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基础历史知识。2、看图对比古猿、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头部的区别,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3、了解中华文明悠长的源头,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重点:北京人难点:北京人身体各部分发展的不平衡性及其原因;山顶洞人所使用的工具的特点。【课堂导入】人自来就有喜欢寻根的天性。教师可利用导言中提出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说说他们所知的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并由此导入新课。一、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一)元谋人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时间:————;地点—————。2、历史价值:————————————.(二)北京人1、距今时间:————;地点—————。2、使用工具和火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北京人使用工具:____________;使用火:————。3、北京人的生活:——————。(三)山顶洞人1、距今时间:————;地点—————。2、山顶洞人的生活与北京人相比,其进步之处:体质特征—————————;制造工具的技术————————————;火的使用————————;二、[合作探究】1、打制石器和天然石块有何区别?2北京人和山顶洞体貌特征有什么区别?3、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目标检测一、选择题:1、如果你到北京去旅游,除了登长城、看故宫、观颐和园等风景外,你还以能参观()。A、元谋人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C、大汶口遗址D、蓝田人遗址2、《韩非子》载:“上古之世,……有圣人作,钻木取火,以化腥臊。”懂得“钻燧取火”的我国远古人类相当于()。A、山顶洞人B、元谋人C、蓝田人D、北京人3、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繁衍。有一种古人类,已经懂得人工取火,会制作装饰品。请你判断这种远古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蓝田人4、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A智商高低B饮食习惯C会不会制造工具D出现时间早晚5、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A发现于19世纪前期B过群居生活C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D会使用天然火6、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进步之处:类别北京人山顶洞人体质特征使用工具火的使用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学习目标]记住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种植的粮食作物。理解自然条件对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农耕生活的影响。重点河姆渡遗址;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异同点难点新石器的含义;河姆渡原始居民工具、房屋的特点及其生活环境的关系。大汶口文化晚期墓葬所反映的社会情况。[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一、河姆渡遗址1、河姆渡的原始农耕距今时间是______;生活位置_____流域;地点_____。使用______石器;种植_____。2、河姆渡居民居住在。二、半坡遗址1、半坡原始居民距今时间是_____;生活位置:__流域地点_____。使用工具____石器;半坡居民种植____。2、半坡居民居住在。[合作探究】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目标检测一、选择题:1.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河姆渡聚落④半坡聚落A①B②C①②D③④2.不符合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生活实际的是()A.饲养猪狗家畜B.种植粟等农作物C.住干栏式房屋D.住半地穴式房屋3.下列哪一考古遗址能够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A.元谋人遗址B.半坡原始居民遗址C.河姆渡原始居民D.大汶口原始居民4.下列哪一地区原始居民的房屋,对后世的阁楼和楼房样式的出现影响最大()A.陕西西安半坡原始居民B.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居民C.陕西临潼姜寨原始居民D.河南新政裴李岗原始居民5.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A.自然环境的优劣B.原始农业的发展C.氏族公社的形成D.学会建造房屋技6.我国先民的足迹遍布于祖国的东西南北,已经发现的遗址数以万计,但是地域文化却各具风采,根本原因是()A.自然环境不同B.使用的工具不同C.生活习惯不同D.思想意识不同二、材料分析题下面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在参观某一古代人类遗址时写下的诗句:“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请回答:(1)根据材料中诗歌的内容请你猜测出这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绘?(2)你能举出“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的一个彩陶文物代表吗?(3)“农耕既普及”诗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⑷郭沫若参观此遗址最大的遗憾是什么?第3课远古的传说学习目标1、记住远古传说中的重要人物;记住汉族的前身和中华人文始祖。2、理解传说与史实的联系和区别,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3、培养从传说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以传说印证历史的基本方法。重点农业起源的传说;炎帝、黄帝与华夏族的形成;禹治水的传说。难点传说与史实的区别与联系;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禅让”的含义和实质。传说在人类还没有出现以前,天和地并不分开,四处一片黑暗混沌,好像一个大鸡蛋。人类的老祖宗盘古就孕育在这里。一天,盘古突然醒来,他什么也看不见,一气之下,抓来一把大板斧,朝前用力一挥,将“大鸡蛋”砸开,最终形成了天与地,盘古身体的各个部分也慢慢形成了世间万物。想一想,还知道哪些传说故事?再想一想:传说与历史的关系?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一、炎帝与黄帝的传说1、“阪泉之战”“涿鹿之战”是怎么回事?2、华夏族是怎样形成的?3、观察教材中的插图《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回答:“后人为什么称黄帝是‘人文初祖’?二、尧、舜、禹的“禅让1、你能说说尧、舜、禹的故事吗?除了课本上的外你还知道哪些?你能根据课本内容说说“禅让”的含义吗?2、谈一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三、治水的传说合作探究远古传说和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达标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A炎帝B黄帝C蚩尤D禹2.下列有关炎帝和黄帝的说话中错误的是()A.有关他们的传说是我们祖先经长期口耳相传保存下来的“历史”C.有关他们的传说已经被证明是真实的历史D.相传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距今约5000年前3.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A.选举制B.分封制C.世袭制D.禅让制二、材料题:2007年4月18日上午,万众瞩目的炎黄二帝巨型塑像落成庆典在郑州黄河岸边炎黄广场隆重举行,海内外各界人士30000多人参加庆典。炎黄二帝塑像高106米,单眼长3米多、鼻高8米。以山为体,山人合一,浑然天成。塑像左侧为炎帝,广额纯朴,智慧慈爱,右侧为黄帝,威武刚强,气宇轩昂。炎黄二帝塑像包容了中华民族的崇高品质,体现了不屈不挠、勤劳勇敢和开拓前进的宏伟气概。它的建成,将会大大增强全球华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1)黄帝被“炎黄子孙”称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称呼他?(2)炎帝和黄帝巨型塑像为什么建在黄河岸边?(3)今天我们建造炎帝和黄帝巨型塑像有什么意义?第4课夏朝和商朝学习目标1.记住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建立的时间和标志,记住商朝后期的都城(古今地名)。理解夏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了解商朝繁荣的主要表现。2.通过对夏、商历史特点的概括,培养概括能力。通过对禹、成汤等历史人物的评价,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初步能力。3、进一步了解巩固公元纪年法。重点:夏朝的建立;盘庚迁殷。难点:夏朝建立的标志;国家的含义及形成原因。自主学习(用1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人物:1、夏朝第二代国王是_________。2、_______是夏朝最后一个国王。3、商朝建立者是________,4、商最后一个国王是_________,是有名的暴君。商朝迁都的国王是__________。地点:1、夏朝统治中心地区,在今________和________一带。相传,把都城建在_______2、夏朝衰败时,_________的商国强大起来。后来商王将都城迁到_________。时间:1、约公元前______年,商朝建立合作探究:各抒己见1、回顾禅让制,谈谈王位世袭制的内容。2、商朝频繁迁都的原因有哪些?3、商朝经济的繁盛体现在哪些方面?4、青铜比起其他材料来有哪些优越性?5、夏、商灭亡有何相似之处?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目标检测1.我国历史上最早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是在()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2.商朝建立于()A.约公元前2070年B.约公元前2046年C.约公元前1600年D.约公元前771年3.右图是把人当作坐骑的暴君,他是()A.纣B.启C.幽王D.桀4.下列内容,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A.舜传位给禹B.禹传位给伯益C.禹传子,家天下D.汤战胜桀5.通过自学、讨论,按照下列表中提示,将知识归纳起来填在表中。朝代建立时间国都立国之君亡国之君重大事件夏朝商朝西周第5课西周的兴亡【目标要求】一、识记与理解:了解西周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都城;了解西周结束时的国王、时间;理解分封制的基本内容并初步理解实施的意义。二、能力与方法:通过课前分小组布置学生查找“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烽火戏诸侯”两个历史故事及其讲述,以及课后布置学生制作西周主要诸侯国分布图,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叙述表演能力;通过帮助学生分析武王伐纣的性质和胜利原因,培养学生总结历史现象,初步发现历史规律的能力。掌握一种历史地图的制作方法。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公元纪年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商朝的灭亡、西周兴起和结束的学习,认识人心向背对战争胜负、政权存亡的影响。通过对周武王与周幽王的对比,引导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思考。通过对西周的政治经济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西周王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预习导学】1.约公元前1046年,武王推翻商纣王的统治后,建立了周朝。周前期的都城在¬¬¬¬¬_______,历史上称为西周。2.为了控制全国广大地区,周王让自己的________、_______以及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在各地去建立封国。封国国君享有统治和管理所辖区域土地和人民的权力。但他们必须承担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期朝见周王,参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贡献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服从周王调遣_____________等义务。不承担义务者,将受到惩罚。这一制度历史上称为分封制。3.西周初年,一共建立了71个封国,重要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4.西周末期各种矛盾空前激化,___________年,犬戎攻破镐京,____________被杀死,西周至此结束。【问题探究】常言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在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这种事例比比皆是。请举出夏商周时期各一件史实说明“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例题精析】1.“‘封邦建国’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主要是评价()A.世袭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分封制【解析】通过仔细阅读题干材料,从题干“封邦建国”可看出是分封制,分封制是西周时实行的。故符合题意,应选D。2.西周众多的诸侯是通过¬¬¬_________产生的。()A.奴隶制B.世袭制C.分封制D.禅让制【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对分封制内容的掌握。为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将土地和平民分给亲属、子弟、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当时分封的诸侯国有齐、鲁、燕、宋等。故选C。【目标检测】1.成语生动形象,言简意赅。通过成语“反戈一击”,我们可了解下列哪朝的历史?()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2.武王伐纣的性质属于()A.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战争B.平民和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