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19489–2004-《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培训班中国CDC传染病所什么是生物危险•生物危险是指由生物因子形成潜在的危险,当在实验室中处理致病微生物时,或处理基因重组过程中产生的可能具有潜在生物危害的新未知基因时,或在处理致病因子的产物时,这些病原体有可能对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造成危害。当实验室硬件条件缺失、管理制度不完善以及不规范的操作程序,导致实验室致病因子泄漏和逃逸。则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什么是生物安全•生物安全是指避免危险生物因子造成实验室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的综合措施。什么是生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是指在研究传染性疾病或微生物时能够避免病原体意外伤害的实验室气溶胶感染主要途径1.吸球(即吸管)操作。吸球是微生物学方面最基本的器具,用吸球操作时,能导致气溶胶发生,例如由吸管中向外排液,用力过猛则会使液滴飞溅,弹离液体或固体培养基表面,释放出大量微粒;或者,当吸管末端含有物快排尽时,可能产生气泡,尤其是富于蛋白性悬液更易形成气泡,而气泡破裂就成为气溶胶。2.离心沉淀时,沉淀管装量太满,管盖未盖或不严,以及离心操作过操作过程中离心管破裂,都可导致气溶胶散播。气溶胶感染主要途径3.注射器操作时,当抽吸后或者拨出时,注射器针头由于颤动而散发出液体微粒。4.用接种针去粘沾液体时,液柱断裂。5.镜检涂片时,液丝断裂。6.传染性材料倾注出来。7.打开培养皿盖时,盖内壁往往有传染性的凝结水薄膜,因破裂而散播气溶胶。气溶胶感染主要途径8.开安瓿时,如瓿内为液体,则当锉刀锉断瓿颈后,即可能发生气溶胶;如瓿内为干燥的活菌或菌种,特别是用真空熔封的,更易产生溶胶。9.机械振荡和超声振荡,或者研磨、浸解,拨出研磨柱时,都可形成气溶胶。10.装有液体容器的破损或液体益出。11.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污染器具时,也可能发生大量气溶胶。12.在粗糙的培养基表面涂布菌液时。13.高压灭菌器在灭菌前的排气。14.从玻璃或离心管上拨出棉塞时。15.处理关过受感染动物的笼子。各种操作的气溶胶飞散系数操作飞散系数超声波处理5×10-7~9-10-5混合器(开口)1×10-6(开始1min关闭,然后打开)~2×10-3(从开始即打开)混合器(闭锁)9×10-9(螺口罩)~2×10-8*(塑料罩)液体下滴2×10-6(90cm高)由吸管混合2×10-6(无吹出)~1×104(有吹出)离心作用产生的飞沫2×10-6瓶子的振荡7×10-9~2×10-3各种操作的气溶胶飞散系数操作飞散系数干燥后安瓿的开封肉汤2×10-9半血清4×10-9-9从试管上取下棉塞6×10-9~2×10-7白金耳放在火焰上加热3×10-9~3×10-7把冻结干燥的粉末状物倒入别的试管2×10-11各种操作的气溶胶飞散系数操作飞散系数把冻结干燥的安瓿的断1、以牛奶肉汁悬浮液作原料时3×10-92、以加营养的肉汁作原料时3×10-93、以羊的血清作原料时4×10–104、用浸酒精纱布覆盖时05、用干燥灭菌纱布覆盖时6×10-11各种操作的气溶胶飞散系数操作飞散系数捣碎器1、开放式2×10-32、运动中拧紧盖,停转后1min打开1×10-63、用塑料罩罩着进行2×10-84、拧紧盖进行9×10-9可能产生危险的设备和操作方法设备危险如何防止和减少危险皮下注射针头意外的注射.不要修剪针头·使用针头可锁定式注射器以防止针头和针管的脱肉,或使用针头或针管为一体的一次性注射器..运用良好的实验技术,如:一小心地将液体注入针管以尽可能地减少气泡或使培养液起泡可能产生危险的设备和操作方法设备危险如何防止和减少危险皮下注射针头意外的注射一避免用注射罪搅拌传染性液体;否则,应保证针尖在药管内液体表层下,避免用力过度。一当从有橡皮塞的瓶子上取下针头时,应用经适当的消毒剂浸泡了的棉团包住针头和瓶塞.一垂直地将注射器内的多余的液体和气泡排人浸有适当的消毒剂的棉团或装有棉花的小瓶中.可能产生危险的设备和操作方法设备危险如何防止和减少危险皮下注射针头。处理传染性物质时,所有的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操作箱内进行。。给动物注射时应对动物加以控制。进行鼻口注射时,使用钝头针头或套管。使用生物安全操作箱。用后进行高压灭菌处理并保证使用正确的废物处理方法。离心机会产生烟雾,喷溅和试管破裂使用封闭式甩桶(安全杯)可能产生危险的设备和操作方法设备危险如何防止和减少危险离心机会产生烟雾,喷溅和试管破裂使用封闭式甩桶(安全杯)超速离心机会产生雾,喷溅和试管破裂在离心机和真空泵之间安HEPA过滤器。对每台马达的盍时间进行措施以减少机械故障在生物安全操作箱内拆卸甩干桶。可能产生危险的设备和操作方法设备危险如何防止和减少危险厌氧罐爆传染性物质的喷溅确保催化剂周围的金属线外壳的完完整烘干箱内爆、玻璃碎渣和传染性物质的喷溅放在坚固的线圈内均化吕,组织碾磨机产生烟雾和泄漏在生物安全操作箱内操作。使用特制的型号以防止马达轴承和0形垫圈的泄漏或使用stomacher.可能产生危险的设备和操作方法设备危险如何防止和减少危险近距离声波定位器,超声波清洗器听力损害和皮肤发炎确保操作时保持距离以避免次谐波的危害。戴上保护手套,防止高频以及洗涤剂的危害。培养基搅拌器,摇动器,产生烟雾溢出和泄漏在生物安全操作箱内或特制的严格密封的容器内操作。搅拌器用强力带螺旋塞的培养基玻璃瓶,如果需要,安装有过滤保护咀的出口并盖严。可能产生危险的设备和操作方法设备危险如何防止和减少危险冷冻箱产生烟雾和直接接触污染源使用0型连接器,封闭整个冷冻箱。使用空气过滤器以保护真空管。使用有效的消毒方法,如化学药剂家用冰箱有易燃物品(如自动温度调整器,电灯开关,加热管等),这些可导致箱内储存的易燃溶剂发出的蒸汽的燃烧在家用冰箱上放上警告标志:“在此冰箱内严禁存放易燃溶剂”。在冰箱的外部安装人工温度控制器并在冰箱箱体上电线经过的位置加以封闭。注意:自动除霜不能这样改造。可能产生危险的设备和操作方法设备危险如何防止和减少危险水浴器具微生物的滋生,某些金属接触叠氮化钠后可产生易爆炸的混合物进行定期的洗涤和消毒。不能用叠氮化钠防止微生物的滋生生物安全实验室微生物操作技术规范•实验室事故、伤害以及与工作有关的感染主要是由于人为失误、不良实验技术以及仪器使用不当造成的,实验室样品的收集以及内部传递和接收不当时,都能够带来使相关人员感染的危险。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与操作细则,避免或尽量减少这类问题的发生。生物安全实验室微生物操作技术规范•样品容器•样品容器可以是玻璃的,但最好使用塑料制品。样品容器应当坚固,正确地用盖子或塞子盖好后应无泄漏。在容器外部不能有残留物。容器上应当正确地张贴标签以便于识别。样品的要求或说明书不能够卷在容器外面,而是要分开放置,最好放置在防水的袋子里。样品在设施内的传递为了避免意外泄漏或溢出,应当使用盒子等二级容器,并将其固定在架子上使装有样品的容器保持直立。二级容器可以是金属或塑料制品,应该可以耐高压灭菌或耐受化学消毒剂的作用。密封口最好有一个垫圈,要定期清除污染。•样品接收•需要接收大量样品的实验室应当指定专门的房间或空间。生物安全实验室微生物操作技术规范•包装开启•接收和打开样品的人员应当了解样品对身体健康的潜在危害,并接受过如何采用常规预防措施的培训,尤其是处理破碎或泄漏的容器时更应如此。样品要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并准备好消毒剂。生物安全实验室微生物操作技术规范•移液管和移液辅助器的使用•1.应使用移液辅助器,严禁用口吸取。•2.所有移液管应带有棉塞以减少移液器具的污染。•3.不能向含有感染性物质的溶液中吹人气体。•4.感染性物质不能够用移液管反复吹吸混合。•5.不能将液体从移液管内用力吹出。•6.刻度对应(Mark—to—mark)移液管不需要吹出最后一滴液体,因此最好使用这种移液管。生物安全实验室微生物操作技术规范•移液管和移液辅助器的使用•7.污染的移液管应该完全浸泡在盛有适当消毒液的防碎容器中。移液管应当在消毒剂中浸泡18/,24小时后再进行处理。•8.盛放废弃移液管的容器应当放在生物安全柜内,而不能放在外面。•9.固定有皮下注射针头的注射器不能够用于移液。应当用钝头导管替代针头。可以用工具打开瓶塞后再用移液管取样,从而避免使用注射器和针头。•10.为了避免感染性物质从移液管中意外滴出而扩散,在工作台面应当放置一块浸有消毒液的布或吸有消毒液的纸,使用后将其高压灭菌或按感染性废物处理。生物安全实验室微生物操作技术规范•避免感染性物质的扩散•1.为了避免转移物质洒落,微生物接种环的直径应为2—3mm并完全封闭,手柄(shanks)的长度应小于6cm以减小振动。或者采用一次性灭菌棉签。•2.使用封闭式微型电加热器消毒接种环能够避免在本生灯的明火上加热所引起的感染性物质爆溅。最好使用不需要再进行消毒的一次性接种环。•3.为了避免产生气泡和气溶胶的扩散,不要在玻片上进行触酶试验,而应当采用试管、毛细管或盖玻片法。•4.准备高压灭菌和/或处理的废弃样品和培养物应当放置在防漏的容器内,如实验室废物袋。•5.在每一阶段工作结束后,必须采用适当的消毒剂清除工作区的污染。生物安全实验室微生物操作技术规范•生物安全柜的使用•1.应参考国家标准和相关文献,介绍生物安全柜的使用方法和局限性。并发给工作人员书面的操作步骤、安全或操作手册。应明确注明当出现溢出、破损或不良操作时,安全柜就不再能保护操作者。•2.生物安全柜必须运行正常时才能使用。•3.生物安全柜在使用中不能打开玻璃观察挡板。•4.安全柜内应尽量少放置器材或样品,不能阻碍后部的气流循环。样品在放人安全柜内的工作区前需要清除表面污染。•5.安全柜内不能使用酒精灯,否则燃烧产生的热量会干扰气流并可能损坏过滤器。允许使用微型电加热器,但最好使用一次性无菌接种环。•生物安全实验室微生物操作技术规范•生物安全柜的使用•6.所有工作必须在工作台面的中后部进行,并能够通过观察挡板看到。•7.尽量减少操作者身后的人员流动。•8.操作者不应反复移出和伸进手臂以免干扰气流。•9.实验记录、移液管以及其他物品不能够阻碍前面的空气格栅,因为这将干扰气体流动,引起物品的潜在污染和操作者的暴露。•10.工作完成后以及每天下班前,应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对生物安全柜的表面进行擦拭。•11.工作开始前和结束后,安全柜的风机应至少运行5分钟。生物安全实验室微生物操作技术规范•避免感染性物质的注入•1.通过认真练习和仔细操作,可以避免破碎玻璃器皿的意外刺伤。尽可能用塑料制品代替玻璃制品。•2.皮下注射针头、玻璃吸管以及破碎的玻璃均可能将感染性物质注入体内。•3.以下两点可以减少针刺事故:•(a)注射时特别小心•(b)减少使用注射器和针头;许多操作可用带•有钝头导管的注射器替代。可用一些简单的装置来打开瓶塞,然后使用吸管取样。•4.不要重新给用过的针头戴护套。•一次性注射器用完后,不必将针头从注射器上取下,应丢弃在防穿透的带盖容器中。•5.应当用塑料吸管代替玻璃吸管。生物安全实验室微生物操作技术规范•血清的分离•1.只有经过严格培训的人员才能进行这项工作。•2.操作时应戴手套以及眼睛和黏膜的保护装置。•3.规范的实验操作技术可以避免或尽量减少喷溅和气溶胶的产生。血液和血清应当小心吸取,而不能倾倒。严禁用口吸液。•4.移液管使用后应完全浸入次氯酸盐或其他适当的消毒液中。移液管应在消毒液中浸泡至少18小时,然后再丢弃或灭菌清洗后重复使用。•5.带有血凝块等的废弃样品管,在加盖后应当放在适当的防漏容器内高压灭菌和/或焚烧。6.为了清洗喷溅和溢出的血样,应当备有每天新鲜配制的次氯酸盐溶液。生物安全实验室微生物操作技术规范•离心机的使用•1.在使用实验室离心机时,仪器良好的机械性能是保障微生物安全的前提条件。•2.应按照操作手册来操作离心机。•3.离心机放置的高度应当使低于平均身高的工作人员也能够看到离心机腔体内部,以正确放置十字轴和离心管套。•4.离心管和盛放离心样品的容器应当由厚壁玻璃制成,或最好为塑料制品,并且在使用前应检查是否破损。•5.用于离心的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