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5年修订版)》重点论述辨析名词解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论述题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什么、理论成果在党的八十多年历史中,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才有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也就是说,它贯穿于、体现于、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反对教条主义,坚持实事求是,将实事求是的精神贯穿于革命实践之中才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反对“两个凡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髓,创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党中央进一步贯彻这个精髓,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总之,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始终的是实事求是。把握了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历史联系及其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的最本质的东西。由于把握了这个精髓,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在开创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不断解决新课题,开拓新境界。3.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第一,没收官僚资本的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第二,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实行耕者有其田,发展各种具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合作社经济;第三,保护民族工商业。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认为中国资本主义分为官僚资本主义与民族资本主义两个不同的部分,必须采取不同的政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奋斗,而且是为着发展中国的生产力、为中国的现代化而奋斗。为了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代表中国共产党论述了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毛泽东强调说:在中国,没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以及新民主主义的国家经济和合作社经济的发展,要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完全的空想。有些人不了解共产党人为什么不但不怕资本主义,反而在一定的条件下提倡它的发展。在中国的条件下,在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下,除了国家自己的经济、劳动人民的个体经济和合作社经济之外,一定要让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范围内获得发展的便利,才能有益于社会的向前发展。毛泽东还针对有些人怀疑中国共产党不赞成发展个性,不赞成发展私人资本主义,不赞成保护私有财产的情况,明确回答这是不对的。毛泽东说。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任务,正是要解除对这方面的束缚和破坏,保障广大人民能够自由发展其在共同生活中的个性,能够自由发展那些不是操纵国民生计而是有益于国民生计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保障一切正当的私有财产。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经济纲领经济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政治纲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5.如何理解中国革命分两步走及两步之间的关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这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决定的。毛泽东根据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第二步,使革命继续发展,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这两个革命各有自己。特定的任务,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但这两个革命又紧密联系不可分割。两者的关系犹如文章的上篇和下篇的关系,只有上篇做好了,下篇才能做好。因此,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深刻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学说。中国革命分两步走和革命转变的根本点在于: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地掌握中国革命的领导权。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两重任务的领导,都是担负在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双肩上,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任何革命都不能成功。6.和平赎买政策和平赎买政策是新中国成立后三大改造中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即国家用赎买的手段(而非通常的暴力手段)将资本家个人的企业收归国有,将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对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通过和平方式并采取有偿办法实行国有化的政策7.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和标志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是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1)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2)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3)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8.社会主义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目标,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已基本实现;第二步目标,1991年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目标,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9.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的背景和意义背景:第一,1949年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已经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且基本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第二,20世纪50年代中国进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这就使我国出现了一种全新的社会面貌。第三,1956年,中共八大对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的进行了分析,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建设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第四,关于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不存在矛盾,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都没有直接明了地回答。直到1952年斯大林才勉强承认,如果搞得不好,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也会发生冲突。第五,毛泽东在考察苏联的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关于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这一命题出发,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形成了完整的、科学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学说和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学说。意义:第一,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发展。第二,它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及其存在状态、性质、解决途径等的深刻论述,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客观存在的基本矛盾。第三,引导人们在实践中努力探寻正确、有效的方式方法去处理和解决这些矛盾。第四,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哲学基础、提供了理论依据。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矛盾是什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理解主要矛盾与中心任务的关系)它之所以成为主要矛盾,其原因:一是现阶段,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但是,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二是只有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后,才能把满足人民的需要作为生产目的,并根据这种需要调节生产。三是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我们在表述现阶段主要矛盾时所说的落后,显然不是就一般意义上说的,而是相对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所需要的生产力水平来说的。11.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发展的大好局面。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强大而持久的动力源。3.要在新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4.4.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进的成功之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改革开放,既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实践充分表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12.如何理解坚持公有制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1)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公有制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决定的。第一,社会主义公有制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代表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方向,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公有制,实现了生产资料占有的社会化,从而与我国生产力中已居于主导地位的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从根本上克服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解放了生产力,为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和扩大再生产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经济基础。第二,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公有制实现了劳动者在社会或集体范围内对生产资料的平等占有关系,从而铲除了经济剥削的根源,消灭了剥削制度;公有制从根本上改变了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建立起在根本利益一致上的互助互利关系;公有制改变了劳动者劳动的性质,劳动产品归劳动者共同占有,使按劳分配原则成为社会主义的主要分配方式,从而有效地实现社会公平,保证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前提。第三,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为按照社会整体利益配置资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第四,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从根本上保证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等沿着有利于社会主义方向发展,并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加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社会主义公有制不仅决定了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而且也决定了人们在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关系,成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体现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标志。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都要坚持这条原则。只有确保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才能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任何动摇、放弃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做法,都会脱离社会主义方向。(2)公有制是主体地位的表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公有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一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二是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只有公有制经济整体素质提高,数量优势才有实际的经济意义,才能保持自身的优势。13.我们国家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突破和创新公有制为主体,多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