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林分改造理论与技术第一节林分改造的必要性与改造对象一、低价林的概念起源、组成、结构、郁闭度等不符合经营要求,产量低、质量差、生态功能弱的林分。包括人工林和天然林。二、林分改造的必要性人为/自然干扰、造林技术等原因,造成大面积低价林;许多低价林立地条件优良,具有改造潜力。南方杉木、北方杨树人工林存在大量低价林;山杨、白桦、黑桦、栎类等天然林中亦有较多低价林。三、林分改造的对象1、“小老头”人工林造林后,长时期处于成活不成林,成林不成材的低产、低价值林分。林分中林木矮小,无明显主干,树干弯曲,萌条丛生,枯梢。未老先衰或濒于死亡。2、生长衰退无培育前途的多代萌生林经过多次樵采形成的萌生林,生长慢,生产力低,心腐严重。如多代萌生的柞树、山杨、杉木林等。3、经济价值低的树种组成的林分经济价值低下的树种占优势,无法通过抚育间伐予以调整。4、郁闭度在0.2以下的疏林地造林保存率低、或因放牧、火烧、风、雪、病虫害等破坏而成为幼龄疏林(人工林);多次择伐后留下的近熟、成熟天然疏林。5、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林分遭受火灾、风灾、雪害及病虫害的残破林分。林木受机械损伤,树枝折断,树干弯曲,无培养前途;林木死亡,造成严重疏密不均,甚至林窗。6、生产力过低的林分因立地选择、混交方法不当,或遭外力破坏,生产力低下的林分。东北地区中龄林阶段生产力:速生树种:3.0m3/ha;慢生树种:1.5m3/ha;7、天然更新不良,林相残破的近熟林林相残破,林下缺乏目的树种的幼苗、幼树,难以通过封禁改善品质的近熟林。8、大面积的灌丛地除了灌木经济林(柞树丛-养蚕;柳丛-编织;沙棘、榛子-果用)、薪炭林等特殊经营的灌丛地以外,立地条件较好的灌丛。三、林分改造的要求①改低产林为高产林;②改萌生林为实生林;③改疏林为密林;④改纯林为混交林;⑤改灌丛为乔林。第二节低价人工林的改造2低价人工林形成原因与相应的改造方法主要归纳为6种:1、造林树种选择不当,未能做到适地适树;2、种苗质量低劣;3.整地粗放;4、栽植技术不当;5.造林密度偏大或保存率太低;6.抚育管理不当1、造林树种选择不当或种苗质量低劣成因:造林不适地适树;如北方干旱与半干旱地区营造的杨树林。种子遗传品质低劣、苗木活力差。改造途径:适地适树更换树种或采用优质种苗,重新造林;适当保留一些原树种,形成混交林;用当地适宜的速生型树种进行嫁接改造。如:用樟子松或油松改造沙地上的小青杨的“小老头”林。采用红松结果枝嫁接樟子松低价人工林为经济林等2.整地粗放,栽植技术不当成因:整地方式方法或规格不当,致使土壤肥力差,影响幼林成活与生长。栽植过浅,覆土不实,影响林木生长。改造途径:松土,培土,清除杂草,使林木恢复长势;伐除落后幼树,大苗补植,或采用耐荫树种改造。3.造林密度偏大或保存率太低成因:初植密度过大,林木生长不良,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的危害严重;保存率低,长期不郁闭,林木生长环境不佳,或受杂草灌木的欺压。改造途径:抚育间伐,结合松土、施肥,使生长衰退的幼林得以复壮。保存率低的林分,进行块状整地,大苗补植。4.抚育管理不到位成因:幼林抚育不及时或过于粗放,杂草灌木丛生,幼树成活率、保存率低、生长差。改造途径:深翻土壤,破坏草根盘结,改良土壤;平茬复壮萌芽能力强的树种,平茬恢复其长势。封禁居民点附近的中幼林,因放牧、樵采、整枝、搂取枯枝落叶形成的低价人工林,应尽快封禁。第三节低价次生林改造森林分类(按照起源划分):森林分为天然林(包括原始林和次生林)和人工林一、次生林的概念原始林(Virginforest,oldgrowth):从原始裸地上发生并经过一系列的群落演替而形成的稳定的森林群落。次生林(Secondgrowth):是在原始林经过采伐、火烧及其它自然灾害破坏后,经过天然更新,3自然恢复形成的森林群落。二、次生林的发生发展过程包括:群落退化(逆行演替);群落复生(进展演替或恢复演替)。三、低价次生林及其改造低价次生林:起源、组成、结构、郁闭度不符合经营要求,产量低、质量差、生态功能弱的次生林。特点:生长过早衰退;非目的树种占优势;干形不良、材质差;郁闭度过低,林木分布不均;病虫害严重。改造途径:1、全部伐出,重新造林;非目的树种占优势,林木弯曲、多杈,受病虫危害难以培育成材的林分。适宜商品林。改造方法:伐除全部上层林木,保留目的树种的幼树;选用适宜的树种进行人工更新。2、保留上层木,林冠下更新上层木具培育价值,但密度不足,下层缺少更新。适宜一般公益林。改造方法:清除林下的灌木、杂草,局部整地。采用不同耐荫性树种,人工植苗更新。适时疏开上层林冠,以利于幼树的生长。3、抚育采伐,林隙造林郁闭度大,目的树种分布不均的林分。适一般公益林。改造方法:群团状伐去次要树种和劣等林木;4根据光照条件选择不同耐荫性的树种;土壤条件差的低价次生林,引进改良土壤树种。4、带状采伐,引入珍贵树种立地条件好,但由非目的树种形成的低价值次生林。适宜一般公益林。改造方法:间隔一定距离,带状皆伐,采用珍贵树种造林,逐渐伐除保留带林木。保持一定的森林环境,有利幼树生长-温湿度等;侧方庇荫有利于幼树的生长发育,但随后应及时伐除,解放幼树。5、局部造林,提高密度主要树种符合要求,但郁闭度0.5,或分布不均,存在林中空地的次生林。改造方法:在稀疏处或林中空地通过补播、补植适宜树种的方式,形成植生组,来提高林分的密度。6、封山育林封山育林对具有更新能力的疏林地,实行不同形式的封禁,逐渐恢复次生林。主要适于重点生态公益林。(1)封育对象具有天然下种更新或萌芽更新能力的疏林地;具有一定数量的天然更新幼苗幼树的疏林地;具有天然更新能力的采伐、火烧迹地;生长尚好,易遭人为干扰,目前无力抚育的林分。(2)封育方法①死封,又叫全封。数年不准有人为活动。封禁期内,不准进入封禁区内樵采、抚育或放牧。②活封,又叫半封。生长季封山,休眠期开山。开山期间割灌刈草、修枝、间伐及副业活动。③轮封,根据林分内的更新和林木生长状况,将整个封育地区划分成片,进行轮封轮放。四、次生林改造的要求总体要求调整林分组成、密度、起源和林木质量,提高林分经济价值和生态、景观功能。1、树种组成非目的树种-目的树种;灌木-乔木;纯林-混交林;2、起源萌生-实生;3、密度增加密度;4、质量劣质-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