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语文基础知识答案好题收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二)请品读这篇文言寓言故事,完成11-14题(14分)鹦鹉灭火有鹦鹉飞集①他山,山中禽兽辄②相爱重。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乃入水濡③羽,飞而洒之。天神言:“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④!”对曰:“虽知不能救,然尝侨⑤是山,禽兽行善,皆为兄弟,不忍见耳。”天神嘉⑥感,即为灭火。注释:①集:停留②辄:总是③濡:浸④何足云也:(你洒的这点水)怎么能扑灭火呢。⑤侨:寄居⑥嘉:赞美,嘉奖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6分)①山中大火..大火:②乃.入水濡羽乃:③禽兽行.善行:④然尝.侨是.山尝:是:⑤即为.灭火为:12、选出与“飞而洒之”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A、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B、跪而拾之以归C、而日中时远也D、学而时习之1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14、文中的鹦鹉象征了什么样的人?(2分)鹦鹉象征的人。1.集:栖息,停留2.念:说3.沾:沾湿4.皆:都5.去:离开6.何足道也:本文指(你洒的这点水)怎么能扑灭火呢?7.然:但是8.侨:寄居9.区区:小,细微10.志:愿望;指灭火的心意11.见:本文指禽兽们受火灾之苦12.虽:即使13.是:这14.善:好的15.尝:曾经16.皆:都17.对:答18.即:就19.他山:别的山头,指不是自己常居的山头20.相:动作由一方来而有一定对象21.相爱:喜欢它22.尝:曾经23.为(即为灭火):替24.重:很(程度重)25.遥:远远地26.足:值得27.辄:总是有一只鹦鹉飞到别的山上栖息,山中的飞禽走兽都很喜欢它。鹦鹉想:这座山虽然让它快乐,但不是它长久居住的地方,就离开了。飞禽走兽都依依不舍。过了几个月后,山中着火了。鹦鹉远远望见,心急如焚。就飞进水中沾湿了自己的羽毛,飞过去洒水。天神说道:“你虽然是一片好心,但这(几滴水)又哪里足够?”鹦鹉答道:“尽管我知道区区几滴水不能救火,但是我曾经在这座山住过,山上的飞禽走兽对我很好,我们都亲如兄弟,我不忍心看着他们被火烧死啊!”天神赞扬鹦鹉的义气,立即帮它把火扑灭了。11、①大火:发生大火②乃:于是、就③尝:曾经是:这(个)④行:做⑤替12、B题干中的“而”表修饰13、鹦鹉心想,(这里)虽然感到很快乐,(但是)不能长久(居留下去),于是就飞走了。(“念”、“虽”、“去”各1分)14、鹦鹉象征了珍视友谊,为友谊宁肯献出生命的人/知恩图报,不忘恩负义/有毅力有恒心寓言是一种用带有讽刺或劝喻意味的故事来揭示道理的文体(意思接近即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中“坼”和“浮”有何妙处?答: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水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洞庭湖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飘荡起落,一片壮阔的图景展现形在读者眼前。结合作者的个人经历,谈谈你对“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两句诗的理解。答:个人经历:举目无亲,年老多病,以孤舟为伴;国家命运:战争未平、国家多难。作者不仅哀叹自己的身世孤苦晚境凄凉,更为国家动荡不安战乱不休而悲伤。此诗的尾联“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矛盾吗?请说明理由。(2分)不矛盾,这里运用了以静写动的手法,更能突出禅院的寂静。57、____(人物名)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的作家,他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__________》、《__________》。找出下列错别字,并加以改正心急如焚相得益章变幻莫测轩然大波力排众异相辅相成清妆淡抹融于一炉别具匠新当之无愧初露头角黄金搭档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思。1)读之.竟日()2)跪而拾之.以归()3)能以.天下事为己任()4)普又以.其人奏()8.下面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祖/常劝/以读书B.家人/发箧/视之C.能/以天下事/为己任D.普/明日/复奏其人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赵普》一文写了赵普两件事,分别用两个字概括,这两件事分别是:_____、______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潭影空人心”一句中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2)“诗眼”是“空”。“空”是说漂水清澈,临漂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空”字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不脱离文本,言之成理即可)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材料一去年以来,云南秋、冬、春连旱,出现百年一遇的旱情;贵州秋、冬连旱,出现八十年一遇的旱情。材料二2010年,全国2212万人因干旱而饮用水困难,其中79%的人集中在云南、贵州、广西、四川、重庆。截至4月底,干旱已造成百色市222万人受灾,115万人饮用水困难,251万亩农作物受灾。材料三据统计,如今已有近10亿人无法获得安全的饮用水,三分之一的人生活在水荒地区。联合国警告说,如果世界仍以同样的速度消耗水资源,到2025年,将有27亿人面临严重的水短缺。⑴.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二的主要内容。(2分)⑵.分析材料三,说说造成如此严重后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⑶.西南地区受灾期间,得到了全国各地爱心人士的热忱帮助。假如你是旱区的一名受助学生,请续写下面的句子,以表达你的感激之情。(要求:句式相似,意思连贯,形象生动)(2分)您送来的滴滴甘泉,汇成了涓涓细流,浇灌了一片片心田;您送来的滴滴甘泉,,⑴.去年以来,我国西南部分地区遭遇严重旱灾。(关键词:西南部分地区严重旱灾)⑵.①.无节制用水(或过度浪费水资源)。②.水资源遭受严重污染。⑶.示例:化作了缕缕春风,吹开了一朵朵心花。阅读下面文言文片段完成17—19题。(共10分)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17.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2分)①能以天下事为.己任。②尝.奏荐某人为某官③太祖乃.悟④卒.用其人。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1)、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2)、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19.“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这一细节写出太祖________的样子,“跪而拾之”的细节写出赵普的;“补缀旧纸”这一细节表现出赵普的态度。(3分)愤怒(盛怒、气愤);沉着镇定;不顾个人安危为国举荐人才的超人毅力和坚定态度20.如果赵普能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之一,请你借签为才哇写的颁奖词,为赵普写一段颁奖词。(60字左右)(3分)才哇的颁奖辞:对乡亲有最深的爱,所以才不眠不休;对生命有更深的理解,所以才不离不弃。铁打的汉子,是废墟上不倒的柱,不断的梁。他沉静的面孔,是高原上最悲壮的风景。你为赵普写的颁奖辞是:17.⑴.当作⑵.曾经⑶.才⑷.终于18.①.赵普性情沉着且严肃刚正有原则,虽然对人常忌妒刻薄。②.太祖生气了,把赵普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19.愤怒(盛怒、气愤);沉着镇定目;不顾个人安危为国举荐人才的超人毅力和坚定态度20.示例:对国家有最深的忠诚,所以才刻苦勤学;对责任有更深的理解,所以才冒死荐才。刚正果断的官员,是历史上不倒的旗,常青的树。他四荐人才的行为,是中国史上最亮丽的风景。(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21-22题。(4分)登岳阳楼(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21.这首诗中,作者“凭轩涕泗流”,请你说出“涕泗流”中包含了作者那些心情?(2分)22.自选角度,赏析“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句话。21.这涕泪之中,有对亲戚朋友的眷念,有年老孤独的悲伤,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也有无以报国的自哀。22.这两句写景,既是实写,又寓想像。从楼上望去,洞庭湖把祖国的东南之地从中分为两半;水天相连,似乎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动。“坼”“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无比壮阔而生动。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8—13题。(共20分)【甲】赵普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宋史·赵普传》【乙】傅永列传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注释】①让:责备。②露布:公开的文告8.学习文言文要随时注意积累。请你将下面的积累卡片补充完整。(4分)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编号:111词词义例句为①尝奏荐某人为某官②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乃③太祖乃悟④永乃发愤读书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4分)(1)普少习.吏事()(2)碎裂..奏牍掷地()(3)寻.复南奔()(4)涉猎..经史()10.翻译下面句子。(2分)(1)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11.【甲】文“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试发挥想象,说说当时赵普心中会怎样想呢?(不少于50字,3分)12.【甲】赵普读书“手不释卷”和【乙】傅永“发愤读书”的原因各是什么?(4分)13.【甲】文赵普和【乙】文傅永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点?(3分)8.①做、担任②替、给③才、这才④于是、就9.(1)熟悉(2)把……撕碎(3)不久(4)广泛阅读10.(1)到了第二天,办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2)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不会回信,11.陛下,这个人可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啊,你可能不太了解这个人,我不责怪你,但我要坚守我的职责,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阻力,我都要举荐这个人的。我相信,陛下会采纳我的建议的。12.【甲】文: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乙】文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于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也可用自己的话回答)。13.年轻时,都是“寡学术”;年长后,认识到读书的意义“发愤读书”,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的长进。附《傅永列传》译文: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幼时跟随叔父傅洪仲投奔北魏,不久又投奔南方。他很有气魄和才干,勇力过人,能够用手抓住马鞍,倒立在马上驰骋。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不会回信,就请教洪仲,洪仲严厉地责备他,不帮他回信。傅永于是发奋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兼有文韬武略。皇上常赞叹说:战场上能击退贼兵,平时能作文书,只有傅修期了。终点之美,属于优胜者;起点之美,属于每一个人,而自觉地进人起点并调动起自己的美来,也便是人生中的一种优胜。人的一生,可能平平淡淡,也可能轰轰烈烈,有过失败的考验,也有过成功的喜悦。爱与恨,悲与喜……恼爽皆过程。于是生命之美在于旅途中美丽的风景,在于坚强地走过坎坷,在于生命意义之真谛。请以“过程之美”为话题作文。要求:(l)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2)注意细节、思想健康;(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4)字数在600字左右。下面通知有错误,修改正确的一项是(2分)()紧急通知省电视台于9月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