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精选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10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精选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一、单项选择题1.道德两难故事法的创始人是()。A.皮亚杰B.弗洛伊德C.班杜拉D.柯尔伯格2.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和()。A.行动B.内化C.执行D.泛化3.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这种现象称之为()。A.从众B.服从C.认同D.内化4.以下哪种情况属于肯定性训练?()A.呈现厌恶性刺激B.消除敏感反应C.消除肌肉紧张D.请求他人为自己做某件合理的事9.从众行为的原因之一是()。A.行为参照B.省力C.服从D.强迫10.()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A.能力B.道德C.态度D.情绪11.爱国主义情感属于(.)的道德情感。A.直觉的B.想像的C.行为的D.伦理的12.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A.比较不稳定的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C.时稳时变的D.比较稳定的13.认同是在思想、情感、行为和态度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A.与他人基本相同B.与大家保持一致C.被他人认可D.与他人相接近14.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人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B.积极C.适应性和社会性D.内化性和意志性15.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A.知识经验B.观念和信念C.道德认识D.道德观l6.态度与能力都是内部倾向,二者()。A.相同B.不同C.有时相同D.基本一致17.以下道德情感对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的一项是()。A.事业感B.自尊感C.集体主义情感D.义务感18.关于态度与品德的关系,说法错误的一项()。A.二者涉及范围不同B.二者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C.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D.二者的结构不同19.()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系统研究认为儿童道德发展包括两个阶段,道德教育目标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A.班杜拉B.柯尔伯格C.加涅D.皮亚杰20.在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属于()。A.习俗水平B.前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权威水平21.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A.依从B.认同C.内化D.坚定26.一个人的对人、对己、对事的态度是()。A.与生俱来的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C.是遗传得来的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27.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A.行为方式B.意向或意图C.行为习惯D.语言或行为28.皮亚杰认为()是儿童道德品质的开始。A.服从家长管教B.遵从游戏规则C.遵守学校规章D.爱护玩具29.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不知不觉受到群体的压力而产生的跟随他人的现象称为()。A.模仿B.从众C.服从D.感染30.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称之为()。A.模仿B.从众C.认同D.内化31.“榜样学习”的教育效应最适合的心理学解释理论是()。A.强化说B.认知失调理论C.从众说D.观察学习理论32.在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普遍伦理取向阶段属于()。A.习俗水平B.前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权威水平33.在哪个阶段,学生的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是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A.学前阶段B.小学阶段C.初中阶段D.高中阶段34.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发展一般遵循()。A.从自律到自我中心主义B.从他律到自我中心主义C.从他律到自律D.从自律到他律二、填空题1.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个成分。2.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叫做_______。3.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_______、_______与_______三个阶段。4.态度的结构包含_______、情感成分和_______。5.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_______它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6._______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7.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三种:直觉的道德情感、_______。8.儿童的道德发展经历_______向_______的发展过程。9.态度是通过_______而形成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各种态度都是通过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或改变的。1O._______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19.10岁以后,儿童的道德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_______。20.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前习俗水平主要包括惩罚服从取向和_______。21.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_______法。22.皮亚杰的研究表明,在10岁以前,儿童的道德主要处于_______发展阶段。23.态度涉及的范围较大,品德是态度中涉及_______的那部分,范围较小。24.柯尔伯格认为,个体的道德认知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大部分青年和成人都处于_______水平。25.学生的态度与道德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们所归属的_______行为准则和风气影响。26.社会风气由_______,大众媒介传播的信息,各种榜样的作用等构成。27.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_______性、被动性,不稳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三、简答题1.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基本条件是什么?2.常用的品德教育方法有哪些?3.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4.简述品德的实质与结构。5.简述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6.应当如何理解品德的含义?7.简述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8.简述个人道德价值观经历的三阶段七过程。9.教师可综合运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哪些?10.教师如何利用集体讨论后做出集体约定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态度呢?11.什么是品德?品德形成的心理实质是什么?12.皮亚杰和柯尔伯格认为道德动机在道德品质形成中有哪些作用7四、论述题5.有人建议,在教育实践中,“要多使用奖励,而尽量少用惩罚”。请简要阐述你对这种建议的看法。6.案例分析张明是某市一中学的学生,他身体健康,可就是有一不好的毛病,总爱与同学动手打架,每次打架过后,他自己也知道这样不好,并一再地跟老师和家长保证要改正这个坏毛病。老师和家长为此做了许多工作。可两个学期下来,张明打架的次数虽然有所减少,可还是时不时地犯打架的毛病。老师和家长都感到很为难。请结合所学的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对于张明、老师和家长的做法加以分析,并提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建议。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2.B3.C4.D5.C6.B7.C8.D9.A[解析]从众行为主要是跟随他人的现象,因此选A。1O.C[解析]态度与品德都是内部倾向,但态度决定行为的选择。11.D[解析]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12.D[解析]品德是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13.D[解析]根据大纲162页认同的概念,选D。14.A[解析]认同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15.B[解析]根据大纲153页,选B。16.B[解析]能力决定个体能否顺利完成某些任务,态度则决定行为的选择。l7.D[解析]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18.D[解析]二者结构都是由认知、情感、行为三方面构成的。19.D[解析]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将儿童道德发展分为两个阶段。20.B[解析]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是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21.C[解析]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22.B23.B24.A25.A26.D[解析]态度是通过学习形成的,是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根据定义可知态度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27.B28.B[解析]皮亚杰最早对儿童道德判断进行系统研究,认为儿童道德发展分为他律道德和自律道德两个阶段。而道德品质开始的标志是遵从游戏规则。29.B30.D31.D[解析]班杜拉大量实验证明,榜样在观察学习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观察学习理论,可以解释榜样学习的教育效应。32.C33.C[解析]初中生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虽已形成但不成熟、不稳定。34.C二、填空题1.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2.道德情感3.依从认同内化.认知成分行为成分5.道德认识6.道德行为7.想像的道德情感伦理的道德情感8.他律道德自律道德9.学习个体与环境1O.伦理道德11.认识与体验12.初二年级13.模仿14.内在的需要15.观察模仿l6.榜样17.性格化18.自律性19.自律道德20.相对功利取向21.两难故事22.他律道德23.道德规范24.习俗25.同伴群体26.社会舆论27.盲目三、简答题1.(1)外部条件①家庭教养方式;②社会风气;③学校教育;④同伴群体。(2)内部条件①认知失调;②态度定势;③道德认知。2.(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判断;(5)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3.(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①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②自我意识增强;③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④品德结构更为完善。(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①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②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4.(1)品德的实质①品德形成的后天性;②品德内容的社会性;③品德结构的相对稳定性;④品德是人生与行为的统一。(2)品德的心理结构①道德认识;②道德情感;③道德意志;④道德行为。5.(1)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6.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首先,品德反映了人的社会特性,是将外在于个体的社会规范的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的复杂过程。其次,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再次,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进行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种任务的自觉行为,也就是说,是认识与行为的统一。7.(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经过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量,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4)价值辨析。鼓励学生努力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5)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8.(1)选择阶段:包括:①自由选择;②从多种可选范围内选择;③充分考虑各和选择之后再进行选择。(2)赞赏阶段:包括:①喜爱自己的选择并感到满意;②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选择。(3)行动阶段:包括:①按自己的选择行事;②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9.常用来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的方法包括:(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1O.教师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后做出集体约定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态度。具体可按如下程序操作:第一,清晰而客观地介绍问题的性质。第二,唤起班集体对问题的意识,使他们明白只有改变态度才能更令人满意。第三,清楚而客观地说明要形成的新态度。第四,引导集体讨论改变态度的具体方法。第五,使全体学生一致同意把计划付诸实施,每位学生都承担执行计划的任务。第六,学生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改变态度。第七,引导大家对改变的态度进行评价,使态度进一步概括化和稳定化。11.(1)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人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而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是稳定的道德行为需要与为满足这种需要而掌握的稳定行为方式的统一体。(2)人的道德品质是在社会文化和教育条件下,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中,知情意行这四个心理成分要协调一致地发展,通过大量的道德实践,一定的道德动机与道德行为方式之间形成稳固的联系。在这种条件下,社会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人行动的指南,成为个人的道德信念,这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心理实质。12.皮亚杰和柯尔伯格是认知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