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讲屈光不正、弱视一、眼的屈光与调节1.眼屈光系统组成: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视觉倒影2.眼的调节:眼屈光力大小与其焦距成反比。D代表屈光力(度);f代表焦距(米)。a.晶状体的调节—保证远近视物清楚;b.瞳孔的调节—调整射入眼内的光线;c.眼球会聚—使成像对称、视觉清晰。二、屈光不正正视眼:眼在调节静止的状态下,来自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折后所形成的焦点恰好落在视网膜之上,能结成清晰的像。1.远视眼:眼在调节静止的状态下,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折后所形成的焦点,位于视网膜之后。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的像。原因:眼球较正常小;眼球前后轴较短;角膜曲率过大(过于扁平);手术或外伤后无晶状体。表现:易疲劳、眼球或眼眶隐痛、看近物时间太久症状加重。怕光流泪、复视、眩晕、嗜睡、恶心呕吐、肩部酸痛、记忆力减退、失眠、内斜视等。矫正:凸透球镜2.近视眼:眼在调节静止的状态下,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折后所形成的焦点,位于视网膜之前。原因:眼球前后轴过长;病理性近视与遗传有关有关;糖尿病白内障或老年性白内障,由于屈光指数的改变,可引起暂发性屈光性近视;青少年调节紧张性近视等。表现:看不清远距离目标,目标越近越能看清;外隐斜视;自觉眼前有黑影飘动;假性眼球突出;豹纹状眼底(易并发视网膜离)。轻度近视:-3.00D以下中度近视:-3.00—6.00D高度近视:﹥-6.00D矫正:凹透球镜配镜原则:使病人获得最好视力最低度数的镜片。3.散光:眼球在不同的径线上的屈光状态或屈光度不一致,尤其是角膜表面的屈率半径不是一个球面,光线经眼球的不同经线后不能结成一个焦点,称为散光。分类:规则散光(最大屈光力和最小屈光力主子午线相互垂直者为规则散光)、不规则散光通俗地说散光与角膜和晶状体表面的弯曲度不一致有关由于角膜或晶状体表面这些不同方向的弯曲度不一致而使得不同方向子午线的屈光率不一致,使得经过这些子午线外来光线不能聚集于同一焦点。这样,光线便不能准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这种情况便称为散光。表现:视力减退,虽然散光度数不高,易视力疲劳,代偿性的头部倾斜,眯眼。矫正:圆柱镜、角膜接触镜4.屈光参差:两只眼的屈光程度不一致,称为屈光参差。高度的屈光参差使两眼视网膜上成像的大小差异过大,大脑难以发生融合(正常大脑融合率为3.00D),往往使视力较差眼的物象被抑制,以致长期废用,可导致弱视和废用性斜视。治疗:尽量充分矫正屈光不正,保持双眼单视;屈光参差太大可考虑配角膜接触镜。三、验光配镜1.主觉验光法:插片法、云雾法、散光表验光法、交叉圆柱镜片法。2.他觉验光法:检影法(需扩瞳)、电脑验光法等。框架眼镜较好;镜片用光学玻璃片、树脂片、渐进片。角膜接触镜准分子激光手术(PRK)四、弱视定义:凡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以功能性因素为主,所引起的远视力低于4.9(或0.9),且不能矫正者,称为弱视。原因与分类:1.斜视性弱视:见于4岁以下患单眼恒定性弱视的儿童;为了克服复视,大脑皮质抑制斜视眼视觉,久之则形成弱视。2.废用性弱视或遮眼弱视:见于眼睑下垂、单眼长期遮蔽者;3.屈光参差性弱视:因两眼屈光不等,两眼视网膜成像大小及清晰度也不等,难以融合建立双眼单视,久之视力较差的眼即形成弱视。此型如能早期发现,配戴矫正眼镜,可以预防;4.屈光不正性弱视:见于高度远视、近视、散光而未戴矫正眼镜的儿童和成人,配戴矫正眼镜后,视力可能逐渐恢复。5.器质性弱视及先天性弱视:由于出生时黄斑出血,导致锥细胞排列不规则,或因色盲及黄斑区临床解剖组织改变所致。此型弱视程度不等,为恒定性弱视,治疗常无效。如何防止近视度数不断加深?1.配一副合格的眼镜。2.低于-3.00D的近视,看5米外(黑板、走路等)要戴眼镜,阅读时要取下眼镜。3.高于-3.00D的近视,看远时,戴所配的当前眼镜,当阅读时,要戴一副比当前眼镜度数低3.00度的眼镜。4.常年戴角膜接触镜的学生,如果你每天用眼以阅读为主的话,你的镜片度数应该减3.00度,看远时,再另加一副-3.00度的框架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