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岩石学复习思考题岩浆岩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岩浆:是地壳深处或上地幔部分熔融产生的、炽热粘稠的、溶有挥发分的熔融体。2.主要矿物:是岩石中含量较多的矿物,一般都在10%以上。它们是划分岩石大类的依据。3.次要矿物:是岩石中含量不多的矿物,一般都在10%以下。它们对划分岩石大类不起作用,但可作为确定岩石种属的依据。4.副矿物:是岩石中含量很少的矿物,通常不到1%,偶尔可达5%,如磷灰石、磁铁矿、榍石、锆石等。它们在岩石的分类和命名中一般不起作用,但偶尔可用作定种属名称,如榍石花岗岩。5.成岩矿物:岩浆完全凝固成岩后,由于物化条件的改变,原来处于高温下稳定的矿物就变得不稳定,向着更稳定的状态转变,而形成一些新矿物,如火山岩中的高温β-石英转变成低温α–石英,透长石转变成正长石等。6.岩浆期后矿物:是岩浆已基本凝固之后,由于受残余流体影响而形成的矿物。它们往往可交代岩浆矿物或充填于矿物空隙中。7.岩浆的结构:是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态特征以及组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反映的岩石特征。8.岩浆岩构造:是指岩浆岩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岩石的其他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充填空间方式所构成的岩石特点。9.反应边结构:是指早生成的矿物或捕虏晶与岩浆发生反应,当反应不彻底时,环绕早生成矿物形成一个新矿物边。10.蠕虫状结构:是蠕虫状石英嵌布在酸性斜长石边部。11.条纹结构:钾长石和钠长石成条纹状交生。通常是钠长石呈条纹无定向或定向分布在钾长石中,相反的情况较少见。它们多由固溶体出溶或交代作用形成。12.文象结构:是规则或不规则状的(状如象形文字)石英(称之为嵌晶)有规律地镶嵌生在钾长石中,其中石英嵌晶具有相同的光性方位。13.包含结构:是在一个粗大的辉石或角闪石主晶中,包裹了一些自形的或浑圆的粒状橄榄石客晶。14.流面构造:岩浆岩中的片状、板状矿物,扁平的析离体和捕虏体平行定向排列构成流面或流层构造。215.流线构造:若长柱状和针状矿物平行定向分布时即构成流线构造。16.晶洞构造:侵入岩中有小型孔洞的构造。孔洞多数是不规则的,孔洞中经常生长着完好的晶体。晶洞一般被看作在岩浆冷却过程中体积收缩而成,也可能是岩浆凝固时产生气体逸出的结果。17.原生片麻构造:多见于侵入体的边缘,其特征是有些矿物呈断续定向分布。它们是由于半凝固的岩浆受到了较强的机械挤压形成的。18.海绵陨铁结构:其特点是在早先晶出的硅酸盐矿物颗粒间充填着不规则的他形金属矿物颗粒。19.辉长结构:基性斜长石和辉石的自形程度相近,都成近等轴形的半自形-他形粒状,二者在岩浆中近同时析出形成。20辉绿结构:斜长石和辉石颗粒大小近似,但斜长石比辉石稍自形。而且在自形的板状斜长石组成的三角形空隙中充填着他形辉石。这种结构常见于岩体边部或浅成侵入体中。21.拉斑玄武结构(间粒—间隐结构):是间粒结构和间隐结构之间的过渡型结构。在自形的斜长石微晶组成的三角形空隙中除了粒状辉石、磁铁矿外,还有玻璃质。22.玻基交织结构:其特点是在玻基中无定向的散布着许多斜长石微晶,微晶之间有较多的玻璃质或隐晶质充填。这是安山岩中的常见结构,因此也称为安山结构。23.粗面结构:是粗面岩常具有的特征结构。在偏光显微镜下看来,基质中的碱性长石微晶呈大致平行的排列,这反映熔岩凝固时的流动情况。24.未分脉岩:与深成岩成分类似的脉岩—又称继承性脉岩或未分脉岩。如花岗斑岩、闪长玢岩、辉绿玢岩、辉绿岩、微晶闪长岩、微晶辉长岩。25.二分脉岩:与深成岩成分差别较大的脉岩—又称二分脉岩。浅色脉岩—以浅色矿物为主。分为:细晶岩—具细晶结构;伟晶岩—具伟晶结构。深色脉岩—以暗色矿物为主。常见为煌斑岩。26.次火山岩:由岩浆在非常接近地表但没有喷出地表的部位超浅成侵入形成的一种火山岩。与熔岩外貌非常相似,但不同于一般浅成岩和熔岩。27.岩浆分异作用:原来成分均一的母岩浆﹐受温度﹑压力﹑氧逸度等物理化学条件的影响﹐形成不同成分的派生岩浆及岩浆岩的作用。28.分离结晶作用:分离结晶作用,岩浆冷却时,除硅酸盐矿物外,其他成分还易形成成分广泛变化的固溶体。在此情况下,岩浆中的某些成分较多的析出,形成晶体与岩浆不能保持平衡关系,岩浆就与晶体发生反应。329.同化混染作用:岩浆在上升或停留于岩浆房期间,除与围岩具有热交换外,还可能与围岩发生物质交换,其结果是熔化围岩及捕虏体,或与其发生反应,而使岩浆的成分发生变化,这一过程可称为同化混染作用。30.花岗结构:深成酸性岩的一种结构。这种结构常见于中酸性和酸性深成岩中,以花岗岩中最为典型,故称花岗结构。暗色矿物结晶最早,其自形程度最好,其次是斜长石,碱性长石较差,石英则完全呈他形晶充填在其他矿物的间隙内,该结构实则是一种半自形粒状结构。31.鲍文反应原理:硅酸盐熔浆的物理化学实验及自然界矿物生成的特点总结出基性岩浆演划过程中矿物生成顺序的一般规律,称为鲍文反应原理。32.侵入作用:岩浆上升到一定位置,由于上覆岩层的外压力大于岩浆的内压力,迫使岩浆停留在地壳之中冷凝而结晶。这种岩浆活动称为侵入作用。33.火山碎屑岩:是介于岩浆熔岩和沉积岩之间的过渡类型的岩石,其中50%以上的成分是由火山碎屑流喷出的物质组成,这些火山碎屑主要是火山上早期凝固的熔岩、通道周围在火山喷发时被炸裂的岩石形成的。34.里特曼指数:里特曼的组合指数又叫系列指数(σ),是表示岩浆岩中全碱含量与二氧化硅含量之间关系的指数。适合于SiO2含量大于43%的岩石。根据计算结果,若里特曼指数3.3称为钙碱性岩,3.3-9称为碱性岩,9称为过碱性岩。35.流纹构造:由不同颜色的矿物、玻璃质和拉长的气孔等在岩石中呈一定方向的流状排列形成。一般由熔岩流的流动造成。36.煌斑结构:煌斑岩特有的一种结构。岩石中含有的暗色矿物多,且无论在斑晶还是基质中均自形,即使蚀变也可见自形假象,而浅色矿物主要出现在基质中,自形程度较差。37.细晶结构:即细粒他形粒状结构。38.二长结构:是在与闪长岩过渡的二长岩中,斜长石自形程度较高,而碱性长石呈他形分布其间隙中,或斜长石嵌布于大块碱性长石之中。39.霏细结构:当火山玻璃中有微晶发育时,它们就可转变成微晶结构或晶体轮廓不清的隐晶质集合体,而组成霏细结构。40.隐晶质结构:是指颗粒非常细小,肉眼或放大镜下不可分辨,但在显微镜下可以分辨矿物晶粒者。这是浅成侵入岩和熔岩中常有的一种结构。41.柱状节理:几组不同方向的节理将岩石切割成多边形柱状体,柱体垂直于火山岩的基底面。如熔岩均匀冷却,应形成六方柱状,上细下粗,二者由顶柱盘面隔开。42.气孔构造:火山岩中常见的一种构造,指岩浆喷溢至地表冷凝时,其中的挥发分逸散后4留下的空洞,常分布于熔岩流顶部。这些空洞成圆、椭圆或不规则状,其量或多或少,分布或密或疏,或定向或无定向。二、岩浆的基本特征:熔岩流在喷溢过程中,因压力骤降,挥发分会大量逸失,因此还不是真正的岩浆,仅是最接近于岩浆的物质。岩浆可以随地壳活动运移到地壳的不同深处冷凝结晶,也可以喷溢到地表冷凝固结。岩浆的成分:主要是硅酸盐物质,只有少数火山曾喷出过碳酸盐岩浆和氧化铁矿浆。岩浆的温度:根据对火山熔岩流的直接测定和对熔岩熔融与结晶温度的研究,岩浆的温度通常在700~1200℃之间。但不同成分的岩浆,其温度不同。岩浆的黏度:黏度是岩浆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反映了岩浆熔体的流动性能。岩浆的黏度主要取决于岩浆的化学成分、挥发分、温度和压力等因素。一般来说,岩浆中SiO2和Al2O3含量愈高,则岩浆的黏度也就愈大,其中尤其以SiO2的含量影响最甚。三、侵入岩SiO2含量与其他氧化物之间的关系:岩浆岩中的主要造岩氧化物含量变化是有规律的,(1)从超基性岩至酸性岩,随着SiO2增加,FeO、MgO逐渐减少。(2)K2O、Na2O渐显增加。(3)CaO和Al2O3由超基性的纯橄榄岩至基性的辉长岩增加较大,随后向中性的闪长岩、酸性的花岗岩则减少。四、在岩浆岩中根据岩石结构特征确定矿物结晶顺序:随着岩浆活动,温压条件变化,岩浆开始结晶,形成结晶中心,并在这些中心上不断长大。但是任何矿物都在它的过冷却区域内(低于熔点若干度)结晶。如果它们在过冷却区域内停留时间长,即冷却缓慢,结晶中心形成速度小于晶体生长速度,矿物晶体就会充分发育,形成全晶质或较大的晶体;如果冷却迅速,就会结晶不全或形成细小的晶体,甚至来不及结晶形成玻璃。确定岩浆岩矿物的晶出顺序是研究岩浆岩结晶过程的重要内容。一般情况下,从以下几方面来观察、判断矿物的晶出顺序。矿物的自形程度:一般来说矿物的自形程度愈好,晶出愈早,至少是结晶期结束早的比结晶期结束晚的自形程度高。矿物的包裹关系:一般被包裹的客晶结晶早于主晶,但固溶体出溶形成的包裹关系不属此列。矿物的相对大小:对于斑状结构岩石,斑晶矿物比基质矿物晶出早;但在似斑状岩石中,有些斑晶可能是后来交代形成的。矿物的共生关系:有些副矿物与次生矿物共生,例如黑云母被绿泥石交代,这时可见绿泥石与榍石共生,其中榍石由黑云母变成绿泥石时析出的钛和钙组成,因此属晚期形成的产物。五、假流纹构造与流纹构造的区别:流纹构造是由不同颜色的矿物、玻璃质和拉长的气孔等在岩石中呈一定方向的流状排列5形成。一般由熔岩流的流动造成。假流纹构造是由压偏拉长的塑性玻屑和塑性岩屑定向排列形成,貌似熔岩中流纹状构造。在野外有时不易与流纹构造区别,二者的区别如下:(1)流纹的成分,流状构造是由岩性不同的塑性玻屑、塑性岩屑定向变形而成;流纹构造是由颜色不同的熔岩条纹和拉长的气孔或杏仁体及斑晶定向分布而成。(2)流纹的形态:流状构造是纹理宽窄不定,断续延伸且有分叉现象,有塑变残迹;流纹构造是纹理细密,延伸很长,无分叉现象。(3)气孔或杏仁体:流状构造是无或极少,流纹构造是常见。(4)斑晶:流状构造是晶屑成分杂,破碎不完整无向分布。流纹构造是成分单一,晶体完整,平行流纹分布.(5)基质结构:流状构造是由明显的塑性玻屑组成,流纹构造是玻璃质、结晶质、球粒霏细质和显微晶质等。(6)岩屑:流状构造是常见;流纹构造是少见。(7)岩石类型:流状构造是为中酸性熔结凝灰岩所特有,流纹构造是熔岩,以中酸性熔岩为常见。六、岩浆产生的直接原因:随着熔融源区岩石成分的差异、深度的不同、温度的高低、总压的变化、水与CO2分压的变化,以及熔融程度的强弱,会产生不同成分的岩浆。导致从上地幔和地壳中熔出岩浆的直接原因可能有:(1)温度的升高:接近于其熔融温度的岩石由于温度的升高就会发生熔融,温度的升高可以由于热的加入导致地热增温率的局部异常引起。(2)压力的降低:在深处由于压力大,温度虽然也很高,但不一定达到固相变液相的转化温度,这是因为岩石体系的初始熔融温度随压力升高而增大。(3)成分的变化:水和CO2等流体加入上地幔中,可以使地幔橄榄岩的初始熔融温度大为降低,橄榄岩将发生部分熔融,产生岩浆。七、岩浆产生的构造热体制:要使地壳岩石发生部分熔融,必须有某种加热升温过程的加速进行,扰乱地壳的正常地温分布,使源区岩石温度达到足以导致部分熔融作用的发生。导致这种加热升温过程加速进行的机制主要有三种:(1)深部热流的加强:最可能的情况是较热的软流圈物质大规模上涌,使下地壳与软流圈物质直接接触而突然升温,导致下地壳岩石穿越熔融面而发生部分熔融。(2)幔源岩浆直接定位于地壳(岩浆底侵作用):幔源岩浆的直接导入不仅引起热传递方式的改变,由热传导转为热对流,使较冷的地壳岩石突然升温,而且岩浆中含有大量挥发分可以使地壳岩石固相线温度下降从而促使其发生部分熔融作用。(3)地壳岩石下沉到高温区:在大陆区类似的例子是S型花岗岩的形成,据认为是陆内俯冲的产物。八、大陆地壳中岩浆的形成:大陆地壳由沉积盖层(5km)、花岗质岩层,以及各种长英质片麻岩(5~20km)与玄武质岩层(20~35km)组成。在地壳底部由于温压条件的改变,玄武质岩石可能转变为麻粒6岩相的岩石。温度进一步升高,熔浆的成分沿斜长石-石英同结线变化,于740℃时,斜长石全部转入熔浆,熔浆的数量可达75%.花岗岩的成分和片麻岩近似,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