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发布时间:2014-02-20(2014年2月10日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共四川省委十届四次全体会议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结合四川实际,就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问题进行了研究,作出如下决定。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1)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点,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重大部署,全会通过的《决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施政纲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继续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四川是改革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在全国率先探索农村改革,率先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率先进行城市综合改革试验,率先开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30多年来,四川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由国家后方基地向内陆开放前沿的转变,由缺吃少穿向全面小康迈进的转折,城乡面貌发生沧桑巨变,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靠的是改革开放。当前,四川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四川作为西部大省,要大踏步赶上时代发展步伐,走在西部开发开放前列,化解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实现“两个跨越”奋斗目标,根本出路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更大决心和勇气把改革事业推向前进,奋力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2)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全省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为推进四川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解放思想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提。四川地处西部内陆,最大的落后仍然是思想观念的落后,最大的差距仍然是思想解放的差距。必须继续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勇于自我革新,跳出条条框框,大胆试大胆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改革的新路子。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四川“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的基本省情没有根本改变。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来展开,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为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提供体制机制保障,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3)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按照“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探索符合四川实际的改革开放之路,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步伐,努力使经济发展更有活力更有效益更有质量。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规范权力运行,发展人民民主,把治蜀兴川各项事业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巴蜀文化独特优势,充分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四川文化软实力。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社会建设与治理的关系,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共同富裕和长治久安,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系,构建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社会发展机制。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着力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加快建设美丽四川,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必须紧紧围绕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把四川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到2020年,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4)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要求。坚持和发展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坚定不移贯彻中央的新部署新要求,与时俱进推进改革实践。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强化全局意识,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突出问题导向,把改革着力点放在解决矛盾和问题上,抓住关键问题,着力攻坚突破,从人民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坚持积极稳妥,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正确、准确、有序、协调推进各项改革。二、调整优化所有制结构(5)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以规范的董事会为重点的法人治理结构,落实董事会在重大决策、薪酬考核、选人用人等方面的职权。深化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逐步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建立完善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与业绩考核紧密挂钩的任期激励和中长期激励机制,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薪酬水平、职务待遇、职务消费、业务消费。大力推动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发展,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鼓励企业法人和各类投资者按照市场规则,依法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以省属国有骨干企业为重点,支持具备条件的各类所有制企业实现整体改制上市或主营业务上市,大力提升国有企业的资产证券化水平。推进国有企业开放性市场化重组,支持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内部资源整合或企业间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重组联合,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推动国有资本加快从一般性竞争领域退出,引导国有资本重点投向公共服务、重点行业、关键领域等,破除各种形式的行政垄断。优化国有资产监管体系,推动由管资产向管资本为主转变,加快国有资产监管的地方性立法进程,推进国有经营性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6)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根据不同国有企业功能,确定合适的国有股权比例。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国有资本投资项目。鼓励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7)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具体办法,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债券融资、技术创新、跨国经营。健全非公有制经济服务体系,认真落实和不断完善财政、金融、税收、信用担保、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政策。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扶持中小企业孵化园建设,引导更多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促进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家财产和合法权益。三、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8)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制定负面清单,实行“非禁即入”,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放宽经营场所登记条件,实行“一址多照”“一照多址”制度。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削减资质认定项目,实行先照后证,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加强市场监管体系建设,清理和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地方保护政策。积极推动社会征信体系建设,建立企业资信、个人信用、行业诚信数据库,建设全省统一的社会信用信息平台,探索建立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9)推进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大力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配置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深化土地要素配置和差别化用地机制改革,建立单位生产总值用地量下降与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分配挂钩制度,推进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年限管理制度改革,建立低效利用土地退出机制。深化矿产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竞争有序、公开出让矿业权制度。推动能源市场开放,调整市场结构,引入竞争机制。逐步建立天然气市场化定价机制,推行生产领域以能耗为标准的阶梯电价政策,开展流域用水、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和水权交易制度改革试点,建立居民生活用气、用电、用水阶梯价格制度。(10)加快金融改革创新。推进以成都为主要载体的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坚持服务“三农”方向,探索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新模式,加快省农村信用联社服务职能转型,推进县级联社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加快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支持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或投资入股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分类推进城市商业银行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改革,有序发展社区银行、村镇银行和农村资金互助社。支持组建地方金融控股集团,组建市(州)金融法人机构。支持国际性、全国性金融机构进入四川。推进融资租赁公司、财务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和信托公司改革发展。加快产业基金、风投基金等私募股权发展。探索组建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推进保险业改革,开展地震、洪灾等巨灾保险试点,创新农业保险产品和机制,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促进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直接融资。推动区域性产权交易中心建设,成立成都(川藏)股权交易中心。推动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金融等多种新型金融业态聚集和发展。加快培育金融中介服务机构,积极引进境内外战略投资者。明确地方金融监管职责,完善监管体系,提高风险防范和处置水平。(11)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加快投资领域简政放权,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涉及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项目外,政府不再审批企业投资项目,重点强化节能节地节水、环境、技术、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创新民间投资机制,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金融服务和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养老健康等领域。允许民间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支持省投融资平台与政策性金融机构开展城镇化投融资合作。加强和改进投融资统计监测工作,完善投融资信息发布制度,建立健全投融资风险预警、防范体系和后评估机制。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12)合理构建政府职能体系。加强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宏观引导和统筹协调功能,健全以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以财政、金融、产业、价格等政策为支撑的调节体系,改善经济调节方式,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调节经济活动。推行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加快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积极推广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向社会购买。(13)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努力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政府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转变,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转变。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合理调整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统筹党政群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