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市教研室黎明QQ:124916887邮箱:xhlm0120@yahoo.com.cn一、中小学教学存在的差异分析二、中小学教育衔接现状及问题三、中小学教育衔接的理论依据四、中小学教育衔接的关键问题五、中小学衔接研究的内容与建议提纲一、中小学教学存在的差异分析中小学教学存在的差异分析一、中小学具体的教育目标及教育思想的差异———教学目标的侧重点不同小学教育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素质教育落实比较充分,但同时也存在着强调简单背记和机械训练,忽视行为习惯培养、能力训练和学习方法指导等现象。中学教育在中考的沉重压力下,过分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得不把学习的结果放在首位,存在着较严重的偏重应试、忽视学生能力培养的倾向。二、中小学生生理、心理方面与环境的差异———管理方式的侧重点不同中小学教学存在的差异分析小学教师多是哄着、牵着、循循善诱地耐心地告诉学生该如何做,怎么做,以表扬的方式居多且很少批评学生。中学年龄的增长,学生不再喜欢老师的唠叨,对老师的批评不能认可,甚至于耿耿于怀,产生逆反心理,你说往东我偏要往西。环境上,新的学校、老师、同学,也会有不适应感;情绪上,表现为从性格活泼到突然沉默寡言。小学成绩好的孩子进入中学相对庞大的集体中,从以前的“众星捧月”到成绩平平,优势的不明显,更容易产生失落感。生理上,进入初中阶段,学生的身体发育进入了第二个高峰期,第二性特征开始出现。心理上,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处于重要的转型期,即从相对的儿童心理特征向青少年的心理特征转化。主要表现为:自主性、独立性增强,但自控能力差;热情高、求知欲强,但缺乏韧性,不能持久等等。中小学教学存在的差异分析三、中小学的阶段教育方式及教学手段的差异———教学过程的侧重点不同中小学教学存在的差异分析小学学科少,教师可以手把手的一点一点讲解,反复练习,重复训练为主,有时是老师哄着完成作业,方式方法单一。在课堂上,侧重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敢说乐说,注重情感态度多一些,对知识掌握要求相对低一些。中学学科多,内容信息广、容量大,更多的要靠主动自觉来学习,灵活运用多样的方式方法。由于教师要讲解的知识点多,有些内容只能靠学生自习理解。课堂上侧重于培养学生能力,鼓励学生会说,注重知识技能多一些。同时学科的知识更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完整性和严密性,用小学听课的方法已经不适应。进入中学的学生,最大弱点就是听了就忘,识记的意识较差。中小学教学存在的差异分析四、中小学的课程设置及指导措施方面的差异———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如小学科学),小学的课程内容较少,课程内容要求的掌握程度较低,书面作业大多为抄写的内容缺乏独立动脑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初中阶段设置分科(物理、化学、生物)与综合(科学)相结合的课程。课程内容多,教学进度快,学习难度增大,学习时间延长,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为学习的基本能力,学生在书中根本找不到现成的答案,不会动脑或懒于动脑的学生,很难完成作业,造成两极分化。中小学教学存在的差异分析五、中小学在学生管理体制方面的差异———学生管理的侧重点不同1、管理方法不同小学——教师把学生当作小孩子,许多事情都是手把手教,“抱”着、“扶”着“走”。中学——教师偏重于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2、学生支配时间的自由度不同小学生就近入学,初中划片入学,这样,中学生上学的路程比上小学时远些,上学、放学在路上的时间增加了,因而在校外接触社会的机会更多,面更广,这对学生的成长既有利又不利。4、行为规范要求不同中学在行为规范训练上比小学要求更高,内容更广,规章制度较多。同学们要自觉遵守学校的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在七年级重点是抓好行为规范教育,进行基本的文明行为的训练,如卫生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等等。中小学教学存在的差异分析3、作息制度不同中学的学科门类增多,课时数增加,每节课的上课时间增加5分钟……这些都会引起学生的不适应,开始时易疲劳,注意力不能集中。因此,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注意课间休息。另外,初中课外作业比小学难度增加,花费时间延长,学会科学安排时间,提高做作业速度,保证睡眠时间,制定合理的作息表显得十分重要。5、班主任工作方式不同小学的班主任对学生管得严,指导得细,采用教师评价的方式指导学生;中学教师则偏重于“培养”、“引导”、“发展”,比较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控制和自我完善。这就需要大家增强自觉性和自我约束能力,善于自己管理自己,以适应中学的教育方式、方法。中小学教学存在的差异分析二、中小学教育衔接现状及问题中小学教育衔接现状及问题一、中小学衔接的重要性中小学衔接,是指七年级与小学六年级的衔接而言,其目的在于使全体七年级学生能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尽可能缩小他们已有的差距,避免新的分化,因此,做好中小学衔接工作,对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缩小教育的区域差距,显得尤为重要。1、中小学紧密衔接是学校良性发展的需要。中小学之间是相生相克的关系。相生:一所好的小学可以促进相应中学的发展;一所好的中学也可以带动相应的对口小学的发展。反之则是相克。所以说中小学之间是一个整体的两个子系统,相互依存,息息相关。中小学教育衔接现状及问题2、中小学衔接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六年级到七年级是中小学教育过渡的结合部,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衔接过渡的成功与失败对学校教育质量影响很大。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中小学衔接教育进行研究探索,了解情况,摸清规律,提高认识,探出新路,使小学生进入初中后少走弯路,是大面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3、中小学衔接是提高学校教育管理水平的需要。七年级招生的生源划片,让七年级新生来自不同小学,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一,认知前提差异较大,从而加剧了小学生进入初中后在学习、心理、生活等方面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表现在“师与生、教与学”中,是双向的、相互的。做好衔接研究,能够从教育管理角度解决学生的不适应,减少后进生与中差生队伍的扩大。中小学教育衔接现状及问题4、中小学衔接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搞好中小学衔接教育,有利于让师与生、教与学双双提前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相互了解、相互适应,把“突变”变成“渐变”,在“渐变”中顺利完成小学升初中的衔接过渡,让初一教师提前“立体”地认识和掌握自己的教育对象,系统地了解、掌握小学的教育教学现状,小学生的思想状况,了解小学现行教材编排体系,基本内容及要求,了解小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从而掌握好衔接过渡的主动权,给学生搭好过渡的金桥。能使学生提前对自己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新的规范要求、学习方法、学习任务有初步的了解。中小学教育衔接现状及问题二、国内外中小学教育衔接发展历史国内:我国小学和初中的分段,一直以“六三”分段为主。追溯小学独立成为一段,是始于资本主义初期的国民教育。18世纪60年代以纺织机的改革和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产业革命,需要数以万计的具有读、写、算基本技能的劳动大军,当时的小学担负着培养有粗浅文化知识的劳动者的使命。到19世纪80年代,以电力广泛运用为主要标志的工业革命,除需有读、写、算基本技能的劳动力外,还需部分工人懂得点数理化,因此开始普及初中教育,以适应高一层次的就业需要,学制上便出现了第二个段落。目前我国实行九年义务制教育,在经济、文化、教育发达地区,小学毕业生百分之百地进入初中,可见小学教育已不再承担向社会提供劳动后备力量的任务,“六三”分段实际上已失去意义。中小学教育衔接现状及问题国外:法国的非强制性义务教育年限为9年,其中小学教育5年,初中教育4年。小学分为三个阶段,即启蒙阶段,是学前教育的延伸,为小学一年级,亦称预备班;基础阶段,包括初级班Ⅰ和初级班Ⅱ,为小学二年级和三年级;深入阶段,包括中级班Ⅰ和中级班Ⅱ,为小学四年级和五年级。从1995年开学起,初中教学划分为三个阶段:一年级为观察与适应阶段,帮助学生找出困难并予以补救;二年级和三年级为深入阶段,增加选修课,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渠道;四年级为定向阶段,注重专业的选择。法国的教学计划中明确提出“使初中一年级成为中等教育观察和适应阶段”这一教学目标。阿尔及利亚政府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并确立了发展教育的五项原则:对所有6至16岁儿童实行义务教育;每个公民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保证使用阿语教学;国家保证升学条件平等;各级教育免费。从1980年起,阿尔及利亚实行九年一贯制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包括三个阶段,每阶段学制三年,毕业后获得基础教育文凭。第一阶段相当于中国小学一至三年级,主要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接受能力;第二阶段相当于中国小学四至六年级,为启示教育;第三阶段相当于中国初中教育,主要培养学生思考能力。中小学教育衔接现状及问题意大利实行八年义务免费教育。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儿童6岁入学,学制五年。20世纪80年代以来,意大利小学教育经历了深刻的改革,明确了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今后社会生活和公民教育打下初步文化基础。公共教育部规定,小学教育必须与幼儿教育和初中教育密切结合起来,还规定了教学法、测试和评估标准等。前苏联也曾实行过七年一贯制、九年一贯制,把小学和初中融为一体。中小学教育衔接现状及问题中小学教育衔接现状及问题三、国内中小学教育衔接研究现状上海市于1984年率先启动九年一贯制教育,已经有近20年的历程。其间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即:1.1984~1989年,这是九年一贯制办学的启动期2.1990~1995年,这是九年一贯制办学的开拓期3.1996~今,这是九年一贯制办学的发展期陕西省中学JIP实验指导组承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同中国联合国教科文全国委员会合作开展的《提高中学生学习质量整体改革国家行动计划》(简称中学JIP)的子课题之一《中小学衔接实验研究》于92年7月至93年7月在四所中学实施了第一轮实验研究,从95年7月至96年7月,在全省三地市三十所中学实施了第二轮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达到实验预想的目标,并取得了关于中小学衔接的许多成功的经验.四、中小学教育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中小学教育衔接现状及问题教师方面的问题在我国,义务教育不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两种学校的教师是两套班子,存在如下问题:1、他们接受的是不同的师范训练,导致他们在教育观念与意识上的差异。2、他们的教学水准和教学风格不同。如对小学毕业生的评价上,中学教师与小学教师往往大相径庭。3、中学教师与小学教师缺少沟通,缺乏理解,更谈不上在一起共同讨论和研究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中小学教育衔接现状及问题课程与教学方面的问题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不连贯,小学和初中分别遵循了不同的课程设计原则。义务教育被分成了明显的两块——小学和初中。学生从小学向初中转换时,由于两段的师资、传统、课程设置属于不同的类型,不可避免会给学生造成转换上的困难,导致学生对课程和教学的不适应。中小学教育衔接现状及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将义务教育的一分为二在我国并没有引起强烈的反对。尽管许多教育专家、学者正在寻找能够使学生从一个阶段顺利地转换到另一个阶段的有效方法,现今的趋势也是尽可能使两段联系得更紧一些,使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具有连贯性的特点,但人们至今仍持这样的看法,即初中应提供中等教育,之所以称之为“初中”,不是因为它是介于小学和中学的初步的中间教育机构,而是因为它兼承了两头的特点。它继承了初等教育统一入学及一体化的特点,同时又继承了中等教育教师多样及科目分化的特点。显然,初中使用的是中等教育水平的教学方式,而在教学中寻求的是初等教育的完全同一性。受其他发达国家教育结构改革的影响,一些教育工作者提出统一义务教育,加强义务教育段课程和教学的连贯性。他们建议设立九年一贯制的学校,称基础学校,统一课程设置,统一教学形式,以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一致性。中小学教育衔接现状及问题学生方面的问题从小学到中学,开始了人生的又一个新起点。许多新生在进入中学后会发现中学与小学诸多方面的不同,如中学的课程比小学多,比小学难,中学的老师不再像小学的老师那样事事处处都管着他们等等。这些不同既会使七年级的新生感到新奇和刺激,同时也会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面前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