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问题到课题的转化宁波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李丽E-mail:ecnulily2006@163.comTel:87255190一.如何发现有研究价值的“真问题”二.好的研究课题具备那些特征?三.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来源与分类一.如何发现有研究价值的“真问题”中小学教师的问题意识是指“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怀有对教育事业和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对课堂教学、教育管理、教育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等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批判反思的态度,积极寻求更优质教育的一种态度倾向。”教师每天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遭遇的问题很多:有些问题能够及时解决,比如学生上课走神了,教师可以用语言、眼神、动作等方式提醒;有些问题可以移植他人的经验,比如对后进生,教师可以基于鼓励信任的态度,多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有些问题则需要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探究,比如怎样的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设计作业才能既“减负”又“增效”?……两组概念辨析1.“现象”和“问题”研究往往是从现象到问题。现象本身不是问题,但现象中蕴涵着问题。现象是事物表现出来的,能被人知觉、看到、听到、闻到、触摸、到的一切情况。教育领域的“择校”、“学生厌学”、“黄冈高考神话”、“出国热”等都是属于现象,从这些现象背后是一系列值得思考的问题。以“学生厌学”为例,我们可以提出很多相关问题:学生必然会厌学吗?哪些学生最容易厌学?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有哪些?学习的本质内涵是什么?如何才能让学习充满乐趣?……2.“问题域”和“问题”从字面上看,“问题域”即问题领域,具体而言,“问题域”指提问的范围、问题之间的内在关系和逻辑可能性空间。从范围来看,问题域大而问题小,问题域由一系列问题组合而成,问题具体而微,个人可以从问题域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具体到教师的日常教学中,“教学方法”是问题域,“讲授教学法的价值和限度”是问题;“童诗教学”是问题域,“如何以童诗赏读提升小学低段学生的语文素养”是问题。哪些问题可以成为研究课题?问题=课题?近几年来,我们经常听到一种说法——“问题即课题”,这一提法有一定的道理。因为“问题即课题”是基于降低课题研究的难度,打破将课题研究“神秘化”这个背景提出的,这对于落实“教师作为研究者”的理念,打消一线教师对于课题研究的畏惧心理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如果简单地在问题和课题之间划等号,挖到篮里都是菜,无疑把课题降到了一个太低的水平,有必要加以澄清。什么是“课题”?课题应该是研究者依据已有的理论知识,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严谨论证和科学设计而提出的问题。课题不仅仅是个名称,它应体现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展示研究的目的、意义。比如“小学教育整体改革实验研究”这个课题,从题目上便可以看出其研究对象是小学阶段的普通教育,其研究范围即是小学教育整体改革,其目的、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把问题转化成课题要将一个简单的日常问题进行有效转化,使之成为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才能得以持续深入研究。有些问题虽然平常,看似毫无深度和价值,但在其背后却隐藏着矛盾。许多问题虽然本身没有新意,但是研究角度、方法、效果不同则可以有新意,有创新性,这需要研究者具有一定的辨别、判定、选择能力。教育问题要成为教育科研课题,必须具备以下四个基本特征:1.意义性。教育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普遍(或典型)意义,问题的解决能够推动教育科学的发展或教育实践的完善,如果只是针对个别现象的问题,则没有必要作为研究课题。例如“如何帮助某儿童提高说话能力”?这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碰到,也需要中小学教师及时了解有关情况、分析原因,并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但它只是一个具体问题,反映的是个别现象,因而不是一个教育科研课题。2.明确性。教育问题必须有明确而集中的研究范围和任务,问题范围太大,任务不明确,也不宜作为研究课题。例如“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如何开发现代教学手段?”“怎样加强学生现代科技教育?”等等。这些问题虽然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关心的普遍性问题,但是问题涉及的范围太大,任务不明确,仅凭中小学教师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因而对中小学教师来说,它们都只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领域,而不是一个合适的课题。3.创新性。有研究价值的教育问题是别人没有提出的,或者是有人提出但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例如,“怎样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家长的期望对孩子的成才有何影响?”这些问题都被研究过,可以找到很多的答案,但至今还没有形成定论,而且随着社会、教育的发展,问题解决的办法会有所不同,因此,仍值得研究。4.可行性。教师提出的教育问题应符合研究者的主客观条件,应有开展研究的可能性。例如,“全省义务教育的质量现状如何?”“如何有效地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这些问题就牵涉到可行性。前一个问题仅凭一个教师或一所学校的力量难以获得全面的资料,而由省教育科研机构来实施则是可行的。后一个问题是有关课堂内的活动,资料的收集对一般教师来说并不困难,是可行的,但于专业研究人员则有困难。考量一个课题是否具有可行性,既要考虑资料、时间、经费、人力和理论准备等客观条件,又要考虑研究者本人原有知识、能力、基础、经验、专长,所掌握的有关这个课题的材料以及对此课题的兴趣等。在中小学日常教育教学中经常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三类:直接性问题、探索性问题、反思性问题。所谓直接性问题是明显存在、需要教师直接面对的问题。比如课堂纪律混乱、学生学习成绩差、不做作业、没有礼貌等,都是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一类的问题是我们不能回避,发现以后必须及时加以解决,否则问题越集越多,小问题就会变成大问题.所谓探索性问题,就是教师不满足于工作现状,而是想进一步提高自身工作能力的探索研究,或者将教育理念、教育成果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时所遇到的问题。比如综合实践活动如何校本化实施?多元智能理论在学科教学中如何运用?等等.所谓反思性问题,就是教师思考过去发生的事情和经验,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这是具有“问题意识”的教师为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回顾和检讨所发现的问题,例如,为什么教学设计没有收到预想的效果?学生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反应?应该做哪些改进与调整?[直接性问题向课题的转化]例如:庄桥中学“基于中小衔接的城乡结合部初一语文学困生成因与对策探究”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教学软硬件更加完备的城市中学就在眼前,于是本地不少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家长把子女送到城市中学就读。为了学校的生存发展,保持足够的生源,学校不得不放宽招生条件,虽然生源数量有了保证,但质量就得不到保证,生源构成十分复杂。有65%左右的学生是外施教区的,其中外省市的有200来人。每接一个新的班级,总会遇到部分“语文学困生”,他们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而帮扶和转化学困生一直是我校教师在努力做的工作。本课题试图在多年教学实践和理论总结的基础上,在综合研究国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探索性问题向课题的转化]例如:东恩中学“初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研究”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提出,这是非常及时的,我们无论从课程的性质、课程的内容,还是从课程的目标,课程的实施来看,无可否定这是新一轮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新课程中的一个亮点。然而,从新课程实施以来,随着新课程教材的施用,新课改目标得以逐步贯彻。但是一提到新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情况,却是令人大为失望和感到深深的遗憾。从全国范围来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远没有达到新一轮教育改革的预期目标,尽管在一些地区或一些学校(包括实验校、区)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果和可借鉴的经验,但这些成果也只能说明是在点上取得的成果,还没有形成一种系列,没有形成整体效应。更有甚者,从全国范围来看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还存在着一大批盲点,有相当数量的地区、学校,根本没有把该课程列入到学校课程之中,有许多城市教育行政部门也没有把课程真正像“智育”一样的来抓。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包括概念界定、课程组织形式、教师培训、评价方法等基本问题。[反思性问题向课题的转化]例如:洪塘中心小学“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有效利用的研究”纵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我们发现错误资源无时无处不在,但其利用率不尽如人意。有些教师对错误现象多是视而不见,或只关心学生是否会做了的结果,有些教师所采用的纠错方法为机械训练,这样做只是让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再出错的可能性还会很大。有些教师也在利用这些资源,但并没有达到物尽其用。这些现象表明,我们教师在认识上还存在偏差,注重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是学习主人的地位,如果长期如此,将会剥夺学生思考、辩解的权利,影响学生的知识建构,抑制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还需要进一步了解错误可能存在的价值,并掌握对待学生学习错误的有效策略。二.好的教育科研选题的四大特征中小学教科研选题不当的情况:一是范围太大,无从下手。比如《新课程教师培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二是核心概念太多,主攻目标不明。比如《新课程背景下创新型学生培养和反思型教师培训研究》;三是范围太窄,意义不大。比如《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范进中举这篇课文》;四是课题太难,资料缺乏。比如《对小学生进行全脑开发的研究与实践》;五是经验感想之谈,缺乏研究内涵。比如《发扬传统美德,培养仁爱少年》。好的教育科研课题选题具备哪些特征?(一)好的课题从教育价值取向上的特征[案例]宁波某小学将拟研究的课题名称确定为《小学外来民工子弟德育研究》,在进行可行性论证时遭到质疑:难道本地生就不需要德育吗?在尊重多元文化、呼吁教育公平、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这一课题是否有歧视外来民工子弟之嫌?事实上,外来民工子弟身上不仅存在一些共性问题,更有可以挖掘的教育资源。在经过认真思考之后,学校将课题改名为《多元地域背景下的融合教育研究》,旨在促进本地生和外地生的融合、理解与共生。好的课题的教育价值追求1.契合时代精神2.体现教育理想1.契合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每一个时代特有的普遍精神实质,是一种超脱个人的共同的集体意识,即群体人格。根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时代精神的内含以及它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建设活动中所发挥出来作用的大小,可以透视其国民的理性程度与成熟水平,因而成为衡量其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准。站在21世纪的新起点,我们的时代精神是什么呢?叶澜将之概括为三点:一是重视未来、强调发展、立足变革,这是人类在时间维度上取向的重要变化;二是注重选择,它意味着人类将通过选择来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和途径,划一的、同步的、简单服从计划安排的发展模式不再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了;三是呼唤人的主体精神,这是时代精神中最核心的内容。这个时代需要能在多样、变幻的社会风浪中把握自己命运、保持自己追求的人,需要靠这样的新人来创造未来。于是,培养新人的任务就历史地落到跨世纪的教育工作者身上。2.体现教育理想西方教育理想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历程。“作为古代西方教育理想的典范,雅典教育理想的显著特征包括:追求人的和谐发展;以人的理性的发展为核心。现代西方教育理想的主要特征包括:注重独立型人格的养成;注重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发展;注重基本心智能力的发展。当代西方教育理想变化的新趋向包括:进一步注重个人的独立性和自由;注重人的发展的完整性;注重人的道德素养;注重人的多样性。”现时代的中国正孜孜以求的教育理想,就是学生生命的真实成长和个性的自由发展。要顾及到生命整体的各个层次和方面,而不是只关注某一方面发展的畸形教育。我们不再把教育简单当作现存知识直接传递的过程,而是看作生命与生命的交往与沟通的过程,只有有了这种生命的沟通,才能深刻地实现对生命发展的影响。好的课题研究是时代精神的折射,是对时代精神的积极回应和践履。好的选题应该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内蕴着崇高的教育理想。(二)好的课题选题在字面上所具备的特征第一,课题名称准确,蕴含研究四要素(即研究对象、范围、内容、方法)。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