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杭州市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改善民生破解“七难”建设“生活品质之城”的决定(2007年12月12日中国共产党杭州市第十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2007-12-14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实现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市委十届三次全会就改善民生、破解“七难”、建设“生活品质之城”作出如下决定。一、切实增强进一步破解“七难问题”的紧迫感、责任感(一)进一步破解“七难问题”是我市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实际行动。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一个鲜明特点。党的十七大报告高度重视民生问题,明确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强调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充分彰显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崇高理念,也是党中央亲民为民、求真务实,切实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生动体现。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落实中央围绕改善民生提出的一系列新要求,把破解“七难问题”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大举措来抓,以克难攻坚、义无反顾、决战决胜的精神,夺取破解“七难问题”的更大胜利。(二)进一步破解“七难问题”是我市改善民生的总载体。改善民生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应尽职责;破解“七难问题”是我市解决民生问题的总载体、总抓手,开辟了既具有杭州特色又具有普遍意义的改善民生的杭州模式。过去6年,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始终把破解“七难问题”作为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各级各部门的共同任务、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拥护。各级各部门必须一以贯之、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同时要根据形势的变化,把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纳入破解“七难问题”范畴,不断充实内涵,加大工作力度,使破解“七难问题”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不断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三)进一步破解“七难问题”是建设“生活品质之城”的着力点。建设覆盖城乡、全民共享的“生活品质之城”,要求我们既要关注城市居民,又要关注农村居民;既要关注本地居民,又要关注外来创业务工人员;既要关注全体市民生活品质的整体提高,更要关注困难群众、弱势群体、低收入阶层生活品质的明显改善。“七难问题”与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息息相关。破解“七难问题”既是共建“生活品质之城”的重大举措,更是全市人民特别是农村居民、外来创业务工人员和困难群众、弱势群体、低收入阶层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重要保障。各级各部门必须从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高度,以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目标、新的力度,抓好破解“七难问题”各项新举措的落实,让全体市民共创生活品质、共享品质生活。二、进一步破解“七难问题”的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健全机制、常抓不懈,以最大决心、最实举措、最优政策、最好作风、最强合力,努力在破解“七难问题”上求得新突破,确保我市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继续走在前列,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好处,让全体人民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二)基本原则。总结过去6年破解“七难问题”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必须始终坚持以下4条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以群众利益为第一追求、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人文关怀去“破七难”,做到“破七难”为人民、“破七难”靠人民、“破七难”成果由人民共享、“破七难”成效让人民检验。——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全面把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探索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破七难”新理念、新思路,以理念、思路的创新推动体制、机制、工作、服务的创新,为“破七难”不断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坚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整合资源是“破七难”重要的工作方法。要始终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发挥“破七难”各领导(协调)小组牵头抓总作用,调动各方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整合资源,做到统筹兼顾,实现政府主导力、企业主体力、社会推动力“三力合一”,形成“破七难”的强大合力。——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干在实处是我们工作的良好作风,走在前列是我们的目标追求。要始终坚持敢干大事、干成大事的胆略和气魄,克难攻坚、争创一流,敢于负责、求真务实,常抓不懈、一抓到底,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做到既量力而行,更尽力而为,使我市“破七难”各项工作在全省、全国领先,以实绩赢得人民的信赖和拥护。(三)主要目标。破解“七难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任务,必须着眼长远、明确目标、统筹安排,力求年年有突破,到2010年取得重大进展,让全体市民生活品质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农村居民、外来创业务工人员和困难群众、弱势群体、低收入阶层生活品质有明显改善。到2010年破解“七难问题”的主要目标是:1、破解“困难群众生活就业难”。“城乡统筹、全民覆盖”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养老保障体制基本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完善,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全市60%以上社区基本达到充分就业社区标准。“春风行动”从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转向提高困难群众的生活品质,实行城乡一体化帮扶,就业和帮扶救助机构网络健全,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和工作“六到位”。困难群众能就业、有收入、基本生活有保障,真正做到“不让一户家庭因生活困难而过不下去”。2、破解“看病难”。“四改联动”进一步推进,医疗保障实现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人均期望寿命接近80岁。医疗资源配置合理,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健全,居民15分钟就医圈形成,在市属医院看病的挂号时间一般不超过5分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额达到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以上,实现“医疗质量上去,看病费用下来”、“小病不出社区,大病确有保障”。3、破解“上学难”。全市城乡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教育资助体系完善,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杭就学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有地办学、有钱办学、有人办学、有章办学”机制不断健全。名校集团化战略进一步推进,全市优质义务教育和优质高中教育覆盖率分别达到75%和80%,等级幼儿园在园幼儿人数覆盖率达到85%以上,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参与面达到98%以上,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青少年校外教育和“第二课堂”建设不断推进,实现“让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4、破解“住房难”。多层次、多元化的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基本实现城市低保标准两倍以下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应保尽保”,基本满足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购买或租赁经济适用住房。危旧房改善基本完成,公建基本配套、设施基本齐全、房屋安全有保障。市区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超过25平方米,农村困难群众住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实现“居者有其屋”。5、破解“行路停车难”。地铁一期建设进展顺利。以地面公共交通为主的城市公交优先运行体系基本形成,公交平均营运速度达20公里/小时,建成区两点间公交可达时间不超过50分钟,道路通行能力提高,市区停车泊位明显增加,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和无障碍行走环境得到改善,市民交通行为规范,人民群众出行、停车安全有序。6、破解“办事难”。服务型政府建设进一步推进,审批行为规范,审批事项减少,办事程序简化,力争平均承诺办结时间比法定时间提速50%以上、实际办结时间比承诺办结时间提速30%以上、按时办结率98%以上,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市、区县(市)、街道(乡镇)三级建成“体系健全、组织完善,流程优化、程序简便,服务规范、管理科学,亲民便民、高效快捷,公开透明、监督有力”的公共服务体系,人民群众“办得了事、办得好事”。7、破解“清洁卫生难”。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基本形成。城乡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全覆盖,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市主要水系监测断面水质三类以上比例达到70%,城市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二级标准天数超过300天,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80%以上,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年均下降4.4%,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分别削减15.1%和15%。农产品农药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食品加工规范有序,市场食品稳定可控,餐饮消费清洁安全。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花更艳,老百姓吃得上安全放心的食品、喝得上干净的水、呼吸得上新鲜的空气、看得到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城市清洁、清静、绿色、亲水、无视觉污染,杭州市区基本打造成“国内最清洁城市”。三、进一步破解“七难问题”的主要举措(一)破解“困难群众生活就业难”1、建立“城乡统筹、全民覆盖”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养老保障体制。按照“城乡统筹、全民覆盖,一视同仁、分类享受”的原则,以提高覆盖面和参保率为重点,建立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工医疗保险、医疗困难救助等在内的多层次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包括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农村居民养老保险、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老年居民生活保障等在内的多层次基本养老保障体系,形成统一的领导、管理、服务体制,实行城乡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制度的衔接打通,增强可选择、可转换功能,降低有关参保准入门槛,扩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村居民、外来创业务工人员和困难群众、弱势群体、低收入阶层的政策受益面,实现我市城乡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和保障各类人员基本养老生活的总体目标,使我市基本医疗保障和基本养老保障工作在全省、全国领先。2、提高困难群众参保能力。对持《杭州市困难家庭救助证》或二级及以上残疾证的城镇户籍人员以及城镇孤儿、“三无”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其个人应缴纳的医保费由政府全额补贴。对持《杭州市困难家庭救助证》的农村户籍人员以及农村五保户、“三老”人员、重点优抚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其个人缴费部分由政府全额补贴。对孤寡老人或持《杭州市困难家庭救助证》、二级及以上残疾证参加城镇老年居民生活保障的,个人免予缴费,所需费用由政府全额补贴。放宽城镇老年居民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障的户籍年限,降低准入门槛。对持《杭州市困难家庭救助证》参加农村居民养老保险的,财政给予补贴。城镇个体劳动者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困难的,允许参加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允许农村居民参照城镇个体劳动者缴费办法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3、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好低保标准调整工作,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在巩固老城区“四级救助圈”、解决好“边缘群体”和“夹心层”问题的基础上,健全萧山、余杭和5县(市)“三级救助圈”,推进劳动保障和帮扶救助组织网络向农村延伸。进一步放宽残疾人员申请低保的条件,凡是未婚、离异或丧偶的成年精神残疾人员和智力残疾人员,可由本人或其亲属提出单独低保的申请,不受其原供养人年龄限制。继续加大城镇“三无”和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工作力度,对他们进入各类养老机构进行入住补助,全市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稳定在90%以上,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稳定在85%以上。建立健全农村无社会保障老年人生活补贴制度。4、深化“春风行动”。充分发挥“春风行动”作为我市破解“困难群众生活就业难”总载体的作用,健全动态管理、职业培训、就业援助、社会共建、帮扶保障的工作机制,实现从人性化帮扶向制度化帮扶、人性化操作转变,做到困难群众“出现一个发现一个,发现一个帮扶一个,帮扶一个解决一个”。做好资金募集和实物捐赠工作,适时、适度提高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