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休克疗法:所谓休克疗法就是在肯于承担巨大的暂时经济衰退的风险条件下,对已有的经济体制实行全面的和迅速的改革,力求在短时间里度过阵痛,实现彻底的体制转轨。2.垂直地带性:垂直地带性一般指高山地区自然地理现象随着高度而递变的规律性。3.知识经济:知识经济就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4.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全球海陆分布有哪些特点?世界海陆分布形势大致有以下特点:第一,陆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这里陆地占北半球总面积的五分之二,并在中、高纬度地带几乎连成一片在南半球,陆地面积占五分之一,而且在南纬56°~65°地带几乎全是海洋。但是,北半球的极地是一片海洋,南半球的极地却是一块大陆。第二,除南极大陆外,所有大陆都南北成对分布:北美大陆和南美大陆、欧洲大陆和非洲大陆、亚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每对大陆之间都是地壳破裂地带,并形成较深的“陆间海”,其间岛屿众多,火山地震活动频繁。第三,大部分大陆的轮廓都是北宽南窄,呈倒置三角形。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南美大陆和北美大陆都非常典型;澳大利亚大陆也具有北部较宽的特点,只有南极大陆例外。第四,弧形列岛和较大的岛屿多位于大陆东岸。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东岸都有一连串向东突出的岛弧,岛弧外侧为一系列深海沟。大陆西岸的岛屿则不成弧形排列,较大的岛屿也少,唯一例外的是不列颠群岛。第五,大西洋东西两岸的轮廓非常相似,海岸线彼此几乎吻合,仿佛是由一块大陆分离开来似的。2.试述美国经济的一般特征。①美国是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在资本主义世界处于主导地位。它经济规模庞大,部门结构完整,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同时也有发达的、大规模的农业,其国民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总值、农业总产值、外贸额均居世界首位。②美国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比重下降;工业中高技术工业发展迅速,而传统工业则有所衰退;第三产业在GND中比重和就业人数不断上升。③美国的劳动生产率水平是世界最高的国家之一,按人均计算的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高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④美国的经济命脉掌握在极少数的垄断资本家手中,他们控制了国家主要经济部门。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极不稳定,不断发生经济危机。⑤经济区域差异明显。3.试述世界农业发展的特点与趋势。要点:①农业产值不断增长,但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地位不断下降。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第二、三产业发展快于农业,经济结构进步所致。②世界各国农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发达国家已进入现代化农业阶段。厂大发展中国家仍处于任流农业阶段。③农业内部结构正在发生变化:种植业地位下降,畜牧业地位上升。④产供销一体化的横向联合继续发展。⑤农业生产的地带性明显,区域差异性大。4.试述世界能源消费结构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并分析成因。要点:人类对能源的利用经历了三个阶段:①前资本主义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木柴在能源消费中地位突出,故称为“木柴能源时代”。②②18世纪中期的产业革命促进了煤炭的大规模使用;19世纪末,煤炭取代木柴成为主要能源,进入能源消费的“煤炭时代”。③20世纪初第二次产业革命,内燃机的应用以石油为燃料的工业部门和运输业的发展,使石油消费量显著增加;战后一批大型油田的涌现以及石油本身的优点,使60中期的石油生产与消费超过煤炭,世界能源进入“石油时代”5.试比较西欧工业带和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西欧工业地带:位于欧洲西部,包括英国和法国的东部和北部、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瑞士、意大利北部,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各国的南部。西欧是现代工业革命的发源地,现代工业发展历史悠久,种类齐全,经济基础雄厚,拥有熟练的高科技人才。邻近丰富的铁、煤资源,交通运输方便,促进了西欧工业的发展,成为世界工业化最早地区,现代化工业最发达地区之一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从东京湾东侧的鹿岛开始,经千叶、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濑户内海沿岸直达九州北部,长达1000千米,包括京滨、阪神、中京、濑户内和北九州工业地带及其连接地区。该地带约占全国面积的30%,人口的2/3,工厂的72%,工业产值的75%,是以重华工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地带,汽车、钢铁、练油、造船的工业发达。近年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迅速。属于靠进口原料、燃料的加工贸易型多布局在海运发达的港口,是世界著名的临海工业地带。区别:总的来说西欧工业带是现代工业的发源地,拥有者熟练的高科技人才和雄厚的经济基础,并有着丰富的煤、铁资源;而日本工业区一原料进口型和技术密集型为主的工业区,且以重化工为基础的工业区。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试论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地理环境,通常是指环绕人类社会的自然界,又称自然环境或自然地理环境。它是由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和动物界等要素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形成一个整体,这一要素影响另外要素,这一部分影响另一部分。如赤道附近的低平地区,由于获得的太阳热最多,形成高温多雨气候,从而为热带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而多样的植物和丰富的果实,又为多种多样的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这种组成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就构成赤道低平地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又如南美洲安第斯山东西两侧同纬度地区地理环境有明显差异,这一整体乃是由于安第斯山这个要素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作为整体性的地理环境,它的各个地区的形态和结构并不相同,总是有规律地因地而异,通常表现为地带性差异和非地带性差异。地带性差异主要指陆地上的自然带,沿纬线方向成一定宽度延伸,并按南北方向更替的带状规律性。地带性差异的成因,主要是由于地球是一个椭球体,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不均匀,产生了沿纬向分布的热量带。热量分布的地带性,影响着水分的分布,各个地带不同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又形成不同的气候特征。在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下,气候也是按地带分布的。气候影响植物,而植物与动物又有密切关系,因此,不同的气候带就有不同的植物带和相应的动物界。这样,在整个大陆上形成一系列按纬向分布、南北更替、各个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的自然带。然而在世界大陆上,很少能找到整齐地按照地带性因素形成并分布的地理环境,它们在地形、海陆分布、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下,改变了自然带东西方向水平分布的规律,而表现为垂直地带性或经向地带性的分布和呈地方性分布。这种差异,不是因纬度高低而产生的,故叫非地带性差异。经向地带性是非纬向地带性的一种表现,是指自然地理现象近于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带状分布规律。由于海陆分布、洋流、山脉南北走向等造成的大气湿度、降水等因素自海洋向内陆递变,从而引起的自然地理特征东西变异。垂直地带性,一般指高山地区自然地理现象随着高度而递变的规律性。2.思考美国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1)占据地缘政治、经济区位优势:美国濒临两个大洋,远离旧大陆,其南北两面均以弱国为邻。在现代交通条件下,辽阔的海洋虽不能阻碍它和旧大陆的联系,但却避免了旧大陆战乱的干扰,为它提供了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和平境。(2)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①地形。美国地形的多样化以及平原山地的广大,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利的条件。②气候。美国大部分属温带和亚热带,无霜期在100天以上的地区面积占90%,全国冬季平均气温比中国高出8~10°C。③水文美国有庞大而完整的水系,密西西比河纵贯大平原中部,它同北部美、加国界上的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五大湖有运河相沟通并且可以出海。④矿产美国拥有多种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阿巴拉契亚山地、中央平原和落基山地的煤;苏必利尔湖西岸、阿巴拉契亚山地南部伯明翰附近的铁矿;西部高原山地的铜、铅、锌、钼、钒、铀等多种有色金属;墨西哥湾沿岸、阿拉斯加北部以及加州的石油、天然气等。(3)特殊的历史发展条件:①外部节约”是许多国家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的条件。这里所说的外部节约是指美国在历史上没有在创造资本主义工业和商业制度上花费更多的精力——来自欧洲的移民为它带来了“现成的资本主义”。②大量的和廉价的黑人奴隶为美国开发其种植园经济提供了劳动力保障,为它在农业上取得资本积累和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条件。③原住居民的数量稀少和滞后的社会经济制度使美国在其辽阔的土地上没有遇到落后的土地制度的阻碍,使它很容易就开始了资本主义的农业开发。④由于土地的广阔和劳动力的相对稀缺,机械化的和大农场农业成为必然。⑤两次世界大战又为美国提供了“外部节约”——军事定货刺激了其国内的生产和技术更新,使美国在工业技术上取得了明显的优势;美国产品从此大批进入国际市场;外国的战争移民则为它带来了众多的科技人才,等等。(4)雄厚的经济性资源:①高等教育与人才资源优势;③雄厚的政府财政能力;④③庞大的金融产业;⑤④科技信息遥遥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