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系杂交小麦制种技术要点(1)2009-07-28信息来源:农村远程信息呼叫系统网视力保护色:【大中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温光敏两系法杂交小麦”是我国独创的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新途径,是小麦育种史上的又一次技术飞跃,其核心内容就是建立一套高效的杂交小麦种子生产技术。云南省农科院自1993年开始进行此项研究,经13年努力,建立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杂交小麦种子生产技术体系。结合这一技术体系的应用,自1997年以来,已审定杂交小麦品种3个,累计制种8000余亩;制种纯度稳定在96百分之以上;累计示范应用30万余亩;平均比常规对照品种增产百分之15以上。2004年以来,大面积制种平均产量突破每亩250千克,有10百分之的面积达到每亩300千克;农户制种效益一般在700至1000元每亩。云南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应用进入了规模化阶段,研究处于国内先进行列。两系杂交小麦制种技术要点(2)2009-07-28信息来源:农村远程信息呼叫系统网视力保护色:【大中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杂交小麦制种工作的具体目标是:提高种子产量、保证种子纯度和降低投入。客观上来说制种的纯度与产量取决于亲本双方的特征特性,如:父本花粉量大、散粉性好、花期长,而母本不育期长、育性稳定、异交结实性好,就有利于提高制种纯度和产量。杂交小麦制种技术就是根据亲本双方的特性,人为创造一个适宜环境来挖掘亲本双方的生产潜力,尽可能为提高杂交籽纯度和产量创造条件。经多年实践和总结,提出杂交小麦高产制种应注意和把握好以下环节:1、根据制种组合亲本的特征特性,选择适宜制种区制种区的选择注意以下两点:①所选区域的气候与生态条件,能满足母本(不育系)育性表达要求。由于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制种的母本属于环境敏感型不育系(主要温度敏感),温度过高,易造成母本自交结实;因此,要选择母本育性转换敏感期(2—3月份初,一般温度较低、且变温波动较小)制种。针对云南现生产主要应用的两个不育系而言,保山、昆明、丽江、曲靖等大部分地区,均能满足制种要求。②制种地隔离条件要好,要有良好排灌条件,土壤肥力中等以上。为保证种子纯度,制种区周围300米范围内不能种植父本(恢复系)以外的其它小麦品种;可借助自然屏障隔离或通过种植其它作物来实现生物隔离;制种地的肥力条件和排灌条件要好,这是制种高产的基本保障2、确定最佳父母本行比父母本行比是影响制种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其确定原则是:在保证母本充分授粉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父本行数。行比过大,则父本花粉不能满足母本所需花粉量要求;行比过小,则母本生产群体过小,均不利于提高制种产量。结合父母本的株高差大小、父本花粉量及散粉特性、各地栽培习惯、授粉期自然风力大小、种植行向与风向关系等因素考虑,父母本株高差异大(一般父本植株高于母本)、父本散粉特性好、授粉期自然风力大、播种行向与风向垂直的,其行比可适当大些;反之则小。如:“云杂3号”制种时父母本行比在保山地区2比8,在丽江地区1比5较好;而“云杂5号”、“云杂6号”,在保山地区制种时父母本3、适期播种,播期集中,保证播种质量适期播种是制种成功的关键。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制种的母本属环境敏感型不育系,其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下有不同的播期要求;播种过早,易遭受霜冻为害,若播种过晚,又会导致部分母本自交结实。而播种期相对集中,有利于整个制种群体生长发育和花期一致,能提高制种产量。因此,对现有不育系而言,一般在保山地区,适宜播种期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初,最迟不超11月上旬;在丽江地区,应集中于11月上旬;昆明地区可集中在10月下旬。保证播种质量主要要求是:播种均匀一致;父母本按照规格播种到位(特别要保证父本播种到位),避免缺垄断行。就现有杂交小麦组合“云杂5号”、“云杂6号”而言,通过父母本同期播种,均可实现父母本花期相遇;而有的组合父母本花期存在较大差异,为使其相遇,需调整父本和母本播差,即,根据父母本之间生育期差距来提前或推迟父本播种。行比2比6,在丽江地区1比4为好。。4、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去杂田间管理主要是肥水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①施肥。一般3次,即种肥、分蘖肥和拔节肥;用量参照当地具体情况和苗情确定;②灌水。播种后及时灌出苗水,确保一次性达到齐苗;以后除施肥结合灌水或下雨外,视苗情、墒情而定;母本齐穗至开花始期必须灌水一次;③病虫害防治。重点防治白粉病、锈病和蚜虫;④除草。以化除为主;重点抓好芽前和苗期除草。去杂工作是提高种子纯度的一项重要措施,由于各种原因,亲本里不可避免地会带有部分杂株,为保证种子纯度,需及时去杂。原则上是见杂株即除去;一般在抽穗前需严格去杂2次以上;去杂时应整株去除,并及时清理出制种田外。5、及时人工辅助授粉一般而言,风力有助于花粉扩散,父母本可借助自然风力进行授粉;但对高产制种生产来说远远不够,须借助人工进行辅助授粉。通过人工辅助授粉,可提高花粉传播数量、传播距离,并可部分控制花粉的转播方向,提高花粉利用效率,增加母本受粉机会,从而提高母本结实率,提高制种产量。人工辅助授粉具体操作是:当母本颖壳张开后,在上午10:00至11:30,下午2:00至3:00左右,用3米左右长度的竹竿,抖动父本,使父本花药在外力作用下破裂并散出花粉、飘向母本,提高母本受精为提高父本花粉利用率,擀粉时应掌握“轻推、重抖、慢回手”的动作要领。“轻推”就是把竹竿靠于父本中上部,把父本推向母本方向,倾斜成50度角左右;“重抖”是用力抖动竹竿,促使花药破裂,释放出花粉并使花粉飘向母本;“慢回手”是擀粉动作完成后,慢慢收回竹竿,这样可防止花粉掉落或反弹回父本处,提高授粉率。有研究认为:经人为抖动可以促进植株开花;同时,对于父本花时晚于母本的组合,通过人工擀粉可缩短花时差距,增大授粉机会。机会。通常每天擀粉3至4次,持续7至10天。6、适时收获收获是制种工作的最后一道田间工序,也是保证种子质量的重要一环。为了错开雨季,要抢天收获;九黄十收。收获时,父母本分收、分脱、分晒、分仓储存,严防混杂。高纯度、高产量的杂交种子生产技术是杂交小麦规模化进入生产应用的重要前提。种子纯度高,有利于杂种优势的充分表现,保证杂交小麦的高产、稳产;制种产量高,可以降低种子生产成本和用种成本,有利于杂交种子的市场化经营。多年来,小麦一直未能像水稻、玉米一样实现杂种化,首要的因素之一是缺乏一种高效的杂交种子生产体系。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正逐步研究和破解这一难题,制种技术正在不断完善和提高,尽管目前这一技术还处在发展阶段,但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发展很快,杂交小麦种子生产水平已经接近杂交水稻。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杂交小麦也将像玉米、水稻一样实现大规模生产应用,在农民的增产、增收中发挥重要作用。冬小麦制种施肥要做好2008-05-10信息来源:江苏农业信息网视力保护色:【大中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冬小麦吸肥规律。每形成100kg小麦籽粒约需纯氮3.0kg、磷1.25kg、钾2.5kg,随品种、产量水平等不同吸收量也不同。一般来讲,高产小麦吸收钾的数量增加,所占比例也高,缺钾的可能性大。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对氮、磷、钾的吸收也是不同的,拔节以前,吸收数量较少;拔节开始,吸收数量急剧增加,扬花以后,吸收养分逐渐缓慢。苗期虽然对磷的吸收绝对数量很慢。苗期虽然对磷的吸收绝对数量很少,但此时磷的临界期,此时缺磷,会对小麦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钾对小麦壮秆防倒、增加粒重等有良好的效果。除氮、磷、钾外,冬小麦还需锌、硼等中微量元素。冬小麦制种对肥料需求。制种田和大田小麦在吸肥规律上基本一致,但由于制种田栽培的一般是有产量潜力的新品种,对肥水要求一般较高,制种田还要求所产小麦种子商品性好,这就要求植株不倒状,籽粒饱满,光泽好,所以施肥上控氮增磷足钾,尽量满足小麦生长发育的需求。具体施肥方法:施足基肥。增施有机肥,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土壤能力,增强土壤保肥保水能力。一般亩施优质有机肥2000kg。根据小麦吸肥规律,高肥水品种每亩应施氮5-7kg、磷7-8kg、钾7-10kg、硫酸锌2kg,也可选用45%硫酸钾复合肥50kg或40%小麦专用肥50kg。中低产肥水品种每亩应施氮4-6kg、磷8-10kg、钾5-7kg、硫酸锌2kg,也可选用45%硫酸钾复合肥或40%小麦专用肥40-50kg或36%磷酸二氢钾复合肥50kg。施足基肥是小麦高产、稳定的基础。重施拔节肥。看苗情施拔节肥,小麦分蘖多,苗情好、长势旺盛,应适当晚施,并减少施用量,可在拔节后每亩施尿素15-20kg或氢铵50-70kg。但对于地力差的土壤,氮肥用量不宜过大,以每亩施尿素15-17kg为宜,施用不宜太晚。轻施孕穗肥。对水肥充足、有倒伏倾向的麦田不宜施穗肥。苗情长势好,可少施穗肥,每亩用尿素不超过5kg或氢铵不超过15kg。水肥不足,有早衰倾向的小麦应施穗肥,每亩用尿素5-10kg或氢铵15-30kg。同时应喷施0.2%磷酸二氢钾,以快速补充养分,增加粒重,壮秆防倒伏。叶面追肥。每年5月下旬是干热风多发季节,用0.2%磷酸二氢钾叶面喷肥1-2次,间隔5-7天,可有效防治干热风危害。两系杂交小麦-云杂6号2009-08-13信息来源:农村远程信息呼叫系统网视力保护色:【大中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特征与特性:系云南省农科院育成的抗病、高产、优质、广适性杂交小麦优良新组合,2006年10月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审定。该组合弱春性,分蘖力强,前期发育慢,后期发育快;耐寒性好;株高80至95厘米;穗粒数45至55粒;千粒重45至50克;顶芒、白壳、白粒、角质;熟相好,灌浆中后期穗、叶仍维持绿色,成熟前5至7天迅速转色、落黄,茎杆、穗、叶金黄色;生育期143至190天;高抗条锈病,中抗白粉病;丰产性较好;品质达中筋小麦标准;粗蛋白含量百分之12至14,湿面筋含量百分之28至32,面筋指数百分之65至75;产量可比常规小麦增产百分之15以上。运用小麦化学杂交剂使杂交小麦育种去雄不再繁杂2008-09-10信息来源:河南小麦网视力保护色:【大中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杂交小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是小麦生产的一次革命。但杂交小麦的育种过程繁杂而费工,一直制约着这一技术的推广应用。由中国农业大学创制的小麦化学杂交剂BAU-9403,可以有效地解决去雄问题,目前正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的资助下,进行产业化开发。这是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麦化学杂交剂,该药既可用于杂交小麦育种研究,又可用于杂交小麦制种;同时,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具有结构相对简单,生产成本较低和单位面积用量较低,使用成本较低的优势。该成果已于2002年获准中国发明专利权(专利号:ZL98124742.3),并经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审查批准登记。为解决杂交小麦育种中的去雄问题,中国农业大学应用化学系与植物遗传育种系,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行化学杂交剂的合成、筛选及应用技术研究,先后合成7个系列百余个新化合物进行筛选,终于在1994年发现具有优良去雄活性的BAU-9403。其后对BAU-9403的化学、合成工艺、毒理学、分析方法等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在北京、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和陕西等地不同生态条件及不同小麦基因型上就药剂的使用时期、使用剂量等应用技术进行了多年的系统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截至目前,药效试验共计100余个小麦基因型,结果证实在剂量约为0.75kg/公顷下诱导小麦去雄率95%,对雌蕊的可育性无影响。协作单位在不同的小麦生态区使用该剂,同时获得了一批性状表现较好的杂交种或优势组合,如江苏农科院选育出的杨9-引9777在两年的省内多点试验中,比对照扬麦158增产约13%,已被推荐参加省小麦区域试验。此外,毒理学研究表明,原药为低毒化合物;田间残留试验表明,在植物中无残留。适宜地区:云南省海拔1500至2000米地区的田麦、烟后地麦种植。栽培要点:1.在湿度较大的田麦区,注意防治白粉病;在烟地麦区一般正常情况下无需防病,中后期注意防治蚜虫;2.其它栽培同前述[云杂5号]。培要点:杂交小麦栽培原则是:“充分利用个体分蘖优势,形成群体优势”。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