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化学所化学学科简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化学一级学科简介一级学科(中文)名称:化学(英文)名称:Chemistry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化学学科发展起源于筹建之初,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学科建设的发展凝结着几代化学人不懈的努力与奉献。化学所于1953年开始筹建,1956年正式成立,当时已经成为一个拥有296人的队伍,其中研究人员111人,高级研究人员18人。当时的化学所学科方向的规划为:高分子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文革期间(1966年-1977年),化学所基础研究工作受到影响,基本处于停顿状态。“文革”后期,化学所的基础研究工作得到逐步恢复,特别是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改善了基础研究的环境,化学所逐步增加了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比重。化学所在建所时的定位是以基础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化学所,设立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五个研究方向。1979年化学所提出:“以物理化学和高分子材料为科研主攻方向,同时积极开展有机信息材料、有机合成化学和有机分析化学的研究。”1983年,化学所以学科来构建研究所的研究方向,三个研究方向和目标为:(1)物理化学:到九十年代成为国内分子科学研究中心之一;(2)高分子合成和高分子材料科学: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成为高分子材料科学国际研究中心之一。并逐步加强高分子科学的基础研究;(3)与人体健康和疾病有关的化学问题与分析问题研究。1980年2月12日,全国五届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并于198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1981年2月24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同年11月,化学所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1月27日,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批准化学所学2位评定分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1985年化学所首批在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有机化学三个学科设立博士后流动站,1996年首批批准按一级学科(化学)授予学位,1997年成为中科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2006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获化学学科最高分96分。建所以来,在本一级学科共获得国家和省部级成果奖励279项,原始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在发表SCI论文数、论文被引用篇数等方面,连续十多年名列全国科研机构前列,特别是高水平论文数不断增长,显示了化学研究所基础研究的实力和创新能力。化学研究所专利申请和授权数在中国科学院研究机构中名列前茅,一批重要成果应用于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自恢复研究生教育制度以来,化学所在科研实践中以培养高水平化学人才为己任,化学学科共招收4300余名研究生。近年来,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统一部署下,化学所研究生教育得到了飞速发展,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和管理都取得了长足进展,化学所已成为化学学科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研究生培养基地。到2011年,化学学科在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达到829人(总在学人数931人)。本一级学科研究生教育实力雄厚,人才培养目标如下:(1)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2)具有积极创新、注重实据、团结协作的科研作风和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3)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4)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实验技能。(5)了解并掌握所从事的研究方向及前沿领域的发展动态,具有宽广的科研视野。(6)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与高校教学的工作能力,在科学研究或专业技术中做出创造性成果。本一级学科现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1个中国科学院先进高分子材料创新工程中心,2个所级实验室,1个分析测试中心;有一支以中青年为主题的优秀科技队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0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3人,招收博士生导师93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4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5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7个,863创新团队1个。3本一级学科现有主要学科方向为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分析化学学科培养点有计划、按步骤地发展起来了集光、电、色、质谱分析及生化分析等在内的学术互补的交叉型分析化学基础研究队伍,其中,已有3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杰青A)资助,3人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海外“杰青”(杰青B)1人。现由8位学术互补、和谐奋进的研究骨干带领25名职工、4名博士后、74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展开持续不懈、特色鲜明的研究,努力推动着研究向深层发展。研究方向凝练如下:(1)无损、微创、微扰取样;(2)复杂生物样品的高效、高通量、多参数分析方法;(3)生物相容性的在线或原位分析新方法;(4)活体中分子的时空分辨分析及其应用研究。有机化学学科培养点主要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分子识别与功能重点实验室、有机固体重点实验室、光化学重点实验室和新材料实验室4个专业实验室,拥有一支包括22名研究员、2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10名“百人计划”入选者以及7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在内的老中青相结合、知识结构合理、团结合作、朝气蓬勃、富有创新精神的研究队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选择性催化合成化学、基于新型主体分子的分子识别及超分子化学、生物活性分子与天然产物的合成、新型有机功能材料和器件、功能分子的光物理与光化学,以及有机信息记录材料的研发与应用等六个方面,各个研究方向特色鲜明,与化学中其它二级学科以及物理、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的交叉渗透明显,特别是在目前研究的热点和未来重要发展方向的新兴学科,如超分子化学、化学生物学和有机功能材料和器件等研究方向上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形成了很大的国际影响力。物理化学学科培养点共有固定职工130人,其中两院院士6名,突出中青年专家21人,拥有正高级职称的人员有39人,副高级职称的人员有61人。拥有一支朝气蓬勃、勇于创新,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级杰出青年和中科院百人计划研究学者为代表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取得了一批突出的研究成果。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子反应动力学,动态结构化学,胶体、界面与化学热力学,分子组装结4构的物理化学研究,有机功能分子的聚集态结构、光电磁等物理性能以及它们在器件方面的应用以及光化学与光功能材料等等。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科培养点依托于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工程塑料重点实验室、化学所高技术实验室3个专业实验室,拥有一支包括22名研究员,10名“百人计划”入选者,8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在内的老中青相结合、知识结构合理、团结合作、富有创新精神的研究队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高分子化学:主要包括结构可控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学,聚合物自组装和新型聚合物材料研究及在生物医学的应用。(2)高分子物理:主要包括高分子表征,高分子多尺度相态、图案化和微观加工过程,高分子结构、动态及动力学,流变学性能及加工工艺,高分子凝聚态理论、计算及分子模拟。(3)元素有机高分子:主要着眼于推动和促进GF需要的先进元素有机高分子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基础研究着重材料的分子结构设计与化学制备方法,分子结构与性能/功能关系的研究,以及材料的新型成型工艺理论等;应用研究着重高分子材料的成型工艺性能、化学制备技术、性能测试技术等。(4)热固性高分子:主要着眼于推动和促进GF需要的先进高分子基体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的基础与应用研究。目前已在耐高温聚酰亚胺、耐烧蚀酚醛树脂和高性能环氧树脂的研制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5)高分子材料的合成、结构-性能关系与加工:实现了聚丙烯催化剂、细旦超细旦聚丙烯纤维、汽车用聚丙烯合金专用树脂等系列产品和技术从实验室研究、中试放大到成果的产业化实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显示了基础研究的原始创新对科技成果取得的支撑作用和高技术创新过程中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重要性,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6)高分子材料改性及加工:本方向以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工业的科技进步为目标,重点开展聚烯烃材料、工程塑料和生物医用/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基础研究和新技术开发,多年来为学科的发展和国民经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内高分子材料学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在高性能聚烯烃材料的加工、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和杂化材料、高分子材料的智能化和表面结构可控等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化学一级学科的建设和良好为发展为中科院化学所的发展搭建了极为广阔的发展平台,这对中国化学学科的发展及经济发展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化学所抓住机遇,继续突出“创新”与“质量”两大主题,调整结构,适当5扩大规模,进一步提高质量,培养一大批高层次、高素质、多样性、创新型和国际化的拔尖人才,产生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标志性成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化学学科各学科专业名称和主要学科带头人列表如下:二级学科名称姓名专业技术职务是否博导研究领域分析化学陈义研究员是毛细管电泳及微量生物活性物质分析;蛋白质的高通量芯片分离与分析;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与生物识别研究马会民研究员是光学探针与标记分析,生物活性物质分析毛兰群研究员是电化学及生物电分析化学杨更亮研究员是分离科学汪福意研究员是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分析,抗癌药物的设计合成和分子作用机制上官棣华研究员是生化分析唐亚林研究员是结构化学生物学有机化学黄志镗院士是有机合成王梅祥研究员是生物有机,有机合成史一安研究员是有机合成、化学生物学俞初一研究员是天然产物全合成、化学生物学陈拥军研究员是高选择性不对称有机合成陈传峰研究员是超分子化学、有机合成范青华研究员是催化不对称合成叶松研究员是有机合成化学朱道本院士是有机固体的设计合成,物性与结构研究张德清研究员是功能分子的合成与组装李玉良研究员是有机功能分子体系的设计、合成;富勒烯化学王树研究员是生物活性导电高分子与生物传感、生命化学研究王朝晖研究员是富碳材料的分子工程,超分子自组装及分子器件杨国强研究员是有机及高分子光物理和光化学6二级学科名称姓名专业技术职务是否博导研究领域赵井泉研究员是生物光化学江华研究员是超分子化学与化学生物学杨联明研究员是有机信息记录材料的合成与应用沈建权研究员是有机物生物制氢及其在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袁国卿研究员是C1化学中的催化剂研究物理化学朱起鹤院士是分子反应动力学,分子束激光光解动力学,飞秒化学动力学,团簇光谱与质谱及其现代分析方法边文生研究员是理论化学,分子光谱和反应,势能面建造和非绝热动力学,大气和燃烧化学,红外发射光谱王鸿飞研究员是溶液及界面的物理化学,分子光谱学,分子反应动力学夏安东研究员是单分子光谱及其应用苏红梅研究员是激光光谱和化学反应动力学王建平研究员是飞秒二维红外光谱和凝聚态分子结构动力学葛茂发研究员是大气环境化学;非均相化学反应;激光光化学;瞬态谱学;大气污染与健康;环境生物地球化学付红兵研究员是分子聚集及组装体系的光化学何圣贵研究员是激光光谱,团簇化学,光化学史强研究员是理论与计算化学刘扬研究员是生命过程中的电子传递与活性自由基及其超分子化学模拟万立骏院士是分子纳米结构与器件王春儒研究员是纳米材料和纳米电子器件的研制;新型富勒烯和金属富勒烯材料;基于富勒烯的磁共振造影剂的研究方晓红研究员是生物单分子研究,纳米生物技术宋卫国研究员是纳米与多孔材料的制备与应用郭玉国研究员是纳米能源材料与新能源器件李永舫研究员是光电活性高分子材料和器件、共轭高分子电化学刘云圻研究员是分子材料与器件江雷院士是光电功能界面材料宋延林研究员是信息存储材料,功能界面材料帅志刚研究员是分子与纳米材料计算模型与模拟胡文平研究员是分子/纳米材料与器件7二级学科名称姓名专业技术职务是否博导研究领域姚建年院士是光信息功能材料,纳米化学赵进才院士是纳米材料光化学与环境光化学林原研究员是半导体纳米材料光电化学性质的研究江龙院士是胶体和界面化学李峻柏研究员是界面复合膜的功能组装刘鸣华研究员是功能性分子组装体韩布兴研究员是复杂流体相行为及分子间相互作用;清洁介质中化学反应与材料制备高明远研究员是无机纳米微粒的制备和应用王毅琳研究员是胶体界面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韩志超研究员是高分子物理徐坚研究员是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