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爱心专心-1-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1、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2、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史实,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识图能力。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同学间相互协作的学习品质。[课堂同步练习(A)]一、课堂训练1、“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这一记载所反映的历史是:()A.北宋汴河流域人以石油作燃料B.北宋东京居民以石油作燃料C.北宋东京居民以煤炭作燃料D.河南开封是我国最早以煤炭作燃料的地区2、与汉唐相比,宋元经济发展的特点是()①经济重心移至江南地区②商品经济活跃,出现了纸币③对外贸易频繁,转为海路为主④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反映的是()A.北宋时,江浙地区推广种植占城稻取得的成果用心爱心专心-2-B.南宋时,水田增加,太湖流域的稻米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C.王安石变法在太湖流域取得的成效D.唐朝时,太湖流域的丰收景象4、至今仍存有南宋时的港口、船坞遗迹,伊斯兰教寺院遗址和阿拉伯人的墓碑的重要港口是()A.广州B.泉州C.明州D.福州5、宋朝时的主要对外贸易港口有()①福州②广州③泉州④明州⑤杭州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⑤D.③④⑤6、《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宋代哪个地区商品经济的繁荣?()A.东京B.杭州C.广州D.景德镇7、下列关于宋代经济叙述错误的是:()A.浙江居民能吃到当地产的占城稻B.宋代商人能够到非洲从事贸易活动C.王安石看到东京城外棉花长势喜人D.东京居民冬天烧煤来取暖用心爱心专心-3-8、从五代起,南方的农业超过北方的原因是()A.南方战祸少,许多中原人流落到江南,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B.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C.南方重视兴修水利D.麦田面积扩大9、北宋时,出产的瓷器质地细腻,色泽莹润,后来发展为瓷都的是()A.定窑B.钧窑C.景德镇D.哥窑10、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A.北宋后期B.南宋前期C.南宋后期D.北宋前期二、课堂回顾1、问答题市舶司:沿自唐的市舶使制,宋代的市舶司主要有三项职责:2、问答题你能回顾历史,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因么?三、课堂延伸用心爱心专心-4-看宋代耕获图(故宫博物院藏品,采自《宋人画册》回答以下问题:1、请你描绘《耕获图》画面上情景。2、这《耕获图》有何价值?2、放大镜人一牛比一人两牛节省了一牛。为什么能节省一牛呢?关键在哪?3、宋代水稻生产规模大是什么原因呢?4、挖掘《耕获图》蕴含的主要信息,找出南方农业得到发展的几个原因。6、占城稻是籼稻,你吃过没有,好吃么?不好吃,为什么地主还要大量生产?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用心爱心专心-5-一、课堂训练1、C2、D3、B4、B5、B6、A7、C8、A9、C10、D提示:1提示:见书P66引句2提示:本课标题所以选①②,P65P68选③④3提示:P64苏州和湖州4提示:见书P685提示:见书P65宋代经济分布图6提示:见书P927提示:宋代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北宋时棉花在两广和福建普遍种植,南宋时推广到长江流域,王安石生活在北宋年间,东京又在黄河流域,他不可能看到东京城外种植棉花。8提示:P64第一段9提示:见书P65图10提示:P65图二、课堂回顾1.问答题答:(1)管理外来商人;(2)向商人征收入口税(称为「抽解」),以及对非禁榷品实行收购(称为「博买」);(3)把「抽解」和「博买」得来的舶货送往京师。2.问答题答:可分为三个时期:三国吴时,江南地区经济开始得到发展;南朝时,南方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推广牛耕,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南宋时,南方生产水平超过北方。北方战乱、南方较为安定;南来的北方避难人口不但补充了南方的劳动力,而且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政治重心的南移(东吴、南朝、南宋等),且南方政府较为重视农田开垦和兴修水利;南方的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三、课堂延伸用心爱心专心-6-1、青山下,一条小河流淌,两岸稻田连着一片。小河东岸,北面是庄园大门,门前岸边有一架翻车,南面是一片稻田。小河西岸,南面是仓场,北面是一片稻田。在东岸稻田和西岸仓场之间,有一座小木桥。在庄园门前,一位老者策杖而立,前来视察的庄主。在木桥东头田埂上,有一个手持遮阳伞的人,他是督促佃客劳动的监工。其余的人都是佃客。他们正在从事耕地、耙田、插秧、灌溉、筑场、耘田、收割、挑禾、上架、脱粒、簸扬、舂米、入仓、堆秸等不同的劳动。2、描绘的是一座江南地主田庄生产劳动的场面,重点反映了种植水稻的佃客从耕田到收获的全过程。《耕获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是我们了解宋代江南农业生产状况难得的形象材料。反映的宋代江南水稻生产技术水平。3、答:关键在犁具。宋代先进的犁具,辕进一步缩短、弯曲,是真正的曲辕犁,比唐代的曲辕犁构造更简单,体积更短小。4、答:大规模引种原产越南的占城稻。占城稻早熟而耐旱,为水稻一年两熟制创造了条件。种占城稻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粮食。南宋舒璘说:占城稻“得米多,价廉,自中产以下皆食之”。看来,平民百姓特别欢迎占城稻。《耕获图》上描绘佃客们种植和收获的水用心爱心专心-7-稻,大概就是这种早熟耐旱的占城稻。5、第一,青山绿水,片片肥田,江南温暖湿润的气候,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第二,佃客们的劳动场面和庄主悠闲自得情景,只有在社会安定的条件下才能为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第三,出现翻车,出北方人迁移南方,不仅为南方农业生产提供了劳动人手,还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加快了南方农业发展的速度。第四,一人一牛犁耕的方法,宋代南方耕作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并超过了北方。第五,江南一年两熟的双季稻生产情况。宋代江南形成较为稳定的一年两熟制,6、答:米质稍差,不如粳稻米好吃。广种早熟耐旱的占城稻,一年两熟,目的是追求产量高,得米多。