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学术研讨会综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加强制度创新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学术研讨会综述孙少岩(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12)由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吉林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管理世界》杂志社、《经济学动态》编辑部、《经济与管理研究》编辑部、北京禹阳中欧经济管理研究院共同协办,以“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制度创新”为主题的第四届国有经济论坛于2004年12月4日至5日在吉林大学召开。在国家大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方针指引下,继成功举办三届国有经济论坛的基础上,为加强有关方面的深入研究和探索,论坛主办方邀请来自于中央和地方国资委、政府政策研究部门的官员,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以及部分企业的代表共160余人出席本次论坛。与会代表就如何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以改革为动力,转换体制和机制,用改革办法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推进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的振兴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现将本次论坛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增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内在动力1.体制与机制落后制约着东北经济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一年来,经济快速增长,效益提高。但是这些成就的取得相当大程度是国内外的宏观经济环境趋好,加上东北地区增殖税抵扣、农业税减免和社保试点基金投入等优惠政策带来的,实际上归属体制和机制上的创新带来的成效并不大。体制和机制落后因素仍然是制约东北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徐传谌教授认为东北地区国有企业办社会负担、债务负担和冗员负担沉重,改革中解决国有职工身份转换所需庞大的经济补偿金难以筹措,社会保障资金缺口很大。这些负担和困难相互交织、长期积淀,严重地阻碍着国有企业的改革和经营机制的转变,建议东北各省政府将国有企业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问题提高到事关东北振兴战略成败的高度加以重视并下决心集中解决。要把老牌国有企业的改革和振兴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标志性工程来抓,制定东北各省统一的、分门别类的解决国有企业改革成本的支付、解除国企债务负担,冗员负担和办社会负担以及健全社保体系的政策措施,拿出必要财力重点解决国有企业面临的沉重负担问题,使其能真正转变机制,轻装上阵。通过破产、购并和资产重组尽快实现国有企业规范转制,保证对其不良债务和所欠税费豁免后不再发生。如省里支付改革成本有困难,则应给各地市政府和企业较宽松的政策,尽快改变下面等上面给政策的局面。同时要强调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引进外部经济资源,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企业改革局局长刘东生认为,东北2老工业基地的国有企业,乃至全国的国有企业,制度创新仍然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与任务。他指出:为实现两权分离的国企改革目标,曾经实施的厂长经理负责制已经不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董事会集体决策是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一个主要手段。国有企业虽然建立董事会,但由于国有股是绝对的控股,实际上经常越过董事会直接对管理层发号施令,难以有效保证众多中小股东利益。另外监事会难以有效监督董事和经理层,监事会的任命上也与国有股东相重合,形成下级监督上级,内部人监督内部人的现象,对董事会的监督职能无法落实。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宋冬林教授认为体制问题和结构问题与东北老工业经济的形成历史有关。东北地区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可追溯到日伪统治时期的统制经济,现在尽管东北地区在处于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以政府为主导的资源配置机制仍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重化工业的结构以原材料的初级加工为主要特征,具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内循环性特征;东北地区的国有经济的比重是非常庞大的;计划经济、重化工业的结构和国有经济形成三角形架构,所突现的问题就是体制问题、结构问题、机制问题。如果我们的改革不去打破这个三角形架构的话,可能在经济增长方面会存在很多问题,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钱从何处来,人往何处去”的问题。2、加强董事会的作用,完善国有控股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刘东生针对我国大多数国有控股公司改制后多元股东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仍需完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办法:首先,建立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制度,是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首要任务。这有利于董事会形成独立于或相对独立于经理层的判断,董事会要真正履行管理经理层的职能;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也完全可以代表股东包括国有出资人和作为控股股东的国有企业的利益。其次,应更好地发挥董事会作用,董事会应当成为推进改革的坚强决策中心和其决策实施的监控中心,根据公司的不同的情况来设置决策委员会、风险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等。第三,更好地发挥监事会的监督作用。国有独资公司应当继续坚持外派监事会制度。监事都是专职的,要有一个严格的自律制度。第四,国有股东在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发挥重要作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需要从原政府的主管部门对企业进行行政管理转向依法履行股东的权利,需要从过去主要从事生产经营管理,转向学会对其投资进行管理。第五,正确处理董事会与总经理的关系。现在国有企业则由同一主体决定董事会与总经理人选,甚至聘任,却同时对任命单位负责。应当按照《公司法》规定董事会挑选总经理,总经理对董事会负责,董事会确保独立运行。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李俊江教授从美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上分析国有控股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他指出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在管理时也有很大不同,但美国的国有企业在管理上基本都采取普通商业公司的管理形式,除了一部分由管理委员会管理,绝大多数企业都采取董事会决策、总裁执行的管理体制,共同特点就是管理机构与联邦政府具有密切关系。这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具有一定借鉴意义。3.坚定不移地推进产权制度变革,加快国有企业管理创新步伐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黄速建研究员认为国有企业改革不是由专家理论推导提供了改革的方法,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自然历史的过程。他认为改制不等于改革完成,改制以后还存在改进运营机制,完善公司治理问题。分3析行国有企业的效益时,既不要被由于经济周期性效益好转所迷惑,也不要被由于政府特殊政策(如债转股、核销坏账、贴息等)所带来的一时的效益好转所迷惑。这些政策的落实会带来效益的提高,不同于改制的效益。应该承认确实存在国有资产价值低估、国有资产损失的问题,但是资产定价非常复杂。有人用国有股的转让价格大大低于流通价格,国有资产的转让价格低于企业净资产评估值作为一个依据来说明某些国有资产流失的案例,这不是很有说服力。买卖双方要考虑资产质量状况、流动性、现有产品经营的状况等等,要考虑有没有历史包袱,有多少富余人员需要起接受下来,地方的税收能不能保证等。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杨茁教授认为国有企业改制不应该、也不可以是为改制而改制,其改制的目的是要“盘活”企业,改制不是唯一目标,而经营好国有企业才是根本目的。严格说,国有企业制度改革从根本上说只是解决了两权分离问题,改制后企业能否走出困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企业治理,内部审计应当在公司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国有企业新的产权制度建立后,对管理者监控的有效途径莫过于完善管理者行为激励约束机制。因此,改制后的企业要在管理创新上下功夫。二、加快国有企业战略重组步伐,优化产业结构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途径1.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中心徐充教授认为目前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第一,过去20多年间曾经拉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增长点趋于成熟或衰退,其带动作用明显减弱甚至丧失,而拉动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未能及时形成,出现了主导产业的阶段性“断档”。第二,产业结构低度化,资源加工度低,附加值不高。东北地区固定资产更新水平较低的企业占有很大的比重。第三,国有资产流通不畅、质量较差、债务包袱比较沉重。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较高,这使企业的产权无论是从政策角度还是从价值层面上看,都没办法按照市场机制进行流动重组。第四,生产能力大量闲置,效益较好的企业比重不高。第五,不具备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环境。缺乏有效的产业政策措施和市场准入政策,没有成本支持的政策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老工业基地的国有经济布局与结构调整问题。重庆大学工商管理与经济研究中心李传昭教授等提出了我国传统制造业企业实施战略性业务转型的主要障碍:一,内部制度障碍和外部制度性障碍。前者指“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以及产权制度缺陷等,尤其是产权制度是一个硬性约束,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行为;后者指宏观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较大的缺陷,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国有资本的战略性转移。例如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中,国有股所占比例较大,流动性差。二,政策性障碍。主要指宏观调控用的产业政策缺陷、就业政策压力、地方保护主义政策等。三,企业文化障碍。从组织角度看,大都缺乏活力和创新精神。四,企业自身资源和能力缺陷。企业资源和能力既是其生存和发展的直接基础和动力源泉,同时也将直接决定着其业务转型空间的大小。2依靠科技创新,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吉林大学经济学院纪玉山教授认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第一、发挥东北老工业基地比较优势,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步伐。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石4化、汽车、钢铁和机械等支柱和主导产业仍是具有比较优势的,应依托原有的产业构架,以高新技术为辐射源,激活传统产业存量资本,促进传统产业技术升级。同时加强各产业内部及其之间的专业协作,进一步培育出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第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东北老工业基地新经济增长点。实现资源依赖型产业占主导向技术依赖型产业占主导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资源型产业,亟待发展接续产业;另一方面,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也可以减小高新技术产品同传统工农业产品“剪刀差”。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应当避免盲目地跟“高科技风”。第三、加快企业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工作,全面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首先是企业的信息化,将企业信息化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增强竞争力的主要手段,从企业信息化带动产业信息化,最后带动整个区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在加强政务公开、规范公共权利行使、提高行政效率、强化软环境建设等方面的作用。3.规范企业间的兼并和收购,注重并购后企业的整合问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夏兴园教授提出改革投融资体制是调整东北经济的产权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必要条件。从产权结构看,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将极大地调动起民间资本、外资等非国有资本投资的积极性,通过投资新项目、收购兼并老国有企业,实现国有经济“有进有退”的战略构想,有效地优化东北地区经济的产权结构;从产业结构看,投融资体制改革将能够有效地调整东北地区重工业一头重的产业格局,更好地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增强产业发展的合理性,并有效地增加就业。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博士生刘远航分析了黑龙江、吉林两省国有资本流动与重组的现状,提出加快国有企业资本流动与重组的对策建议:第一,推进国有资产的流动与重组。“流动”决不是“流失”,但确需防止出现人为的流失。第二,加强国有资本流动与重组的法制规范。加快规范产权交易主体和审批机关,加强对产权交易机构的规范,进一步培育和规范产权交易市场,强化对产权转让收入的处置的规范。第三,进行国有企业资本流动与重组一定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第四,积极推进国有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这是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加速国有资本流动与重组的重要途径。第五,鼓励民营资本和外资进入传统支柱产业的骨干企业。三、深化就业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激励机制1.振兴战略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扩大就业、再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黄金峰等研究数据得出结论:东北经济增长而就业下降。东北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是失业问题,振兴东北的首要目标要从经济增长转向扩大就业,不能把就业作为经济增长的一个配套措施来考虑。振兴东北首先要转变观念,转变观念就是要以科学的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