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财考研西方经济学宏观笔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奋战东财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1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研究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研究社会总体就是研究国民收入,即研究如何使国民收入稳定地以比较合适的速度增长。这表明,宏观经济中的主要问题有;经济波动以及与此有关的就业和失业问题,价格水平以及与此有关的通胀问题,经济增长问题。测量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有;国民收入及其增长率、失业率、物价水平及其变动。总的来说,如果微观经济学由于以价格为中心可以被称作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则由于以国民收入为中心可以被称作收入理论。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1,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一件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的价值增值,就等于该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2,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包含以下几方面意思;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各种最终产品的价值都是用货币来衡量的。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不计入,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GDP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GDP是流量而不是存量。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存量是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对应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家务劳动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3,为什么产出总是等于收入见课本第三节,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1,用支出法核算GDP消费(C)支出包括耐用品消费,非耐用品消费和劳务。建造住宅的支出不包括在内奋战东财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2投资(I)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的支出。资本物品在生产别的产品过程中只是部分的被消耗,所以属于最终产品。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成为折旧。折旧不仅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物质损耗,还包括资本老化带来的精神损耗。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是指新厂房、新设备、新商业用房以及新住宅的增加。住宅建筑向别的固定资产一样是长期使用,慢慢被消耗的,所以属于投资而不属于消费。投资是一定时期内增加到资本存量中的资本流量。而资本存量是指经济社会在某一时点上的资本总量。总投资等于净投资加重置投资。用支出法计算GDP时的投资,指的是总投资。政府购买(G)净出口(X-M)公式;GDP=C+I+G+(X-M)2,用收入法核算GDP见课本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第四节,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国内生产净值(NDP):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年内新增价值之总和,即从国民收入中扣除折旧后的总值。国民收入(NI);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到的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个人收入(PI):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年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PDI),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年内个人所得到的收入总和扣除个人纳税部分所余下的收入,它可以分为消费与储蓄两个部分。以上的个概念的相互关系:国内生产净值NDP=GDP-折旧国民收入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工资+利息+租金+利润个人收入PI=NI-(企业所得税+企业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非税收支付第五节,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1,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主角:居民户厂商支出=C+I,奋战东财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3收入=C+S,所以有恒等式I=S,储蓄等于投资2,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主角:居民户厂商政府支出=C+I+G收入=C+S+T,所以有恒等式I+G=S+T→I=S+(T-G),即投资=私人储蓄+政府储蓄3,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主角:居民户厂商政府外国支出=C+I+G+(X-M)收入=C+S+T+Kr,(Kr: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这种转移支付也是来自于生产要素的收入)可得(1):I+(X-M-Kr)=S+(T-G),表示私人国内总投资+可支配的外国资产=私人储蓄+政府储蓄;(2)I=S+(T-G)+(M-X+Kr),表示投资=私人储蓄+政府储蓄+外国对本国的储蓄4,储蓄-投资恒等式中的储蓄和投资储蓄-投资恒等式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就有了储蓄-投资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循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处于充分就业,是否处于通货膨胀,是否处于均衡状态。这一等式并不意味着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而是从国民收入会计角度看,事后的储蓄和投资总是相等的。还要说明,这里所讲的储蓄等于投资,是指整个经济而言,至于某个人,某个企业或某个部门,则完全可以通过借款或贷款,使投资大于或小于储蓄。第六节,名义GDP和实际GDP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一节,均衡产出1,简单经济关系的假设;奋战东财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4假设所分析的经济中不存在政府,也不存在对外贸易,只有家户部门和企业。消费行为和储蓄行为都发生在家户部门,生产和投资行为都发生在企业部门。还假定企业投资是自发的或外在的,即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这样的简单经济关系为二部门经济。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社会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这就是说,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变动,使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也就是所谓的凯恩斯定律。它适用于短期分析,即分析的是短期中收入和就业量如何决定:因为在短期中,价格不易变动,或者说具有黏性,当社会需求变动时,企业首先考虑的是调整产量,而不是改变价格。假定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这样GDP、NDP、NI和PI都相等。,2,概念;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的支出时的产出。用公式表示;y=c+i(图)y,c,i分别表示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实际产出或收入、实际消费和实际投资。此外c和i代表的是居民和实际想要有的消费和投资,即意愿消费和投资的数量,而不是国民收入构成公式中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而且,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支出和计划产出相等,非计划存货投资为零。从均衡产出概念可见,要增加均衡收入,关键是要增加总需求,因为均衡产出水平决定于总需求或者说总支出水平。若用E代表支出,y代表收入。因为计划支出等于计划消费加投资,即E=c+i;而生产创造的收入等于计划消费加计划储蓄,即y=c+i。所以均衡产出的条件E=y,也可以用式子,即;i=s来表示。这里的投资等于储蓄,是指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2,意愿存货投资和非意愿存货投资(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符合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存货变动是计划存货投资。超过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存货变动就是非计划存货投资。非计划存货投资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是投资支出的一部分。在均衡产出水平上它为零。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实际产出=计划支出=非计划存货投资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支出=计划产出。非计划存货投资等于零。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1,边际消费倾向(MPC)和边际储蓄倾向(MPS)见课本奋战东财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5第三节,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1,相对收入消费理论(图)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是由杜森贝利提出,认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的影响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时相对地决定的。消费与所得在长期内维持一固定比率故长期消费函数式从原点出发的直线,但短期消费函数是有正截距的曲线。它的核心是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随收入的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致产生约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即所谓的“棘轮效应”。它的另一方面内容是指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要受到周围人们消费水准的影响,即所谓的“示范效应”。2,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由莫迪利安尼提出,认为人们会在更长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它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假定;工作期间内收入保持不变;没有不确定因素;个人开始时没有积累;每年的储蓄没有利息增值;不留遗产给后代等等。公式;C=aWR+cYL式中;WR为实际财富;a为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即每年消费掉的财富的比例;YL为工作收入;c为工作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即每年消费掉工作收入的比例。根据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如果社会上年轻人和老年人比例增大,则消费倾向会提高;如果社会上中年人比例增大,则消费倾向会下降。因此,总储蓄和总消费会部分地依赖于人口的年龄分布,当有更多的人处于储蓄年龄时净储蓄就会上升。3,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由弗里德曼提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所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永久收入是指消费者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永久收入大致可以根据所观察到的若干年收入数值的加权平均数计得,距现在的时间越近,权数越大;反之,则越小。永久收入计算的一个公式;式中,为永久收入;为权数;和分别为当前收入和过去收入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表明,只有收入变动最终证明是永久的,人们才会在最终证明是较高或较低的永久收入水平上充分调整其消费。而且,政府想通过增减税收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市不能奏效的,因为减税而增加的收入,并不会立即都用来增加消费。4,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和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的区别和联系区别;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偏重于对储蓄动机的分析,从而提出以财富作为消费函数的变动的重要理由;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偏重于个人如何预测自己未来收入的问题。联系;它们都体现单个消费者是前向预期决策者,因而有如下相同点;第一,消费不只同现期收入有关,而是以一生或永久的收入作为消费决策的依据。奋战东财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6第二,一次性暂时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消费支出变动很小,即其边际消费倾向很低,但来自永久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很大。第三,政府想用税收政策来影响消费时,如果增减税只是临时性的,则消费并不会受到很大影响,只有永久性税收变动,政策才会有明显效果。5,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利率。……价格水平。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第四节,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1,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见课本2,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见课本第五节,乘数论投资乘数()是指收入的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投资支出变动的比率。公式;见课本第六节,三部门经济的收入的决定见课本第七节,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1,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公式+推导(见课本)2,税收乘数税收乘数(),是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公式+推导(见课本)3,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奋战东财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7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是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出变动的比率。公式+推导(见课本)4,三者的比较因为政府购买支出增加1美元,一开始就会使总需求增加1美元。但是减税1美元,只会使可支配收入增加1美元,这1美元中只有一部分用于增加消费,而另一部分用来增加储蓄。因此,减税1美元对收入变化的影响没有增加政府购买支出1美元对收入变化的影大。同样的原因,可得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大于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由于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以及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因此,改变政府购买水对宏观经济活动的效果要大于改变税收和转移支付的效果,改变政府购买水平是财政政策中最有效的手段。同时,也正是由于政府购买乘数大于税收乘数,因此,如果政府购买和税收同样地各增加一定数量,也会使国民收入增加。这就是平衡预算乘数的作用。5,平衡预算乘数平衡预算乘数额(),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