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老一代革命家的人格风范12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共产党老一辈革命家的人格风范这一讲的题目是中国共产党老一辈革命家的人格风范,大家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们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工作。加强党性修养,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学习老一代革命家的人格风范,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邓小平、陈云为代表的老一代革命家,不仅为国家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以其崇高的人格风范,为我们党和中华民族,树立了道德丰碑。见贤思齐,学习他们的崇高人格风范,汲取他们的人格精神,对于新形势下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具有重要意义。老一辈革命家的人格风范内涵非常丰富,经过研究,我们认为可以把它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第一个方面,理想信念,第二个方面,勇于担当,第三个方面,严守纪律,第四个方面,廉洁奉公,第五个方面,道德情操。我想就这五个方面,展开来给大家讲述下,首先第一个方面,理想信念。一、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是支撑共产党人坚定事业信心的动力源泉。老一代革命家都具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都有崇高的理想,并以他们光荣的一生坚守自己的理想信念。当然大家知道,共产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它不会在我们头脑中自发的形成,只能是我们实践主体在不断追求进步,探寻真理的过程中才能得到,老一代革命家应该说都是追求进步,探寻真理的典范。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就有远大的志向。本来他的父亲一直希望他能子承父业,在家管理农田干农活,同时做点小生意,这样也能养家糊口,过上温饱的生活。但毛泽东不甘心就局限于韶山的小天地,同时当时社会中许多不公平的事情,使他很同情贫苦农民的遭遇。他希望继续读书,到更广阔的天地去,探索新知,追求真理。开始他的父亲并不同意。但他做了很多努力,请自己的老师还有亲朋长辈做父亲的工作,教过他的先生都说毛泽东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应该继续深造。终于使父亲同意自己去长沙读书。离开家乡韶山的时候,他写下这样一首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表达出他追求进步,追求真理的这种志向。当他到达长沙之后,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期间,生活条件很艰苦,但毛泽东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去,晚睡早起。毛泽东当时的同学都知道,如果有事要想找毛泽东,要么在运动场,要么在自习室,要么在阅报室。他如饥似渴地寻求各种知识、各种真理。在第一师范的良好校风和德才兼备的教员的影响下,比如像杨昌济,像徐特立等。毛泽东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毛泽东十分欣赏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顾炎武的一句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把救国救民作为自己理应承担的责任。把“反军阀反帝国主义”,“改造社会”,作为人生的崇高理想。同学们称赞毛泽东“身无分文,心忧天下。”1917年他在致友人的信中说,大同者,吾人之鹄也。也就是谋求人类全体的幸福,实现世界大同。正是这种宏大的抱负,凌云的壮志,激励着毛泽东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终于成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多年以后,当毛泽东回忆起在第一师范的日子时,他说:“我在第一师范学校读了近五年的书……我在这里度过的生活中发生了很多事情,我的政治思想在这一时期开始形成。我也是在这里,获得社会行动的初步经验的。”应该说年轻时代的毛泽东就显示出他异于常人的这种追求真理的这种欲望。青年时代的周恩来也具有追求真理的这样一个目标,大家都知道,少年时期的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当时他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读书时,目睹了国家的贫弱,目睹了中国的百姓在自己的国家却备受外国人的欺凌,也听到很多国家受侵略,人民遭屠杀的事件。社会的黑暗使少年周恩来深切地感受到国弱,则民弱;国强,则民强。激发了他强烈的爱国思想。所以他发誓要治国,从小就树立了要振兴中华的远大志向。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读书的时候,周恩来非常勤奋。他博览群书,写了多篇爱国文章,他的爱国思想在校园里引起了轰动。后来又到日本,到法国去留学。去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他曾有一首诗,鲜明地表达出他的志向,“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这首诗的大致意思是:气派豪迈的歌刚唱完,便东渡日本,为挽救国家危亡而精心研读各种科学,十年苦读是想为祖国和人民干一番大事业,即使目标达不到,理想无法实现,投海殉国也是英雄。也显示出他追求真理一往无前的这种精神状态。周恩来,毛泽东这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追求真理的崇高理想,应该说属于当年那一代有志青年的共同志向。当然,追求共产主义的真理,追求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需要接触马克思主义的原著,在当时,这一批年轻人怎么接触到原著的呢,这就是当时有很多人在做翻译马克思的原著这个工作。这其中由陈望道先生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可以说就是当时有志青年的指路明灯。影响了很多人。1920年前后,陈望道先生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的中译本,当时他在浙江义乌老家进行了这项工作,他非常投入废寝忘食,他的母亲见自己的孩子非常辛苦,就专门端来了粽子和红糖,希望陈望道在翻译之余,能够蘸点红糖吃点粽子,补补身子。结果由于他非常投入,拿起粽子来,蘸着自己的墨汁就吃了,结果弄得满嘴都是墨水。他的母亲看了以后,哭笑不得,问陈望道先生甜不甜,陈望道说,甜、甜。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讲话里面,专门谈到了这件事,他说这种甜就是信仰之甜,我们共产党人的信仰,它的味道是甜的,正是有这种甜,所以在以后的革命战争年代,我们的共产党员才能够为此历尽千般苦、受尽万般难而不悔。毛泽东在1936年,长征到达陕北之后,在接受美国记者斯诺前来采访的时候,专门谈到,共产党宣言对他的影响。他说当时有三本书特别深刻的印在我的脑海里,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其中一本就是《共产党宣言》。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对主义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之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刘少奇也曾回忆到:“那时我还没有参加共产党,我在考虑入不入党的问题。当时我把《共产党宣言》看了又看,看了好几遍......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最后决定参加共产党,同时也准备献身于党的事业。”邓小平1992年在南方访谈中也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因为受到共产党宣言的影响和鼓舞,成千上万的革命者,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除了这些共产主义著作,当时先进的共产主义者,当时我们党的创始人,对毛泽东的影响也非常大。因为我们共产党人,走上革命的道路,为共产主义而奋斗,是需要找到组织,需要有先进人物来引领的。当年毛泽东就是受了我们党的创始人,陈独秀、李大钊的指引。毛泽东也对斯诺这样说过,陈独秀和李大钊这两人都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出色的领导人,我在李大钊手下担任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的时候,曾经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方向发展。我在这方面的兴趣,陈独秀也有帮助。在我一生当中可能就是在这个最关键的时期,陈独秀那些表明自己信仰的话,留给我深刻的印象。这说明,在1920年前后毛泽东就已经树立了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这样一个目标,所以他受陈独秀、李大钊的委托回到了湖南长沙,就开始筹建党的组织。在此前后周恩来等人,也陆续确立了共产主义的信仰。1922年,在法国留学的周恩来在给同学的一封信中专门谈到了自己的信仰问题、主义问题。这也是当时那一代有志青年,经常探讨的大问题,探讨的是主义问题,救国救民问题。周恩来在信中是这样说的,他说主义问题我现在再郑重地说明一句,就是当信共产主义的原理和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两大原则。他说我认识共产主义确实比你们晚,一来天性富于调和性,二来我求真的心又极盛,所以直到去年秋天,才确定了目标。周恩来说我认定的主义是一定不变了的并且很坚决地要为它宣传奔走。应该说周恩来是说到做到,在此后的50多年里,他一直为此而矢志不渝而终生奋斗。这一点对于国外研究者来说,印象也比较深刻。有一位英国学者叫迪克.威尔逊他在他的著作里专门谈到,他说周恩来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是真诚的,正如他对中国的感情,和他那持久的人性也是发自内心的一样,这使得他在20世纪所有领导人中显得十分突出。威尔逊就说如果周恩来没有远大的理想,没有坚定的信念,那么当年他非常年轻,就已经成了著名的国民党要人,成了著名的新军阀,物质生活非常优厚,也没有必要后来冒着生命危险,去组织发动南昌起义,我觉得这个话是非常中肯的。当然,选择理想信念是不容易的,而坚持理想信念更为不易,特别是在中国革命的过程当中,由于革命任务非常繁重,革命形势极其严峻,很多革命者,为了自己的理想信念而最后壮烈牺牲,从1927年3月至1928年上半年,全国有31万余人牺牲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屠刀之下,其中有26000余名共产党员,包括罗亦农、赵世炎、陈延年、陈乔年、李启汉、萧楚女、邓培、向警予、夏明翰、张太雷等革命家在内。既使是面对死亡的考验我们老一代的革命家们也坚守信念,毫不动摇,从容赴死。像李大钊,当年李大钊被奉系军阀逮捕之后,最后是推上了绞刑台。在面对牺牲的一刻,我们党的创始人是怎样的呢,当时的报纸报道是这样说的,李大钊态度极从容,毫不惊慌着灰布棉袍青布马褂,俨然以共产党领袖之气概,从容赴死。我们党的创始人这种大义凛然,这种神态是跃然纸上。还有我们非常熟悉的一首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被捕入狱之后,敌人先是劝降,说只要他放弃信仰共产主义,就一定亏待不了他。夏明翰毫不含糊地回答说:“我可以牺牲我的生命,决不放弃我的信仰!”于是敌人又对他来硬的,用尽各种刑法,直把他折磨得遍体鳞伤,血肉模糊。可是,对于胸怀共产主义理想的夏明翰,皮肉的痛苦不能动摇他革命的坚强意志。敌人对夏明翰实在没有办法,决定杀害他。敌人把夏明翰押到刑场的时候,夏明翰昂着头,挺着胸,一边大步往前迈,一边高唱《国际歌》。然后英勇就义。我们早期的共产党人,像夏明翰、像澎湃、像恽代英,像刘志丹、像方志敏。早期的革命家应该说有很多出身于大地主,大士绅家庭。但为了自己崇高的理想,他们背叛了了自己的阶级和出身,放弃了优裕的物质生活,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最后也为革命壮烈牺牲。他们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信仰,选择了共产主义,并为了坚守信仰,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就像孟子所说,生我所欲也,义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在中国革命的过程当中,为了革命,为了理想,为了信念,有的革命者是毁家纾难,整个家庭都为革命做出了牺牲和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讲话里面,曾经谈到毛泽东同志一家为革命牺牲了六口;徐海东大将为革命整个家族牺牲了七十多人;贺龙元帅的贺氏宗亲为革命牺牲了2050人。1934年当徐海东同志带领红军,从鄂豫皖根据地长征的时候,整个家族已经牺牲了六十多人。到达陕北之后,斯诺来采访他,徐海东向他谈起自己的家族,已经死了六十多口人,斯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以为自己听错了。后来不断追问,最后才明白,确实牺牲了六十多口人。他也明白了中国革命的残酷性,也了解了中国革命。应该说我们革命的胜利,就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他们的鲜血铺就的。所以在建国之后,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我们的革命为什么会成功,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信念,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应该说这点到了问题的实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理想信念的教育工作。在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讲了这一方面“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他说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缺了钙人就会得软骨病,所以我们要不断地补钙。他还曾经说过,中国革命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应该说刚才我们讲到的这些,都生动地体现了这一点,通过学习党的历史,通过学习我们党的革命史,确实能增强我们的理想信念。这是老一辈革命家人格风范第一个方面的表现。第二个方面,勇于担当。二、勇于担当老一辈革命家崇高的人格风范还表现在他们具有敢于担当的使命情怀,公而忘私。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敢于担当的优良传统。从《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到(宋代)张载的“为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