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四).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东方文学(四)第二编贵族化的文学时代•导论第二编贵族化的文学时代信仰时代的文学是整个部族、民族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的集体创作。此期,个人作家尚未、至少是尚未普遍出现。随着历史的发展和阶级关系的形成,垄断文化的贵族阶层就出现了。•从总体上看,这一时代的文学是以贵族文人为创作主体的文学。他们的创作决定了这一时代文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第二编贵族化的文学时代•贵族文人作为一个文化阶层,在东方各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构成成分虽有所不同,但此期的中国、印度、波斯、日本、阿拉伯帝国等大多数国家的贵族文人作家,大都出身于宫廷或依附于宫廷。他们是以写作为主的职业作家和诗人,与宫廷政治关系密切,有的间或从政。因此,东方大多数国家的贵族文学都与宫廷文学有密切关系或具有宫廷文学性质。第二编贵族化的文学时代•由于这一时代贵族文化占统治地位,一些民众作品,也往往假托贵族文人方得以保存和流传。这种情况在希伯来和印度尤为多见。•贵族化文学时代标志着东方文学的一个历史性进步,这种进步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第二编贵族化的文学时代第二编贵族化的文学时代•第一•到了这一时代,东方文学从上一时代的神话与史诗的文化混合体中分化了出来,确立了文学的主体性和独立性。文学作为人类精神文化中一个独立的领域是从这一时代开始形成的。随着文学独立性的确立,文学所特有的审美观念也随之自觉化了。审美的要求、审美理想的实现成为文学创作内在动力。第二编贵族化的文学时代•审美价值已成为这一时代文学主导的、本质的价值。而且,东方各主要民族均在此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唯美倾向。与文学的审美价值相适应的是文学的典范样式在这一时代的形成和确立。东方各主要民族的古典诗歌、散文、戏剧的范式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第二编贵族化的文学时代•与此同时,东方各主要国家还出现了较为系统和成熟的文学美学的理论。其中,中国、印度、日本的文学美学理论自成体系、独具特色,在世界文学美学理论格局中占重要地位。这些典范的文学样式和文学美学理论的形成是这一时期东方文学审美自觉的基本的标志。第二编贵族化的文学时代•第二•进步性的另一个显著表现是文学中的理性意识的增强。上一时代文学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有着非理性、神秘性的信仰。而这一时代的文学则充满了对宇宙、社会、人生的理性思索。哲理诗和散文的发达是理性意识高涨的最突出的产物。第二编贵族化的文学时代•宗教对这一时期的文学的影响仍是巨大而深刻的,但同时,东方各大宗教,如婆罗门教、佛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等,在它们成为体系化的宗教以后,是以更为理性、更合逻辑的思辨的方式阐述和宣传其信仰的。所以,东方的哲学往往就包含在宗教中。也就是说,在东方,宗教信仰与理性意识的增强并不矛盾,理性思索最深刻的文学常常是与宗教联系最密切的文学。第二编贵族化的文学时代•东方的各大宗教,尤其是佛教、婆罗门教、犹太教,与文学艺术有一种天然的亲缘关系。宗教的繁荣与文学的繁荣相辅相成、协调一致。像欧洲中世纪那样使文学成为神学的婢女,从而压制了文学的成长的情况在东方并不存在。第二编贵族化的文学时代•第三•进步性还体现在个性意识的强化。上一时代的文学表现的是民族意识和集体意识。其神话和史诗的主要功能是强化人们的社会性和群体凝聚力。而这一时代的文学主要是作家或诗人个人的创作,所以文学中的个性观念占重要地位。虽说此期占统治地位的文学是贵族文人的文学,其创作存在着大体一致的贵族化倾向,常歌功颂德、歌舞升平、讽喻劝诫、逍遥自娱、风花雪月,但这种一致性并没有淹没创作的个性。第二编贵族化的文学时代•大多数贵族文人作家具有深刻的思想和比较突出、独立的人格。这些鲜明地表现于他们的作品中。作家个性观念的形成与强化给文学带来的变化是促进了文学风格的的个性化、多样化和复杂化。东方文学发展到这个时代,文学开始成为个人独立思考的表达方式,成为喜怒哀乐等各种思想感情的手段。第二编第一章东方古典诗歌•古典诗歌是继史诗之后获得空前繁荣的一种文学样式。东方古典诗歌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灿烂的成就。元前一千多年起,东方各民族的古典诗歌相继形成并发展起来。•古典诗歌的三大门类——抒情、哲理、叙事诗在东方各国各有所长、相互辉映。其中,希伯来、印度、阿拉伯、波斯、日本在世界文学史上素有“诗的国度”之称。第二编第一章第一节古希伯来诗歌•《圣经·旧约》与希伯来诗歌•《约伯记》从形式到内容的独特性•《约伯记》所探讨的三个问题•《传道书》的虚无主义和享乐主义•对《传道书》的两种误解•情歌集《雅歌》及其艺术美•民族绝唱《哀歌》•希伯来诗歌的基本特点第二编第一章第一节古希伯来诗歌•《圣经·旧约》作为古希伯来的文献丛书,保留了大量的诗歌。据统计,《旧约》中诗歌的篇幅约占总篇幅的四分之一。中文译文可达30万字。这是一笔不小的诗歌遗产,在东方古典诗歌中占重要地位。•《旧约》中最大的一部诗集是《诗篇》。它收录了从元前11世纪到元前2世纪的150多首抒情短诗,内容基本上是歌颂上帝耶和华的,并可在各种宗教仪式上和乐演唱。第二编第一章第一节古希伯来诗歌•《箴言》是希伯来诗歌中一部著名格言哲理诗集。其诗基本内容是赞美智慧,认为信仰上帝是最高智慧,并宣扬犹太教提倡的各种伦理道德准则。第二编第一章第一节古希伯来诗歌•在希伯来古典诗歌中,有三部诗集是值得关注并认真探讨的。即:《约伯记》、《传道书》《雅歌》。第二编第一章第一节古希伯来诗歌《约伯记》《约伯记》是一部结构形式独特的哲理长诗。整部诗有一条清晰的故事脉络。它以叙述者讲故事的方式展开。开头(第1、2章)结尾(第42章7—17节)是散文体的,简要地叙述了故事情节。第二编第一章第一节古希伯来诗歌•在希伯来文学中,人与上帝的关系问题是一个核心问题。《约伯记》探讨的也是这个问题。但它已不是一般地、笼统地宣扬对上帝的无条件的信仰和崇拜,而是通过一个富有戏剧性的实例,把上帝与人暂时放在一种对立关系中,进而探讨如下三个问题:第二编第一章第一节古希伯来诗歌•一、好人为什么难受?•这个问题的实质是“罪与罚”的关系,也是一个形而上的宗教哲学问题。约伯记的作者对这个问题给了明确的解答:•好人约伯之所以受难是因为上帝要考验他的信仰是否真诚。也就是说,约伯的受难是上帝有目的的作为。第二编第一章第一节古希伯来诗歌•约伯的错误在于他以世俗的态度理解自己的受难,并认为自己是无辜的,他没有认识到遭受苦难的神圣意义。作者要表明的是,只要相信上帝的全知全能、伟大公正,人们就会对眼前的苦难、不公处之泰然。上帝的作为超越了人们的理解力,人们不可能真正理解上帝。因此,人们所能做的,只有信赖上帝。像约伯那样在痛苦中对上帝大加抱怨,只能证明他的无知和妄自尊大。第二编第一章第一节古希伯来诗歌•因此,罪与罚这个问题的最终答案,也只能从信仰中寻找。如果从狭隘的世俗的角度短视地看待罪与罚的问题,上帝的公正则有时不是显而易见的,那就会导致约伯式的怀疑和对信仰的动摇。第二编第一章第一节古希伯来诗歌•二、对上帝的无私信仰是不是可能的?•人们是否能一无所求地、无条件地信仰上帝?对此,评论家们莫衷一是。有人认为:约伯在灾难中怀疑上帝,证明了无私的信仰是不可能的,人们信仰上帝是因为上帝给他以利益。但《约伯记》作者的主观意图显然是要表明无私信仰的可能性。第二编第一章第一节古希伯来诗歌•约伯在富贵时,在第一次家破人亡的巨大灾难面前,没有动摇自己的信仰。他固然在第二次灾难——肉体的极度痛苦中——抱怨过上帝,但在聆听了上帝的话语之后,立刻表示了对自己无知妄言的忏悔,并进一步坚定了信仰。他再度蒙上帝之恩是在他坚信上帝之后而不是之前。也就是说,是因为他信仰上帝才蒙受上帝恩惠,而不是因蒙恩而信仰上帝。撒旦所否认的正是这一点,而上帝要证实的也正是这一点。第二编第一章第一节古希伯来诗歌•三、上帝具有什么品质?•上帝是否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仁慈?作者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上帝是世界和万物的创造者,是全知全能的,同时对他的“选民”是仁慈的。约伯的受难不能说明上帝的乖戾和残酷,而只表明了上帝对约伯的信任。上帝虽然为考验约伯而允许撒旦降难于约伯,上帝本身却不是苦难的根源。上帝听了约伯的抱怨,他在指出约伯无知的同时,也宽容地谅解了约伯。第二编第一章第一节古希伯来诗歌•如上所述,《约伯记》是以更深刻、更新颖的艺术形式论证了犹太教关于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无论遭逢什么样的灾难,对上帝的信仰不应动摇。第二编第一章第一节古希伯来诗歌•《约伯记》的形式是独特的,关于它归属于何种文学体裁,国际学术界历来有争论。我国希伯来文学专家朱维之先生认为《约伯记》是一部哲理诗剧。因为《约伯记》全书有比较完整的情节,也有大量的人物对话。但我们也应注意到,《约伯记》全书中最有戏剧因素的开头结尾部分是概述性质的,绝少表演因素。正文部分则完全由论辩性的对话构成,几乎没有戏剧动作。第二编第一章第一节古希伯来诗歌•如果说《约伯记》是戏剧,也是不适合舞台演出的单纯的对话剧。我们把《约伯记》看成是一部具有一定戏剧因素的,匠心独运的宗教哲理长诗似乎更稳妥些。•《约伯记》不仅在希伯来文学中占重要地位,而且通过基督教的传播,对西方文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所探讨的罪与罚的问题一直是西方文学作品中直接或间接探讨的重要文学主题之一。德国近代大诗人歌德的《浮士德》在构思上显然受了《约伯记》的启发和影响。第二编第一章第一节古希伯来诗歌•《传道书》•《传道书》是希伯来文学中又一部十分独特的诗集。和《约伯记》一样,《传道书》中充满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层次的哲学思考: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生命有什么价值?宇宙的本质是什么?等等,作者对此给出了虚无主义的结论。即:人生毫无意义,一切都是徒劳,活着就应吃喝玩乐,追求享受;宇宙中的一切都是重复的、命定的,万事都是虚空。第二编第一章第一节古希伯来诗歌•作者即传道者是看破红尘的哲学家。这部诗集的特异性在于:它不宣扬人生的精神生活的价值,也不把幸福的希望寄托在渺不可知的未来。认为人的所作所为不是为了取悦上帝,而是要充分地享受所赐予的人生快乐。人生的目的不是为来世,因为死后的事人无法知晓。总之,它要人们在“虚空”的人世追求切实的物质享受。因此,在《传道书》的虚无主义的思想背后包含着一种享乐主义的人生态度。第二编第一章第一节古希伯来诗歌•《传道书》的这种思想长期以来招致了许多人的误解。有些学者认为:诗中的人生观、宇宙观和犹太教信仰格格不入,因此把《传道书》看成是表现异端思想的作品。这种误解是因未区分不同时期犹太教教义的差别二产生的。第二编第一章第一节古希伯来诗歌•根据西方学者研究,《传道书》在前2世纪中叶已经成型。此期犹太教属于古代犹太教,它那时的基本教义是“摩西十诫”,只强调信仰上帝耶和华和要遵守禁止杀人奸淫偷盗伪证等伦理规范。古代犹太教并不反对人追求现世欢乐,也不主张禁欲。因此,《传道书》的观点并不是异端思想,第二编第一章第一节古希伯来诗歌•书里没有丝毫对上帝的不满和怀疑之词。相反,赞美上帝之语随处可见,且认为现世享乐是上帝赐予的。作者也列举了世间的邪恶,但同时又相信上帝会对此作出审判。因此在这里实在没有什么“叛逆意识”。•不过,像《传道书》这样极力宣扬享乐主义的作品在希伯来文学作品中还是十分特异的。第二编第一章第一节古希伯来诗歌•《雅歌》•在希伯来古典诗歌中,最美艺术性最强的是《雅歌》。它又名《所罗门的雅歌》或《歌中之歌》‘•“所罗门的雅歌”意思是“有关所罗门的歌”而不是所罗门作的意思。诗歌描写的是所罗门王与牧羊女书拉密的爱情。•“歌中之歌”意即“所有诗歌中最美的诗歌”。第二编第一章第一节古希伯来诗歌•近两千年来,许多文人学者不断对《雅歌》进行诠释和研究。因《雅歌》通篇描写的是世俗爱情,只字未提上帝,所以公元1世纪时犹太教学者就为它可否编入他们的宗教经典争论不休。有的学者声称《雅歌》表面上写的虽是世俗爱情,但却隐喻了人神之爱。到了中世纪,天主教徒从女主人公身上发现圣女玛丽亚的影子,所以《雅歌》得入《圣经》,并得以流传。第二编第一章第一节古希伯来诗歌•虽说今天看来,上面说法有些穿凿附会,却正说明《雅歌》的艺术之美使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们不忍割爱。•历代学

1 / 10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