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和基础教研指导意见及考核办法(试行)为构建高效课堂,切实有效地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学研究,规范教学行为,保证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营造和谐、有序、奋进的教学环境,促进教育教学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从而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以下教学常规管理和基础教研指导意见。一、制定计划教学计划主要包括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备课组工作计划、个人教学计划等。1、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要依据学校教学工作目标,结合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计划,统筹协调,对各年级、各学科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和相应的检查措施,对各项主要教学工作作出具体安排,作为各教研组和任课教师制定教学工作计划的依据。其结构主要包括:“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主要工作”、“行事历”四个部分。2、教研组(备课组)教学工作计划应依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学科特点,对本学期各项教研工作作出具体安排(附行事历),经全组教师讨论通过后,于开学后一周内交教导处审定存档。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为计划执行的具体负责人。3、个人教学计划由各任课教师制定。各任课教师在制订计划时要根据课程标准并结合学生实际,按学校教学计划和教研组活动安排,写出新学期任教学科教学计划,其内容有:(1)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及具体要求,本册教材的重点、难点,各单元的教学课时数,每个单元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目标训练及能力培养的总体设计都要体现在教学计划里面。2(2)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水平、能力状况等基本情况做简要分析,提出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3)根据教材内容拟定使用教具、多媒体和实验器材的计划。(4)对课堂改革提出总体设想和计划。4、以上各项计划分学期制定,每学期开学后5天内上交教导处接受检查(一式二份、一份上交、一份自存)。学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制定各类计划,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计划落实到位。学期结束时各责任部门和学科教师应及时对照计划,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反思,并写出书面总结。二、备课备课是上好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必须坚持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坚持适度超前备课。坚决禁止不备课或补教案的现象出现。(一)备课要求1、备课要做到“七备”:(1)备知识:深入钻研教材及有关参考资料,弄清知识原理、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本章与前后章节的关系,依据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列出本节自学指导的内容和方法。(即:学什么?怎样学?)(2)备能力:明确本章(节)应培养学生的什么能力。(3)备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心理,分析学生掌握知识可能出现的问题,因材施教,有的放矢。(4)备教法:选择最佳教法,精心设计程序,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组织教学。(5)备实验:准备好教具、仪器及挂图,课前要预演,熟悉各步骤、方法和技巧,保证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分组实验)的成功率、按课标要求做足实验并操作规范。(6)备练习:紧扣教学目标,选择难易适度,数量适当的课堂练习、课外练习和限3时训练。(7)备复习:围绕单元和章节内容,系统梳理知识,精选一定数量的练习题或测试卷。选题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明显的梯度感,能很好的体现训练的“暴露、补救、强化、迁移”功能。2、备课的形式:个人备课、集体备课。首先是个人备课。(1)认真钻研教材,详细查阅有关教学参考书和资料;(2)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状态;(3)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流程;(4)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选取适当的教学辅助手段;(5)编写教案。其次是集体备课。(1)、集体备课每周至少一次,超周进行:必须立足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以备课组为单位,学科教师人人参加,在充分研究教材、学生和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集体商讨教学方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兼顾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3、集体备课的操作流程:个人初备——集体讨论——二次备课。①做好“五定”:根据教学进度定主题、定分责、定时间、定地点、定主备人。②强化“七备”:③中心发言人在集体备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和课标,反复阅读教学参考书及有关资料。发言时详细介绍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前后联系,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材重点难点,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作业与练习配备,教学方法的设想等。④其他教师在听取主备人课案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初稿发表自己的教学设想并阐述理论依据,充分讨论,各抒己见,经过“争鸣”,形成共案。各位科任教师在共案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教学风格,最终形成对某一课时内容、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设计。4、个人备课的课时案在板块设计上以集体备课的共案为依据,结合课时内容和自己教学的实际,认真设计每一个课时案。4(二)教案设计1、教案要求。(1)教学目标,必须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2)重点、难点;既有章节重点难点又有课时重点难点(3)课型、教学时数;(4)教学准备,如课前活动安排、教学辅助手段的选用(如实验仪器、音像材料、挂图、实物、模型、投影、多媒体课件等);(5)教法和学法指导;(6)教学实施过程,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主要内容,要有相应教学内容及教与学的程序,不能把教案写成单纯的知识提纲讲稿;(7)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和小结;(8)板书设计;(9)作业布置;(10)教后反思,总结本课时或本单元教学的得失。2、撰写教案。教案要分课时、按上述十方面的要求撰写。教案不能过于简单,不能以在课本和资料上写评注圈点为由不写教案,共案必须体现二次备课。禁止使用老教案,禁止机械性照抄教学参考书,禁止网上下载直接使用。复习课、练习课、习题讲评课都要有教案。3、课件使用。课件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不能滥用,应根据实际需要,不能用课件代替教案,对网络课件或其他音像资料要结合教学实际,通过处理后才能使用。4、教案检查。学校要完善教案检查制度,采取不定期抽查和定期普查两种方式。每学期抽查不少于2次,每月对教案普查一次,在末一节处注明检查日期,加盖教导处专用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检查结果要实行定性评价并做好记录,与绩效挂钩;课时量按学校周开课计划(课表)计算到检查之日。教案的质量主要看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以及目标是否达成,教学设计是否恰当,重点、难点是否突出,是否讲练结合,精讲精练。每次检查后要通过会议或公示等形式向教师进行反馈,并将优秀教案进行展览。5三、上课1、课堂常规:课堂常规是课堂教学工作正常、有序开展的根本保证。只有规范课堂常规才能有成功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做到:(1)按课程表和作息时间上课,未经教导处批准,不得随意调课。教师在上课铃未响之前,应提前站在教室门口,目视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同时清点学生人数,弄清学生缺席情况。上课开始和结束时,师生应相互问候致礼。上课期间不能随意离开教室,对无故缺席者要从严处理。教师上课不能坐着,下课不得拖堂。(2)教师上课要讲普通话,板书要清晰,设计要合理,能体现出讲课重点,书写规范,不写错别字;教师要举止文明,教态自然大方,衣着得体,语言具有亲和力。上课期间不抽烟、不会客、不接打手机等与本节课无关的事;严禁酒后上课。(3)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多鼓励、多引导。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羞辱学生。上课时不得把学生赶出教室。教学过程中既要尊重学生,又要严格要求,认真负责地组织好每堂课。(4)重视课堂教学管理,讲究管理艺术,反对只讲课不管人,重视教学卫生,注意纠正学生坐、写姿势。随堂教师要负责督促学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学校开展好课间活动。2、课堂教学: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以学定教”理念,符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原则,围绕一个学习目标,灵活运用“揭示目标——自学指导——自学——自学检测”的操作流程。构建高效课堂。(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作用,围绕教学目标和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做到:学生自学能会的,教师坚决不讲,自学不会的用兵教兵的形式解决,学6生确实解决不了的教师再精讲点拨,引领学生发现“规律”。(2)要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过程要组织严密、安排紧凑,结构合理;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各种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独自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做到启发到位、收放自如。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施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式。(3)注重研究“教法”和“学法”。教学内容应紧扣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应尽可能体现不同的层次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他们的学习需求。坚持探究式、合作式和讨论式教学。“满堂灌”、“注入式”教学方法必须废止。以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着眼点,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包括思维方法、分析、归纳、记忆方法等,让学生变“学会”为“会学”。(4)、课堂练习设计要典型精当,有梯度。训练方法要合乎“学生先做——做后展学——相互纠错、补充、碰撞——教师点拨。”增强学生对主要知识的运用掌握,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防止题海战术,盲目多练;做到教师下题海,学生驾轻舟,真正达到精讲精练。(5)、教师的演示和示范要“有意而为之”,做好充分准备。重视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凡是有实验操作任务的学科要按质量完成实验示范、操作,让学生人人动手做实验。充分利用挂图、标本、录音、投影、录象、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和手段辅助教学。(6)、活动课要纳入课堂教学,其课程和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7当地实际,并相对稳定,形成特色;活动形式要灵活多样,符合以学生为主,教、学、做相结合的原则。活动课、实验、综合实践等课要严密组织,加强指导,确保学生安全。(7)、教师要明确每单元的德育要求,利用教材的思想性和学科特点,结合社会现实和学生实际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8)、复习课包括正课复习和习题(试卷)讲评两种模式。正课复习符合“围绕学习目标进行知识梳理——围绕一个目标进行一组训练——围绕一组训练进行一次要点归纳”的基本流程;习题(试卷)讲评课符合①有基于学情的从倾向性错误中提炼归纳的学习目标;②有“倾向性错误分析”、“要点归纳”、“补救训练”、“倾向性错题解题点拨”、“一般题答案展示”等板块。(9)、写好课后记,及时进行教学反馈。理科单元、文科每篇课文教完以后,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认真写好教后小结或教后反思。(10)、检查教师上课情况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每学期都必须有详细的课堂教学检查评估方案,特别要做好课案一致的长效监督机制,加强课案一致的硬性管理,探究课案一致的简单检查办法,有一套方案、有一班人马、有详细记录、有奖惩兑现。把“节节带‘本课时案’、真正用‘本课时案’”落到实处,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3、上课求精。教师上课要做到精致精细,要有能提炼的课堂精华,要有看得见的课堂行为。(1)教师上课要做到“五个清晰”:教学目标清晰(见板书与教案)、知识框架清晰(见板书与教案)、教学思路清晰、课堂语言清晰(见教案的要点归纳)、课堂训练清晰(见板书与教案);8(2)教师上课要表现“四个有”:有忘我的激情、有鲜明的个性、有创新的亮点、有成功的引导。与之匹配的,学生上课要做到四个方面:专注的听讲、简要的笔记、积极的发言、紧张的训练。(3)教师课堂语言要精炼、准确、生动,富有启发性和吸引力,声音要响亮;引导性设问要问得“少而精”,抓住问题的核心设问;讲解性语言要讲的“少而精”,用最少的话把问题讲明白;组织性语言要有激励性,注重方法指导;不能有思想性、知识性、科学性错误。(4)围绕教学目标精选例题,当堂训练一定要精准,要有目标指向性、典型代表性和适当的拓展延伸。对上课情况认真详细地记录到《班级日志》,教导处每周查阅核实《班级日志》;学校组织学生座谈会和问卷调查,对教师上课情况每月进行公示。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