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中原油田陕北油气项目富县采油井场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延安市水土保持工作队2004年9月前言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陕北油气项目在富县的工程项目,涉及乡镇较多,为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丘陵沟壑残塬区,生态环境恶劣,植被自然恢复能力差。该工程项目的实施使人为扰动面积增加,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防治工程项目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中石化中原油田陕北油气项目部于2004年8月委托我队编制该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我队接受委托后,按照国家行业标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的要求,在全面详细进行现场勘测,调查和分析论证,规划设计的基础上,完成了本方案报告书。本方案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富县水保监督站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1第一章方案编制总则及依据1.1编制意义通过方案的编制,规划制定出适合当地情况的水土保持措施体系。方案实施后可控制加速侵蚀,恢复植被,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1.2编制依据1.2.1法律法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全国人大199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国务院1993;(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三部委1994;(4)《开发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条件》国务院1998;(5)《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水利部1995;(6)《陕西省实施水土保持法办法》省人大1994;(7)《陕西省水土流失补偿费、防治费计征标准和使用管理规定》省三厅局1994;(8)《水利部关于水土保持设施解释问题的批复》水利部1996;(9)《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保持“三区”的公告》1996;1.2.2设计依据(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1998);(2)《延安地区实用水文手册》(1997);2(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GB/T16453—1996);(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72—1995);(6)《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1995);(7)《陕西省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规格》(陕QB3150—85);(8)《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73.6—2001)。1.3设计成果的控制性指标(1)方案时效根据《水保方案技术规范》SL203—98的要求,采油井场属长期生产建设项目,防治重点为建设期;该公司自2004年开始建设,故方案的预测时段为2004——2010年,方案实施后达到设计防护水平的时段为2005——2010年。(2)设计深度单项防治措施典型区段达到初步设计水平。(3)设计形式与主体工程的建设标准相适应,对建设期的生产项目根据地形地貌类型,分类做出典型设计,对生产运行期仅提出水土保持原则。(4)防治范围主要包括采油井场、道路、生产区及其附属区域。3第二章项目区概况2.1工程概况中原油田富县采油井场主要分布在富县县城周边,涉及面广。2004年拟钻井14口。2.2自然状况富县属于黄土塬沟谷与河谷阶地交汇地带。黄土塬沟谷地带地形破碎,沟壑发达,下切强烈。河谷阶地地势较平坦宽阔,是农耕地和居民区的主要分布区域。采油区所属地区地质构造主要是中生代的沉积岩系。气候属中温带干旱地区,多年平均气温9.1℃,极端最高气温38.7℃,极端最低气温-26.3℃,大于等于10℃的积温为3113.2℃,无霜期为145天,年均蒸发量为2963mm,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87.5mm,最大降水量871.9mm(1975)最小降水量351.8mm(1997),降水年际变化大,年内分布不均匀,6—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历时短,强度大,是形成高含沙洪水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土壤主要有黄绵土及黑垆土等类型。有机质含量多为1.4%左右,含氮0.05%,速效磷5.3—5.7PPM,钾105.5—145.0PPM,PH值均为8.4。植被类型属于黄土高原丘陵落叶阔叶林区,主要以荒山耕地为主。植被稀少,主要以天然次生灌木为主。分布零星,林草覆盖率仅为20.5%,主要树种有刺槐、旱柳、榆树及灌丛植物。主要的农作物有谷子、高梁、糜子、4薯类等。人工草有苜蓿、红豆草等。2.3水土流失现状2.3.1侵蚀的类型及方式项目区属黄土塬沟谷与河谷阶地,侵蚀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次之,风力侵蚀甚微。由于人为活动频繁对地表植被的破坏,扰动面扩大,地表土壤暴露,加之该区降雨集中强度大,极易产生径流,所以面蚀溅蚀等侵蚀方式大多存在。重力侵蚀主要位于沟沿、陡坡及人为造成的断面等处,多以滑坡及崩塌形式再现,在暴雨、连阴雨时较为活跃。该区的侵蚀模数约为5000t/km2·a。2.3.2侵蚀的危害土壤侵蚀严重危害了施工区一带的土地资源,破坏了原地貌的植被及土壤的平衡稳定,使原本形成的水保体系失去平衡,致使当地的生态系统5更加趋于脆弱。使土地支离破碎,可利用性降低,土壤耕作层年平均剥蚀0.8—1.0cm,养分随着表土大量流失,致使黄土母质出露,土地生产力降低,自然植被的衍生困难,生态环境的恢复时段延长。2.3.3水土保持现状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在中央及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和努力下,该区的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不懈地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实行山、水、田、林、路等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尤其近年来,在党中央的“西部大开发,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的伟大号召下,水土保持工作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的空前重视,大力投资,出台各项功在千秋的法律法规,水保部门也认真仔细的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全面的规划和治理,大大地减少了径流泥沙,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改变了自然地貌,生态环境也逐步好转,促进了农、林、牧、副、渔等行业的蓬勃发展。开发建设单位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认识也有很大的提高,各项水保工作的开展也步入正轨。但是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周期长,面积大,见效慢,加之人口多,经济活动日益频繁,所以生态系统依然脆弱,水土流失的情况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6第三章水土流失预测工程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破坏生态环境,引发新的水土流失。因此,预测和评价施工过程中可能破坏的原地貌、土壤植被状况以及可能形成的水土流失危害,为合理布置各项防治措施,有效地防治项目建设所造成的水土流失提供科学依据。3.1评价范围与预测时段评价范围与本方案防治范围一致,即中原油田陕北油气项目部富县采油井场的井场及生活区和生产道路在施工过程中直接影响的区域,总面积10.78hm2。评价预测的重点区域为井场和道路等施工区的开挖和回填面。预测时段包括建设期和运行期两个阶段,井场开发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建设期。影响期是指地表植被在消除人为干预后,自行恢复至原有蓄水保土能力和群落盖度所需的时间,参考中科院西北水保所水保专家:贾绍凤(1995)在安塞县依据植被估算黄土高原的自然侵蚀和加速侵蚀研究结果,影响期以5年计。因此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预测时段为2004年——2010年,共计7年。3.2水土流失成因3.2.1自然因素1、该区雨量集中,暴雨多、强度大。在短时间内易形成很大的地表径流,产生较大的侵蚀动力。根延安水保试验站1956—1995年观测,6—8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72.2%,由于多暴雨,其径流量占全年的70%以7上,产沙量占全年的88%以上。2、项目区植被稀疏,灌木群落盖度8%左右,草木群落盖度10%左右,本区黄土质地疏松,结构不良,抗蚀能力差,浸水后1—3分钟即完全崩解,地表植被及土壤条件有利于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3.3.2人为因素1、项目区的内井场及道路等的开挖、填筑,毁坏了地面植被,改变了原地貌形态和地表土壤结构,使松动土体岩性物裸露地表,土壤抗蚀性迅速降低,形成加速侵蚀区。2、施工开挖产生的大量弃土,虽然经回填,但由于破坏原结构,极易形成大规模输沙。加之原有植被遭到破坏,大大降低了原水土保持功能,短时期内生态环境将更加恶化。83.3预测内容3.3.1新增侵蚀面积(1)项目开发建设用地面积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产生扰动地面面积共计4.9hm2,其中井场及生活区占地3.5hm2,道路占地1.4hm2。(2)影响区面积本方案对影响区的评价划分,以工程施工直接影响后,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或灾害区域为界。根据各施工场地实际地形,施工规模、扰动区域具体情况确定影响边界。井场及生活区影响边界以10m计,运油道路以5m计;因而,按此标准本开发建设项目影响区的面积为5.88hm2。(3)造成新增侵蚀面积在项目建设用地范围和扰动区域,由于施工开挖或弃土压埋,都不同程度地对原地貌形态、表层、岩土结构和地表植被造成损坏,降低或丧失了其原有水土保持功能,加速了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因此,将项目建设用地以及影响区全部计入新增侵蚀面积,共计10.78hm2。3.3.2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根据工程技术资料,结合实地勘查并参考侵蚀模数等值线图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的有关规定,采用数学模型和类比法进行基本建设产生的新增侵蚀量预测:Ms=A·P·F·0.5aMs——侵蚀量(万t)9A——加速侵蚀系数P——原生地貌侵蚀模数/(t/km2·a)F——加速侵蚀面积(km2)0.5——为裸露区自行恢复植被后的抗蚀能力及松散土体趋于稳定后的平均折减系数。a——预测时段(年)其加速侵蚀系数(A)根据中科院水保所在陕北安塞和黄委会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对不同地貌类型小区的观测研究成果,以及项目区所处地貌类型与实地调查研究,综合分析确定的土壤加速侵蚀系数为5,分阶段预测其造的水土流失量为:2003——2009年Ms=5×5000×0.049×0.5×7÷10000=0.43万t2004——2009年Ms=5×5000×0.0588×0.5×6÷10000=0.44万t则总流失量为0.43+0.44=0.87万t3.3.3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1)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影响项目建设用地及影响区共有面积10.78hm2,在施工破坏和弃土填垫过程中,原地貌形态和土壤结构均不同程度地受到改变和损坏,经过多年培肥和自然熟化过程才形成的原地表耕作层、植被附着层土壤被直接剥离、压埋,造成土地生产力的迅速降低或丧失。如果再经受土壤侵蚀的破坏,采油井场区域内未被直接使用土地的可利用性也将严重下降。10(2)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采油井场施工过程中破坏了施工区原地表植被。而陕北地区生态环境恶劣,植被自我修复能力差,而天然植被覆盖层对抗拒自然侵蚀极为宝贵,对维持区域生态结构的稳定将起主导作用。植被破坏后,地表裸露,质地松散的黄绵土在春冬季较大风力影响下,极易出现沙尘天气,区域环境质量将明显下降。11第四章防治方案4.1方案防治原则和目标4.1.1防治原则针对采油井场侵蚀特点,在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保方针下,防治措施的设计应遵循“全部降水就地入渗拦蓄”的方略,按照“上拦、下护、合理引排”的原则进行布设。防治方案加强生物措施布设,尽可能使防治措施符合国家对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同时使防治措施简便易行,为开发建设项目服务。4.1.2防治目标通过对加速侵蚀的防治,减少入河泥沙,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体目标是:(1)使可绿化裸露地的植被恢复系数达到90%以上,植被覆盖度达到70%以上;(2)使新增水土流失及土地沙化得到有效控制;(3)使项目区原有的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治理;(4)使工程设施安全得到保障;(5)使项目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4.2防治责任范围依据《陕西省实施水土保持法办法》第三条,贯彻“谁开发,谁保12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的原则,本方案确定的防治责任范围为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两部分。项目建设区包括中原油田陕北油气项目部在富县的征地和管辖地范围,面积为3.5hm2;项目直接影响区以外因开发建设活动而造成的水土流失及直接危害的范围,面积7.28hm2,故防治总面积为10.78hm2。4.3防治措施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