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决定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决定(2011年4月21日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通过)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发展的最新要求,进一步动员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全面落实“六个注重”,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特作如下决定。一、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伟大实践上来1、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发展的最新要求。江苏经济社会发展一直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关注和倾心指导。去年底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调整时,胡锦涛总书记要求江苏继往开来,坚持“两个率先”,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今年全国人代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殷切期望江苏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紧紧扣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要求我们注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重加强自主创新,注重发展现代农业,注重加强文化建设,注重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注重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高屋建瓴,内涵丰富,为我们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勾画了总体框架,指明了前进方向,增添了强大动力。全省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作为一项重大任务,通过集中培训、巡回宣讲、舆论宣传等多种形式,深刻认识江苏“十二五”发展的主题主线、“两个率先”的丰富内涵、“六个注重”的工作要求,把握精神实质,增强社会共识,切实把全省上下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最新要求上来,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生动实践上来。要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动力,继续深入解放思想,既继承发扬行之有效的好思路好做法好经验,又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再创一个黄金发展期,把江苏建设得更加美好,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2、丰富“两个率先”新内涵、提升“两个率先”新标准。今后五年,是我省全面实现“第一个率先”、向“第二个率先”迈进的关键期,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必须根据中央的新要求、发展阶段的新变化、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进一步丰富“两个率先”的内涵,提升“两个率先”的标准,使江苏的“两个率先”不仅体现为发展进程率先,而且体现为发展水平领先。——发展更科学。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动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显著提升科技创新驱动力、消费需求拉动力、现代产业体系支撑力,显著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社会更和谐。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努力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人民安居乐业,使整个社会既保持和谐稳定又充满创造活力。——文化更繁荣。发挥文化教育人民、引导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强化宣传思想文化主战线、主阵地、主力军地位,加快建设文化凝聚和引领力强、文化事业和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的文化强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生态更文明。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生态省和绿色江苏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不断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效破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江苏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人居环境更优美。——人民更幸福。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人民群众生活每年都有新改善、幸福感普遍都有新提升。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确保2015年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为202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按照“两个率先”的新内涵新标准,研究制定我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引导苏南等有条件地区不失时机向“第二个率先”迈进。3、落实“六个注重”要求,重点实施“八项工程”。在新的起点上开创新局面,夺取新胜利,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协调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抓住关键环节,创新工作举措,重点实施转型升级工程、科技创新工程、农业现代化工程、文化建设工程、民生幸福工程、社会管理创新工程、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党建工作创新工程。要把实施“八项工程”作为贯彻落实“六个注重”的实际行动,作为组织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抓手,作为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重大举措,逐项落实工作责任,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举措,加强检查考核,以“八项工程”的实际成效,推动“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推动江苏各方面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4、把又好又快发展作为推进“两个率先”的根本任务。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推进“两个率先”的进程中,必须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紧紧扭住经济建设中心不放松,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推动全省综合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坚决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集聚集约发展水平,努力形成创新驱动为主、扩大内需为主、服务经济为主的发展新格局。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有机统一,正确处理速度、结构、质量、效益关系,正确处理稳增长、调结构、防通胀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既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又为更长时期又好又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5、把创新驱动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牢固确立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的理念,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教育强省和人才强省建设,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打响“江苏创造”品牌,切实把经济发展转入主要依靠创新驱动的轨道。紧跟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步伐,立足市场需求变化,围绕江苏产业发展方向,加大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力度,既抢占技术制高点,又提升市场占有率。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紧密结合,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促进更多的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全面推进发展理念、体制机制、社会管理等各方面创新,真正使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6、把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实现“两个率先”的重要内容。适应发展方式深刻变化、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新趋势,更加重视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健全科学决策机制,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增强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提高平安江苏、法治江苏建设水平。7、把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追求。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总结基层新鲜经验,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凝聚民心民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改革发展成果真正落实到富民、惠民、安民上。二、进一步明确战略重点和举措,在新的起点上开创“两个率先”新局面8、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深入实施产业升级“三大计划”,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服务经济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融合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与扩大居民消费相互促进,服务业集聚区与开发园区配套建设,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促进服务业比重提高、结构优化、竞争力提升,确保“十二五”末全省服务业比重提高到48%,中心城市和苏南地区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重点推动六大新兴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光电、智能电网等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快突破一批制约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重大产品,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的创新型龙头企业,尽快把新兴产业培育成为我省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或先导产业。大规模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实施品牌和质量战略,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加强技改、做大做强,加快向产业链两端延伸、价值链高端攀升,提高产业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加快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突出综合交通大通道、大枢纽建设和江北铁路网建设,加强水利、能源、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有力保障。9、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抓住“人才”和“投入”两个关键环节,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搭建平台、健全机制、创新政策,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培育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创新型企业,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全面实施教育、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深入推进“十大人才工程”建设,围绕重点产业和科技优先发展领域的需要,在全球范围广泛引进国际化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加快培养具有战略眼光的高素质管理人才和紧缺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强化人才服务体系和创业载体配套建设,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出成果。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推动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促进创业投资、风险投资加速发展,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科技投入机制,实现政府引导性投入稳步增长、企业主体性投入持续增长、社会多渠道投入大幅增长,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五年实现翻一番,“十二五”末占GDP比重上升到2.5%。进一步优化区域创新体系的空间布局,高水平建设南京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积极推动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型城市和科技园区建设,打造沿海科技走廊,培育苏中苏北特色创新基地和创新型企业集群,促进科技资源与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创新型企业有效结合,把我省的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10、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把“三农”发展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加大投入、创新驱动、市场推动、品牌带动、人才保障多管齐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提高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水平,加快构建以现代装备为基础、现代科技为支撑、现代经营为特征,劳动生产率高、土地产出率高、综合效益高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到2015年苏南有条件地方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完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批省级农业产业园区、一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县、一批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提高工业对农业的反哺能力,不断增强“三农”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加快构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现代农民。11、促进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深入实施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制订出台具体方案,进一步明确重点,分解目标,落实责任,确保如期实现。重点突出农民、企业职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四个群体”,尤其要把农民增收作为重中之重,继续推进农业、创业、就业、物业“四业”增收,在推动农民转市民、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发展农村股份合作、促进集体资产增值等方面加大力度,确保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积极拓宽“五大增收渠道”,把充分就业作为民生大计,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问题,普遍实行工资协商制度,逐步提高职工工资水平,以稳定和扩大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鼓励和支持群众创业,优化创业环境,强化政策支持,引导个体经济、民营经济加快发展,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让更多有条件有能力的人通过创业增加经营性收入;扩大居民投资领域,拓宽个人理财渠道,鼓励居民依法投资经营,使分红、租赁等财产性收入更快增长;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保障标准和统筹层次,推动城乡、区域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