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新课程标准中的教育新理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学物理新课程标准中的教育新理念第1页共6页1中学物理新课程标准中的教育新理念孙本道(安庆师范学院物理系安徽安庆246011)指导教师吴隆才摘要:本篇从分析新课程标准出发,揭示新课程标准的特点,就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育新理念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如何使用新教材,如何在教育教学中运用教育新理念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物理学人才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教育新理念2001年秋季,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全国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并配套出版了相应的实验教材,拉开了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序幕。在这一新形势下,如何合理使用中学物理新教材,如何遵循《标准》的思想及中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去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物理学人才,就成了摆在我们这些中学物理教师或准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笔者想就新课程标准中的教育新理念提出自己的认识和见解。一.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1.注重学生发展,面向全体学生《标准》超越学科本位的理念,以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为目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兴趣、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内容标准”所规定的是全体学生关心达到的基本要求。2.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新成就《标准》注重借鉴国际科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物理课程;注意将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引入课程,注重学科之间的渗透,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的交融;以使学生获得对自然界更加本质的认识,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3.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标准》力求贴近学生实际生活,通过学生熟悉的现象揭示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知识来源于实际,并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4.注重学科探究,提倡教学方法多样化《标准》强调以物理知识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中学物理新课程标准中的教育新理念第2页共6页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鼓励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5.改进评价体系《标准》不以甄别和选拔为校内评价的主要目的,在新的评价观念指导下,构建多样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6.要求灵活《标准》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方面的要求比较明确具体,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无论在范围和层次要求上都比较宽泛,这就为教师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对象进行不同的教学提供了依据,为教材编写者编写出不同的教材提供了可能。二.《标准》中教育新理念的贯彻实施针对《标准》中提出的教育新理念,如何在物理教育教学中实施、贯彻、落实呢,笔者认为应注意如下几方面:1.更新教学观念,调整培养目标①从国际科学教育的改革趋势来看,科学教育的目标越来越倾向于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等,科学教育的目标主要定位于培养全体公民的科学素质,而并非只培养少数尖端的科学技术精英,有鉴于此,物理课程的培养目标便应该定位于如下几点:让学生理解基本的物理概念,并应用其去解释自然现象,从而保证每位学生都有一定的科学素质,以便与“提高全体公民科学素质”的思想相一致;②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物理探究技能,并应用其解决实际问题,以便和社会生活以及生产实践接轨;③保持物理学习的兴趣并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对待科学的品质,以利于实现终身教育。2.改变培养模式,激发探究热情科学培养目标的调整要求人才培养方式作相应的变更。传统的培养目标更多地关注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因此,与之相关的教学模式也倾向于知识的灌输。尽管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也曾在历史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曾培养了不少优秀的物理学人才,但由于此种教学方式过于侧重知识的传授,大多表现为“填鸭式”,缺乏对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究能力以及情感因数的培养,致使大部分学生对物理学科望而生畏,进而丧失信心,极大程度地扼杀了大部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具体教学过程中,除了按正常模式传授知识外,更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⑴注重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进行物理实验,并进行课题研究也正体现了物理学科的特点,教师在向学生演示课内中学物理新课程标准中的教育新理念第3页共6页3的实验的同时,也可以演示一些课本上没有的新奇实验,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的教育,以此来提高其进行物理实验的兴趣。例如在讲解重力加速度时,可以说一些历史,亚里斯多德的理论以及伽利略的推理,假设和实验验证等,让学生明白真理往往是大胆的假设和小心的实验验证就可以获得的。以此来增强学生对物理实验以及物理学习的兴趣。再例如在讲压强时可以做这样一个既简单而又有趣味的实验:将一本书放在桌面上,在书上放四个鸡蛋,用这四个鸡蛋支起另外一本书,轻轻地在书上放上两到三块砖,然后在砖上放一片瓦。用锤子敲击瓦,发现瓦碎了,而鸡蛋却完好无损。就这样一个简单的实验装置,做出的实验可以让学生回味无穷,兴趣大增。⑵注重物理情境的创设在教学过程中,如能创设一个好的物理情境,让学生循着老师设计的方向一步步走向深入,将会给学生有被领入神奇的科学殿堂之感!这样,学生就会因“觉奇”而自动产生“探奇”的念头,学习过程自然也就变得积极主动,苦中有乐了。例如,教师在讲课时可以先提出悬念,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让他们作为解决问题的主体,而不是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这样在获得答案时就会有一种成就感或是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样的一个情境创设使得学生自觉去探寻自然的奥妙。⑶注重探究能力的培养增设课题研究是新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落实探究能力及创新意识培养的一个重要举措。多进行探究性实验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一个有效手段,它可以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权。通过观察→发现→惊奇→探索,以逐步提高起探究能力。另外,经常“提出问题”也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的公式或一个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提出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新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例如,在日常教学中可以使学生组成探究小组,针对某一问题在小组组长带领下认真设计探究方案,并一起动手实践他们自己设计的方案,做好探究报告,然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互相提出意见,发现问题等。⑷注重学科间知识的渗透随着社会的发展及高考模式的改变,现行的中学物理教学不应单纯立足于物理知识的学习,而要把物理知识与化学、生物、地理乃至历史知识相互穿插,并适当增加这方面综中学物理新课程标准中的教育新理念第4页共6页4合题的训练,以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学科综合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能量转化守恒定律”时,可以把化学上的键能、反应热以及生物上的生物能结合起来进行讨论;在讲解“原子物理学”的有关知识时,可以与化学上的电离及生物上的遗传、变异等相联系;在讲解“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时,可以与生物上的血液流动方向挂钩;《电磁感应》一章中,在判断飞机在某地方上空飞行时两机翼的电势高低时,可以与地理方面的知识相联系。3.改进评价方法,完善评价体系根据标准及大纲的要求,目前的评价理念是以人为出发点,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要更多地体现对人的价值的重视,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更多的关注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人的主题精神。在评价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⑴评价主体互动化:即强调评价过程中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与协商;⑵评价结果效益化:即重视评价结果的科学化反馈作用,以使被评价者最大限度的接受;⑶评价方式动态化:即给予多次评价的机会,注意评价对象的转变与发展;⑷评价内容多元化:即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⑸评价模式过程化:即不要只关注评价结果,不要只关心学生作对了多少,要更重视的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用去了多少时间?是否与他人合作过?是否遇到过较大的困难,最终又是如何解决的?⑹评价施实日常化:即重视评价的实效性。鼓励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将评价日常化,通俗化。此处以研究性学习评价为例:为了让学生既能体验成功的快乐,又能及时知道自己“研究”过程中的不足,通过设计量表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具体操作时分五个步骤:⑴教师设计量表。具体内容包括开题评价,过程评价和结题评价。三各项目下又各有子项目,各个项目又各占一定的权重。⑵组织学生根据量表自评。包括自我肯定,自我批评,意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⑶教师评价。指导老师根据量表对所指导的学生客观评价,并把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一份。让学生与自评量表对照。如有明显争议,鼓励学生提出来和老师商榷。⑷课题组评价。在课题组内组织评价委员会,既有资深老师参加,又有年轻老师参加,对各班小组“研究”进行评价,选出优秀研究组,通过表扬和树立榜样形式,在班内,校内倡导研究之风。⑸校内评价,在学期结束时,在各班中选取研究比较好的小组,向全校公开汇报,以号召全校师生都支持研究性学习。关于对新课程标准中的教育新理念的理解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细细地摸索,探寻。这里指出的几点看法只是一家拙见,希望大家能加以补充和指正中学物理新课程标准中的教育新理念第5页共6页5参考文献:[1]:孙刚、宋清文、孙德库,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初探,物理教学探讨,2003年,第3期。[2]:徐学军,对高中物理新教材的研究与教法建议,物理教学探讨,2003年,第2期。[3]:陈建,科学史上的探究对科学教育的启示,物理教师,2002年,第9期。[4]:朱宏雄主编,物理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5]:张大昌,《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简介》,物理通报,2002年,第3期。[6]:彭前程,创新•实践•探索,物理通报,2002年,第3期。[7]:李广晨等,中学物理教学法手册,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5月。[8]:教育部,全国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中学物理教学多元智能评价及其指标构建发布时间:2012-05-1911:03所属分类:中学教育论文浏览:19798次加入收藏摘要:物理学是一门集实验操作、观察、思辨、探究等诸多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于一体的学科,在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方面具备特有的功能和优势。长期以来,在教育领域,物理学常常以一种严谨的数理逻辑技能为其主要特征的面目出现在大众面前中学物理新课程标准中的教育新理念第6页共6页6自从上世纪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以来,引起了全世界教育家的广泛关注。特别是近20年,“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的“一元智能”观提出了挑战,在各学科教育理论,特别是教育评价理论上,也掀起研究热潮。物理学是一门集实验操作、观察、思辨、探究等诸多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于一体的学科,在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方面具备特有的功能和优势。长期以来,在教育领域,物理学常常以一种严谨的数理逻辑技能为其主要特征的面目出现在大众面前,其评价对象和普通教学目标也常常仅限于逻辑分析和计算。与传统的数学—逻辑一元智能评价观不同,多元智能评价是基于在学生认知发展过程中,与学生生存和社会需要休戚相关的智能评价方式,包括:言语—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自我反省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然智能;存在智能等。在当前课改的背景下,发展多元智能课堂教学,实施多元智能评价,更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一、多元智能评价与物理课程标准中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密切关系从国家课程标准研制的初衷来看,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符合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和评价,是三维教学目标制定的原始动机。从教学评价方面,有一些显著的转变,包括:从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到侧重发展;从片面强调相对性评价标准即常模参照评价,到多元评价相结合;从过分注重可量化的内容(如学业成绩),到有效整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等。这些新课改的主要评价观的转变,和多元智能教育目标有着紧密的联系。其中,言语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与知识技能目标相关联。物理思维、物理问题描述、表达、求解、公式推演等过程体现了这些智能的运用。自然、身体运动智能与过程方法目标有关。学生亲自经历实验、探究和操作的过程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