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桂山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中山市桂山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班级、姓名、4位班座号、9位市统考号,用黑色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在第Ⅱ卷密封线内。用2B铅笔在答题卡填涂9位市统考号,并在姓名栏内写上姓名后写上四位班座号,请仔细校对9位数的市统考是否填涂正确。2.考试结束后,只交第Ⅱ卷。3.第Ⅱ卷共2页,务必用黑色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在各题指定答题处。第І卷(选择题共69分)选择题:共46小题,每题1.5分,共计69分。1、《论语》中记载:有一次,孔子家马棚失火。孔子退朝回家,看着焦土断垣,急切地问:“伤人没有?”对于财产损失却只字不提。这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A、“仁”B、“礼”C、“为政以德”D、“有教无类”2、“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材料表明孔子在政治上主张()A.“有教无类”B.贵贱有“序”C.“仁者,爱人”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征求意见稿,首次明确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下列能体现出孔子“教育公平”思想的是()A.“有教无类”B.“因材施教”C.“温故而知新”D.“当仁不让于师”4、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家是()A.孙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5、有人称我国古代史上有个著名思想家思想上“矛盾”,政治上“无为”。这个思想家应该是A.孔子B.孟子C.韩非子D.老子6.道家创始人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表明他()A.强调“大一统”B.推崇法的作用C.主张顺应自然D.相信天人感应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持此观点的是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8、提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的先秦思想家是()A、孔子B、老子C、孟子D、墨子9.“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A.墨翟B.孟轲C.荀况D.韩非210、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宽容”主要是指()A.商人地位提高B.诸子百家争鸣C.私田大量开发D.诸侯重视教育11、儒家学说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开始于A.战国B.西汉C.东汉D.宋朝12.“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常常出现在古代皇帝的诏书中,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应该是在A、战国时期B、秦朝C、西汉D、唐朝13、朱熹“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主要指:()A、人的良知B、上天的意志C、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D、儒家道德伦理14、宋儒朱熹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认为知识及做人的“源头活水”是A、致良知B、发明本心C、端坐澄心D、读圣贤书15.北宋时对理学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两位思想家是:A.、韩愈和柳宗元B、程颢和程颐C、朱熹和王阳明D、周敦颐和张载16、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下列那一叙述:()A、一日三省吾身B、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C、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D、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17.“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唐朝禅宗大师慧能的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哲学吻合A.孔孟之学B.老庄哲学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18.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从儒家思想中汲取了有益的营养,但不完全拘泥于传统旧儒学的樊篱,如黄宗羲继承了先秦儒家民本思想,提出了A、博学于文,行已有耻B、天命论、生知论C、天下为主,君为客D、工商皆民生之本19.明清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产生这一思想的根本原因是()A.科技的进步B.商品经济的发展C.理学的演变D.闭关锁国政策20.明清之际三大进步思想家的主张共同之处是A.批判君主专制B.反对经世致用C.提倡重农抑商D.主张学习西方21、下列哪一思想家不是儒家的代表人物()A.董仲舒B.程颐C.孟子D.庄子22、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23、传入欧洲并在地理大发现中起重要作用的科技成就是()A.地动仪B.造纸术C.雕版印刷术D.指南针24、从战国时期的古墓发掘出的《孙子兵法》不可能书写在()A、绢帛上B、竹木简上C、纸张上D、龟甲兽骨上25、《金史》记载:“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这段材料描述的科技成就是()3A.火药B.指南针C.印刷术D.造纸术26.古代发明制作可遥测地震发生方位仪器的科学家是A.僧一行B.张衡C.沈括D.郭守敬27.堪称中国最早的图文并茂的并记载农具改革史料的农书是()A.《齐民要术》B.《农桑辑要》C.《农书》D.《农政全书》28.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相比,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最能体现首开风气的一点是()A.介绍并传播西方农学知识B.我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C.被译为多种外文影响广泛D.提出了有价值的农学理论29.《三国演义》中有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下列哪一项不可能是当时的史实()A.用“四诊法”为其号脉B.使用了外科手术C.查阅了《黄帝内经》D.参考了《本草纲目》30.创立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生物进化思想的医学著作是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本草纲目》D.《千金方》31.下列哪位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A.祖冲之B.毕昇C.王祯D.徐光启32.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尤为突出,而科学理论方面的成果却较少。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耕经济的需要B.封建统治者不重视科学理论研究C.中国科学家不注重理论研究D.科举考试只考儒家学说33.对右图的解释正确的是A.由甲骨文到隶书B.秦统一文字为小篆C.由小篆变为隶书D.汉字演变由繁到简34.人类上天揽月的梦想自古就有,我国月球探测工程标志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索工程的终极梦想。根据上述意境判断,该标志是()35.下列文学艺术作品与商品经济发展有关的是()A、《女史箴图》B、《送子天王图》C、《兰亭序》D、《清明上河图》36.经济史学者把一些古代诗集作为研究“制度经济学”的要籍,所写诗歌真切地反映了唐朝劳动人民生存状态的诗人是()A.李白B.杜甫C.李清照D.屈原37、词起源于唐代,到了宋代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词成为宋代文学主流形式的社会基础是A.士人群体的形成B.市民阶层的壮大C.资产阶级的产生D.农民文化需求的增加438、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成为诗词主题的朝代是()A、唐朝B、北宋C、南宋D、元朝39、明清时期,反映在小说中,“三言二拍”中商人第一次成为被歌颂的对象。这一现象说明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商品经济发展C.八股取士D.理学的兴起与发展40.从宋代的瓦肆到元代的杂剧再到明清的小说,说明我国古代文学A.反映了教育的普及B.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要求C.有利于白话文的推广D.在发展中,高雅文化消失41.京剧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高度美学成就的戏剧艺术。下列关于京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京剧是中国古代成就最高的戏剧形式B.京剧的形成体现了我国戏剧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特点C.京剧是以北京的地方戏为主形成的,因此称京剧D.京剧的形成、发展与满族统治者的喜好、支持密不可分42、我国的国剧是()A、昆剧B、越剧C、京剧D、吕剧43.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B.中外文化的交融性C.艺术形式的多样化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44、郑燮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的手法是绘画的特点()A.宫廷画B.汉代帛画C.中国文人画D.民间绘画45、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魏晋时期是书体演变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B.“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是传统中国画的特点C.“同光十三绝”是当时京剧艺术各行当的代表人物D.《离骚》是古典文学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46、唐朝以来,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出现的相应的成就有()①小说的出现和繁荣②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本”思想③宋朝风俗画的发展④南戏的形成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1分)4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仁”和“礼”的主张。后来孟子和荀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在人性论方面,他们的观点是相反的。荀子的思想和孔孟的思想是不完全一致的,他主张“性善论”。西汉时期,董仲舒为适应“休养生息”的时代要求,建立了以“天人感应”学说为基础的新儒学体系,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1,3,55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请回答:(1)材料一中共有3处说法不符合史实,请指出错在哪里并给予改正?(指出一处错误并改正得2分,仅指出错误得1分)(6分)(2)据材料二,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2分)?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思想领域的影响是什么?(2分)(3)据材料三,“一些最敏锐的心灵”主要是指哪些思想家?(3分)促使他们反思的社会根源是什么?(2分)他们的反思包括了哪些主要内容?(3分)4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他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中国人“在许多重要方面,有一些科学技术发明,……并在公元3世纪与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材料二:有人说,中国的四大发明不是中国文明的顶尖级代表,甚至不能完全代表中国古代科技的最高水平。材料三: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古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制度的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日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彩”。——摘自《中西对比500年》请回答:(1)中国人取得的让“西方望尘莫及”、并对人类世界步入近代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科技成就有哪些?(4分)(2)如果需要你论证材料二的观点正确性的话,你认为还有哪些科技成果最能代表中国文明的形象?除四大发明外,请至少列举5例。(5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说明中国古代科技不能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原因。(4分)6参考答案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