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及其维护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及其维护一、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问题提出《南方日报》报道:《知识越多越短寿》:广东省教育工会对19所高校近万人的健康状况抽样调查结果表明:高校教师只有约10%处于基本健康状态,约20%处于各种疾病状态,在剩下的70%属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中,又约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属重度亚健康,即处于疾病的边缘状态。上海一家医疗保健中心对985名中小学和大专院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进行的健康体检显示:教师群体罹患脑血管疾病和心血管病的危险性将近一半,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四成人有睡眠障碍、咽炎和鼻部过敏,有颈椎病的人数更高达三分之二。国家体改委公布的一个专项调查显示,中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仅为58岁,低于全国平均寿命10岁左右。上海社科院《社会科学报》公布了跟踪近10年的“知识分子健康调查”结果,北京知识分子的寿命从10年前的58—59岁降至调查时的53至54岁,比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北京市平均寿命75.85岁低近20岁。而在上海地区,1994年调查的科技人员平均死亡年龄为67岁,较全市职业人群早逝3.26岁,其中15.6%发生在35—54岁的早逝年龄段。中青年知识分子的死亡率大约超过老年知识分子的两倍。今年春节前短短4天,清华大学相继有两位年龄不到45岁的教师溘然辞世,接着就是中国社科院学者萧亮中,猝死时年仅32岁。重要原因:工作负担重,竞争压力大,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从身心健康的角度来看,应激的消极作用是主要的。一个经常处于应激状态下的人很难保持身心健康。他们可能进入以下不良循环: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心身反应→心理障碍→心理疾病→更强的应激状态……所以最好尽量避免或减少应激反应。屡屡发生的教师对学生的暴力事件:体罚言语暴力思考:是师德问题还是心理健康问题?上海教师轻度的占48%中度重度的占12%对辽宁省14个城市168所城乡中小学2292名教师的检测表明: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构成心理疾病66.3%的农村小学教师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其中某一个方面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占16%有五个或五个以上方面均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高达29.5%五个或五个以上方面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占4.5%广州市近半数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31.51%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12.3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21%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69%的教师感到压力大,嫉妒情绪、焦虑情绪的出现比率也比较高。杭州市:1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其中男教师的压力大于女教师,毕业班的教师和班主任压力大于非毕业和非班主任教师。北京市对500余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显示:其中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70%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教师中较普遍地存在着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①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不如小学教师。②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比男教师差。③不同学历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显著。④担任过班主任的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不如没有担任过班主任的教师。⑤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有随教龄而增高的趋势。职业倦怠教师的职业倦怠是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境下,持续的疲劳及在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一种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具体而言,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1、情绪衰竭表现为教师情绪和情感处了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丧失,以致放弃努力,以减少对工作的投入来求得心理平衡。2、非人性化表现为教师以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工作对象——学生。轻则有意减少与学生的联系,见到学生也不大理睬,重则厌倦甚至体罚、心罚学生,把对工作的不满发泄在学生身上。3、个人成就感低表现为教师对自己工作的意义与价值的评价降低。对自己的工作常看不到成绩,感到前途暗淡,毫无希望,对困难不愿努力克服,甚至产生厌教情绪。二、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临床医学实践发现:近50年来的人类十大死因的前三位都是心因性疾病。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过去:肺炎、结核、大脑炎;现在:脑血管病,心血管病,癌症。主要原因:心理压力大,不良情绪体验多,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影响生理功能而产生障碍。美国新奥尔良的奥施纳诊所曾做过统计,发现500个连续求诊入院的肠胃病人中,因情绪不好而致病者占74%;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门诊部统计,求诊病人中因情绪紧张而致病的占76%;美国哈佛大学学者用了40年时间,对204位成年人作了跟踪调查,发现在21岁至46岁之间过着舒畅精神生活的59人中,只有2人在53岁时得了重病,其中1人死亡,在同一时期内,得不到舒畅精神生活的48人,都在55岁以前死去。美国生理学家的实验研究证明,生气十分钟会耗费大量精力,其程度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赛跑。生气的生理反映十分强烈,分泌比任何情绪时都复杂,都更具有毒性。因此动不动生气的人很难健康。(什么职业的人生气最多?)俄罗斯的兹马诺夫斯基经长期研究列出一个健康公式:健康==情绪稳定+运动适量+饮食合理/懒惰+嗜烟+嗜酒因此,健康幸福快乐长寿,很重要的一条是及时调节心理,保持情绪稳定,维护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健康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1)教师不健康的心理可能直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尤其是喜怒无常的情绪状态和暴躁怪戾的性格,会成为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直接原因。(三毛自杀,强迫症患者)(2)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问卷调查:“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好比是——与——的关系。”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感受是消极的:猫与老鼠、统治者与被统治者、警察与小偷、老虎与兔子、法官与罪犯、暴君与复仇者、监狱长与囚犯、留作业的工具与做作业的工具、棍子与懒驴……(近半数学生对部分老师感到害怕,并非都是差生。)(3)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在学习困难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成绩不良是同教师的消极态度有关的,主要原因来自于教师的错误观念(逃课事件)一个人心理不健康祸及的是他自己及其家人,而一个教师心理不健康祸及的可能是一大批或许多批学生。美国全国联合会在《各级学校的健康问题报告》里专门指出:由于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对于儿童的决定性影响,就不应该让他们留在学校里。一个有不能自制的脾气,严重的忧郁,极度的偏见,凶恶不能容人,讽刺刻毒或习惯性谩骂的教师,其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威胁,犹如肺结核或其他危险传染病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威胁一样严重。教师心理不健康是引起学生心理不健康的病源。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两条腿走路,既要治标又要治本,这个“本”就是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教师自己的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三、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何谓健康?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新的健康概念: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也就是说,健康至少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把健康概念深化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并提出具体的健康标志: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2、积极乐观,勇于承担责任,心胸开阔;3、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4、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5、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的各种变化;6、能抵抗普通感冒和传染病;7、体重适当,身材匀称而挺拔;8、眼睛炯炯有神,善于观察;9、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10、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1、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步态轻松自如。其中1、2、3、4、5项都是对心理方面提出的要求。何谓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一种心理功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不仅没有主观不适的感觉,而且能使自己的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心理健康的人从事某种活动一般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水平,自身也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反之,如果一个人在某种活动、中不能充分发挥潜能,不能达到理想水平,就说明他在心理功能的发挥上受到了某种干扰,遇到了某些障碍,就意味着他的心理发展处于不够健康的状态中。(一)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1、人格完整;自我感觉良好;情绪稳定,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保持心理平衡;能自尊、自爱、自信、有自知之明。2、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能受到他人的欢迎和信任。3、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并能切合实际不断进取,有理想和事业上的追求。(二)我国心理学家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4、热爱生活,乐于工作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6、人格完整和谐7、智力正常,智商在80分以上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教师心理健康标准我国六项教师心理健康的指标:1、正确的角色认知。即能恰当地认识自己,并能愉快地接受教师的角色。2、具有健康的教育心理环境,即在教育中教师的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反应适度,情绪自控,积极进取。3、教育的独创性。不人云亦云,能创造性地工作。4、抗教育焦虑程度高。能忍受困难与挫折的考验。5、良好的教育人际关系。能正确处理学生、家长、同事与领导的关系。6、能适应与改造教育环境。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理念,不断适应改革与发展的教育环境。四、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工作量升学压力经济收入领导的评价职称社会压力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剥夺个性的发展环境压力噪音污染空气污染过度拥挤工作压力角色模糊人际应激职业发展组织结构家庭与工作技术应激家庭压力缺乏相互独立缺乏交流沟通缺乏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人格因素与压力A类型行为模式高血压人格抑郁型人格癌症敏感型人格酒精型人格五、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改善学校管理方式构建和谐校园注重自我调节改善学校管理方式建立先进教育理念重视教师的需要改进单一评价模式构建和谐校园干群关系——乐队与指挥同事关系——树木与森林师生关系——园丁与花朵教师与家长——战友与合作伙伴人际交往中的态度尊重理解赞美真诚宽容倾听共情注重自我调节生活像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可是幸福是一种感觉,却可以从自己心底里找出来!幸福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在某种程度上主体可以自由驾驭的情绪体验。对同一个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主观认识;不同的认识引起的情绪体验是截然不同的:你唤起的是幸福感还是痛苦感,全在于你对这件事怎么看。从这个角度来说,幸福不幸福全在于自己。为了帮助教师从内心深处寻找幸福,向大家推荐一个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有力武器:合理情绪疗法,又称ABC理论。(操作模式:ABCDE)。(一)、一个摆脱情绪困扰的良方:合理情绪疗法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里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人格理论及心理治疗方法。这种理论及治疗方法强调认知、情绪、行为三者有明显的交互作用和因果关系,特别强调认知在其中的作用。作为受教育程度较高,领悟能力较强的教师,比较适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心理自我调节和自助。艾里斯认为,“人不是为事情困扰着,而是被对这件事的看法困扰着。”正是人们头脑中的不合理的、不合逻辑的信念导致了人们的情绪困扰。对它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就不能快乐满足地生活和工作。艾里斯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提出了11种不合理信念,并一一与它们作斗争。所有的不合理信念概括起来都有三个特征:一是绝对化要求(包括完美主义倾向)总是想“应该如何”“必须如何”。二是过分概括化(以偏概全)三是糟糕至极。(一般的负性事件也能感受为是灭顶之灾。)合理情绪疗法的操作模式:ABCDE。ABC人格理论是合理情绪疗法的精华。不但说明了人类情绪困扰产生的原因,还阐释了消除情绪及行为困扰的心理治疗之道。假如能透彻地理解和自觉的运用,就很难陷入自己设置的情绪陷井。(事件)--(认识、观念)--(情绪或行为反应)--劝导干预、自我辩论与不合理信念作斗争以合理信念取代不合理信念--效果(不良情绪或行为消除或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