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上海市教科院普教研究所胡兴宏一、中小学的教育科研追求什么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的主要价值,不在于它发现能反映普遍规律的教育知识,而在于它能解决实际教育问题;教师科研播下的是课题研究的种子,收获的是先进理念和教育智慧;参与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方式。二、学校、教师选择科研课题的策略1、从已有的成功经验中寻找生长点成功经验一般都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成功经验往往包含着实践者的创新,有助于形成特色;由成功经验生长出的课题,实践和研究的基础较好,容易展开。如:海南中学叶永广老师“人文类课程中影视信息开发的研究”。2、从面临的现实问题中寻找突破点学校、教师要发展,必须解决许多实际问题,教育科研也要解决问题(认识方面的和实践方面的问题),将两者结合起来,是学校、教师发展的最好出路。现实中的突出问题往往具有普遍性,取得了突破,受教育者得益多。上海宜川中学一位教师:《影响新课程实施效果的关键性教学细节研究》南京一所普通的小学:《流动儿童学习适应能力培养的研究》3、从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中寻找挂钩点具有前瞻性;实践起点高;对于学校和教师与时俱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如华东师大一附中刘定一老师的《高中学生跨学科研究活动辅导的探索》。4、从教育理论中寻找支撑点理论具有深刻性和普遍适用性,能较好指导实践;在当代科学理论指导下开展的实践探索,立意比较高,有助于实践工作者扬长避短。上海同济初级中学:《旨在构建初中有效课堂的“阳光评价”应用研究》松江教师进修学院一位教师:《基于知识分类理论的初中课堂策略性知识教学的探索》三、课题设计及启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比较两组课题:《培养学生外语学习兴趣的研究》《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悬念”提高教学效果的研究》《新课程背景中,大班幼儿数教育的实践研究》《在问题情境中提升大班幼儿数运用能力的研究》(一)确定研究范围(二)分析研究背景目的是为了使本课题研究的立意更高、更有新意、少走弯路。例1:《优秀教师“情境叙事”策略的研究》“叙事研究被作为教师的研究方法运用于教育领域……一、教育叙事的概念……二、教育叙事的基本方式……三、教育叙事的特点……四、教育叙事的四要素……”例2:《导研型课堂教学结构的研究》“……研究的人很少,网上搜索几乎是空白。”课题方案对核心概念的界定是”导研型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研究、合作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需要注意的问题:(1)情报综述要针对课题所涉及的关键问题(2)收集资料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3)要关注提法不同,但实质相同或相近的已有研究情况(4)对已有研究成果的评价要恰如其分(5)要重点分析相关的实践研究情况(包括已经立项、正在进行之中的课题)(三)明确研究目标教师的研究多为行动研究,行动目标与研究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但两者是有区别的。确定研究目标时容易发生的问题是:用行动(工作)所追求的目的,代替研究的目标。“针对学生差异开展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研究”原先所写的课题研究目标是:1、使各层次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较好的培养;2、使广大教师较好地掌握在爱国主义教育中针对学生不同基础和特点开展教育活动的方法。可改为:本课题旨在探索在初级中学学生中进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时,针对学生不同的基础和特点,有区别、分层次地开展教育活动的途径、方法。(四)对关键性概念下操作性定义1、目的:通过下操作性定义,使概念的内涵变得清晰、具体,有利于参与研究的人员统一认识,有利于课题研究的实施,也便于别人按照研究者规定的范围来理解研究的结果和评价该研究的合理性。2、要求:有依据(尽量采用最权威的、被普遍认可的界定)可变通(有多种界定时,可选择最符合研究者本意的,也可自己给出界定;)易操作(简明易懂,具有可操作性)某校提出了一个课题——《在生成性教学中提升教师实践智慧的研究》课题方案中所下的定义是:“教师的实践智慧,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关教学整体的真理性的直觉认识。”这一定义过于抽象,学校教师难以理解,也难以指导操作。《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悬念”提高教学效果的研究》关于“悬念”的操作定义:“悬念”原指欣赏戏剧、电影或其他文艺作品时,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关切心情,在本课题中是指学生对学习中某一问题解决的关切、期待的心情。在课堂教学中,具体表现为:①学生们对于下续内容的学习能自然地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主动发言;②教师不需要离开规定的教学内容的讲解,采取另外的手段维持纪律;③问题解决时,学生会产生一种满意的表情。(五)研究内容具体化1、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的关系:研究目标是指本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对于某方面状况、规律等认识的问题,可以用一句话加以表述;研究内容是对研究目标的展开和具体化,通常应该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列出若干子课题。如“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悬念’提高教学效果的研究”,研究的问题可按以下思路进行分解:(1)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产生“悬念”的方法有哪些?(2)这些方法是怎么会引起学生“悬念”的?(3)这些方法的操作要求是什么?(4)这些方法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如何?(5)这些方法为什么会产生上面的效果?可以分解为:(1)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产生“悬念”的方法的研究(2)不同方法引起学生“悬念”的心理机制分析(3)引起学生“悬念”的各种方法操作要求的研究(可以进行案例研究,归纳操作要点)(4)不同方法对于提高课堂教学实际效果作用的分析(需要收集来自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加以说明)(5)关于不同方法与课堂教学实际效果关联的理性思考及问题讨论2、研究内容具体化的方法1)从理论构建的角度分解、细化2)从组织人员结合教育工作实践进行研究的角度分解、细化3)从工作领域的角度分解、细化4)从研究方法角度的分解、细化5)从研究推进的逻辑进行分解、细化如《家庭与学校生命教育资源整合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思路应该是:资源情况分析——资源整合利用——相关保障措施《家庭与学校生命教育资源整合的实践研究》内容分解与细化的建议一、学校、家庭生命教育资源状况的分析1、学校生命教育资源状况的分析(课程与教材、校园环境与设备设施、教师与学生等)2、家长对子女进行生命教育的现状及家庭教育资源调查与分析(家长对生命教育的了解情况及看法、做法,家庭中的相关材料情况,家长中的相关专业人员情况及其参与学校教育的可能性……)3、网络及其他环境资源对学生身心发展影响情况的调查分析二、学校、家庭生命教育资源整合的途径、方法的研究1、开展家校沟通活动、整合生命教育资源的研究(利用学校的家长开放日宣传生命教育、开展“家长沙龙”活动交流经验和研讨问题、家长参加生命教育主题班会……)2、依托网络实现生命教育家校互动的研究(在校园网上开设“生命教育绿色专栏”、如何吸引家长参与网上互动……)3、利用家长资源开展学校生命教育的研究(家长中专业人员为学生作讲座、带领参观与生命教育有关的馆所……)4、利用多种资源开展生命教育专题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研究三、学校、家庭生命教育资源整合的保障机制建设的研究1、家长学校在整合生命教育资源中作用的研究(可以发挥哪些作用、怎样发挥、需要哪些保障条件)2、学校、家庭生命教育资源整合的制度建设的研究(需要形成哪些制度,学校中那个部门具体牵头这项工作)3、提升教师“资源整合意识”、提高整合能力的研究(整合需要哪些方法手段、通过怎样的途径方法提高教师整合资源的能力)4、生命教育与其他教育有机结合、共享资源的研究(六)选择研究的突破口1)从现状调查、发现问题切入2)由借鉴、移植别人的先进成果起步3)在总结、发展已有经验基础上展开4)抓住最有特色和新意之处突破台州市路南小学:《年轻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研究》可能涉及——1、年轻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调查研究2、学校培养年轻教师的成功经验总结及问题分析3、年轻教师专业发展的国际比较研究4、年轻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5、优秀教师青年期成长情况的追溯研究6、优秀教师与一般老教师青年期成长情况比较研究7、不同阶段年轻教师专业发展差异及其对指导需求的研究8、不同个性特征与经验背景的年轻教师专业发展差异的研究9、年轻教师成长的若干个案研究10、年轻教师培养指导的组织形式研究11、教研组在年轻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有效发挥的研究12、提高对年轻教师个别指导与群体指导有效性的研究13、新入职教师适应期指导的研究14、年轻后期教师克服职业倦怠的研究15、学校文化氛围对年轻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研究16、对年轻教师的评价与管理问题研究四、课例研究: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的重要方式1、我所理解的课例对课堂教学实例进行研究后形成的、主要以叙事方式呈现的成果。2、课例的要素(1)背景:教学和研究的对象、目的、条件等(2)过程:课堂教学的全程或片断(3)反思:课后的评价、分析、讨论质疑“课堂小结”——《统计》教学片断及反思【背景与导读】《统计》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随机现象”……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课堂教学的实际,去选择并创造出灵活多样的课堂小结方法。【教学片断】巩固练习过后,师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生1:贴动物。生2:贴水果。生3:贴的本领。生4:贴纸工。(真是乱七八糟,急死人了。)因为没有人回答到老师的点子上,所以老师还是继续让学生回答。生5:大象的生日。(太离谱了,继续。)生6:学到了许多知识。(总算有点眉目了。)师:那么,学到了什么知识呀?生7:学会了贴的知识。(唉,怎么又来了,罢了,教师指着黑板的板书。)师:看这里,是什么知识呀?生8:学会了排一排。(这才对呀!)生9:学会了分一分。生10:学会了数一数。(太顺了!)师:这些都是什么知识呢?沉默。(还是自己来吧,不要又冒出什么稀奇古怪的答案来。)师:这些都是统计的知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反思】(1)为什么学生不能沿着教师的意图来小结?本节课教学环节清楚,各个环节用小动物们来庆祝大象生日,大象用各种水果招待小动物们这样一个故事串起来,孩子们学得很投入。孩子不仅在游戏中经历统计的过程,并体验科幻对他们心灵带来的冲击。在这样的参与学习中,活动中的“贴”给学生带来了新奇,故事带来了愉悦,自然会让孩子印象深刻,不必责怪学生有前面几种回答。(2)低年级的数学课有没有必要让孩子来小结、归纳数学知识?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思维方式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经历教学活动过程来体验、来感悟。课标在1-3学段“统计与概率”这部分给出的总体目标是“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显然,作为统计的第一教时,就让学生来归纳统计的方法,这个要求过高了。(3)课堂小结是否一定要围绕知识点进行?新课标提出数学课的总体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个方面。课堂小结不能仅仅关注知识与技能,应该多样性,有围绕知识点的“本课学习了哪些新知识”,有围绕数学思考的“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有围绕解决问题的“想一想,我们是如何解决开始提出的问题的”,有围绕情感态度的“今天这节课你觉得自己发挥得怎么样”等等。(黄石市武汉路小学盛嵘)3、课例研究的价值个人反思的载体,集体研讨的平台,他人学习的范例,理论研究的素材。有一位校长,为了推动全校教师开展校本教研,要求为全校每个老师拍摄课堂教学录象。两个月下来,学校拍摄了几十盘录象,化了很多钱,也化了很多人力,但拍摄了录象怎么办,形不成思路。我建议:第一步——作为个人反思的载体。将所有制作好的光盘发还给老师。要求每位老师看了录象以后,记录下自己的最初印象。通过反复观看几遍以后,形成自己的反思札记。第二步——构建集体研讨的平台。在众多录象片中,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在备课组中或者整个教研组中进行观看和集体研讨。第三步——研制供他人学习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