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实践的研究项目负责人:陈顺荣课题提出的背景•在以开放和互联为特征的信息网络时代,因特网已经成为21世纪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体,即便人们足不出户,天下亦可尽收眼底。人们的网络意识逐步增强。网络文化也在网络日益普及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然而,互联网是把双刃剑。接入因特网,一方面使人们感受到网络世界的信息无限,另一方面不受限制地访问往往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而其中受互联网负面影响危害最严重的就是我国的教育系统。现在,随着网络在校园迅速地普及,青少年开始频繁接触互联网,他们一方面从互联网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另一方面毫无防范地接受其中不健康内容的冲击。根据北京市政协一项最新调查报告统计:我国中小学生上网比例高达81.3%,然而与国外正在学习网络技术的同龄人不同的是,我们的学生中有70%以上的人都沉迷在聊天室,而更令人震惊的是竟然还有45%以上的青少年经常性的光顾色情网站。互联网已成为部分青少年的电子海洛因”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在我国沉迷于网络聊天室的青少年越来越多,长期地聊天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而且由于他们缺乏社会经验,识别人的能力较差,很容易通过网络聊天接触到怀有不良意图的陌生人,并上当受骗。青少年通过聊天被网友欺骗的事件屡见不鲜,有的甚至因此而丧命。另外,敌对势力以及邪教组织也广泛利用因特网的开放性和互联性在网上发布各种反动言论,这些丑恶势力在国外一些网站发表反动言论,甚至建立专题论坛,企图利用网络来麻痹人民,达到颠覆政府,混淆视听的目的。由于青少年区分是非能力差,接触到这些内容很容易被反动言论所迷惑,从而导致类似陈果事件的发生。学生毫无节制地使用INTERNET会导致青少年无节制地玩游戏、沉迷于聊天室、随意下载电影音乐、身心健康易受色情暴力等不健康内容的影响、被邪教宣扬所毒害、从事违法活动、影响学习成绩、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致使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在校园网中不加任何限制地上网,会造成网络带宽资源的严重浪费,及高额的网络使用费用。•从今年8月开始,中国青少年网络成瘾调查小组,对全国26个省会城市和4个直辖市2万多名青少年进行了网瘾问卷调查。通过对回收的问卷分析,我国青少年网瘾群体比例达13.2%。负责本次调查的华东师范大学著名戒网瘾专家陶宏开介绍,调查中所使用的网瘾评判标准是以上网给青少年的学习、工作和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带来不良影响为前提。•在对30个城市的网瘾调查中,北京网瘾人群比例达23.5%。据陶宏开介绍,上海有关部门曾出资一亿元组织义工到各社区对上网人群进行宣传教育和帮助。根据调查,云南省网瘾人群比例为27.9%,排在所调查省市的第一位,北京排在第二位,上海列第六位。数据显示,在我国上网成瘾的青少年中,13到18岁的中学生占到17.1%。其中初中生上网成瘾比例达到23.2%。•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关部门在已各学校倡导绿色校园网络文明活动。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和支持。文化部号召,要将网络文明建设长期深入的开展下去,最终形成网上文明的道德规范。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实践价值•我们的世界进入了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标志的高科技时代,并将逐步进步到以高科技和高科技产业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单靠教师口传笔授,很难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作为德育,单纯地依靠规范行为和道德知识的直接灌输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个性的张扬,自主的发展,就失去了德育本身的意义和魅力。只有结合时代,结合信息,结合网络,才能使德育工作在瞬息万变中永保主动,才能高质量地对学生进行各种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美国一位学者说:德育在工业化教育时代是一种陪衬,而今则是信息时代的基础,面向21世纪的德育战略不仅要求德育去适应未来社会教育,更强调去创造未来社会教育。从我们的经验来看,目前加强中小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应是当务之急。惟有如此,才能使青少年在网络虚拟空间中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养成道德自律的习惯,并在全社会网络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网络化是当今世界推动社会进步的潮流,上网是二十一世纪公民的“必修课”,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引导学生学习网络知识,使学生学会正确运用网络,•通过深化网络德育,加强学生网络技术的传授,务实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丰富学生的网络生活,已成为学校现代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探索中小学生的网络道德与教育策略的研究是学校教育的需要,是德育管理的需要,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是社会进步的需要。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在教育环境上,在电子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电脑和网络成为青少年不可或缺的学习工具,但缺乏有效引导的中学生更多的是把电脑和网络当成一种娱乐工具。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生坦诚:“学习上经常遭受挫折,又得不到家人、老师和同学的理解。为宣泄心中的苦闷,逃避不愿面对的现实,往往在网上寻求安慰、刺激和快乐。•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网络世界就象一块神奇的土地,非常有吸引力,因为这是一片没有国界、没有传统藩篱、没有师长管束、崇尚自我和可以标新立异的“飞地”。首先,网络的开放性和匿名性,使人人可以自由上网,并在网上浏览信息、下载和利用网络资源,甚至在网上发表任何越轨的言论而很少受到惩罚。这种情况使网络世界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现实世界而成为“虚拟空间”。同时,由于网络法规建设的滞后,网络世界的无序状态已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其次,由于网络的跨国性和即时性,网络在传播知识和健康信息的同时,也传播着一些反动的、迷信的和甚至色情的东西,国内外敌对势力也在不遗余力地利用这个阵地向我们进行渗透。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现在,互联网上的信息庞杂多样,泥沙俱下,还存在大量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可以这样说,由于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新的思想文化阵地和思想斗争阵地.。•因此,作为青少年德育教育工作者,应该说网络时代对我们的挑战是十分严峻的,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但是,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德育教育工作也并非毫无办法。因为网络说到底还是一种新的技术工具,是由人发明出来的,本身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它给青少年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机遇。利用网络开展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具有传统政治思想工作不可替代的优势。我们应当趋利避害,加强引导,把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与现代网络结合起来,利用网络的平等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寓教育于网络,通过网络来开展生动活泼的青少年政治思想工作。要通过积极的正面教育,努力发掘其人格中每一个闪光点,对其善的行为多加赞赏,触发其处于潜意识状态的道德情感,从而达到“扬善抑恶”的目的,促进其道德品质的发展。研究内容目标与内容•网络德育工作是指在局域网和广域网上所开展的一系列的德育活动。这项工作必须围绕现代德育思想、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来开展,是学校德育的延伸,也是现代德育的发展趋势。课题准备阶段:(2006.5--2006.11)⑴、学习本课题相关的理论;⑵、组织调查、学习。通过问卷调查、个别座谈、观察等方法,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上网情况;⑶、制定课题的研究方案。课题实施阶段:(2006.12---2008.5)⑴、在学校原有的校园网基础上,由组员通过调查,再由计算机老师精心设计版块、制作网页,建立德育网页,构建网络德育管理平台和活动平台。⑵、由政教处组织,信息技术办公室主办,选好培训内容、培训时间,设计好培训计划,加强培训,构建一支富有创新精神和懂得现代管理与网络技术的高素质的德育队伍。同时,在学生中普及网络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良好习惯。通过学习,很多同学都能够了解一些法律知识,在头脑中建立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意识;也能够意识到浏览网页上的色情、暴力信息对未成年人是有害的,从而自觉抵制这些不良信息。⑶、有的放矢的开展网上德育活动。以学校政教处为中心,由计算机教师、班主任、政治教师、网络管理中心、课题研究人员等共同组成网络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网络“环保”意识。(目前,网络上充斥着很多不文明行为,如在发送垃圾邮件甚至带病毒的文件,捏造虚假信息散布含有不健康内容的邮件,欺骗或用不文明语言攻击他人等等,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网络环保意识培养,使他们懂得维护网络环境的重要性,保护网络环境,要从我做起,要具有公德心和责任感,绝不能有玩世不恭态度和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的报复心理。让孩子们发自内心地认识到:全社会的人都应该自觉维护网络环境。)同时,对学生进行信息辨别教育、自我防范教育、信息伦理、道德、法制教育,开展丰富的网上活动如网上心理辅导、咨询等,用科学的理论、正确的舆论、高尚的情操、优秀和具有感染力的作品教育人、鼓舞人、激励人和塑造人,使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⑷、提高教师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做学生的表率。只有主动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掌握了网络工具,教师才能与学生共用同一的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学生上网的指导。在了解网络的同时,教师为人师表,也必须率先垂范,做好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模范。所谓“先莫先于修德”,塑造灵魂的工程师必须首先具备高尚的网络道德,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规范教师的上网行为,学校还制订了教师上网的若干规定。保证了教师对学生上网的正面导向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每一课堂要运用到网络知识的,首先都要求教师进行精心设计,重视网络德育在课程中的渗透,写好备课本,记好课堂活动过程、课程效果和课后反思。⑸、开展学校、家庭一条心活动。以政教处为中心,学生家长、班主任、计算机教师、课题研究人员等组成教育体系。由于学校地处农村经济发达区,大部分家庭都很有钱,家家有电脑,但其自身缺乏知识,学生回到家后无法得到很好的教育。学校就可以先组织学生家长到校进行网络知识培训,网络道德教育培训,告诉家长可以使用循循善诱法、兴趣迁移法、榜样示范法、沟通联系法等教育孩子。家长和学校多沟通、多联系、取长补短,相互配合,才能有效提高教育效果。适时对学生进行性知识教育和心理辅导。中学生处于少年到青年的过渡时期,成长给他们带来了许多的烦恼,他们需要向老师倾诉,但羞于启口。针对这种情况,在学校主页上开辟心理咨询专栏,该专栏有心理学知识介绍、青春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心理测试等版块;同时还设置了心理热线,学生通过网络与指导教师交流、谈心,来获得帮助。网络交流具有隐蔽性,学生可以匿名,因此他们少了几分顾忌,多了几分坦诚,大胆地向教师说出自己的隐私和心理疾病,获得最大的帮助。⑹、利用互联网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鼓励、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免费资源,自己设计制作网页或网站,主动占领网上阵地。在当今网络时代,仅仅对学生上网活动进行引导和规范是不够的,教师和德育工作者还应该主动出击,引导学生将时间和精力用到学习和创造当中去,让学生从被动的沉溺在营业性的网吧里接受各种信息转为主动的将精力用到学习网络知识技能,或利用网络学校学习各学科知识,如网上英语沙龙、数理化辅导等等。另外,通过一些正面的例子,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学校也可以为学生提供舞台,让学生们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如定期举行FLASH设计大赛,并将有创意的作品展示出来;又如建立学校网页,让学生承担部分专栏的网页制作。让他们在学习和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努力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充分地获得成就感。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直接上网面不是通过与老师、家长交流等传统方式来解释内心的矛盾,因此可以借助网络引导学生参与自我宣泄、聊天谈心、版面阅读、难题解答、热点讨论等活动来进行自我教育。⑺、构建校园文化。利用网络技术,我们可以协助构建校园文化。在学校的网页上,同学们可以浏览自己的军训剪影,欣赏同伴的青春风采,也可以阅读名家作品,收看经典影片,还可以去“历史展厅”欣赏秦砖汉瓦,去“艺术长廊”品茗“颜风柳骨”。同学们还可以上传自己的班级网页:或者向全校同学介绍本班强大的足球队、或者向游客介绍美丽的家乡风景、或者同大家探讨神奇的天文之旅……通过这样的形式,许多同学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拓宽了知识面。一些性格内向,不善交往的同学也成为了班级的网页明星,变得自信而具有吸引力。(8)、定期进行课题研究阶段总结,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