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难忘岁月第一课时学唱歌曲《游击队之歌》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教学目标:(1)二能够用轻快有力的声音和保卫祖国,憎恨、蔑视侵略者的感情背唱《游击队歌》。(2)聆听《四渡赤水出奇兵》,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内容、音乐情绪,认识歌曲的演唱形式。(3)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及历史背景,积极参与歌唱、聆听等音乐实践活动。教学重点难点:感受、体验其音乐内容音乐情绪及不同表演形式的不同效果教学过程一、创设课堂氛围。互动(一):听一听,教师利用课前的几分钟预备时间,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地道战》。上课一开始,教师再请唱《大刀进行曲》互动(二):想一想,这些歌曲反映的是哪个年代的什么事情。学生回答(略)。师:同学们回答很好。这些都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抗击侵略者的事情。屏幕展示课题:第一单元难忘岁月那么同学们除了以上我们听的外,还能唱哪些反映抗日时期的歌曲。学生纷纷学唱(略)。二、声情并茂,感悟新知识互动(三):师:同学们听了不少反映抗战时期的音乐,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反映抗日战争时期的歌曲。这节课先请同学们听一首歌曲,《游击队之歌》,听完后请同学们告诉我,这首歌曲描绘了游击战士什么样的形象?1.播放音乐《游击队之歌》。(课件展示)这首歌曲形象的描绘了游击健儿英勇善战,灵活机智、不怕牺牲的英雄形象,极为深刻的表现了革战士昂扬的斗志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2.了解历史和作者(课件展示播放背景音乐)历史时期:1937年,随着卢沟桥事变的隆隆炮声,我们的同胞开始了亡国奴的生活。他们被迫离开家园,扶老携幼,到处流浪,那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法忘记的。但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我们英勇的中国人民不甘心做亡国奴。他们用地道战、地雷战、游击战等同敌人展开了生与死的较量,中国人民在抗击侵略的战争中,创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描写这些事迹的歌曲很多。贺绿汀(1903—1999)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歌曲、合唱曲《游击队歌》《垦春泥》、《嘉陵江上》;钢琴曲《牧童短笛》、《摇篮曲》;管弦乐曲《晚会》、《森吉德玛》;电影音乐《风云儿女》。3.提问:同学们发现了没有,在这首歌中有一个象声词“嘁嚓”。他出现了几次?在模仿什么声音?这个“嘁嚓”的脚步声反映了游击军战士什么样的形象?脚步轻盈,静悄悄,不让敌人发现。机警、敏捷、灵活的音乐形象。互动(四)1.听录音为歌曲伴奏:同学们能不能用我们身边的、随手可得的物品,来模仿这个脚步声,为歌曲伴奏,一起来体验一下游击军战士那种机警灵活的形象。给同学们增加点难度,我要求表现出游击战士从远出走来,又渐渐远去的脚步声。2.随录音轻声演唱:控制音量,自己听见即可。随录音轻声演唱:声音稍大点,让前后左右的同学听见即可。3.随琴演唱: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唱准确为止。互动(五)处理歌曲现在这首歌曲同学们唱的非常准确了,下面咱们一起考虑一下,用什么样的情绪、声音、力度才能把游击战士那种灵活机智、英勇善战、自信、乐观的英雄形象表现出来?1、前半部分,歌词从个到群,从少到多,从平原到高山,这说明我们的队伍不断在发展壮大。那么同学们体会一下这一段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和力度来演唱?(轻而有弹性,由弱到强)2、“夺……抢……”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表现了游击队员同仇敌忾、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坚定有信心的演唱情绪,力度递进增强。3、“我们老百姓……”号召全国人民动员起来抗击侵略,用号召性的、自信的、坚定的声音演唱。4、有感情的演唱全曲。三、再度感受更深体会1、舞蹈片段《游击队之歌》(课件展示)2、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3、小组讨论:《游击队之歌》《四渡赤水出奇兵》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判断它的演唱形式有什么变化?4、讨论结果交流。5、教师小结第二课时《保卫黄河》教案教学内容1.欣赏齐唱、轮唱《保卫黄河》2.欣赏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教学过程一、复习歌曲《游击队之歌》二、导入新课导语:我们演唱了如此雄壮有力的军队之歌,接下来,我们要一起去欣赏。。。。(课件出示课题------《保卫黄河》)三、听合唱轮唱的《保卫黄河》(1)置疑:问:你想通过欣赏此歌曲知道或了解些什么?(学生的问题板书,并作者介绍)预设问题:(1)整个歌曲的情绪怎样?表现了什么样的壮丽情景?(2)歌曲采用了哪些演唱形式?各种演唱形式有什么表现作用?(3)最后演唱前的大段器乐间奏有什么特点和作用?(2)播放课件:《保卫黄河》歌曲音乐(教材光盘)。(3)引导讨论以上问题并逐一归结……有关资料:结构:前奏——齐唱(多乐句单乐段结构)——二部轮唱——三部轮唱——间奏——合唱速度风格:中速稍快,进行曲风格。(4)讨论后教师小结:课件展示。情绪:明快、跃动、生机勃勃,坚决而振奋。情景:生动的表现了抗日军民前赴后继、英勇战斗、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奔赴战场的壮丽情景。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演唱形式:齐唱;轮唱;合唱。齐唱效果:步调一致,同心协力,一致抗战;激励人们前进;坚强的决心和英雄气概;轮唱效果:此起彼伏,一浪推一浪,前赴后继。间奏效果:使情绪升华,进一步渲染气氛、刻画形象,并为最后的合唱做好了转调准备。合唱效果:各种力量汇集起来,奔赴战场,坚决抗战。凸显中国人民誓将侵略者消灭干净的坚强决心。四、聆听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①导入:(1.)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是用歌声表达的抗战英雄的形象,接下来,我们要一起去听听。。。。。。(2)假如你是作曲家,你会运用什么样的乐器将这汹涌澎湃的场面展示的那么生动?(学生小组讨论)(3)接下来,我们一起去听听创作家是如何创作的?②聆听:问题(1)使用了那哪些乐器?主奏乐器是什么?你认为什么是钢琴协奏曲?(2)有哪些音乐素材构成?其表现作用怎样?(3)《保卫黄河》主题音乐演奏了几遍?各遍中音乐有无变化?你给这种手法起一个名字。(4)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气势?《保卫黄河》主题音乐的反复变奏展现了怎样的壮丽画面?插部音乐象征着什么?尾声部分有什么意义?③播放课件: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音乐(教学光盘)。引导讨论以上问题并逐一归结……有关资料:演奏乐器:钢琴(主奏)、管弦乐器……④教师小结:钢琴协奏曲:由钢琴担任独奏任务,管弦乐队是与钢琴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协同演奏。五、(钢琴伴奏)随琴有感情齐唱《保卫黄河》的主题旋律。在歌声中结束。阿伊亚—非洲的灵感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用开放的心态,正确审视非洲音乐文化的接纳与包容意识,使学生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2.通过让学生参与模仿敲击非洲鼓的节奏、学跳非洲舞蹈,体会非洲音乐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体验和感受非洲“鼓”和“舞”的艺术魅力。3.通过对非洲鼓语以及非洲舞蹈文化的探索和学习,让学生了解非洲音乐与社会生活、劳动的联系。体验非洲丰富多样而独具特性的音乐文化。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教学重、难点:欣赏非洲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能模仿和学习几种独特的音乐表现手法。教学过程:一、课前欣赏舶《非洲梦》导言:人类基因科学家破译了人类的遗传基因,黄色人种的起源地在哪里你们知道吗?——在非洲,科学家列举了黄色人种和黑色人种存在的基因相同数字。科学家说,在很久远的过去,我们的祖先曾经从非洲大陆出发,经历了很多很多年到达了亚洲大陆,就再没有走出大陆一步。今天就让我们沿着祖先走过的足迹,乘着音乐的翅膀,到非洲大陆做一次音乐旅行(出示课件:非洲风光片段)——学生观看非洲风光。感铺垫。]二、新课(一)认识非洲设问:上节课布置同学们课后去查阅了有关非洲的资料,那么你对非洲有些怎样的印象呢?能不能和大家交流一下?(上节课布置搜集的资料内容包括:非洲的历史;非洲大陆主要分布区域以及地理环境;非洲人主要的一些生活习性;非洲人的宗教哲学;非洲音乐对世界上哪些音乐产生了巨大影响?……)学生简单介绍,教师即时补充。(二)鼓之语鼓的功能:师:从地理上来讲非洲大陆主要分为两大区域:以撒哈拉沙漠为界分为北非和南非。北非的音乐深受阿拉伯文化的影响,几乎可以说完全阿拉伯化了。所以我们这节课所讲的非洲音乐指的是南非——黑非洲,也就是仍保存着自己传统风格的非洲本土的各种黑人音乐。1.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非洲人民独特的生活习性和劳动方式。在茂密的森林里,你可能会听到这样的鼓声——(师敲击一段节奏)设问:你猜猜会是什么用途?生:传递信息、驱逐野兽。2.师:是啊,过去当奴隶贩子捕捉黑人时,非洲人就通过鼓语通知人们迅速逃离,使奴隶贩子一无所获。所以鼓的功能和用途在非洲是多种多样,除用于音乐外,还能够传递语言和信息,即非洲独具特色的“会说话的鼓”(出示课件)。远在电报电话发明之前,非洲人就已经利用不同的音调来传讯了。在清晨、傍晚比较安静的时刻,鼓声可以传到15公里以外,鼓手们一个接一个地重复着鼓声,这样可以用惊人的速度准确地传“话”。4.学生活动:(1)想象你在一座小山上,用节奏向很远处的另一座小山上的同伴传递讯息。(2)做游戏:选择几组学生做传讯游戏。教师小结:非洲人的节奏感特别强,敲击节奏准确无误。在非洲很多的部落都是通过传讯鼓来向成员宣布重大的社会事件,如生老病死、婚丧嫁娶以及其他一些独特的仪式。除此以外,非洲人还常用鼓语来表达不便用语言表达的事物,比如在加纳,丈夫习惯在舞会上用鼓语来赞美自己的妻子。鼓的语言:5.猜一猜:聆听一段鼓的语言,请学生展开想象,猜一猜“会说话的鼓”说了些什么?6.教师提示:一般非洲鼓语通常只有鼓手才知道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即使你会说鲍勒语,你也无法理解鼓的语言,要别人告诉你才行。大家都严守秘密,所以这有限的信息显得十分珍贵而且有权威性。所以在非洲许多国家的传统中,音乐家在政界也有着重要的地位。7.师:鼓在非洲其实就是说话,它是一种表情丰富的语言,鼓声中复杂多变的节奏能表达人的各种情感,时而使人悲愤,时而引人开怀大笑。8.试一试:每两个同学为一组,一位用鼓来敲击表现欢乐、悲伤、紧张的情绪,另一位合着鼓声表演动作。9.欣赏一段击鼓录像。A.请学生找出中间印象最深的节奏型。B.跟随录像一起击鼓。鼓的节奏:10.敲一敲:模仿非洲音乐的节奏练习。A.教师先有节奏的击掌,速度中等,每次敲击八拍。学生和教师一起击掌,直到形成稳定的节拍。可以用不同的节奏型交替。B.强拍在第二拍,由慢到快,改变速度。提醒学生:非洲音乐的速度通常较快,只有快起来,才能体会到非洲味。C.请学生根据我所举起的手指数,相应改变强音的位置,一起敲击。重复练习。D.出示下面的节奏模式,每次只显示一行,让学生敲击,每一行强拍都不同(括号的敲击强拍)。1(2)3(4)(5)67812(3)(4)5(6)78(1)234(5)6(7)(8)E.把几种节奏模式复合起来。F.分组练习并表演(学生可以任意选择想敲击成强拍的数字,选择一定的速度和一种肢体语言,为全班同学表演)。11.学生初步小结非洲音乐节奏的特点:A.非洲音乐在节奏上是极有拍感的,节奏感很强。B.非洲音乐节奏很复杂。……教师补充:非洲音乐不同的节奏型交替频繁,自然形成了多声部合奏。常常有五六种节奏同时进行,而且互不干扰。从刚才的录像中,我们还感受到他们进行精巧的即兴装饰变奏,令人叹为观之,人们称之为节拍器式的“节奏感”。鼓的地位:12.请学生总结非洲音乐中最重要最突出的要素是什么?学生:节奏。师:而鼓正是非洲音乐节奏的基础。鼓在非洲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任何其它乐器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而且很多非洲的历史不是通过文字记载下来的,而是通过鼓来传承的。音乐家就是讲故事的人,是他们民族和国家历史的记录者。鼓甚至还作为王权、神权、民族的象征。每个王国的王室都有一套大小不同的鼓,各有不同的名称和音色,不同权力等级的人,鼓的数字是不同的,在换鼓皮时,还要用人或动物皮来牺牲。他们把这种鼓当作神物来尊崇。以前,他们的鼓声还有严格的规定,鼓手敲错节奏甚至会被处死。[设计意图:理解音乐——了解非洲鼓的功能、节奏特点、鼓语以及鼓在非洲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有助于学生理解非洲人生活与文化的关系,认识每种文化中音乐自身的价值。](三)舞之语1.观看一段录像(出示课件:在刚果(金)拍摄的一段击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