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滚动检测(九)生物与环境(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测控导航表考点题号及难易度1.生物变异、生物育种及生物进化9,12,15(中),24(中)2.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6,8,10,11,25(中)3.种群的特征及种群数量变化1,2,19(中),21(中)4.群落的特征、结构及群落演替14,18(中)5.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稳定性3,4,7,13,17(中),20(中),22(中)6.生态系统的保护57.综合考查16(中),23(中)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2014潍坊模拟)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表示为:Nt=N0λtB.一个物种引入新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D.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K/2左右时增长速率最大解析:种群数量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可能不适应变化的环境而被淘汰,也可能因环境优越、缺少天敌而呈“J”型增长;对于呈“S”型增长的生物种群来说,增长速率最大时,种群的数量在K/2左右。2.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小,其原因是(D)A.雄性个体数量减小使雌虫生殖能力下降B.成虫个体数量大量迁出使幼虫个体数量减少C.受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的影响,雌性个体也减少D.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使种群的出生率下降[来源:Zxxk.Com]解析:性引诱剂诱杀雄性个体后,会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从而使害虫的出生率下降,所以种群密度会减少。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B)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恢复力稳定性降低B.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低,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高C.减少该生态系统内分解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能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维持生态系统的原始稳定状态是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最好对策之一解析:一般地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相反,生态系统中各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杂草地比牧草地的生物种类多,抵抗力稳定性高;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一般呈相反的关系;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高,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低。4.(2013北京海淀模拟)紫茎泽兰具有外来引进植物的许多特点:生长迅速、繁殖力强、光合效率高、能产生毒素抑制其他植物生长并能毒害动物。试判断引入紫茎泽兰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D)A.增加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多样性B.提高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的效率C.改变其他物种的生活习性D.改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解析:外来物种入侵后,如果环境适宜,没有天敌,便会大肆扩散和蔓延,危及已有物种的生存,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使原有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食物网发生改变,D正确。5.(2014苏北四市三调)2012年我国云南省许多地区发生了严重干旱,旱灾对当地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损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C)A.当地生态系统本身不具备抵抗干旱的能力B.干旱只影响了当地的物种多样性,并不影响基因多样性C.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继续减弱D.长期干旱,会使当地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直接价值受到影响解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程度范围内都具有抵抗力稳定性;干旱不仅影响当地的物种多样性,也影响基因多样性;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程度降低,抵抗力稳定性减弱;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6.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D)A.过程2、6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B.乙表示组织液,丁表示血细胞内液C.T细胞、B细胞可以存在于甲和丙中D.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解析:据图分析,乙表示组织液,甲表示血浆,丙表示淋巴液,丁表示血细胞内液。逐项分析如下:当2、6受阻时,组织液中液体不能进入血浆和淋巴,积聚过多引起组织水肿。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双向交换,组织液可进入淋巴,淋巴不能进入组织液,血浆与血细胞内液间是双向交换。淋巴可进入血浆,淋巴细胞可存在于淋巴和血浆中。O2由红细胞运输,当丁表示红细胞时,O2浓度丁比甲中的高。7.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C的食物比例由A∶B=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是原来的(B)A.1.875倍B.1.375倍C.1.273倍D.0.575倍解析:解题时应该从C出发,设当食物比例A∶B=1∶1时,C的能量为x,需要的A为(1/2)x×10+(1/2)x×10×10=55x。设当食物比例A∶B=2∶1时,C的能量为y,需要的A为(2/3)y×10+(1/3)y×10×10=40y。由于两种情况下,生产者的数量是一定的,所以55x=40y,则y=1.375x。8.如图为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的部分过程。则有关说法错误的是(D)A.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内分泌活动的中枢B.图中激素①②③的作用为促进、抑制、促进C.图中激素②和激素④均能促进机体产热D.图中激素⑤的靶细胞均包括肝细胞和肌细胞解析:大脑皮层控制着下丘脑的分泌活动,下丘脑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图中激素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该激素促进垂体分泌③促甲状腺激素,该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②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分泌过程对下丘脑和垂体具有抑制作用;激素②甲状腺激素和激素④肾上腺素在寒冷条件下均能促进机体产热;激素⑤包括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两种激素的靶细胞均包括肝细胞,胰岛素能促进肝细胞和肌细胞合成糖原,也能抑制肝细胞中肝糖原分解,胰高血糖素只能促进肝细胞中肝糖原分解,胰高血糖素不能促进肌细胞中肌糖原分解。9.小麦高秆(A)对矮秆(a)为显性,抗病(B)对易感病(b)为显性,如图表示培育矮秆抗病品种的几种途径,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D)A.过程①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最大的优点是育种周期短B.过程⑥使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在有丝分裂间期发挥作用C.过程⑤为单倍体育种,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D.④过程产生的子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2/3解析:过程①为诱变育种,最大的优点是变异频率高,可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秋水仙素作用于有丝分裂前期;过程②⑤⑥结合起来为单倍体育种;③过程产生的基因型为aaB的个体中含有1/3aaBB和2/3aaBb,自交后代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3×1+2/3×1/2=2/3。10.下列关于免疫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C)A.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胞可直接接受抗原刺激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B.二次免疫比初次免疫效果强,是由于记忆细胞的缘故C.病毒感染后机体通常是先进行体液免疫后进行细胞免疫D.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解析:二次免疫过程中,记忆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浆细胞分泌大量抗体,因此二次免疫快而强。病毒感染后机体可通过体液免疫阻止其随着血液散播,而进入细胞内的病毒可引发细胞免疫,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两者相互联系共同起作用。11.(2014潍坊模拟)如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C)A.刺激图中的肌肉,电流表的指针将偏转2次B.刺激M点引起的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C.兴奋传到突触后膜时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D.刺激N点电流表指针只发生1次偏转解析:该反射弧中,肌肉既是感受器又是效应器;刺激肌肉,电流表发生2次偏转。刺激M点引起肌肉收缩的过程中,只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发挥了作用,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没有参与,因此该过程不属于反射。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刺激N点,兴奋只能传到电流表的右侧电极,指针只能发生1次偏转。12.(2013安徽安庆联考)已知A、a是一对等位基因。图中①~③分别表示某种动物3个种群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3个种群的初始个体数依次为26、260和2600且存在地理隔离。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A.种群①在第25代时基因型为aa个体约占总数的25%B.个体的死亡对种群③的A基因频率影响最小C.第150代后3个种群之间可能会出现生殖隔离D.自然选择使3个种群的A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解析:本题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为载体,考查曲线图分析判断、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种群①在第25代时A基因频率为75%,a基因频率为25%,故aa基因型频率为25%×25%=6.25%;种群③种群数量最多,150代内基因频率最稳定,个体死亡对其影响最小;第150代后,由于长期自然选择,最终3个种群可能会形成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13.大气中CO2过多与碳循环失衡有关。因而“低碳生活”已经获得全社会有识之士的普遍认同。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B)A.增加自养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利于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B.大气中CO2的增加主要与异养生物②的数量增加有关C.该生态系统中的自养生物与所有异养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D.该图能表示物质循环过程,不能准确表示能量流动方向解析:理清生产者的代谢特征、大气中CO2的主要来源、生物群落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自养生物可以利用大气中的CO2来制造有机物,使环境中的CO2含量降低。大气中CO2的增加主要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所引起的,而异养生物数量的增加对大气中CO2浓度的改变不会有很大影响。自养生物为生产者,异养生物为消费者和分解者,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能量只能单向传递。14.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C)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不同的作物解析:一块田地中的玉米是一个种群,不存在群落特征,合理密植是为了削弱种内斗争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15.(2014河南郑州质检)某区域中有a、b、c、d四个生活习性相近的种群,若环境因子由A(以表示)逐渐变为B(以表示),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错误的是(C)A.a种群基因频率可能会发生定向改变B.d种群数量较以前会有所增加C.a、d两个种群间将消除竞争关系D.d种群生物性状更适应B环境解析:本题以种间关系、生物进化为载体,考查曲线图分析判断、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a种群在环境因子变化的过程中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种群也发生了进化,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环境因子变化后,d种群数量开始先增加后减少,整体看d种群数量有所增加;a和d种群间生活习性有一小部分相似,两者间存在竞争关系;d种群在B环境中种群数量增多,说明该种群更能适应B环境。16.(2013广东六校联考)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某课外小组对某地区的一片闲散地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D)年份20012002200320042005豚草0.30.61.11.52.3狗尾草10.09.286.85.5龙葵3.02.00.400A.调查豚草的种群密度应该采取样方法B.可以推测该区域植物的丰富度在减少C.豚草入侵,改变了该区域群落演替的速度与方向D.该区域豚草的种群数量将保持“J”型增长解析:本题以种群特征、种群数量变化、群落特点、群落演替等为载体,考查表格信息转化、分析判断、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调查豚草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从表中信息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豚草种群密度增大,狗尾草种群密度降低,龙葵被淘汰,因而该区域植物的丰富度在降低;由于豚草入侵,该区域群落演替的速度与方向发生了改变;豚草的种群密度不断增大,种内斗争激烈,最终呈“S”型增长。17.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