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共产党和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心历史地位服工111班2共产党和国民党抗日战争中的中心历史地位——国民党抗日战争中态度的转变中国抗日战争,日本称其为“日华战争”,西方国家多数称其为第二次中日战争(把甲午战争称为“第一次中日战争”),是指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开始,由日本帝国全面入侵中华民国引发的战争,主战场在中国大陆,两国军队鏖战八年,至1945年9月2日,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在抗日战争的八年中,中国的人民受尽了苦难,但是在这抗战的八年中,我们看到我们的民族已经开始觉醒,我们的国人最终取得了胜利。都说读史使人明智,作为一名理科生,我想从抗日战争不同阶段中国共两党所起的作用做一下对比,在这里重点就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第一阶段1931年—1936年。九一八事变—绥远抗战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对敌政策事变发生后,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以号召人民等待国联和美国为中国“主持正义”为理由,“希望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暂取逆来顺受态度”,实际上向全国人民提出了不抵抗的要求。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要求“中国人民‘安静’,‘等待’‘人道的’国际联盟和‘爱好和平的’美国援助”。于是,张学良对日本的进攻采取了不抵抗政策。9月19日上午8时,日军几乎未受到抵抗便将沈阳全城占领。3东北军撤向锦州。此后,东北各地的中国军队继续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使日军得以迅速占领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绥远抗战1936年春,国民政府对日本的态度已有变化,蒋介石调中央直属部队5个师进入山西,准备进攻长征到达陕北的红军,同时也准备支援晋绥军,抵抗入侵绥远的日伪军。7月,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上表示对日本入侵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并成立国防会议。阎锡山在日军欲取绥、晋的情况下,也提出了“抱着弱国的态度,守土抗战,踢破经常范围,加紧自强”的方针。总结:在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国民党的错误领导和妥协大大增加日军气焰,失去了先机,日军在以后战争中以东北三省为根据地,在中国站稳了脚跟。但是在绥远抗战中国民党的太度却也发生了转变。第二阶段1937—1938卢沟桥事变七七卢沟事变日军发起七七事变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就通电全国,呼吁:“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并且提出了“不让日本占领中国!”“为保卫国土流血!”的口号。蒋介石提出了“不屈服,不扩大”和“不求战,必抗战”的方针。蒋介石曾致电宋哲元、秦德纯(第29军副军长兼北平市市长)等人“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卢沟桥、长辛店万不可失守”。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立即通电全国,号召全民抵抗。4蒋介石也于7月17日发表了关于解决卢沟桥事变的谈话。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国性战争的序幕。广州之战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为封锁中国的海上交通线,配合武汉会战,于1938年10月发动对广州方面的进攻。当时国民政府抽调驻粤军队增援武汉等战场,在广东地区仅留7个师、2个旅,兵力分散且装备落后。1938年至1945年间,中国军队与进犯的日军进行过多次会战,而双方伤亡人数最多的一次战役,当数1938年10月17日至21日的“广(州)增(城)之战”。总结:七七卢沟桥事变,拉来了全国抗战的序幕,至此六年过去,国民党作为中国当时的执政党才开始了全国性的抗战。六年的的时间日军在中国落地生根,最终导致全国性战争灾难,使中国民众蒙受屈辱,国民党责任重大。而共产党在事变发生后的在战争中是否存在实际的作用,但是他们的行动还是大大鼓舞了民众抗日的决心。第三阶段1939—1941南昌会战百团大战第三次长沙会战南昌会战南昌会战,中国军队既未能在防御中守住南昌,也未能在反攻中夺回南昌。但它在军事、政治上的影响,却有积极的一面。南昌会战表明日军虽然占领了武汉三镇,但既未能迫使国民政府屈服,也未能击歼中国军队的主力,更没有摧毁中国广大军民的抗战意志。中国军队不仅继续进行抗战,而且还开始实施战役范围的反攻,这是“七七”事变以来的新发展,同时也证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战略指导上确5有改单纯防御为攻势防御的意图。可惜的是,由于最高决定者和某些高级将领,或是理论与实践脱节,或是缺乏优良的战略战术素养,以致在作战指导和作战指挥上产生不少失误,在造成消耗敌人的同时,过多地消耗了自己,却未能实现自己的战役企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中方认为百团大战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推迟了日军的南进步伐,增强了中国军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百团大战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场局势的改变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中国共产党的声望提高,中国国民党以此改变了对共产党的认识,加强了对共产党的控制,日军在此次战争失利后,加强了军事力度。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下旬~1942年1月中旬的第三次长沙会战(日方称为第二次长沙作战),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盟军方面获得的第一次胜利。就中国战场而言,此战是以武汉会战结束为标志的战略相持阶段中,至1945年5月国军方面获得的最大战役级别的胜利。总结:在这一阶段中国民党有很突出的作用,虽说在一些战术上有些不足,但是作为执政党的他们在正面战场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二共产党在这个阶段也在正面战场发挥了自己的作用。第四阶段1942—1945年浙赣会战湘西会战6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初,国民政府的决策者们认为依赖美国,胜利在望,曾一度表现积极,以攻势作战获得了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但在此次会战之前,太平洋战场上日军连连胜利而盟军则节节败退,特别是美、英的世界战略是“先欧后亚”,对国民政府的有效援助极为微少,因而蒋介石等人保存实力、坐观事态发展的消极抗战思想上升到主导地位。湘西会战湘西会战也称雪峰山战役,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最后一次会战。侵华日军此战目的是争夺芷江空军基地,故又称“芷江作战”。战争起于1945年4月9日,止于6月7日。双方参战总兵力28万余人,战线长达200余公里。湘西会战最后一仗主战场为雪峰山东麓的洞口县的高沙、江口、青岩、铁山一带。战役以日本军队战败而结束。日军伤亡2万7千人,其中死亡1万2498,还有大约1000人被国军围困后失望自杀,日军被全歼一个旅团还有四个联队,一个师团被重创。国军缴获迫击炮43门,榴弹炮13门,山炮5门,重机枪48挺,轻机枪240挺,掷弹筒260个,步枪无数,还得到了日军洋马1650匹(马在山路行走较慢,日军最后只顾人逃命,丢弃了大量马匹)。国军方面伤亡2万660人,其中阵亡7817人(军官823人),比日军伤亡人数的三分之二还少。除此以外,国军还夺得日军军旗90多面(抗战中日军军旗必须死死保住,日军方面的命令是只要还剩一个人就必须保住军旗),并且俘虏日军447人(军官42人)。7总结:湘西会战的结束基本上代表了抗日战争的结束,在抗战八年的初期国民政府少有胜仗,但是最后的几年他们发挥了不少作用,在正面战场上为盟军赢得了时间,拖住了日本的脚步,也为中国人民赢得了属于自己的国土。抗日战争中国民党的表现,应该从“积极的评价”和“严厉的批评”两方面衡量。就积极的评价而言,从战略和战役上,正面战场都是抗日的主战场,国民党曾先后进行了平津、淞沪、晋北、徐州以及保卫武汉等战役,并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表现出一定的抗日积极性。但是对于军事溃败丧失国土,则又不得不提出“严厉的批评。所以评价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还是要全面的从这四个阶段,我们可以看出,国民党在民族的危机关头还是发挥出了其相应的作用,在正面战场上牺牲很大,也为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赢的了,同时国民党的军队也消灭了不少日军。但是作为当时中国的执政党,我们也应看到国民党在其拥有的实力基础上并没有发回出其应有的作用。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公道自在人心吧。(部分材料从网上查的,但是文章的思路及看法是自己的)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