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1、现代教育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及其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由于电脑多媒体具有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显著优点,日益受到老师们的青睐,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多媒体”也常常成为了现代教育技术的代名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扩充了教育的内容资源,丰富了教育的方法手段。同时,我们也应该充分地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便利,如不能科学、合理地应用,也会给我们的教育教学造成负效应。在选择、使用现代教学媒体时,如何遵循媒体传播规律、教育教学规律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优化组合;如何恰到好处地运用,规避弊端,发挥其最大的正效应;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来丰富音乐教学内容,更新音乐教学手段,构建新型的音乐课堂等,都是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2、正确理解与运用“学科综合”的教学理念课程由单一走向综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也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的统整理念。课程结构的“综合性”是依据基础教育的特殊功能、现代人的素质要求以及儿童的认知方式而提出来的。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倡学科综合”作为一个基本理念提出,并进一步就“综合”的实施予以了明确的指导: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对“综合”理念理解不透彻,仅仅体现了“综合”理念的“形”,而没能抓住“综合”理念的“神”,致使音乐课成了“拼盘式”音乐课,或音乐课中出现了大量的“非音乐”现象,引起了专家和音乐教师们的普遍关注。如何全面、正确地理解“综合”的内涵,变“拼盘式”综合为“整合式”的综合;如何恰倒好处地把握好“综合”的尺度,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融合效应;如何体现以音乐为主体的综合,使综合的内容对学生感受、体验音乐有所帮助,等等,确实值得我们每位音乐老师追问与思考。3、课堂教学形式的创新如何更好地为教学内容服务在新课程理念的统领下,师生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确立,学生的学习方式随之发生了变革,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和自主探究,一种全新的、开放的、平等民主的音乐课堂出现了。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和突出的成果,理应得到推崇与珍视。然而,现在的音乐课堂中却又出现了一些矫枉过正的现象:为了达成“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体现“学生本位”的教学观,教师在教学中一味地追求教学形式的多样,课堂气氛的活跃,过分注重教学形式而冲淡了教学内容,甚至出现了内容服务于形式的本末倒置的倾向,“音乐课”变成了“活动课”。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强调音乐课程的审美性、体验性、愉悦性与生成性,倡导音乐课堂要有活跃的形式,音乐学习中要充分给予学生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机会。这是需要全体中小学音乐教师为之努力探索的。4、如何在设施不足的学校因地制宜地开展音乐教学随着《学校艺术教育规程》的颁布实施,《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的进一步落实,加之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音乐教育在学校的地位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音乐教学的条件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善。特别是一些省市级示范性学校,基本上能按教育部制定的“音乐教学器材配备目录”来配备音乐教学器材,音乐教室拥有了钢琴、组合音响等必备的音乐教学设备,有的还装备了多媒体网络教学设备,为音乐教学的开展提供了较好的物质保障。然而,由于经济状况较差、重视程度不够等多种原因,还有部分中小学校,特别农村中小学校音乐教学设施严重缺乏,教学条件远远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需要。这些学校无固定音乐教室,无音响设备,缺少基本的教学配套资料,客观上难以达到音乐教学的应有效果,无法实现音乐课程的功能价值。值得欣慰的是,面对教学设施的不足而学校经费投入又非常有限的情况,我们该如何应对?5、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达成“知识与技能”的目标传统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普遍存在过分强调“音乐知识与技能”学习的倾向,使基础音乐教育趋向专业化,学生在音乐课堂感受不到音乐的美,而更多的是音乐教师枯燥的讲授音乐知识或机械的技能训练,以致造成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现象的出现。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音乐教学理念的革新,音乐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音乐知识与技能”在音乐教学中又大有淡化之势,有些教师甚至于将“音乐知识技能”与“音乐审美”对立起来,在教学中不敢涉及“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担心被扣上“教学观念落后,背离音乐审美教育”的帽子。对于基础音乐教育来说,如何寻求音乐知识技能学习与审美学习的完美结合点,如何将知识渗透在音乐审美的过程中,通过丰富、生动、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来学习与认知,是我们每个音乐教师值得探索的课题。6、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处理“经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关系“经典”与“流行”是一组既相对又相随的概念。在音乐领域,人们赋予了“经典”与“流行”特殊的内涵。“经典音乐”是指经过了时间考验而传承下来的具有较高艺术价值、一定的代表性和权威性的音乐作品。“经典音乐”往往成为“高雅音乐”、“严肃音乐”的代名词。“流行音乐”则指在一定时期内受到普遍欢迎,广泛流传的音乐。诸多情况下特指“通俗音乐”。它是当代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具有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的特点,是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音乐,也是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真实状况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摆正“经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位置,处理好“经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关系,使二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这个课题也值得广大音乐教育同仁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7、如何有效开发与利用中小学音乐课程资源音乐课标强调要充分开发和利用音乐课程资源,并对各种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指出《标准》和据此编写的教材是音乐课程最重要的基本资源,教师要依据《标准》和教材精心地、创造性地实施音乐教学;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学校的广播站、电视台、网站是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资源,要充分加以开发和利用;还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外的音乐资源,包括音乐人才资源和音乐环境资源。五年的新课程实践,老师们在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做出了哪些有益探索?还将会如何深入开发?8、如何让音乐教学走近学生的生活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的目标。为了践行这一课改目标,各种版本的中小学实验音乐教材都做了相应的努力。音乐来源于生活,音乐美化了生活,让人们的生活充满了诗意与欢乐,生活中也不能没有音乐。在中小学的音乐教学中,我们绝对不能忽视音乐对学生生活的影响。要善于寻找音乐与生活的结合点,尽可能将音乐还原于真实的生活情景之中,以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音乐学习更显得充实与灵动。另外,从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认知特点来看,他们对与自身生活有关的事物感知得较为清晰而深刻,也比较容易接受。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思考如何在“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上寻求突破?9、如何进行有效的音乐学习评价新一轮课程改革将教学评价的改革纳入六大改革目标之一,新课程的评价强调: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内容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发展的潜能;评价技术从过分强调量化转向更加重视质的分析;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评价的方式更多地采取开放的及多样化的方式。《音乐课程标准》也提出了要“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即“音乐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标准的基本理念,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在新课程的实施中,音乐教师如何践行新的评价理念,丰富评价内容,转变评价方式,使学生音乐学习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是值得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认真思考并实施于教学实践的课题。10、音乐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传统的音乐教学强调“以音乐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观念,注重音乐基础知识传授与音乐技能的训练,要求音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也相应地集中于音乐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全面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之后,音乐课程明确纳入人文学科领域,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就不仅仅是音乐知识习得与音乐表现技能的提高,还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及文化艺术素养,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根据音乐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音乐教学倡导音乐与舞蹈、美术、文学等姊妹艺术及相关学科的融合,学科教育与人文教育应得到同样的重视。中小学音乐教学日益呈现出“综合化”的趋势,这必然要求广大音乐教师具有良好的综合素养。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统领下,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11、如何创设有效情境进行音乐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从学生实际和教材出发,常常会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具体场景或气氛,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这种通过一定情境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称之为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普遍运用于音乐教学,始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各种版本的音乐实验教材,都注重从学生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采用“情景主题”单元结构形式组织教学内容。它提倡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需要和教学内容,创设相应情境与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情绪体验,将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结合,师生在情景交融中开展教学活动。这是对音乐教育“愉悦性”原则的实践,也有助于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值得探索的是:如何把握音乐教材中各单元“情景主题”的内涵与特质实施音乐教学?如何根据教学的需要组织与开发“情景主题”?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摘要:幼儿音乐教育经过幼教工作者多年的实践,已在教育活动方面形成了一定的模式,教师对幼儿音乐教育目标的理解及教育行为也已形成一些定式。这些模式、定式在新的教育观的冲击下,逐渐显露出对幼儿发展不利的一面。解析幼儿音乐教育活动的一些现象,旨在明确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发挥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使幼儿成为音乐学习的主人。关键词:(幼儿音乐现象解析)做为美育范畴的音乐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有着其他教育无法替代的独特的功能。它是通过美的形象和令人愉悦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人的情操,丰富情感世界,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增强自信心、成功感及合作能力。幼儿音乐教育活动更是以其符合幼儿好动等特点的活动性,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着孩子们的热情参与,而幼儿教师们在此方面的不断实践与总结,使得幼儿音乐教育活动多年来已形成了一定的模式,一些与幼儿音乐教育有关的思想、教育方式也在老师的头脑中形成了定式。随着教改的开始,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对幼儿教育究竟应使幼儿获得什么的讨论,迫使我们重新认识幼儿,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本文拟对目前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进行分析,试图说明当前幼儿音乐教育应努力的方向。一、对幼儿音乐教育目标理解的不深入,使得老师们偏重对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幼儿园工作规程》将美育表述为“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刚刚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把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审定为:“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可见二者的核心都是“感受和表现”,它们旨在引导老师在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应着重关注幼儿对美的感受,为幼儿感受美提供机会,在此基础上为幼儿表现美提供必要的技能上的帮助。而在实践中,许多老师过分强调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幼儿内心的感受,她们更重视幼儿唱歌的音调是否准确、舞蹈动作是否标准、节奏乐敲击得是否整齐,因而形成了音乐活动突出技巧训练的局面。孩子们在反复、枯燥的练习中慢慢失去了感受音乐的机会,只能被老师安排着、按老师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