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实施意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实施意见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开创甘肃教育事业发展的新纪元,推动全省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提出如下意见。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认识统一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1.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地位。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我省经济发展缓慢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文化教育基础薄弱,劳动力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不高。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解放思想,转变教育是纯消费性事业、对教育的投入是消费性投入的旧观念,树立教育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对教育的投入是最重要、最有效的基础性投入的新观念。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使甘肃教育事业近几年有一个大的发展,努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这是实现我省经济跨越式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需要,是振兴甘肃的必由之路和根本前提,也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是党中央在世纪之交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建国50年来,我省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由于多种因素,全省教育发展很不平衡且水平较低,教育观念、体制、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还比较落后,影响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现代化建设创新人才的需要,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为此,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腾飞的高度出发,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构建一个与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充满生机活力、面向21世纪的教育体系。必须对教育体制、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全方位改革,纠正和克服重智育轻德育和其它各育、重书本轻实践和运用、重分数轻动手和创新能力、重少数尖子学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思想和做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3.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素质教育要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方面要有不同的内容和重点,相互配合,全面推进。我省是一个地处西北的多民族省份,实施素质教育还要体现地区和民族特点。二、深化体制改革,加快事业发展,构建面向21世纪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教育体系1.从我省实际出发改革教育体制。坚持走多元化办学、多渠道投资的路子,逐步形成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繁荣局面。坚持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快速协调发展的方针,拓宽人才成长的道路,构建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立交桥。坚持教育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方向,围绕经济发展战略调整教育结构,密切教育与经济、科技的结合,使教育在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坚持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进一步简政放权,扩大地县政府对教育的决策权和管理权,强化统筹力度,促进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使教育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2.大力推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进程。各级政府特别是县、乡政府要按照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坚持把“两基”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和首要目标,切实担当起这一历史责任。到2000年,全省83个县(市、区)基本完成“普初”任务和达到省颁扫盲标准,60个县(市、区)基本实现“两基”目标;2005年前,全省基本完成“普初”和达到省颁扫盲标准,74个县(市、区)实现“两基”目标;2010年,全省实现“两基”目标。建立健全对已实现“两基”县的巩固提高工作的复查评估制度,进一步巩固成果,提高普及质量和水平。要从实际出发,改造和充实薄弱学校,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整体办学水平。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扶持力度。增加对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投入。加强省内相对发达地区和高等、中等专业学校、城市示范性中学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口帮扶工作。省级扶贫开发资金的15%用于发展老少边穷地区的义务教育。提倡和鼓励省级行政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扶助老少边穷地区的特困生。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入学率低、辍学率高的问题。坚持抓好少数民族牧区寄宿制学校建设,坚持“双语”教学,在学好民族语文的同时,必须学好汉语文,有条件的地方要开设外语课。3.大力发展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各级政府在确保“两基”目标的前提下,要充分重视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从实际出发逐步扩大高中阶段的招生规模,努力在全省的城区和经济较发达地区率先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已经实现“两基”的地方要逐年提高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初中毕业生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习机会。高中阶段教育,要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形成合理的中等教育结构,防止出现新的不平衡和结构失调。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总体规模。在2010年以前,根据结构布局需要和条件,力争在专科学校的基础上改建2-3所本科学校;选择部分条件较好的成人高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改建成职业技术学院;大力发展远程教育、自学考试等社会化、开放式的高等教育。到2010年,全省高等教育适龄青年毛入学率由现在的5.6%提高到12%以上,尽可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4.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发展民办教育的有效途径和办学形式,凡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办学形式,均可大胆试验。在国家政策规定范围内,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适当放宽开办标准,简化审批手续,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大力发展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民办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鼓励兴办民办普通高中和普通高等学校;在保证适龄儿童、少年能就近入公办小学和初中的前提下,可以设立民办小学和初中;积极发展以社区为依托的、公办与民办相结合的学前教育。允许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薄弱学校,经学校主管部门批准,在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通过国有民营、股份合作等形式,进行改制和改造,吸纳社会资金,促进学校发展。边远地区在校学生在30人以下的村办教学点可进行集体所有,个人承办的试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社会力量办学创造良好环境。允许民办学校接纳社会助学和学生家庭自愿对学校建设提供赞助,专项用于校舍建设和教学设备的添置;允许民办学校以股份的形式筹措办学经费,也可向各级金融机构贷款筹措学校建设经费;民办学校建设在征用土地和减免各种税费等方面享受与公办学校同样的优惠政策;民办学校教师在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评优选模等方面享受与公办学校教师同样的待遇;民办高校和中专在招生录取上与公办学校同等对待。各级政府对成绩显著的民办学校及其举办者、管理者予以表彰奖励。5.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高等教育要通过“共建、调整、合作、合并”,逐步理顺管理体制,优化资源配置,从根本上改变我省高等教育学校规模小、专业重复设置、资源配置不合理、办学水平不高的状况。加强普通高校与成人高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联合办学,在此基础上,促进成人高校和中等专业学校与普通高校的合并。在继续鼓励和支持部门、行业办好各级各类教育的同时,要求部门、行业、企业办的高、中等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主动参与地方统筹,在教育发展规划和教育资源利用上淡化隶属关系,实现资源重组和合理配置,为地方和行业经济建设服务。制定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宏观管理和调控政策。成人中专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实行指导性计划;有条件的专科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经省教育行政部门授权,可自主设置和调整专业,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完善有关制度使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通过参加自学考试接受高等教育;允许普通高中非毕业年级学生转入职业高中就读;职业技术学院可采取多种方式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允许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报考普通高等学校;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经过一定选拔程序可以进入本科高等学校继续学习;有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经批准可以设立五年制高职班;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逐步实行弹性的学习制度,放宽招生和入学的年龄限制,实行学分制,允许分阶段完成学业。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挖掘潜力、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进一步精减机构,改革分配制度,实行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加大学校后勤改革力度,逐步剥离学校后勤系统,实现后勤工作社会化。鼓励学校和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产业,为学校提供后勤服务。6.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建立教育成本分担机制,逐步提高学杂费在培养成本中的比例,较大幅度提高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标准,并实行优质优价。加强对教育收费的管理和监督,严禁乱收费和不合理开支。7.进一步深化学校科技体制改革。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和企业以及科研院所的合作,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建立科技企业,鼓励企业在高等学校建立研究和人才培养机构,鼓励高等学校在企业建立教育实习、技术开发和联合培养人才基地。支持高校与企业、融资机构等联合成立高科技股份公司。采用多种形式,密切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关系,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加快实用科技成果向企业的转移。在高等学校建设一批既出人才、又出成果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基地和技术开发(工程)中心,为创新体系建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大力促进农村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统筹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农科教结合,使农村教育切实转变到主要为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上来。把文化知识教育和扫除文盲与实用生产技术培训结合起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培训形式,抓紧培养一大批农村急需的实用技术推广人才、乡镇企业管理人才和医疗卫生人才。继续推进城市教育综合改革,城市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要通过多种方式,为加快提高劳动者素质,为转岗、分流、下岗职工再就业提供教育培训。三、改革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建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伦理道德以及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中国近代史、基本国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使德育工作切实得到加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强体育教学和群体活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加强音乐、美术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生产劳动和实践教育,使其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增长才干,掌握技能,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减轻中小学生负担为突破口。要积极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减轻课业压力。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各科合格率,减少留级,控制复读。要加强教学用书的管理,严格控制学生用书的种类和数量,建立健全规范的中小学用书管理制度。要保证学生充足的休息和文体活动时间,严格按国家规定的课程方案、课程计划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