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平的富裕梦——关于东平湖库区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我的家乡在美丽的东平县。东平县地处鲁西南,716个村居,总人口78万人;总面积1342平方公里,境内东平湖水库常年水面209平方公里,沿湖库区移民25万多人。长期以来,东平湖库区移民生产生活和产业发展问题,是困扰东平科学发展、阻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问题。程度较深的贫困和产业发展问题互为因果、相互制约,使广大库区群众的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步履维艰,成为制约东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随着东平湖移民避险解困工作的顺利推进,东平湖库区已进入移民安居与乐业致富并行的阶段,如何使东平湖库区群众既能“避险”又能“解困”、既有“房子”又有“票子”?如何让东平湖库区由不断的“外部资金扶持输血”变为“自我产业发展造血”,探索适合群众长期发展的致富路子,实现东平人民的共同富裕梦?近期,利用节假日和周末空余时间,回到家乡,深入各乡镇(街道)、村和有关部门,采取到部门采访、到移民家庭走访、到网上查阅资料了解情况等方式,对东平湖库区移民生产生活、产业发展现状等情况进行初步探讨和认真分析,对东平湖库区的发展进行了认真思考,实现东平梦、富裕梦,首要的工作就是必须推进产业造血扶贫,带动移民致富奔小康。一、库区目前情况1、产业结构及分布-2-多年来,我县深入探索移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以“整合优势资源、改善库区民生”为切入点,把产业发展放在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加快了移民增收致富步伐。(1)种植业。为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和群众收入,部分移民村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积极发展经济作物,如大蒜、中药材、食用菌、花卉、棉花、蔬菜等。其中,55个村种植大蒜,面积2.3万亩;96个村种植棉花,面积1.8万亩;63个村种植花生,面积0.9万亩;其他经济作物种植较少。(2)林业。一直以来,库区乡镇(街道)受制于自然环境和地少人多的实际情况,林业发展相对缓慢。具体情况见(表1)。表1:库区林业生产现状表(单位:亩、万株、家)项目造林面积绿色通道农田林网面积封山育林面积义务植树株数苗木花卉面积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合计防护林经济林用材林州城街道392001100016200120003058000406005老湖镇39500850020000110004016000650040600旧县乡3060021500710020003030001200040100斑鸠店镇18700900030094002025000401003银山镇20300950010009800253600048200戴庙镇23800120006001120025340004027001商老庄乡1450040001000950030370040200新湖镇18200300070014500307500044200(3)畜牧业。据调查,18个村养殖奶牛、肉牛,其中100头以上的村6个;83个村饲养家禽,其中1000只以上的村65个;-3-114个村养猪,其中100头以上的村102个;32个村养殖特种动物,其中老湖镇有18个村饲养水貂、狐狸,戴庙镇戴庙村饲养獭兔2万只,新湖镇鲁庄养殖银狐500只。(4)水产业。沿湖乡镇(街道)都有大面积的水面,水产养殖发展较好。具体情况为:池塘养鱼有52个村;围网养鱼有36个村,其中无地村18个;网箱养鱼有21个村。另外,斑鸠店镇候河村养殖100亩螃蟹,银山镇卧牛山养殖菱角200亩。(5)加工业。加工业主要为粮油、农产品、建材、家具、阀门加工等。涉及4个粮油加工村,其中老湖镇柳村年产25吨,戴庙镇师集年产10吨;2个特色农产品加工村,银山镇东腊山村年加工2000吨,商老庄乡潭坑涯村年加工300吨;16个扳手、农机等加工村。(6)服务业。服务业包括旅游业、运输业、零售业等。移民村中有7个村有湿地公园,分别为老湖镇南辛庄、后埠子、马庄,旧县乡北吉城,银山镇南唐子,州城街道王楼东村、解河口村,但是仅旧县乡北吉城得到开发并投入运营。随着东平湖旅游的迅速发展,移民村有132家商店等开始兴起,主要分布在21个村。同时,运输业发展迅速。根据统计,移民村共有680辆货车,分布在54个村;有18辆客车,分布在7个村,运输业日益在乡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特色产业现状及分布环东平湖8个乡镇(街道)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4-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经济优势。斑鸠店大蒜、戴庙镇食用菌、老湖镇麻鸭等构成了库区特色农业发展的蓝图。同时,充分利用东平湖景区的旅游资源,积极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农家乐”、“渔家乐”等服务业形态,促进了乡镇(街道)经济的发展(表52。表2:库区乡镇(街道)特色产业概况乡镇(街道)类别特色产业州城街道农业蔬菜种植工业恒祥服饰、辰兴金属、兴州纸业、鹏远纺织、怡畅汽车摩擦材料、林海木业、鸣鲁建材等32家企业服务业十里宋街、千年宋城、万里旧居等老湖镇农业麻鸭养殖、特种动物养殖(水貂、狐狸)、水产养殖(宝石鲈、湘云鲫、观赏鱼、甲鱼、黄鳝)工业东平湖水泊食品、郑牌松花蛋厂、水浒湖产品公司等企业服务业水浒古镇、黄石悬崖、梁氏墓群、北桥墓群、东平湖湿地、冉子祠、农家乐(渔家乐)40家旧县乡农业食用菌、苗木花卉、中药材工业正亮、三利、本才、永盛4家精制淀粉企业,山石开采企业30家服务业农家乐、渔家乐斑鸠店镇农业特色大蒜、优质大豆、特种养殖、水产养殖工业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和公寓用品加工服务业六工山山水大寨、李密窝摩崖造像、仲子读书处、程公祠、百墓山汉墓群、凤凰岭道院,农家乐、渔家乐12家银山镇农业大豆、蔬菜工业山石开采、纺织、机械加工服务业“南昆山、中腊山、北渔家风情园”三大景区,宾馆60多处,全鱼宴、渔家乐、农家乐等65家,东平湖特产、旅游纪念品店铺42家,停车场6处戴庙镇农业水产养殖(鲫、鲤、鲢、草、乌鳢、毛蟹)、湖产品(莲、菱)、苗木花卉、食用菌、奶牛、麻鸭、小尾寒羊工业纺织企业3家、物流运输2家、农副产品加工4家,煤矿资源服务业东平湖旅游-5-商老庄乡农业水产养殖(中华绒毛蟹、甲鱼、乌鳢、黄颡、大青虾)、畜牧养殖(小尾寒羊、猪、麻鸭)工业服装加工、物流运输等企业12家服务业安山古镇、安山码头、东平湖旅游,农家乐、渔家乐60家新湖镇农业种植业(瓜菜、食用菌、灵芝、黑木耳)、畜牧养殖(麻鸭、猪)、水产养殖(黄颡鱼、黄河鲤)工业服装加工服务业生态观光渔场、农家乐、渔家乐、采摘园等3、存在问题近几年,库区的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受遗留问题制约和恶劣自然环境的影响,产业发展水平依然较低、基础依然薄弱、结构非常不合理,形成了“一产弱、二产缺、三产虚、基础差”的产业发展格局。一是一产弱。库区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下、种养结构单一,基本采用“粮+畜”模式,处于粗放型经济形态阶段,大部分乡镇(街道)缺乏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制约了产业化水平的提高。二是二产缺。库区只有零散的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建材厂,对当地税收、居民收入和就业作用不强。三是三产虚。因长期贫困,移民群众购买力弱,商贸流通业整体不强。库区与县城等周边地区没有形成商流和物流,商贸活动内部自我循环,发展空间十分有限。四是基础差。近堤、坝和村台周围很多土坑低洼渗涝,湖水渗透,形成了14万亩涝洼地,虽经政策扶持改造,但仍有近10万亩需要治理;因1982年为黄河分洪造成的戴庙镇13个村、7200亩良田沙化,仍有2400亩沙层厚度平均2m以上的土地需要改造;库区大部分中小学校舍简陋、布局不合理、设施不配套,移民子女就学条件差、升学率普遍偏低;库-6-区医疗卫生保健条件差,乡镇(街道)卫生院医疗用房破旧、设施落后、设备缺乏、技术力量薄弱,移民群众看病就医仍比较困难;库区117个村人畜饮水困难,缺少供水点和配套设施,湖西5乡镇因临近黄河,浅水质差。二、影响发展原因(一)功能定位束缚严重。由于东平湖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县外东平湖管理机构逐步强化对东平湖的管理主导权、参与权。黄河管理部门基于“蓄滞洪区”的定位,不允许发展大型工业、开采煤矿资源等,移民守着“金山银山”却过着苦日子。南水北调管理部门围绕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途经最后一级蓄水湖和山东省西水东调工程水源地的定位,加强对东平湖的管理运用,要求转变湖内生产方式,我县被迫关停了607家小淀粉加工企业、76家山石开采企业,拆除转移40000亩网围、29450架网箱,改造2000余只渔船,不允许湖内发展水产投饵养殖、湖周边发展山石开采企业等,导致12万人需要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对库区本身薄弱的产业造成严重打击。县外东平湖管理机构立足部门职责和自身利益,不能完全考虑库区移民群众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和今后的生产生活,严重影响着库区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二)资源开发利用率低。据调查,库区资源大致分为三类:一是旅游资源,主要是通过湿地和人文景区数量两个指标来衡量;二是劳动力资源,主要是通过劳动力人数来衡量;三是土地资源,-7-主要是通过耕地、林地以及养殖水面面积三个指标来衡量。但是,实地调查发现,库区各种基础资源开发利用率较低,没有产生可观的经济收益。比如,118个有养殖水面的移民村,只有少部分进行了开发利用;17个有历史文化遗产的移民村,只有7个村开始开发;34个有湿地资源的移民村,只有个别村用于旅游发展;地质遗迹等其他资源均为进行开发。(三)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库区遗留问题严重影响到教育发展,导致移民群众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科技意识淡薄,接受新技术、新成果和新生产方式的能力较差,只能从事简单低级的体力劳动。据调查,55岁以上移民中,文盲占70%;45-55岁年龄段中,大部分移民虽然具有一定文化程度,但由于特殊历史时期的知识水平和学历并不相称,初中学历实际只具有小学文化程度;45岁以下移民中,具有一定文化素质,大部分外出打工。以东平湖移民避险解困第二批11个试点村的帮扶对象13665人为例,按年龄结构划分,其中17-25岁2596人,占19%;26-45岁4919人,占36%;46-60岁2460人,占18%;0-16岁,60岁以上的,3690人,占27%。按受教育程度划分,其中文盲及学龄前儿童683人,占5%;小学3143人,占23%;初中(中学)2186人,占16%;高中4510人,占33%;中专2323人,占17%,大专及以上820人,占6%。因此,目前已被社会认可的一些农业高产高效技术、种养产业实用技术很难在库区推广。(四)产业扶持资金较少。近年来,国家各级对东平湖库区-8-移民高度重视,多渠道增加扶持资金,竭力补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板。尤其是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关于山东省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方案的批复》,将我县4个乡镇(街道)、15个村、16658名移民纳入第一批避险解困试点范围。通过走访发现,东平湖避险解困工程的实施,令库区移民群众看到了发展的希望,群众深感鼓舞和欣慰,但同时移民群众也对上楼后的生活来源、方式、就业等存在忧虑。由于国家按照移民每人2.5万元的标准进行扶持,同时因有连带影响移民群众,这些资金不足以移民社区的全部建设,更没有资金促进库区的产业发展。三、实现小康措施(一)争取调整功能定位,理顺现行管理体制。随着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通水、京杭运河东平段的复航、旅游资源的开发,东平湖的功能已发生了显著变化。目前,从北方水资源日益紧缺和库区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看,东平湖作为蓄滞洪区的单一功能定位,已造成了现行管理体制的混乱、兴利工程建设的滞后,限制了水资源、旅游、矿产等资源的开发利用,严重制约了库区产业发展。因此,急需争取上级改变东平湖的单一功能定位,使东平湖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解除对库区产业发展的限制,促进移民增收致富。(二)加快资源开发进度,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水产养殖方面。建议按照南水北调工程对水质的要求,全面实施渔业产业结构战略调整,对东平湖养殖适宜水面进行科学规划和养殖控-9-制,妥善处理好渔业功能区划和生产方式转型、水质改善、民生事业、社会稳定的关系。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既要尊重养殖历史和养殖现状,又要考虑渔民对养殖水域的依存度,科学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