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质岩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变质作用:由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从而使地壳中已形成的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状态下,原岩组分、结构、构造等方面发生转化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2.区域变质作用:由于区域性热流异常,伴有压力作用、有是有流体相加入等复杂作用因素,而形成大面积分布的变质岩的一种变质作用。3.动力变质作用:在构造运动产生的应力作用下,岩石所发生的变质作用。作用过程中一般温度不高,重结晶或变质结晶作用不强烈。其展布往往与断裂带有关,故常成带状分布。4.接触变质作用:由岩浆体散发的的热量,使接触带围岩发生变化的一种变质作用。原岩主要发生重结晶和变质反应(变质结晶),可以有新矿物相的形成,而化学成分没有显著变化。5.气-液变质作用:具有化学活动性的气态或液态流体,对岩石进行交代而使岩石发生变质的一种作用。6.混合岩化作用:在区域变质作用基础上地壳内部热流继续升高,便产生深部热液和局部重熔熔浆的渗透、交代并贯入变质岩中,形成混合岩的一种变质作用。7.递增变质作用:如果原来比较低温的矿物共生组合被较高温的矿物组合所取代,这样的复变质作用称为前进变质作用。8.退化变质作用:如果原来比较高温的矿物共生组合被较低温的矿物组合所取代,这样的复变质作用称为退变质作用。9.变质结晶作用:指变质作用过程中,原岩中的化学成分重新组合而形成新矿物的作用。10.变质分异作用:指成分、结构构造均匀的原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矿物成分、结构构造不均匀的各种作用。11.变形作用:指在应力作用下,由于应力超过了弹性极限,矿物和岩石就会出现变形;而当超过强度极限时,则发生破裂和破碎,使其粒度减小。12.等化学系列:即化学成分相同,而变质条件不同所形成的矿物共生组合。13.特征变质矿物:变质岩中的某些新生矿物的存在,对指示原岩成分和变质作用性质、强度有特殊意义(稳定范围窄),因此称为特征变质作用。14.变质岩的结构:是指岩石组分的形状、大小和相互关系,它着重于组分(通常为矿物)个体的性质和特征。15.变质岩的构造:是由岩石组分在空间上的排列和充填所反映的岩石构成方式,着重于矿物集合体的空间分布特征。16.变余结构:原岩在变质作用过程中,由于重结晶、变质结晶作用不完全,原岩的结构特征被部分残留下来,这时就称为变余结构。17.包含变晶结构:较大的变晶矿物(主晶)中,包裹了一些不定向的细小矿物颗粒(客晶)。18.碎裂结构:岩石或(和)矿物颗粒产生裂隙、裂开并在颗粒的接触处和裂开处被破碎成许多小颗粒(也称碎边),因而矿物颗粒或其集合体的外形都呈不规则的棱角状、锯齿状,粒间则为粒化作用而形成的细小碎粒和粉末;但破碎的颗粒间一般位移不大。19.糜棱结构:矿物颗粒几乎全部破碎成细小颗粒(常为粒径0.5mm以下的细粒至隐晶质状,称为糜棱质),并在应力作用下形成矿物的韧性流变现象,糜棱质呈明显的定向排列,形成明显的定向构造(糜棱面理、片理或条带状、条纹状构造等);其中可残留少量稍大的矿物碎粒(即碎斑,常为具粒内变形的石英、长石等)。20.交代结构:发生交代作用时,原岩中的矿物被取代、消失,与此同时形成新生矿物。21.斑点构造:岩石中由于某些组分的聚集,构成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斑点所成。22.板状构造:岩石在应力作用下产生一组密集平行的破裂面即劈理,伴有轻微的重结晶,但肉眼不能分辨出颗粒。23.千枚状构造:岩石中各组分基本已重结晶、变质结晶并呈定向排列,使岩石成薄片状,片理面上具丝绢光泽。24.片状构造:由鳞片状、柱状和部分粒状矿物定向排布成薄的面状,这些面称片理(面)。25.片麻状构造:以粒状变晶矿物为主,其间杂以鳞片状、柱状变晶矿物断续定向分布而成。26、变质岩:由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27、变晶结构: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发生重结晶、变质结晶等形成的结构称为变晶结构。28、等物理系列:是指变质条件相同,而原岩化学成分不同所形成的矿物共生组合。29、矿物共生组合:是指变质岩中同时形成的彼此平衡共存(即这些矿物之间彼此接触而不存在变质反应关系)的一组矿物。30、贯通变质矿物:是指变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稳定范围相对较广,当它们单独出现时,不能反应变质条件的变质矿物。31、变粒岩:是一种片理不发育、常具细粒粒状变晶结构的中-低级变质程度的区域变质岩。32、浅粒岩:当深色矿物含量10%时称浅粒岩。33、麻粒岩:是一种变质程度较深(高温)的岩石,具粒状变晶结构,块状、片麻状、条带状构造。34、糜棱岩:具有糜棱结构,是强烈韧性变形作用所形成的岩石。35、千糜岩:在矿物成分组合和外表上与千枚岩相似,而其成因不同于千枚岩;而和糜棱岩相似,也是韧性变形作用所形成,千糜岩中的矿物颗粒也很细小。36、角岩:又称角页岩,是一种变质岩,是具有细粒粒状变晶结构和块状构造的中高温热接触变质岩石的统称。37、矽卡岩:中酸性侵入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内形成的接触交代变质岩。38、混合岩:是指混合岩化作用较强烈的岩石,脉体的数量较多(15%~50%),脉体以注入作用为主,注入型混合岩构造发育;交代作用不太强烈,因而基体和脉体的界线一般较清楚,或部分渐变。39、碎裂作用:是指岩石发生脆性破坏,使矿物颗粒或集合体破裂、旋转,并机械混合,但没有化学组分的再造作用。二、原岩性质对变质作用的影响:根据原岩种类的不同,变质岩可分为三大类:(1)正变质岩:原岩为岩浆岩经变质作用后形成的变质岩,(2)副变质岩:原岩为沉积岩经变质作用后形成的变质岩,(3)叠加变质岩:原岩为变质岩经变质作用后形成的变质岩,也称复变质岩。三、物理化学条件对变质作用的影响:1.温度:(1)促使矿物重结晶,从而使原岩的结构构造发生改变,而岩石组分基本不变。(2)促使变质反应的进行,使组分重新组合,致使矿物成分、结构构造都发生改变。2.压力:(1)负荷压力:在一定温度下,由于负荷压力的增加,往往形成相对密度较大、分子体积较小的矿物。(2)流体压力:对岩石的重结晶可起催化作用,而对某些含结构水的矿物的分解则起抑制作用。(3)应力:岩石在应力的作用下,当超过其弹性极限时可发生变形,而在超过其强度极限时则使岩石产生节理、裂隙或形成劈理,发生破碎、塑变等。此外,在应力的参与下还可以引起变质岩中某些定向构造(线理、片理、流劈理)的形成;促进粒间流体的活动,从而加速变质作用的进行,提高了变质反应的强度。四、影响接触变质晕发育程度的因素:(1)岩体的规模大小。规模大、热量多,则晕圈宽度大。(2)岩体的侵入深度。中深条件下,岩体热能散失慢,晕圈发育宽度大。岩浆喷出地表,散热快,使底板围岩烘烤变质(称烘烤或高热变质作用)晕圈宽度窄。(3)岩体的成分。酸性岩浆岩因富含挥发分,易促进化学反应,因而晕圈发育。(4)岩体与围岩的接触面及产状。接触面平缓则晕圈发育。(5)围岩的成分、结构和产状。泥质岩和碳酸盐岩类岩石异变化,长英质的岩石变化相对较难;原始结构细小疏松比结构致密的容易发生变质;围岩的片理或层理雨与接触面垂直,沿该方向晕圈发育宽度也较大。五、区域变质岩的分类与命名:命名:首先根据矿物成分(长石、石英、暗色矿物和特征矿物及含量)和结构、构造,确定岩类的基本名称。具体如下:(1)具变余结构、构造的,在原岩名称前冠以“变质”二字,及XX岩。(2)具变晶结构或(和)变成构造的,方法如下:a.板岩:具板状构造,显微晶质结构、变余构造。b.千枚岩:具千枚状构造,显微变晶结构、变余构造。c.片岩:主要由鳞片状、纤维状矿物和粒状矿物组成,具片状构造,变晶结构。d.片麻岩:主要由粒状和鳞片状矿物组成,具片麻状构造,变晶结构。e.粒状岩(大理岩、石英岩、斜长角闪岩、变粒岩、麻粒岩、榴辉岩等)主要由粒状或柱状矿物组成,块状构造、条带状构造、片麻状构造、粒状变晶构造。进一步命名按照“颜色+特征变质矿物(+次要矿物)+主要矿物+岩石基本名称”的次序。六、动力变质岩的分类与命名:动力变质岩的命名,首先是根据结构特征定出基本岩石名称,如构造角砾岩、碎裂岩、糜棱千枚岩、糜棱片岩和假熔岩等。然后根据原岩或矿物成分等进一步命名。(1)构造角砾岩:如能恢复原岩,则在基本名称前冠以原岩名称。如花岗质构造角砾岩、灰岩质构造角砾岩等。(2)碎裂岩:命名根据碎基的含量分为两类:碎基含量50%者称碎裂XX岩,如碎裂花岗岩、碎裂辉长岩;碎基含量50%者称碎裂岩,如能恢复原岩,则将原岩名称作形容词,如花岗碎裂岩。(3)糜棱岩:如能恢复原岩,则将原岩名称冠于前面;如不能原岩恢复,则可据主要矿物来命名,如长英质糜棱岩等。(4)千糜岩:命名主要根据矿物成分,如:长石绿泥石绢云母千糜岩。七、热接触变质岩的分类与命名:热接触变质岩的命名一般采用“次要矿物+主要矿物+岩石基本名称”的方法。岩石的基本名称根据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的不同,有如下划分:(1)具变余结构、构造的,在原岩名称前冠以“变质”二字和主要新生矿物的名称。如二云母变质石英砂岩。(2)具变晶结构或(和)变成构造的,可按下列方式划分:a.不具定向构造的,按岩石结构和主要矿物成分分为:角岩:具角岩结构或细粒变晶结构,矿物成分作散布状或其他非定向排列的热变质岩都可称为角岩。大理岩:主要由碳酸盐矿物组成,具粒状变晶结构。石英岩:石英含量70%。如含长石10%,则称长石石英岩。(2)具定向构造的,根据构造特征分别定名为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等。这类岩石的名称与相似的区域变质岩类型相当,可依据产状和分布等特点区别。岩石的进一步命名按照矿物含量,5%的不参加命名;含量5%~10%的,冠以“含”字;含量10%的,直接参加命名。含量较多的矿物名称放在后面,含量较少的放在前面。例如:矽线石红柱石云母片岩。特征变质矿物含量虽5%,也应参加命名,在矿物名称前冠以“含”字。岩石的颜色或特征的结构、构造通常应参加命名。如:灰绿色条带状大理岩。八、交代变质岩的分类与命名:分类:(1)蛇纹岩:原岩成分相当于超基性岩的交代变质岩。(2)青磐岩:原岩成分相当于中基性岩的交代变质岩。(3)云英岩、黄铁绢英岩、次生石英岩:原岩成分相当于中酸性岩的交代变质岩。(4)矽卡岩:中酸性侵入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内形成的接触交代变质岩。九、混合岩的分类与命名:1.混合岩的分类:首先根据混合岩化作用的强度,即脉体占岩石的相对百分含量,同时考虑交代现象的发育特点,可将混合岩分为四类;然后根据岩石形态特征(及混合岩构造),进一步划分为如下的一些类型:(1)混合岩化变质岩:是指原岩局部发生混合岩化或混合岩化程度较轻微的变质岩,脉体数量少(15%),交代结构不太发育,交代现象不太显著,脉体与基体之间界线清楚。(2)混合岩:是指混合岩化作用较强烈的岩石,脉体的数量较多(15%~50%),脉体以注入作用为主,注入型混合岩构造发育;交代作用不太强烈,因而基体和脉体的界线一般较清楚,或部分渐变。(3)混合片麻岩:指受到很强烈混合岩化作用的岩石,脉体的数量已占优势(50%~85%),交代结构普遍发育,残余的基体和脉体间界线模糊,有时基体在外观上已失去原来变质岩的基本特征,只是深色矿物相对集中成片麻状、条痕状分布于长英质脉体中。(4)混合花岗岩:是混合岩化作用极强烈的岩石类型,脉体占绝对优势(85%),基体已基本消失,交代现象和重结晶普遍发育,岩石向均质化花岗岩方向转变。2.命名:(混合岩化变质岩:对于这类岩石仍以原岩为基本名称,前面冠以“混合岩化”及其物质组分作形容词。如:含长英质细脉混合岩化黑云母片岩。(2)混合岩:命名首先根据构造(形态)特征定出基本名称,然后再根据脉体物质成分冠于基本名称之前。如:花岗细晶质网状混合岩。(3)混合片麻岩:命名首先根据构造特征定出基本名称,而后冠以主要的深色矿物名称。如黑云眼球状混合片麻岩。(4)混和花岗岩:命名可以花岗岩类的定量矿物分类命名作为基本名称,前加“混合”二字,并可冠以状、柱状矿物和主要长石种类的名称,还可加列某些特殊的构造作形容词,如黑云奥长混合花岗闪长岩。十、变质相:变质相的概念是由P.艾斯科拉最先提出的,即变质过程中同时形成的一套矿物共生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