,对教师工作进行评价,使他们学会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对生活充满憧憬。组织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指导学生思考人生发展道路,感悟生活中的欢乐。第二,坚持荣辱观教育活动,利用橱窗、校园广播等宣传媒体,精心营造校园宣传氛围,使每位学生人人知晓“八荣八耻”的内容,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觉培养合作学习积极进取的习惯。同时学校为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劳动的价值。在生活消费方面,要求学生把生活费或零用钱存入银行,定期检查学生的消费情况,帮助、指导学生合理消费。从文明礼仪教育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交往习惯,在细节中发现问题,及时用生活中的事例教育学生,细微之处做文章,鼓励之下促进步。在细致观察中发现其优点,并及时鼓励表扬。抓住细节,关注生活中的人和事,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小事开展德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进行各种系列的基础文明教育活动,努力在学生中形成关心集体、勤奋好学、团结互助、遵纪守法的良好风气,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第三,学生的社会生活、学习生活中蕴藏丰富的德育素材,我们要充分开发生活中道德资源,通过生活实践进行道德教育,德育内容要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德育方法要贴近学生的心理世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实施德育活动,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实现自我教育。要从学生身边发生的事去寻找德育的内容。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判断,学会礼让。让学生体验生活和生命的乐趣,形成重情感、重情境、重实践、重体验的德育生活化方式。要改善学生的教育环境,构筑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平台,向学生提供自我教育的发展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进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发展,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并逐步形成以生活为基点的当代德育新模式。第四,坚持安全教育活动,开展“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安全教育系列活动,观看安全教育录像、进行安全知识竞赛、召开安全主题会等活动,切实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增强了自我保护能力,解决了学生成长中的种种烦恼,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真理、探究真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多次实践、反复体验、不断积累,学生就会逐渐养成一种自我监督的行为习惯。以生活为活教材,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引导学生用自主的活动进行自我教育,以提升他们的人生境界。第五,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推进社团的健康发展,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使学生在不断的自我教育中成长,有计划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要完善传统节庆活动,如:举办诚信小故事演讲、文娱晚会等活动,在教学区走廊上,设置“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及中华院士风采”、“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等宣传展板,由学生干部轮流担任讲解员,利用中午班会课时间,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并结合读书节,开展“校园文化知识竞赛”“世博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特长,锻炼他们自主发展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第六,建立家长开放日制度,重视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设立家庭教育论坛,开设德育网站,构建社会教育网络,形成社会化教育合力。重视家访,深化心理健康教育,设立心理信箱,心理热线等多种渠道加强和学生、家长的沟通,满足不同学生、家长的需求。每年开展农村社会实践活动和农业知识竞赛活动,使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农村、学习现代农业科技知识、提高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投入社区工作,引导学生到社区去服务,坚持上街宣传服务,使学生懂得付出,懂得责任、懂得回报。总之,德才兼备才是真正的材,才能很好地报效祖国,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德育教育要与实践相结合,要充分挖掘德育资源,营造全社会的德育环境,构建符合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的德育工作体系,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使学生在思想情感、为人处世、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素质有更大的提高,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要改进教育方式,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一切学生发展”的思想理念,积极探索学生思想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使德育工作有较大的创新,取得较大的成效。教育向人的生活世界回归是教育的发展趋势。生活是德育的途径,也是德育的目标。德育必须生活化,必须注重学生的生活世界,让学生的品德培养回归学生生活,回归真实。2009年5月8日参考文献:1,潘建红---未成年人德育生活化理论刍议《现代企业文化》2008年第02期2,马永庆---未成年人家庭责任观念与学校德育《道德与文明》2005年第05期中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德育发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是道德生长的肥沃土壤。但长期以来,中小学德育工作由于目标上的抽象高大,内容上的远离生活,过程上的单向灌输,手段上的封闭机械,缺乏德育的生活性、生动性和实践性,难以真正把德育落到实处,致使中小学德育长期处于高耗低效状态。实行德育生活化,使中小学德育回归生活,是解决德育低效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所谓德育生活化,就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应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关注人的现实生活的需要,不空洞说教,不脱离学生生活,而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制定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德育目标,从学生的生活中找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让学生通过生活的体验来理解社会的道德要求,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如何实施德育生活化?如何使德育回归到生活世界?笔者在实践中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一、实行德育目标生活化,让德育目标贴近生活传统的学校德育过于追求目标的“高、大、虚”,而且目标单一,没有针对性和层次性,从小学开始就被要求做道德高尚的人,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甚至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以“圣人”、“完人”的标准来要求小学生。这种“高、大、虚”德育目标,严重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生理实际和心理实际,学生只能肤浅地理解和被动地接受,因而缺乏应有的感召力。学校德育要为人的生活和生命发展服务,制定出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德育目标。(一)学校总体德育目标生活化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学校只是他们人生旅程中的一个小站,最终要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学校德育目标应从学生的生活需要出发,从学生生命发展的需要出发。笔者认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要面向生活、回归生活、引领生活,要求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使每个学生将来都能适应社会生活,能够快乐、健康、幸福地生活。学校、教师都要关注学生个体生命成长中的诸多困惑以及个体成长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帮助学生制订自己的符合品德规范、适应生活和社会需要的德育目标,立足于实现基础性的德育价值目标,从学生容易理解、容易接受、容易做到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贴近生活实际的“近、小、实”的“小德”开始,逐步走向“高、大、虚”的“大德”。(二)班级德育目标公约化让学生参与学校、班级自主管理德育目标制订、选择的全过程,把班级德育目标公约化。贴紧学生的生活,把改变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德育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使德育目标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每学期开始,都让学生展开以问题为核心的大讨论,先查找班级存在的问题,再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民主决策,表决通过,制定出学期的班级德育目标并以日常行为公约的形式公布于教室。有一个班级在公约中写道:不戴红领巾的扣1分,为班级买3条红领巾备用;买零食的扣1分,为班级图书角买图书1本;随地丢垃圾的扣2分,打扫教室和公共场地一周;不是自己值日,主动打扫卫生的加2分等。这些公约虽然并非十分科学,但都是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且自己制定,自己参与管理,同学们都能自觉执行,很管用。(三)学生个人德育目标契约化让学生参与自主管理个人德育目标制订、选择的全过程,把个人德育目标“契约化”。先让每个同学亮出自己的优点,同时也找出自己的存在的缺点和弱点,然后让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写出自己的本学期个人德育目标,并对自己的缺点和弱点,提出改进的措施,以“德育契约”的形式,本人与见证人和老师签约,人手各执一份。在见证人和老师帮助监督下,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个同学因平时有散漫的习惯,经常迟到,他在“德育契约”里给自己规定决不迟到,否则,为大家一首唱歌;另一位同学针对自己迷恋网络游戏的情况,规定只在每周六晚上玩网络游戏1个小时,否则,打扫厕所3次,请老师与见证人(家长)监督。从而达到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